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池边对答 ...

  •   一连七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顶着熊猫眼上朝。

      魏征暗自琢磨,别是圣上又做了什么不靠谱的事儿才好,等会得去探探底!

      早朝后,那日同去的几人聚到议事厅,刚想换衣服出门,就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臣。

      魏征是来搞监督的,李孝恭、高士廉、侯君集、阎立本过来满足一下好奇心,还有真有事前来的虞世南和欧阳询。殿内热闹极了,比菜市场还菜市场。

      魏征又开始了他的磨功,东拉西扯,总之就是不走!

      李世民无法,上山还要一个时辰呢,再不走午时绝对到不了山顶。大手一挥,全都换衣服跟朕走。先说好,要爬山,待会儿谁也别叫苦。

      李承乾早早等在宫门口。那日回宫后他自我唾弃了很久,原本是他要去见王娘子,因为体力不支弄得要跟父皇他们一起去。结果到王娘子送客时,他竟然连一个字都没机会说。

      今天小太子有两个目标:1解决未来天灾问题。2抢妇男团风头,小鲜肉要逆袭。

      李世民带着比之前更庞大的大唐妇男团,外加中二期小少年一枚,向城外进发。

      原来真的要爬山,高士廉和虞世南肠子都悔青了,没事瞎凑啥热闹?他俩年龄大了,虽然平时身体不错,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俩人累的直打晃。

      不止累,还很冷。如今已过十一月,西北的天气很凉,山上温度更要低一些。唐朝没有棉花,他们换下朝服后,都穿了很多层麻衣。现在还算好,唐朝到宋朝是气候温暖湿润期,这要是在现代的陕西十一月穿这些,得冻死他们。

      “圣上,您看!”顺着魏征的手指,众人看到一个很大的亭子。亭子中央有一个方形大案,案上摆着两大壶茶和几叠茶杯,茶水还冒着热气呢。

      上次为了找个能歇脚的地方,杜如晦差点没把眼睛找瞎,他肯定地说道:“之前这里绝对没有亭子!”

      李世民大手一挥:“大家过去休息一会儿。”

      得到老板同意,众人快步向亭子走去。文臣们也不推让,率先找了个挡风的地方坐着,武将难得不讽刺。

      “王娘子人真不错!”程咬金大嘴一咧,咕嘟咕嘟往嘴里灌茶。

      有几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王娘子要真是良善人,干嘛约这么个地方见面。恐怕,也只有程咬金觉得她好……

      一群人在路上歇了三次,才将将在午时三刻到达山顶。古人还是很有时间观念的,紧赶慢赶也得赶到。

      王珏一早就让仆人搬了宴客用的器具上山,还教了周婶几个特定的菜式。她打算以宴客的方式迈个关子,顺便让千年前的老祖宗们品尝一下后世美食。

      王珏想法不错,在大自然的乐声中配以美味佳肴,必然宾主尽欢。问题是,她自己经过基因强化后不畏寒,不代表别人也不怕冻。为了今天这顿显摆,几日后她可是没少出血……

      王珏今日依然是做郎君打扮,只是换了一身帅气的黑色长衫,身上多了一些沉稳之气。见明月与清风这对姐妹花已将众人带至竹林,她连忙起身相迎,“多日未见,诸位请上座。”

      至于人数为啥比上次多,王珏自动忽略此问题。经过接触,她已对大唐乡亲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喜欢不请自来……

      “王娘子怎么在摆宴?今日不是要告诉我们应对天灾的方法吗?”尉迟敬德说完话,见小伙伴们没像往常一样跟着起哄,诧异地往左右看了看。怪了,怎么没人点赞,还全体怒视他?!

      爬山的一个多时辰中,新加入的大臣们已经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所谓客随主便,他们有事相求,人家又好心请客,傻大个捣什么乱!

