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第八章异军突起的沈家学院(4)

      夏家原籍江州,原也是小康中上之家,因此夏天自小读书识字且学识不错,虽然江州大旱来袭但夏家存储颇丰,原不至于流落到此地,他们的遭遇倒是跟木松的有些相似。

      当道义与生存相遇,对生存的渴望轻易的就将道义丢弃在了一边。夏家村的灾民丝毫没有顾及他们平日的感情哄抢了夏家的存粮,夏母也在争抢中被不知是谁失手打死,留下夏父和夏天二人,夏父没办法佯装无事的样子与打死自己妻主的人继续生活在一起,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听说了沈家的事。

      后来父女二人相依为命一路向三合镇流亡,安顿下来后夏父又不忍夏天荒废学业,还是坚持供她读书上学。虽然夏家早年小有积蓄,但这一路上已经花费的七七八八,好在夏天非常的争气,不枉夏父省吃俭用的供她上学,一次就考上了沈家学院。

      夏天在学院也是出了名的最喜欢去开课扫盲,不仅仅是为了有当老师的成就感,更是为了每次两百文的补助可以贴补自家生活,因此这次的意外对夏家人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就在父女二人一筹莫展之际,学院专门管理扫盲相关工作的负责人已经在夏天遭遇意外的当天将整见事情的原委上报了校委会,校委会通知了沈从心,沈从心只说了一句话:“按照意外险的合同赔付即可。”

      这可忙坏了这位负责人,因为根据意外险的合同,夏天不止是这次受伤导致的请医用药所有的费用一概全包,在她休养期间每天还有两百文的医疗伙食补助,而且这些费用是先赔付后办理相关手续,因此夏父在夏天出事的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学院送来的前期理赔款和随行的医学院的医生。

      这件事极大地提高了三合镇周边文人对扫盲工作的热情,很多人自发的加入进来,随之而来的是扫盲的方式也多样化起来,除了最原始的照本宣科,有些擅长画画的人还一起讨论制作出了图文对照的启蒙书籍给大家用。

      当然这些书籍经过众人试用并且采纳后,相关印制、出版、销售的工作也一应由沈家下属的店铺负责,而且著作人还可以拿到卖出的每本书的提成,因此几年后由三合镇散播出不少的新奇有效的启蒙图书,在各国广为流传。

      不过说到扫盲,还有一位最绝的,这为夫子自己也自己不擅长教人,因此每天早晚就在人们聚集的地方朗诵各类书籍,并对有兴趣的人进行解释,这也可以算是非常另类的扫盲方式了。

      虽然这项补助沈家只提供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但是对三合镇的影响确实显而易见的,当四五年后沈家书院成为天下学子趋之若鹜之地、天一馆一位难求的时候,那些远道而来的人在惊叹沈家学院不可思议的同时也惊奇的发现这个偏居一隅的小镇上读书人真是不少,就连街上买菜的老伯都能跟她们引经据典的说上几句。

      扫盲赞助项目一共推广了两年半,沈从心就没有再持续推进,但书院还是坚持长期开办两三个免费扫盲班,主要针对那些完全不识字的成年人,这些扫盲班也吸取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先将书读给学员听,等他们都理解了再教他们认书里面的字。

      这也造就了三合镇的一个怪现象,有些好像不怎么识字的人,说起一些文章却头头是道,就是因为有些人天生听力记性好,虽然字没学会多少,但是听过几遍的东西却能记得七七八八,这也是街上有些不怎么会写字的人却能说得头头是道的原因了。

      随着沈家学院的声名日益高涨,“天一馆”内人潮也逐渐的汹涌起来,但这时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一馆”缺少一位真的懂得管理的经营者者,目前的管理人说白了个个对书充满热情,但是学究居多,要说如何有效的运行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却说不出个四五六来。

      不过事情总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出现转机,“天一馆”在吸引天下读书人的同时,也将他的第一任外聘馆长林少辛引来,这样是对外说,其实事实是林少辛第一次到“天一馆”后就死皮赖脸的要求留下来。

      林少辛出身于医药世家,自小接触各类医书,但是她的兴趣却不在学医,而是一个天生的书痴,更在自家修建了一座藏书楼,平生最高兴的事就是读到一本新书。

      本来她只是游历到三合镇,听说沈家学院有一个藏书量惊人的图书馆,慕名前来而已,结果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三天,直至当月十五休馆才被人请出来,而后她就天天死皮赖脸的去修园扰人清静,诅咒发誓一定要在图书馆某个职位。

      后来无意中得知沈家学院在为“天一馆”寻找一位专业的馆长后,她奋笔疾书一万多字,历数自己作为“天一馆”馆长的优势并最终获得沈从心认可留下任职。

      沈从心经过与她的多番交流,知道她年纪不到三十岁,阅读量却十分惊人,堪称书痴一个。但是她又不是死读书之人,不仅从事草药生意建成了自家的藏书阁,最为沈从心所看重的则是她对自家藏书阁的管理相当具有专业水平,此人在这方面也算是生而知之了!!

