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周文王和姜师叔 ...

  •   接下来要交代的是封神之前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周文王和姜师叔这俩加起来超过一百五十岁的老头儿宿命般的相见相知且相守……咳咳,不要笑,这就是事实。这个事件就像“如果丘处机当年没有路过牛家村”一样,是一切的开端哇!

      究竟是怎么个经过,且听我慢慢道来:

      文王在被我师弟雷震子救出五关之后,就一路坦途地往他的封地去了,春风得意马蹄疾,回家的感觉真好啊真好!

      文王刚到西岐城,就有人来接他了!这是因为文王家都会卜算,他娘一发现早上梳头发的时候有只喜鹊在叫,立刻就放下梳子卜了一卦,于是就知道了,哎呀,我儿子回来了呀!

      文王就这么被大家高高兴兴地接了回来,除了世子伯邑考死在朝歌,其他的都很圆满;而文王由于性格原因,他虽然也伤心长子邑考死得凄惨,但是却一口否决了大臣想要为世子报仇举兵造反的提议,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
      文王:我走的时候都说过了,这是我的劫数,七年内一个小兵都不要派来看我;邑考他不听话,果然死了,这都是命啊!我怎么能为了他自取死路,而做起兵这种悖逆之事,害得百姓受兵戈之苦呢?

      所以大家看看,按照文王这个顺民性格,他要是不赶紧寿终正寝,商周大战还真就打不起来。因为文王真的是那种修养好到了唾面自干的地步,他要是认为不应该做的,哪怕你打他骂他侮辱他,他也绝对不做!

      于是,文王就回来继续当他的西岐侯了,因为他被关了七年,也有点感触,尤其是这七年他悉心治学,在卜算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望气,并且和卜算结合起来,在学术上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呢,文王新学会的技能,他就手痒想试试,看看成果如何。但是要望气,那得找个高点的地方啊!文王的皇宫也就是地盘稍微大点,住的人口多点,那种巍峨高楼,文王家也没有!再说他年纪大了,总不能每天都拖着老胳膊老腿地跑城外几十里爬山去看吧?
      所以说文王对自己的身体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思考了半天,觉得,家里挤一挤,应该能挤出点钱,修个稍微高点的瞭望塔吧!等我把这门学术研究透彻了,传给后人,这瞭望塔还能继续用,应该……大家不会反对吧?

      所以文王就提心吊胆地把这想法和大臣商议了,因为他在朝歌也呆过,看到纣王盖这个盖那个的,盖一次,底下的大臣百姓就唉声叹气一次。文王不想落到纣王那地步,所以他在办事之前,打算搞个公投,要是反对的人太多就算了。

      不过,文王显然是低估了他自己在西岐的威望,纣王在朝歌的人品都快负值了,文王和他恰好是两个极端。所以纣王想修个什么,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先反对了再仔细研究为什么要反对,而文王有个啥主意,大家都觉得应该不会很离谱吧!

      所以文王一提想盖个灵台的事儿,大家连图纸都没看就很爽快地同意了!——就算工程大一点,看在我们大王被关了七年受了很大委屈的份上,老人家想干个啥就随了他的意思吧!

      文王曰:“孤思西岐正南欲造一台,名曰‘灵台’。孤恐木土之工,非诸侯所作,劳伤百姓;然而造此灵台,以应灾祥之兆。”
      散宜生奏曰:“大王造此灵台,既为应灾祥而设,乃为西土之民,非为游观之乐,何为劳民哉。况主公仁爱,功及昆虫草木,万姓无不衔恩。若大王出示,万民自是乐役。若大王不轻用民力,仍给工银一钱,任民自便,随其所欲,不去强他,这也无害于事。况又是为西土人民应灾祥之故,民何不乐为。”
      文王大喜:“大夫此言方合孤意。”

      所以脑子很灵活的大夫散宜生很快就说,没事没事,您这辈子都没造过什么房子,百姓们不会计较的。再说造个瞭望塔那也是用来干正事的,您再照数付给他们工钱,会有很多人乐意来帮您盖的!

      散宜生这话说得很得体,文王很高兴,觉得是这么个道理,他就发了告示:现西岐将开展“灵台”瞭望塔工程,有擅长建筑的百姓速速前来报名!每日一钱银子,吃住全包!限招人数一百,招满为止!