      “不急,待会儿边吃边说。”王珏云淡风轻的摆摆手,一副完全不在意尉迟敬德无礼的样子。

      李世民连忙接话:“有劳王娘子,我们确实未曾用饭。”

      周婶从早晨开始上山准备,很多菜早就做好温着了。没一会儿,每人案上都摆满美食。

      “太好吃了!这些都是啥菜?”程咬金吃得满嘴流油,大家刚动筷子,他的菜已经下去大半。

      所谓君臣齐心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场景,现在他们脑中有个共同的想法:咋把这货也带出来了。

      哦,对,不带不行,人家是王娘子的友人。

      “土豆炖排骨,土豆红烧肉,酸辣土豆粉,酸辣地瓜粉,土豆饼,地瓜饼,拔丝地瓜,水晶地瓜糕,莲子地瓜粥,烤鹅,小鸡炖蘑菇,鱼头泡饼,老鸭汤。厨房材料很足,各位莫要客气。”众人闻言也不再装矜持,撸起袖子一顿狂吃海喝。毫不夸张地说,跟这些菜比起来,他们觉得自己以前吃的都是猪食!(阿绿:别总拿猪说事儿。)

      杜如晦一边迅速又斯文地咬着土豆,一边琢磨着把话题往灾情上引,“土豆和地瓜是何物?我竟从未见过。”

      王珏状似不在意地回答:“此二物为我师傅从海外带回,土豆亩产大概十五石左右,地瓜要比土豆少些,具体数值还得种植后再算。这两种作物在旱地和沙地就能种植,它们可以切片晒干还能做成粉条,加工后能保存更久不变质。”

      其实王珏心里已经笑翻了天,自从有过一次美妙体验后,王珏又增加一个新乐趣--看乡亲们出丑。

      果然,王珏话音刚落,便响起一片筷子掉落的声音。

      “王娘子,此话当真?”李世民声音有些颤抖。玄武门事变后,他经常夜不能寐,闭眼就是大哥和四弟的脸。他一再提醒自己要做个好皇帝,他配的上这个位置。自从得知将有接连的天灾,他内心苦不堪言。没想到事情竟然峰回路转,看来老天还是眷顾他的。

      “王娘子,这可是大事,开不得玩笑啊!”孔颖达对王珏印象很好,怕她年轻气盛夸大其词,连忙接话提醒她。粮食产量这种大事若出差错,即便李世民为人再宽厚,也不会轻易放过她。

      程咬金咽下口中食物,也赶紧说道:“许是喝多说错了。”

      “此话不打谎。可惜我不是种田好手,若由我师傅来种,亩产翻一番都是小意思!”说的又不是她会种,吹呗,不吹百家派如何扬名。

      “什么?!三十石?!”众人期待地看着王珏。

      “十五石便可基本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我再试着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增产。”产量提不上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唐没肥料。虽系统里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她还没学,但绿肥应该能做出来。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从欧阳询、虞世南这两个文艺老青年开始,一群人或抱头痛哭,或悄然掩泪。就连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这种一贯冷静的人,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王珏原本想把这些人弄来调戏一番,毕竟唐朝连个电视也没有,怪无聊的。如今看到大唐群臣的真情流露,突然有了很多真实感。这不是养成游戏,她活生生的存在于这个时代,她的同胞们正在为了能解决基本的温饱而感激上苍!只是亩产十五石的粮食,就能让这些见惯风雨的人方寸大乱,可见如今境况之差。

      她想到了末世的日子,那些原本卖不出去、被老农忍痛倒掉的水果,在末世有价无市。不禁感叹,无论何时,人类都是同自然在抗争。

      那又怎样?她就是要与天争、与自然争、与五年的时间线争!王珏顿时生出一股豪情,拍案而起,“各位郎君,天若不仁,人必抗争,如今咱们有了粮食,大唐盛世指日可待。来来来,咱们继续吃。”

      阿绿在案下忍不住捂眼,又给猪丢脸,简直不忍直视。

      “好!我这妹子说的好!咱们吃饭吃饭!”程咬金抹干眼泪,又开始猛吃。原本以长辈自居的人,两杯酒下去张口认了个妹妹。

      王珏看着程咬金的脸,突然来了一句神转折:“我初见程老哥,便觉得其有魏晋遗风。”

      其他人渐渐稳定了情绪,正忙着整理仪容。听王珏这么一说,俱是一顿。

      至于说程咬金有魏晋遗风,他们觉得若魏晋名士们听到这话,能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众人对王珏的评价也加了一条:王娘子相人,眼光清奇。

      原本不被看好的杂家,竟有这般学识。众人想到自己连名号都没报,赶紧做自我介绍,不能让程咬金专美于前。

      明月拿着一摞碗,带着三个怀抱酒坛的壮汉走进竹林。酒坛子一打开,一股浓浓的酒香味儿充满竹林。有那么些人,比不得酒中仙的才,却能完爆酒中仙的量。

      新一轮拼酒就此开始。

      “好酒!够爽快!再来再来!”

