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
-
第六章异军突起的沈家学院(2)
以沈家学院数学院为例。院长姓宗,上若下溪,是位年近四十却依旧独身的冷傲男子。宗公子家境优裕,却因为先天腿有残疾自小养成了孤僻自傲的性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的严重,年仅四旬尚未曾婚嫁,家中父母愁苦不堪,亲朋邻居间更是流言纷飞,但是沈从心无意中发现他在数学方面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因为一直常年独身一人在家,宗公子寄情演算之术,通过数十年的努力,竟然无师自通的创立了“割圆术”,并用这一方法推算出圆周率等于3.1416,仅此一项,当今之世,宗公子已堪称是算术界的大师级人物,而另一方面,宗家却因为后继无人而日渐没落,宗公子的处境也日益艰难。
为了请他出马,沈从心多次派人前去拜会,诚挚邀请他出任沈家学院的数学院院长,希望将他的研究成果教授给更多的人,但是宗公子和他的双亲数次都以男子不方便抛头露面为由而推掉了,直至最后沈从心出马一席话改变了宗家人的看法,也成为沈家学院数学院的座右铭。
初至宗家,沈从心因为名声在外,虽没受到欢迎,倒也不至于被宗家怠慢,但不等沈从心表明来意,宗老夫妇就依旧很礼貌的推辞了,沈从心知道宗公子的能力,而且确实不忍他一世都困在这小小的方寸之地,直至终老,执意要与宗公子一谈,宗若溪也听说过沈从心其人其事,倒也有几分好奇,兼之他自觉已经是个垂暮老人,男女之防也看得不是那么重了,于是很快便答应了。
沈从心也没有拐弯抹角,寒暄了两句就直奔主题:“宗公子,在下无意得知公子独力计算出圆周数率,不知道公子对此有何看法?”
“看法?这不过是我闲来无事的消遣,不值一提。”
“此言大谬,公子创立“割圆术”,并计算出了相当精确的圆周率,这样的成就在当今算术界,公子绝对是大师级人物,但却埋没于此,不为世人所知,沈某实心不忍。”
“沈家主过誉,愧不敢当。”
“我知道宗公子顾忌男儿身,不愿来我学院任教,但是我非常有诚意邀请宗公子出任数学院院长一职,请公子先不要推辞,听我说完。我想问一句:公子觉得,数学,也就是算术,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不过消遣罢了。”
“非也、非也。数学——绝不是消遣。公子可知,世界万物的存在自有其真理法则,无论我们是否理解或相信,真理都是永恒的存在。我们因为学识的限制无法窥其全貌,一部分人借助于臆想来编造欺骗世人的谎言,不断的扭曲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但是千年来也有无数的有识之士不断的学习、探索和研究,目的就是想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而数学——则是其中翘楚,数学的本质就是接近并发现真理,最后并将它公诸于世,告诉世人——这就是世界的法则!这就是不可动摇的真理!
