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四十三章 ...

  •   第四十三章学院发展进行时1

      沈在劫接手沈家学院后提出的几项重要建议中,设立土木建筑学系和艺术学系的工作已然完成,原先帮助修建修园、沈庄和沈家学院的一班匠人,本来就已经是高手,经过在沈家的这些年的磨练,但就建筑技术和能力来说绝对是四国中的顶级人物,由她们组成的土木建筑学系自然不会有什么人反对。
      而如今已经声名大噪的艺术学系更是蒸蒸日上,“蓝星学会”的成员太过特殊,本来就是在学院挂个名字,谁也没办法真的去管理他们,而沈家学院周边的配套设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造当中,贸易市场、医馆、各种店铺等也都纷纷出现,并已经初具规模。
      甚至炽焰还利用一些钢材废料做了几辆比较复古的太阳能电动车,说复古只是炽焰的个人看法,对于他来说的确是比较复古,但是对于这里的人来说绝对是超前的,因为那就是几辆小型的21世纪多用的公交车,只不过是电动的而已…..这批绿色的小型公交车长不到6米,宽和高不足2米,外观简洁、舒适,最重要的是承载能力较强,每辆能运载最多28名乘客。
      这几辆车本来是不在计划范围内的,不过上个月下了几场大雨,沈庄和沈家学院连续有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赶着来学院或者是赶着回家的缘故摔伤了
      ,虽然有医疗保障,但是毕竟这些人年纪大了,恢复起来还是很困难的,炽焰刚好知道,就说:“这里反正已经有这么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了,干脆我给你们弄几辆车,当成公共交通,接送这些老人,免得再出这样的事儿,反正不出你的地界就行了,不然你眼前天天有这样的事儿,看着也闹心。”
      于是在沈家出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职业——公车车夫,主要负责沈家地界上的公共交通问题,考虑到这个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公车对于五十五以上的老人免收车费且优先乘坐,第二是沈家学院的教职工,其余的人则是以每次一文的价格乘车,但行车区域仅限于沈庄、修园和沈家学院三处及周边,但是这足以使周边的住户自豪和骄傲了。
      自从公车推出以来,原先因为路远只有在休息日才回家的老师和职工每天一早就等在自己住的村口,跟一同早期出门的同村人打着招呼等着公车,然后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飘然登上干净敞亮的公交车,找个舒服的位子坐下,如果是靠窗的话还会跟路过的熟人打个招呼什么的。
      路上有人眼睛都不眨的看着沿途的风景,有人会拿本书慢慢看,也有人会拿出自家人准备的早餐吃,然后就直达学院门口了。
      这是只有学院教职工才能享受的待遇,不过除了这一早一晚定点接送学院职工,其余的时间这些公车都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但是因为它实在是太新奇了,大部分人很难把它当成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多人把乘坐公车当成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带着眼巴巴的孩子排着队等在公车点,就是想试一试这个神器的带着玻璃窗的大匣子。
      这些还只是本地人,那些外地来做买卖的,路过的,或者是外地来本地走亲戚的,沈家学院的公车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体验环节,饭可以不吃,但是一定要坐一坐沈家的公交车。
      “你看看,这些都是神仙才能用的东西,咱们都是托了沈家的福,才能坐上这一遭,真是造化啊!”
      这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有些夸张的说法。
      “听说啊,天天坐着车的人,百病全消,长命百岁呢!”
      这就有点儿太离谱了。
      “沈家家主啊,原本是天帝的小女儿,但却因年幼贪玩,在天庭闯下大祸,这位被贬下凡来,但是沈家主天生的菩萨心肠,下的凡来也不忘造福一方,这几年你看看办了多少好事儿!这几辆车本来是天帝看自己女儿在凡间太辛苦特地赐给她代步的,可是沈家主却愿意拿出来跟我们凡人共享,真真是菩萨心肠啊!我那天晚上看的真真儿的,一片红光照在沈家上头,第二天就有了这些车,不过是沈家主不愿意出风头,这才瞒下来的,我家里可是供上他们夫妇的长生牌位了,等到沈家主回到天庭也能继续保佑我们呢!”
      那谁!我们不要搞个人崇拜好吧!你这是造谣,纯属造谣好吧!我可以告你的!
      …….
