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江城 ...
-
京市国际机场的出发层,冷气开得十足,却吹不散施宁心头的燥火。
她拉着一个低调但价格不菲的行李箱,站在安检入口前,背对着前来送行的母亲。母亲依旧穿着得体的香奈儿套装,只是眼角的细纹在机场明亮的灯光下无处遁形,手指下意识地绞着那只爱马仕凯莉包的背带。
“宁宁,江城一中的升学率真的很不错,氛围也好,压力比京市小多了。你爷爷奶奶会照顾好你的……”母亲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维持的平静,重复着这些天来说了无数遍的理由。
施宁猛地转过身,眼眶是红的,但倔强地没有让眼泪掉下来。“妈,你们到底在瞒着我什么?升学压力?我在圣华学院年级排名从来没掉出过前十!你们是觉得我蠢,还是觉得我根本不在乎被你们像丢包袱一样丢出去?”
母亲的嘴唇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为一声叹息:“爸爸也是为你好……”
“别跟我提他!”施宁的声音陡然拔高,引来旁边几道探寻的目光。她压下音量,一字一句地说,“他从头到尾都没露面,是没脸见我,还是根本没空?”
父亲在她离家前一个小时打来电话,说有个紧急会议,司机李叔会送她去机场。冰冷的语气,和谈论一个无关紧要的项目没有区别。
母亲眼里的光黯淡下去,伸手想碰碰她的手臂,被施宁侧身躲开。
“我走了。”她拉起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向安检通道,将母亲欲言又止的身影,连同那个她生活了十六年、熟悉又陌生的京市,一起甩在身后。
她不知道,在她身影消失在人流中后,母亲迅速掏出手机,走到角落,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道:“她进去了……老施,我快撑不住了,我们非得这样吗?”
飞机舷窗外的云层厚重,如同施宁此刻的心情。她看着下方逐渐缩小的城市轮廓,心里没有对未知环境的忐忑,只有被至亲“背叛”的屈辱和愤怒。她甚至恶意地猜想,是不是父母终于觉得她这个女儿碍事了,准备要个二胎?
两个多小时的航程,施宁全程闭着眼,却一刻也未眠。
落地江城,湿热黏腻的空气瞬间包裹上来,与京市干爽的初秋截然不同。这种气候上的反差,更让她觉得自己像个被放逐的异乡人。
她拒绝了爷爷奶奶要来接机的好意,自己打了辆车。出租车驶离现代化机场,逐渐进入江城老城区。街道变窄,两旁是有些年头的梧桐树,枝叶几乎在空中合拢。行人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路边随处可见摇着蒲扇下棋的老人,和小摊上冒着热气的食物。
一种……慵懒而又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图景。这与京市永远行色匆匆、光鲜亮丽却又隔着一层玻璃般的疏离感,完全不同。
出租车最终停在了一片闹中取静的别墅区。说是别墅,其实更像是几十年前建起来的老式联排,带着独立的小院,红砖墙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透着一股时光沉淀下来的安宁。
按下门铃,来开门的是奶奶。老人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素雅的棉布裙子,看到施宁,脸上立刻绽开慈爱又带着些小心翼翼的笑容。
“宁宁到了!快进来快进来,路上累不累?”奶奶伸手要接她的行李箱。
“不重,奶奶,我自己来。”施宁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避开了奶奶的手,自己拉着箱子走了进去。
屋内的装修还停留在九十年代,水磨石地板,木质窗框漆成墨绿色,但收拾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栀子花香和旧书籍特有的味道。
爷爷从阳台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个小喷壶,显然刚在伺候他的花草。他比记忆中清瘦了些,但腰板挺直,目光矍铄。“学校都安排好了,下周一去报到。江城一中是省重点,学风很正,升学率也不错。”
施宁低头换鞋,声音闷闷的:“嗯,在哪读都一样。”她重复了离家前父亲那句让她火冒三丈的话,此刻说出来,带着尖锐的自嘲。
爷爷奶奶对视一眼,眼神里有些无奈,但都没再说什么。
她的房间在二楼,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碎花床单,新换的窗帘,书桌上摆着一个玻璃瓶,里面插着几支含苞待放的栀子花,香气正是来源于此。一切都很好,很温馨,却无法驱散她心头那团冰冷的郁结。
她将自己摔进柔软的被褥里,望着陌生的天花板,感觉前所未有的孤独。
夜晚,她刷着京市朋友们的社交媒体。灯红酒绿的派对,熟悉的笑脸,肆无忌惮的狂欢……那才是她的世界。一个叫“京圈不眠夜”的群里,消息不断刷屏,都在讨论周末去哪家新开的俱乐部。有人@她:“宁姐,真去江城体验生活了?啥时候回来?”
