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开启新地图 ...
-
8月初,苏折回国,全胜获得二段称号。同月,塔矢亮打入本因坊战第三循环赛,惜败。
2002年12月,北斗杯最后敲定在韩国举行。
2003年春,陆力满18岁退出北京青少年队,加入北京队。
2003年4月,杨海带队北京青少年队成员:王世振、赵石、乐平、苏折开始全国青少年团体对抗赛。其中苏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个人战全胜棋士,第一次在中国围棋界引起侧目。
2003年7月,北斗杯第二届在首尔举行,除中、日、韩媒体到场外,世界围棋网第一次首开网络直播映像。
2003年8月,日本大合手战,进藤光战败塔矢亮,成为日本新晋棋士新人王。同月晋级进藤三段。
2003年10月,伊角慎一郎与和谷义高前往中国棋院学习,到达第一天,先举行了一场大乐平VS小乐平的对局……
2003年10月下旬,苏折个人赛棋谱被陆力带入北京队,期间在韩担任客间棋士的塔矢行洋返回中国棋院。至此,几乎每周在世界围棋网上都可以看见SAI对局TOYA KOYO,让他国喜爱网络围棋的棋士大呼过瘾。半月后,几乎同时,每到SAI VS TOYA KOYO,中、日、韩等职业棋士都会同时举行研讨会。甚至发展到几乎各国顶尖棋士都注册了世界围棋网。
2003年12月,第三届北斗杯在中国北京举行,高永夏因年纪限制无法再参加,但依旧远赴北京中国棋院,待至1月,期间因缺席韩国天元赛第三循环赛,不战而败。
2004年5月,日本绪方精次获得名人头衔,成为双冠王。
同月,网络围棋SAI VS TOYA KOYO,塔矢行洋以3目半战胜网络传奇SAI,打破不败神话。
2004年7月,日本围棋界宣布重新定制比赛规则,除大合手战外,其余头衔战允许业余棋士参加,并提出,所有非本国职业五段棋士也可参加头衔战。围棋界哗然。
2004年8月,桑原本因坊退隐。“这是你们的时代。现在,是时候交给你们了。”
同月,日本围棋界宣布,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本因坊头衔战。韩国顶尖棋士徐彰元、王日焕、高永夏、中国赵之意、杨海、陆力前往日本。此战成为有名的“三国之战”,产生名局无数。
2004年11月,日本棋士井上德一赢得本因坊头衔。
2005年3月。塔矢亮八段、进藤光五段、苏折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