在诸多的学科中,数学无疑是其中的王者。他抽象、精确、简洁,往往以极简的方式揭示这个世界最深奥的秘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参透这个世界的秘密,数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其他的学科发展也极大的依赖于数学的发展程度,而且请你相信我——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这种情况就会越发明显,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但我可以以我经历过的事实告诉你,数学将会不可阻挡的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最终希望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峰的话,这个国家的数学必需领先于整个世界。
宗下溪开口欲言,却被沈从心制止,她接着说道:“ 数学对于这个世界确实非常重要,你别着急,听我说完。
首先,数学是天文学,气象学的基础。——利用数学可以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推测晴雨水旱”,这又为农业和其他许多工作提供了参考;
第二,数学是机械工程学的基础,“精于度数,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制作各种机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
第三,数学是测绘学的基础,“天下舆地,其南北东西,纵横相距,纡直广袤,山海原野,高深广远”,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测绘,“道里尺寸,悉无谬误”;
第四,军事学:数学可以用于“兵家营阵器械及筑治城台等”,制造出精准打击的兵器与防御工事;
第五,建筑学:“营建屋宇桥梁等,明于度数者力省功倍,且经度坚固,千万年不圮不坏”;
第六,财政、会计学:数学对“官司计会”,颇有用处,“理财之臣,尤所急需”;
第七,水利学:用数学,“度数既明,可以测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筑治堤岸,灌溉田亩,动无失策,有益民事。”;
第八,医药学:使用数学,“因而药石针砭,不至误差,大为生民利益”;
第九,音律学:“明于度数,即能考正音律,制造器具(乐器)。”;
第十,计时:掌握了数学力学原理,可以“造作钟漏,以知时刻分秒”,“使人人能更分更漏,以率作兴事,屡省考成”。
我知道,我刚才所说的气象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这些你之前可能是闻所未闻,确实它们还不曾真正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我以我在另一个世界所经历过的事实告诉你,它们会随着人们对这个世界认识的加深而逐步的浮现在世人眼前,最终形成各自的学科体系。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更多的是需要勤奋,而数学则不同,数学不是努力就可以研究的学科,它是一个真正需要天才的科学,没有天分,即使你再努力,也不过徒增遗憾罢了。
宗公子,你在数学一道可谓是天赋异禀,才华过人,单就圆周率一项就足以傲视天下巾帼;如若一生都困在这方寸之地,实为学术界一大憾事,我恳请公子暂代数学院院长一年,若一年之后公子仍觉不妥,定要推辞,那我就我话可说了。”
“数学是真理?是王者?果真如此?果真如此吗!”宗公子神色略变,口中喃喃自语,这也难怪他色变,他性格自来孤僻,唯一的爱好就是演算之术,从他独立推算圆周率就能看出,他对于数学已经超越了爱好,根本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突然听到沈从心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瞬间就将他对数学的视野扩大了千万倍,仿佛一个在沙漠中寻到了一弯泉水的人,却突然有人告诉他,泉水下面连着一条波澜壮阔的地下河一样,冲击之大足以撼动他的心智。
“当然,数学是我最喜欢的学科,而且你不觉得数学是个很美的学科吗?简洁统一而又涵盖最广博的事实,这种美超越了人们视线所及的短浅范围,给予人精神上的极致享受,而这种享受只有真正的数学家才有机会感受到,公子在计算出圆周率的时候,难道没有感到特别的高兴和兴奋吗?难道没有一种触摸到真理成就感吗?”
宗公子陷入了长长的沉默,许久没有回答,最后他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沈从心这一席话后,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接掌沈家学院数学院院长一职,并用后面的几十年时间,在沈家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在数学、天文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著成《数经》一书,不仅包括将圆周率推演至小数点后数十位并限定其范围的心得,还收录了后来研究出的“勾股定理”等诸多学术成果,开创了将数学融入生活的新颖学习方式,后世之人为了纪念他,尊称其为“数圣”,将圆周率称之为“宗率”。
而这——不过是沈家学院诸多学者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祖冲之爷爷,有怪莫怪,原谅我,我架空…….总不能把您也给架来,不过祖宗不分家,您老人家见谅~~~)