      这也是沈从心最终向校委会建议留下她并最终让她出任馆长的最重要原因。不过以沈从心的为人,自然不可能让她这么容易如愿:沈家学院想开办医学专业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沈从心向林少辛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要她为学校请一位有学识、有经验又热爱医学的人来任教,那对应的她就能够担任沈家学院图书馆的馆长。

      林少辛一听大喜,急忙转回家中办理此事,果然不负沈从心所托,很快就从林家旁支找来了一位寡居的姨母叫做林玄鱼的来沈家学院任教。

      林玄鱼虽是林家旁支,但医术造诣委实不低,且有医者之心,称得上仁心仁术,经过沈从心的多方考验,觉得林玄鱼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是她也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宝儿出手治好她的独生女儿林百本。

      林玄鱼丧夫多年却一直独身未续,就是因为她与发夫的独女林百本从胎里带来的毛病,运动稍微多一点或是气愤哭闹等情绪波动的时候,就会呼吸困难,口唇、指(趾)甲床、鼻尖就会显现出青紫色,已经因为这个病有几次都差点一命呜呼。

      沈从心知道这是典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但是却不愿打破宝儿定下的一天只救三人的规矩,救谁则是听老天说话,照旧抽签决定。
      经过这段时间,尤其是经常与沈在劫这样一个在这里流浪了近万年的意识流的交流,沈从心对直接参与到这个世界中来的抗拒感减轻了很多,之前也曾有过出手救治受伤学生的事情,因此虽然宝儿得知此事后主动要求帮忙,但是沈从心还是自己出手治好了林百本,而方宝儿随后则和林百本一起拜林玄鱼为师,成为了沈家医学院的第一批学生。

      林少辛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天一馆”馆长,凭借着在自家藏书阁积累下来的管理经验,不论是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配备管理,以及对书籍的分类管理都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天一馆”在她的带领下,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将书籍进一步分类、建立书籍目录、建立不同的子图书馆等方式使“天一馆”所藏书籍更加易于寻找、使用和管理。

      而天一会馆的成立则进一步丰富了“天一馆”的图书来源,即使不依靠沈从心也能最大程度的收集最新的书籍。天一会馆集合了来自各国各地的爱书之人,甚至是很多在当地已经是极有名望的文士,对这些人“天一馆”是随时开放的,但是同时他们要负责收集更新所在地区新出现的所有种类的书籍。

      这项措施将诸多爱书之人拉入“天一馆”的管理维护工作中来,更是无形中进一步提升了“天一馆”在天下学子心中的地位,实际上在建校四周年的时候,“天一馆”的管理虽然依旧属于文学院,但是其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自荐而来,而诸多向学之人无不以进入“天一馆”工作为荣。

      除了“天一馆” 的管理和使用充分面向社会,沈家学院招聘老师和招收学生也是多渠道并行,除了通过常规渠道招生及聘请老师外,还从学校开办的第三学年开始,特别招收有特长的专业人才,这也是沈家学院区别于其他私塾、学校的一大亮点。

      而且这个特长范围没有任何限制,“天一馆”馆长林少辛就是以其广博的阅读量和专业的管理才能而被破格聘请的,但文学院的特长人才相对还是较少,这种专业特长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综合学院和理工学院。

      杜余就是因为他的刺绣特长而被综合学院招聘为老师,并且开办了书画刺绣选修专业,而选修也是沈家学院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沈家学院独创的学习模式——自修。

      因为有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招进来之后,同好太少,招聘来做老师的未必有稳定的一定数量的学生,而作为特长生招收进来的又未必有合适的老师来教他,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沈家学院特别推出选修和自修制度。

      所谓选修就是学院将特聘老师开设的课程,包括课程名称、主要内容等在每学期开始前一周张贴在各学院公告栏,如果各学院的学生对某位老师的选修课程有兴趣,可以到各学院学生会报名,再由校学生会汇总之后,若人数达到三人,即可开课,如果没能达到,则该学期该老师可不开设课程。

      不能开课的老师相应的只有研发资金和教师福利,却没有相应的束修,相当于沈家学院为这些有专长且达到一定水平的、可以教授学生的人提供一个免费的研修场所和资金,即使这并不是一笔很大的金额,但确实吸引了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人前来投奔,由于沈从心制定的严格审核制度,通过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截至目前,还不足一掌之数。

      而自修则是特别对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设置的,主要是学校没有能够在其专长领域教授她的老师,因此这些学生只能进行自主研究,相当于自成一系,有属于自己的开发费用和实验室等,但是也会根据他们学习的内容最终将她们归为某个学院管理。

      其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其研究成果也需要与学院共享,研究成果如果能投入实际开发,而后所获取的利润该名学生(包括其协助人员)只能拿到一成,而如果是教师与其研究团队则能拿到研究成果收益的两成,当然非特招学生也可以自主研发,待遇与特长生相同。

      专利收入虽然看起来并不高,但是沈家学院现在从老师到学生只要是有研究成果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富翁级别的,因为这个收益是可以一直收取的,直至专利所有人死亡,可谓一劳永逸,这也是进入沈家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无一流失的重要原因。

      但是实际上专利权在这个时代太难以得到全面保护,因为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模仿,因此一些容易模仿的研究成果确实很快就被人仿制了出来,但好的是沈家学院从一开始就打出了统一的牌子而且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因此仿制商家数目不少,但人们若经济能负担的起,又能够买的到,一般还是将沈家出品作为首选,毕竟沈家学院的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买沈家学院的出品,似乎更为光彩,不管是自用还是送人都更有面子,这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同时抵消了专利被模仿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被特聘的教师不多,但是被特招的学生更少,目前为止仅有去年被特招进来的两位,一男一女。而这两位特长生都采用了自修制度,主要因为他们两个的研究方向都比较冷门,但是如今确是理工学院的佼佼者,名声和财富的剧增简直就是两块活招牌,吸引着更多的人拿着她们的研究成果或是设想前来应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八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