      其实一钱银子的工钱也算不少了,起码做个小生意的,平均下来几天才能赚到。所以文王很快就招齐了工人,开始干活了。

      这个工程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月,其实主要是前期采石头烧窑砖伐木这些准备材料的干活比较费时,因为古代也没有专门的建材商。等材料备齐了,大家一起动手,三五天也就盖好了。
      新盖成的灵台一共两层楼,差不多两丈高,除了四根柱子支起屋顶,也没有墙壁,然后后面架一楼梯,看起来也就和我们现在搞个露天演唱会的台子差不多。

      于是大家回报文王:盖好啦!您老人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不满意我们可以重盖,反正材料都是现成的。

      文王过去一看,在这四面漏风……哦不,是放眼辽阔的灵台上登高望远,嗯,不错,整个西岐城都在眼底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很好很好!大家干得不错!不过寡人还有个小要求,能不能再挖个池子?要是工程太大那就算了。

      所以说文王没有什么建筑经验,他因为灵台工程从开工起,到完工花了一个月,以为挖个池子也起码要个把月,结果大家一听这小要求,立刻拿起铁锹吭哧吭哧就挖了起来。大家可以想象一百个人挖个五十坪的坑需要多久,基本上一个下午就挖得差不多了,等第二天大家每人提个几桶水倒进去,OK了!

      工人们在旁边热火朝天地挖池子,也不影响文王带着大臣在已经做好的灵台上观看风景,谈天说地,到了饭点,文王就在灵台上开了席,请文武大臣一起吃饭——大家过来看建筑辛苦了,作为老大当然必须管饭!

      君臣们高高兴兴吃完饭,已经是很晚了,家在附近的就自己回去,家远了点的就不回去了。文王挂了个帐子睡在二楼,其余懒得回家的就在一楼打个地铺睡去。

      其实灵台这种四面漏风的观赏用台榭,哪里是睡觉的地方啊!看着星星入眠固然是很浪漫,但文王你都八十多的人了!又不是纣王那种年轻力壮的,异想天开搞什么露营!这不,当天晚上就做噩梦了吧?

      所以这天晚上,文王睡着睡着,就梦见东南方一只长翅膀的白额猛虎,向他扑过来!而且后面还失火了!火光冲天!文王就给吓醒了,出了一身冷汗,刚好这时候听见打三更的。文王想想,半夜三更扰人清梦不好,明天再找人商议这是什么凶吉,于是他翻个身继续睡。

      嗯,所以说文王现在只学会了算卦和望气,解梦这招他还暂时没学会。

      第二天,文王早早就起了床,留在这过夜的文武大臣也陆续起来了,稍微洗漱整理衣冠之后,大家就来探望文王睡得好不好,等问完之后就各自回去。

      于是,文王就说了,我昨晚做了一个梦blablabla……有谁会解梦的?

      走出来的当然是大夫散宜生,这位是西岐的文官首领,于是散宜生就说,按照我的经验,这应该是您要得到一位大贤的征兆!而且说明我们国家会很兴盛的。

      这种回话说明,散宜生虽然脑子灵活,懂变通,但人品还是很实在的,实话实说。后世官员都知道,推荐都要推荐自己人,哪能和皇帝推荐还没影子的人呢?要是万一来的不是大贤而是大奸,推荐人那也是要负责的!
      而散宜生就实话实说了,文王一向喜欢贤人,哪怕不肯来做官他也喜欢,一听散宜生这话,更高兴了!哎呀刚刚建好灵台,就有贤人来投的征兆,果然是双喜临门,真好啊真好!

      众所周知,文王在卦象、征兆这方面,很有点强迫症的倾向,所以他自从听散宜生说,会有大贤来,于是就时刻留心,直到他找到了道号飞熊的姜师叔,才总算心满意足,嗯,终于兑现了!

      这个时候我姜师叔在做什么呢?他正在上演一出“渔樵问答”。

      渔夫自然就是他自己,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嘛!

      而樵夫是谁呢?樵夫叫武吉,就是个普通的西岐百姓,后来我姜师叔救了他一命,他就给姜师叔当了徒弟,这是后话。

      这天,天高云淡,我姜师叔就坐在垂杨绿水之间,手执一根竹竿,挂着鱼线在那发呆出神消磨时间。

      这时候,有个年轻力壮的樵夫就挑着一担柴,一边唱着山歌,一边走过来了,路过姜师叔旁边的时候,他就坐下休息,顺便搭讪起来。

      这樵子武吉性格挺乐呵的,他就对姜师叔说,老人家,我经常打柴,老是在这看见您垂钓,咱们俩可以凑成一个典故。

      姜师叔本来也是天天坐这闲的蛋疼,见有人主动和他说话,也很高兴地开口,什么典故?

      樵夫武吉说,那当然是渔樵问答了啊!

      姜师叔一听很高兴,不错不错,小伙子还满有学问,这四个字挺有意境的!好,咱们今天就渔樵问答一番,你先问。

      武吉就拱拱手,老人家高姓?哪里人?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姜师叔答,我东海许州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

      武吉一听,他就乐了,为什么呢?因为上古时代,一般百姓都是有名无姓,有姓的那都是祖上有封地是贵族的,不过后来没那么严格,住在封地的百姓也就跟着他们的大王一起姓了;有字的那更了不得!说明曾经有贵人很看重他,送了他字;而有号就更牛逼了!说明这个人做过一番大事业!