      “给老夫也满上!”

      好家伙,一顿饭从午时吃到申时,桌上没几个直着的,真是宾主尽欢。

      人也撂倒了,热闹也看够了,王珏打算干点正事。她对李世民提议道:“圣上,咱们去看作物吧,它们都种在山上。”

      这话李世民爱听,他都快激动哭了,一下午就等这一刻呢。

      “我也要去!”别看案上趴着的几个醉酒,耳朵可够灵,晃晃悠悠就想站起来。

      “等你们醒酒再看。”不理会背后一众幽怨的眼神,李世民拍拍屁股走人。

      王珏带他们来到事先准备好的两片地,分别从中刨出一个作物递给李世民,“此二物便是刚才食用的土豆和地瓜。”

      “这两种粮食如今有多少?”唐俭比较关心这个,要是数量少,那也是杯水车薪。

      “大概能出八十石土豆,七十石地瓜。土豆四个月可以食用,五个月完全成熟。地瓜比土豆怕涝,需做好排水。”

      王珏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张记录土豆和地瓜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纸递给李世民。几人赶紧凑过去一起看,生怕弄错什么。

      一直沉默的李承乾突然插口道:“王娘子,我想拜您为师。”

      自从李承乾在随园看过王珏的著书,又听她说过自己所学知识后,便心生向往。古人最看重传承,如果不拜师,少有人会传授真本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孔子都能拜稚儿为师,他还有什么放不下脸面的?

      经过再三考虑,李承乾·中二少年最终英勇入坑。

      “圣上,我可否跟太子殿下单独谈谈?”别看王珏表情严肃,其实她心里已经开始放烟花了。鱼儿自愿上钩,也免得她再找机会算计。

      见李世民点头,王珏连忙把手里的小竹棍交给唐俭。她对几人指了指地上剩余的竹棍,又指了指埋土豆和地瓜的那两片地后,带着李承乾快速离去。

      再不走王珏怕自己笑场,这个整人的方法她可是想了很久。当日回家时并没带这些粮食,这点大家有目共睹。为了掩饰系统的存在,王珏只好把粮食埋山上,当成是回家前种下刚长出来的,这七天可把她和阿绿累坏了。

      粮食给他们展示过了,种植方法也写得很清楚,还很贴心的准备了竹棍。想要粮食?自己挖呗!

      李承乾恭谨地跟在王珏身后,内心有点小忐忑。不知道入门考验是什么,若是通不过,错失机会不说,老家伙们得嘲笑死他……

      王珏带李承乾来到天池边,今天她依然让人准备了茶具。先给各自斟了一盏茶,然后开口问道:“敢问殿下,世家因何势大?”

      终于来了!

      李承乾挺直腰板,谨慎地回答:“世家子弟皆读书,家族历史悠久,又出过诸多名臣雅士。”

      王珏没评价对错,再问:“为何平民比世家读书人少?”

      “平民要为温饱操劳,没有时间读书。而且书籍抄写困难,传播慢。他们想读书也无处可寻,更无人教导。”李承乾嘟着小脸很疑惑,王娘子干嘛问这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把他当成不识人间疾苦的晋惠帝了?

      “很好!大唐用雕版印刷佛经,为何不用它大量印刷经史典籍?”

      李承乾恍然大悟,起身欲向王珏拜大礼。王珏摆手阻止:“不必如此,我还不是你师。”

      自古当权者都在与世家争斗,既用他们,又防他们。无论从曹操开始的征贤令还是大唐如今的科举制度,都是为了在平民中选拔良才,遏制世家势力。对于这一点,李承乾身为太子,李世民没少对他言传身教。

      看到李承乾崇拜的眼神,王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她从袖子里摸出一个锦袋递给李承乾,“雕板印刷依然太费人力、物力。想出更实用的印刷方法,不可求助他人,这便是你的入门考题,锦袋内是提示。”

      王珏说完便独自扬长离去,不再理会跪坐冥思地李承乾。

      多年后,此幕由王圣人大弟子李承乾记入《圣言》一书,史称:池边对答。

      他没记载的是,此时,他爹正带着一干大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挖地。也只有苏大才子的诗,才可以表达出他们现在的状态与心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为了彰显自己对王珏的信任,李世民并没带侍卫上山,这点可以称得上艺高人胆大。帝王嘛,像他这样的枭雄,总是喜欢用这种方式不着痕迹的施恩。如果这招玩不好,没选好对象,也容易阴沟里翻船,比如曹操,比如现在的李世民。