      总之公车这样东西出现在它绝对不应该出现的年代,确确实实的引起了巨大的骚动,这种骚动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逝,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沈家人离开,这也更加增添了它的神话色彩。
      而它们的驾驭者,也就是公车车夫,在今后的几十年间,都是三合镇最热门的职业,一句话:人工高、福利好、还倍儿有面子!这样的好工作哪里找去?
      随着沈家周边配置的日益完善成熟,沈家学院自身的提升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第一次沈家学院主办的沈家旗下店铺整体审计工作已经在紧张的进行中,奖学金制度已经制定并颁布,每一项举措的推出都牢牢吸引了沈家学院全体师生的目光和关注,现在,文学院主管,众人期盼已久的三合旬报创刊号就要正式推出了。
      沈家学院、整个三合镇,乃至四国境内都在纷纷议论着这个消息,都在揣摩这个“三合旬报”到底是个什么好东西,让沈家旗下所有的店铺和人员都大力推荐,明明这个东西他们跟所有人一样都还没有见过,不过沈家做事历来是无宝不落的,因此虽然很难理解,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由自主的想着这件事。
      沈在劫当初说要开办报馆,发行报纸,并且把整体的操作要点和文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志愿者一同详谈后,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但是报纸这个东西除了要有实力之外还需要持续的稿件来源,毕竟它是要一期期持续发行的,所以一批固定的作者和广泛的消息来源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沈在劫有心想让沈家学院的学生们大干一场,因此除了技术上的指导外,并没有多加干预。
      对于沈在劫定下了的 “三合旬报”一万份创刊号,报馆所有的人都有些惴惴不安,生怕报纸引出来卖不出去砸在手里,辜负了小沈校长的信任,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创刊后第一天卖出去将近两千份,第二天仅剩与不到两千分,第三天一早就被抢购一空,后续不断地前来问是否还有报纸的为数相当可观的人数足以证明他们的成功。
      等到第三期发行的时候,几乎在发行的第一天上午就被订购一空,不少商贩登门请求代理销售有“三合旬报”,本地几乎所有家中有人识字的家庭都订购了“三合旬报”,而有些人更是看准商机,直接购买大量的“三合旬报”带到其他城镇加价销售…..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看报纸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不管是有钱人躺在塌上,一边品着美食美酒,一边看着报上的各种新闻轶事,还是普通人家拿着报纸蹲在厕所里打发时间,看报纸无疑迅速的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报纸更是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而三合镇也因为“三合旬报”彻底的扬名天下。
      报纸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仅是它满足了人们对于获取信息的需求,更是因为它本省的丰富多彩,新闻事件版、休闲娱乐版、名人访谈版、百科知识版、趣味插图版、故事连载版、笑话寓言版……
      一份报纸的内容几乎满足了这个娱乐贫瘠的时代的人们的所有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日常生活小窍门,因此就算是那些不识字的家庭主夫们也经常会请附近认字的孩子们帮忙读报什么的,这也催生了一种特别的职业——读报人。
      这一点沈在劫一早就料到了,沈从心也在报纸推出前有意无意的对接触到的老师和学生提过,可以选一些人定时定点的为不识字的乡亲街坊们读报什么的。
      但是两个人没有料到的是,如今的三合镇早已不是十年前的三合镇了,尤其是沈家学院开办以来,这两年来三合镇俨然已经是天下学者趋之若鹜之地,不少的隐士名流也纷纷慕名前来,而“天一阁”更是为她们提供了优越的交流环境,三合镇的风气可以说是当今之世最为开放,也是最为包容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解也逐渐形成。
      但是辩论或者公开的交流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这些新的思想和意识的碰撞一般也都是一些熟识的学者间私下的交流辩论,但这样封闭的文化环境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但沈家人本身对此并不敢兴趣,一直也没有参与进来,最多也就是指导他们在学院组织一些小社团,方便他们同好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就在这个时候,读报人这个职业出现了,一开始它只是为不识字或是识字不多的人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后来有些酒肆茶楼还专门请一些有名的读报人去自己的茶楼酒肆定点读报,也算是招揽客人的一种手段。
      但是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把报上的内容读出来,那这些读报人也不会专门请去读报,既然被人花高价请去读报,那就一定有他们的价值,而他们的价值就在于她们读报的方法与众不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