      武吉一看,哎呦,这糟老头儿居然还姓名字号齐全!我怎么看他也不像是个牛叉人物呀!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了。

      武吉曰:“当时古人,高人,圣人,贤人,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如风后、老彭、傅说、常桑、伊尹之辈,方称其号;似你也有此号,名不称实,故此笑耳。我常时见你伴绿柳而垂丝,别无营运,守株而待兔,看此清波,无识见高明,为何亦称道号?”

      所以说,和后世喜欢附庸风雅的人就给自己起号不一样,这时候大家的号,都代表了自己的成就的,都不能随便取的,如果名不副实,那会被人笑话的!

      但是后世凡人们渐渐就都乱取号了,神仙们稍微好点,但是后来一帮土包子也都纷纷乱取名号了,比如那七位结义的妖怪大圣,在现在我们看来,实在是贻笑大方。

      我举个例子说明吧,比如孙猴子,他的道号全称是“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齐天大圣”,这个号,就把他的出身、修为、种族、干过什么事情……全部交代清楚了。
      大家可以仔细比较一下杨戬师兄的道号,不算那些后世帝王乱封的,只说他真正的道号“清源妙道真君”,把他后来的成就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从杨戬师兄的道号就可以看出,他是正宗的道家弟子出身,在道家玄理上很下了一番功夫,有了一些成就,“清源妙道”这四个字就说明一切了。
      而猴子那个号,虽然说明他出身好,修为高,但是一看就是野路子出身,在道法上完全没谱,不“清”不“静”,没“道”没“德”,连“金仙”都要放进去充门面。还好大家照顾他面子,没弄个“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
      不信大家可以查查其他人的号,历来成就金仙的神仙其实不少,但是有几个穷到实在没字可用,不得不把“上方”这种纯属废话的字眼都放进去凑字数的?

      关于神仙的道号、佛号、帝号、法号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虽然取号的原则就是把你成就最高最好最有特点的一面,用赞颂的词汇表达总结出来,但是你没做过的事情,别人也没办法捏着鼻子给你往上加。

      所以,如果是道门出身,那道号中就应该有“清静”,“玄妙”,“道德”,“造化”,“阴阳”之类的词汇,表示你在这些领域很有成就,当然,也有些道号是世间仅颁发给独一份的,比如元始天尊。
      如果是佛门出身,那佛号里也应该有“庄严”,“智慧”,“慈悲”,“光明”,“殊胜”之类的词儿。所以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西游记最后罗列的诸位佛的佛号,就孙猴子那斗战胜佛最格格不入。内行人一看,哦,这货在佛法上全无造诣,就是打架战绩不错。

      同样,后世人间帝王死了入庙,那庙号也要根据他生前功过来的,只不过后世这规矩越来越马虎,帝王都能活着就自己给自己上号了!

      所以说,号这个东西,真不是自己能随便取的。

      ……

      姜师叔这“飞熊”的道号其实也不是他自己取的,那是我师祖元始天尊给他取的,结果今天就被这樵夫武吉嘲笑了。

      姜师叔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辩解,武吉就手快地拎起他的钓竿一看,因为这小伙子很细心,发现老头儿鱼篓里空空如也,想想,我早上出门就看到他坐这了,现在还一条鱼都没钓到,真可怜!

      姜师叔的鱼钩那根本就是一根针,所以武吉一看,又乐了!矮油怪不得这老头儿钓不到鱼呢!这……真笨啊!怪不得人说,要聪明从小就聪明,要愚笨到死都愚笨呢!

      于是武吉就好心地告诉姜师叔,你这样不行的!我告诉你怎么办,你把这根针拿回去,用火烧红,打成一个钩子状,再挂上鱼饵,然后鱼线上再弄个浮子;浮子一动就是鱼上钩了。你按我说的去做,才能钓到鱼。唉,你这么笨的,怎么会取个号叫飞熊啊!

      姜师叔哪里是想钓鱼!所以他就回答武吉:

      子牙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吾有诗为证: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那个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武吉一听,肚子都笑痛了!好吧,这老头儿越说越离谱了!看你这德行,还想当王侯?我看您啊,其实更像是猕猴它亲戚!

      姜师叔也不生气,笑着说,你看我不像王侯么?其实我看你也不怎么好,你今天脸上气色不好。

      武吉就问,我气色怎么啦?

      姜师叔如今是资深算卦、看相、风水、解梦……当下他就说,你左眼青,右眼红,今日进城打死人。

      武吉一听就恼了,你个老头儿真不地道!就算我开个玩笑说你不像王侯,你也犯不着咒我吧!不跟你说了!挑起担子就走!