      见李世民使蛮力拿着小竹棍捅地,魏征实在看不过眼:“圣上,您歇会吧。”

      “那怎么行,朕要亲手把它们挖出来,它们是大唐的希望!也是朕的希望!!”李世民目光坚定,言辞强烈地拒绝着魏征的提议。

      围观党很疑惑,魏征何时如此关心圣上了?那张死人脸也不像在溜须拍马呀!

      果然还有后续,魏征直言道:“圣上,臣手里这几颗戳破皮的土豆都是您挖的。此物珍贵,不知破皮是否会有影响。”

      李世民臊红了脸,还不能无故对魏征发火,只得把竹棍扔了,学着魏征和唐俭一样用手挖。见圣上都如此,其他人也跟着有样学样。

      唐俭隐晦的向魏征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这些作物运回去后由他负责着人种植,如果产量与王娘子种植的时候差太多,罪责肯定由他来承担。

      李世民还好,人家起码上过战场吃过苦。虽然干起活来有些笨手笨脚,效率还算可以。部分文官可就惨喽,细皮嫩肉,再有天寒地冻,没挖两下手就见血了。

      如果上天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选择在今天下午长醉不起,哪怕像程咬金一样醉酒丢人也在所不惜……

      能跟来的都是人精,哪怕此刻再痛苦,亦没人敢说让山下的侍卫上来挖,更没人提议明天让民部的人来处理。

      这种为了大唐的未来跟帝王同甘共苦的机会,到如今的太平时期已经不多。是受苦,也是机遇。既然遇上,就要把角色扮演好,跪着也要演完这出戏。

      好在醒酒的武官们很快就寻来,又有王珏派来的仆从帮忙,没让这群人受太多苦。即便如此,也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挖完。

      自王珏抛出问题离开,李承乾在天池边进入沉思。待他从思绪中走出来,发现太阳已经落山。别是父皇把他忘在这里了,李承乾赶紧快步走过去找人。

      他到的时候,大家正在往袋子里装土豆。天色比较暗,李承乾没注意到众人手上伤痕,疑惑道:“现在才挖完?”

      这一问犯了众怒,李世民一个铁砂掌拍李承乾背上:“你爹跟叔叔们在干活,你何故跑开偷懒?”

      李承乾也生气了,委屈道:“孩儿欲拜王娘子为师,刚刚离开时父皇准许了。”

      李世民脑子里只有作物,这才想起儿子是做正事去了,连忙问:“如何,王娘子可收下你了?”

      提起王珏,李承乾眼睛明亮起来:“王娘子有大才,短短几句指点,孩儿受益匪浅!至于收徒,她这样的人当然会考验一番,孩儿已接下考题。”

      哟,不错嘛。看到太子对于接受考核并无不满,而且浑身充满自信和坚持,大臣们内心均认可。

      作物装好,一行人小心翼翼扛着麻袋离开,竟忘了跟主人家打招呼。他们双手带伤、浑身狼狈,早已疲惫不堪,但还是怀着无法抑制的兴奋心情憧憬着未来。

      想到这些作物由他们亲手挖出,想象着史书上将会如何抒写描述这个场景,他们怎么能不兴奋?这可是利在千秋的功业!

      这些人当官图什么?除了出人头地,庇佑家族,谁不想青史留名?自三皇五帝以来,哪个朝代能保证治下人民都有饭吃?如今机会来了,这种人人渴求的生活将通过他们的双手来共同缔造,他们就是辅佐仁君开创盛世的中坚力量!

      到皇城已过宵禁时间,倒是无人敢阻拦这些人。没有人喊累叫苦,一行人怀着兴奋地心情跟李世民回到甘露殿,商议运作高产作物的具体安排。

      唐俭的民部负责种子,试验田由程咬金派人看守。不止如此,李世民还让户部的人每日记录数据。

      这一晚,大唐乡亲们又一次集体失眠,其中包括他们的头头李世民同志。

      “观音婢,老天眷顾我,我是对的…我是对的……”李世民抱着长孙皇后囔囔自语,长孙皇后像哄孩子一样,轻轻拍他入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