施宁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打了几个字又删掉。最终,她关掉了群聊,设置为免打扰。那个世界依然喧嚣,但她已经被无形地隔离开外。
隐约间,她听到楼下客厅传来爷爷奶奶压低的交谈声。
“……那边的人,真的敢这么无法无天?”是奶奶的声音,带着忧惧。
爷爷的语调沉重:“她爸爸在电话里没说太细,但听那意思,那个新能源项目动了别人的蛋糕,牵扯很深……对方手段不干净。把宁宁送过来,是最稳妥的办法。”
“唉,这孩子还什么都不知道,心里得多怨我们……”
“怨就怨吧,总比出事强……”
施宁轻轻翻了个身,用被子蒙住头,隔绝了那些模糊的字句。生意,永远都是那些该死的生意。在她有限的记忆里,父母的生活就是由无数应酬、合同和深夜的越洋电话构成的。她曾以为所有小朋友的爸爸都会在凌晨两点被电话吵醒,所有小朋友的妈妈都会在生日宴中途离席去处理“紧急公事”。
现在,这些“公事”终于影响到她了,用这种将她“流放”的方式。
周一早晨,施宁穿着圣华学院精致的定制西装制服,出现在江城一中时,感觉自己像个误入藕花深处的异类。
放眼望去,一片蓝白校服的海洋,宽大、统一,掩盖了所有个性。而她这身剪裁合体、质感高级的套装,以及脚上那双价格不菲的小羊皮鞋,瞬间吸引了无数道目光。有好奇,有羡慕,也有不易察觉的排斥。
班主任李老师是个和蔼的中年女人,领她进教室时,简单介绍:“同学们,这位是从京市转来的新同学,施宁。希望大家以后互相关照,共同进步。”
底下一片窃窃私语。施宁清晰地听到后排有个男生小声嘀咕:“我靠,那身行头够我半年生活费了。”
她的座位在倒数第二排靠窗。同桌是个扎着简单马尾辫的女生,看起来清秀又安静。她默默递过来一张手写的课程表,字迹工整娟秀,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我叫陈璐。你需要的话,可以先看我的笔记。”女生的声音温和,带着江城本地特有的软糯口音。
“谢谢。”施宁接过课程表,声音冷淡而疏离。她不需要笔记,在圣华,她的成绩足够申请任何一所顶尖藤校。在这所“升学率不错”的省重点,她确信自己可以轻松保持领先。
放学后,施宁第一次没有立刻回爷爷奶奶家。她沿着校门外那条种满香樟树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冒着滋滋油烟的煎饼摊,路过挂着“清仓处理”招牌的文具店,路过趴在杂货店柜台上就着昏黄灯光写作业的小男孩。
手机震动,是陈璐发的电子档学习笔记。还有母亲发来的消息:「宁宁,第一天在新学校还适应吗?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施宁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直到屏幕自动变暗,才回了一个字:「嗯。」
十月的江城依然闷热,爷爷奶奶家还没有开空调,只靠吊扇慢悠悠地转着。晚饭时爷爷说起附近开了家不错的书店,奶奶则不停地往她碗里夹红烧肉:“多吃点,学习费脑子。”
“还好,不太费脑子。”施宁扒拉着米饭。
夜里,她再次点开“京圈不眠夜”,群里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万圣节派对的主题。她打了行“吸血鬼庄园怎么样?”,想了想,又默默删掉。最终,她关掉聊天窗口,点开了陈璐白天分享给她的电子版笔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