      结果当然不用我说,武吉无意中打死了人,结果被文王关在牢里——这个牢,有个名号叫画地为牢,就是一个圈子,让人自己呆在那里,连看守都省了!因为文王擅长算卦,没谁跑得掉,跑了说明人品低劣罪加一等!

      武吉就坐在文王画的圈子里等着三天后给人抵命,想起母亲还在家里,越想越伤心,就放声大哭起来。散宜生刚好路过,看着奇怪,就问了一句,你打死人,偿命是应该的?难道你还有什么冤情所以大哭?

      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挺奉公守法的,按照那个时候的规矩,知道自己该死,那就要老老实实去死,才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的道理,死了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不会给祖宗丢人。不像后来,法律是改来改去,这个人这种解释,那个人那种解释,没个准头。

      所以武吉就回答说,我知道我做错了事应该偿命,没有什么冤情。就是想到我娘七十多了,孤苦一人,她还不知道我犯了事,怕是我死了,她也活不了多久了。说着说着他又哭起来了。

      散宜生心肠也好,心想,武吉其实也不是故意伤人,只是意外打死了人命,其实也就是倒霉催的。但杀人就是杀人,自然要偿命。不过看你可怜,等我跟王爷说一声吧!看能不能缓刑几天,你安排好了你娘的后事,再来领罪。

      其实这个观点我觉得挺对的,误伤人命那也是人命!别搞什么伤人者有神经病啊、无民事自理能力啊这些虚的,杀了人还不偿命!那致死者于何地?

      所以武吉就千恩万谢地回去了,回去和他娘一说,母子二人都伤心大哭,后来说起姜师叔那句话,武吉他娘是个有主意的,就说,你快去问问那个老人家,说不定他能救你。

      于是武吉就去了,求了姜师叔,姜师叔是个心肠很软的人,他就同意了,但无缘无故不能帮武吉改命数,所以他提出的要求就是武吉从此拜他为师出家。
      以姜师叔的水平,大事件他改不了,扰乱一下一个凡人的命数,让文王算不准还是没问题的。所以武吉逾期不归,文王一算,哦,他畏罪自杀了!叹息一声,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

      下面着重说一下,我姜师叔和文王结识的经过,也就是传说中的,周文王两访姜太公。

      这天是这样的,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天气,文王带着一班大臣出来郊游散步,走着走着呢,就听见一帮渔人在唱歌,文王一听,哎呀,歌词写得很有内涵呀,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一定有大贤!

      于是文王就派手下去打听,哪位是大贤。

      结果这些渔人一听,一起回答,我等都是大贤!

      这手下一听懵了,呃,怎么都是大贤啊!结果一问才知道搞错了,这帮人都是早上打渔回来,下午闲着没事的大“闲”。

      手下就把这句话去回禀文王,文王不愧是国王很有见识,直接就说,你笨死了!我的意思是,这首歌的作者是谁?他必然是个大贤!是你问法不对!

      于是文王亲自一问,哦,知道了,作者是三十五里之外的磻溪住着的一位老人,嗯嗯,知道大贤家的住址了!赶紧去!

      结果文王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前面树林里有个人看着眼熟,再仔细一看,是不是武吉啊?他不是死了吗?文王不相信自己的卦象出了错,但是叫人抓来一看,我去,还真的就是武吉!

      所以文王羞愧愤怒之余,也非常焦虑!他现在最忧心着急的不是自己被欺骗了,而是发现,哎呀,我精研的先天易数,居然出错了!怎么办怎么办?以后再按照这个捉拿罪犯,那会不会出问题?那以后还怎么传授给别人?
      可见文王的治学精神是非常严谨的。

      所以文王当然要问个明白,这一问,武吉就把姜师叔招出来了,并且跪求饶恕,愿意替文王把姜师叔请出来。

      文王很是不爽地勉勉强强免了他的罪,因为武吉毕竟也算是误伤人命,要说罪不至死也算是可以的,至于欺君之罪,这个,只要文王不计较,那就没事了。和找到大贤相比,文王受点委屈不算啥。

      所以武吉就去飞奔找姜师叔了,结果一看,哎呀人不见了!只剩下钓竿。完了完了,这次我死定了!

      文王找不到姜师叔,散宜生就跟他出主意,说既然是大贤,那肯定不是随便就能见到的。咱们回去斋戒两天,沐浴焚香了再出门,就一定能大吉大利,就能见到贤人了!

      于是,文王第二次终于找到了姜师叔,这次他就顺顺当当把“贤人”带回去了,姜师叔做了西岐的丞相,由于他有在朝歌实习两年的经验,治理地方起来,井井有条,大家对新丞相都非常满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