绝佳的硬件设施,强悍的教师队伍,沈家学院的学生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沈家学院大学部是四年学制,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但在她们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预订的七七八八了,就业率毫无疑问的百分百。
首届毕业生主要来自于农学院、文学院、综合学院、数学院和理工学院,这是沈家学院最初成立时仅有的五个学院,全部的毕业生加起来也不过百人,但是就是这不足百人的队伍,打响了沈家学院的名声。
农学院是最早确定成立的学院,由沈青衣担任名誉院长,这并不是沈青衣托大,这是请来的院长人选唯一的入职要求,而且此人并非沈从心寻访而来,算是毛遂自荐。
农学院院长姓木单名一个松,据说是她爹生她前梦到一个硕大的雪松,所以才取得这个名字。木家原籍江州,家中世代务农,到她这一代木家家主发狠要供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全家人勒紧了腰带供木松上学读书,她也算是不负众望,十七岁就考取了秀才,但是之后却是屡试不中,数年之后她实在不忍心看着父母兄弟为了她一个而挨饿受穷,几经努力终于说服了家人,放弃了科举之路,回家务农。
刚开始木松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村里人没少对她冷嘲热讽的,不过她既然肯放弃科举,踏踏实实的回家务农,早就对这种情况有所预见,因此倒也泰然处之。
而且他凭着自家人数代的务农经验加上她这几年搜集的农业相关的书籍,几年下来也算是自学成才,不仅把家里原来的十几亩地营的有声有色,盖了新房,还新置了十亩地,家里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眼看就要说亲了。
原本看她笑话的人也逐渐意识到她对种田确实有些秘诀,几家与木家交好的乡亲,经木松指点,家里的收成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料却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旱灾,木松也是回天乏术,本来家中还有些存量,但是饥荒一起,人们都饿红了眼,藏在地窖里的东西都能闻到味儿,结果木家被一伙外来的暴民哄抢,家中除了木松,其余人都受惊过度,一病不起,木家二老年事已高,木松的两个弟弟则是年轻未经过事,结果好好的一家人死的只剩下木松一人。
木松虽然苦苦支撑,但随着灾情越来越严重,她的心情也逐渐跌到谷底,以为自己一定也是难逃一死,直到沈从心一行出手解了江州危机,木松亲眼见识了沈家的能力,而后安葬了家人就义无反顾的追着沈从心等人的步伐来到了三合镇。
虽然她在农业方面的并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一时之间也很难找到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于是沈从心几经思考,最终确定聘请木松担任农学院的院长,另外三个精通农事的老者担任副院长,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木松提出了请沈青衣担任农学院院长一职的要求,青衣考虑到自己确实有这方面的能力,略作思考就答应了,不过因为有孕在身,只是担任名誉院长,并不具体管理院中事务。
木松虽然并称不上是农学专家,但是她不耻下问,更没有丝毫的院长或是读书人的架子,与几位副院长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加上农学院对于招收的条件略比其他学员宽松一些,因此人数一开始就是最多的,毕竟在这个社会中,农业被人们认为是根本,而且三合镇周边也一直是以农为主的地区,希望自家田能种的好点儿的人确实不在少数,但是识字的人却不多,第一届农学院最终招到了三十七人,而这三十七人在四年后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
因为农学院众人自大一开始就进行实地试验,大二开始帮助周边农户侍弄庄稼,大三开始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独当一面,到大四的时候,周围的村镇都是争着抢着来农学院拉老师、拉学生,出高薪要她们去自己的镇、乡或是村提供技术指导,因为从大三开始,凡是经沈家农学院指点过的庄稼,都比同等的庄稼收成要多收至少三成,这对于农户来数实在是个不小的诱惑,更不要说沈家学院提供养殖冬菇、草菇、木耳,甚至是极珍贵的天麻等药材的种植技术,为周边农户带来了及其丰厚的收益,也难怪很多人戏称农学院的人是“小农神”了。
而且说到抢学生,还有个笑话,有个村的村长带着村里的人来抢学生,但是来了发现人都被其他村镇的人提早请走了,最后怕向村里的乡亲们没法交代,硬生生把一个一直在农学院扫地的小工拉回去冒充农学院的学生,结果当年这个村的产两竟然也增长了两成有余,原本一直担心的村长后来一直追问小工,问她到底是不是农学院的学生,是不是在骗她?
后来才打听清楚原来这个小工已经在农学院做了三年多的杂工,因为学院不限制旁听,平时她干完活就凑在教室后面听听课,结果也学了不少东西,也算是半个小专家了,过了两年她终于考进了农学院,后来也研究出了不少的优良品种和农业副业技术,这也是后话了。
***************************************************
以上关于数学的部分内容列举参考《徐光启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