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故人(捉虫) ...
-
眼睁睁的看着邵氏几乎是毫发无损的离开,她这个婆婆的架子没能端起来,林氏脑仁儿疼的厉害,吩咐何妈且按摩着,瞧到李连斌还未走,林氏余气未消。
“你那宝贝疙瘩都走了,你还杵在这里干什么,存心给我添堵!”
从话语中,李连斌听出了何氏心中还有气,本打算就离去,可最终还是开了口,道:“邵叔已经故去了,清歌也没其他亲人,希望娘以后不要再为难她了…..”话未说完,他又开始干咳了一阵。
李连安过去轻拍着他的后背,过了好一会儿,干咳声才渐渐的停了下来。
望着干咳之人苍白的脸庞,林氏心头一紧,听到那番她不爱听的言语后,只是不以为意,不忍继续责骂李连斌。
“娘,您今天做的确实过了,邵氏既已嫁入了李家,就要善待她,香儿的处境想必娘很清楚……”李连安的话刚说了一半,便被情绪激动的林氏打断了。
“你两个小畜生,懂什么,内宅的事情岂是你两个爷们儿所懂的,身为李家的当家主母,给邵氏立规矩是必然的,她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学会大户人家的规矩后方能在京城贵族太太圈中立足,不至于丢了李家的脸面。”林氏说的后几句倒是真心话。
林氏当初进李家后,她的婆婆黄老太太托人特意寻了一个从宫里面告老还乡的教习婆婆,教导她礼仪和规矩,她头脑灵活,学的也快。
一个月后,黄老太太带着她参加了兵部尚书杨炫炎母亲的七十寿诞,出尽了风头,自那以后,她成了京城贵族太太圈中的风云人物,只是随着年龄渐长,甚少出席了圈中聚会,影响力也减弱了;再则李家二十年前的风光已不复存在了,虽看邵氏极不顺眼,也不想让她出去埋汰了李家。
两人对京城贵族太太圈并不知晓,一时竟被噎的说不出半句话来。
林氏见状,并无继续责怪下去,脑仁儿疼痛缓解了些许,便让何妈停了下来,想到了女儿,她的心像是被人狠狠的揪了一把,几丝痛楚浮现在了脸上。
“安儿,你早点去安家,香儿的婆子若问起,就说我病了,十分挂念她。”
自从去年冬至回门那天匆匆见了一面,李连安也连续好几个月没见到李香儿,心中也甚为挂念。
“把大哥送回去后,就去接她!”
林氏满意的点了点头,二人跟林氏道完别后就离开了。
出了念安堂,李连斌在走廊上停了下来。
“二弟,送我回梅心小筑!”
倘若不是身体太虚弱了,走不了那么长的路,而自己的小厮又没有跟来,李连斌肯定不会开这个口的,他也想快点见到他的小妹。
李连安犹豫了一下,终还是点了点头,他没有办法去拒绝一个虚弱的病人,更何况这个病人还是他最亲的大哥。
李连安一路搀扶着李连斌,穿过长长的走廊,经过两道垂花门后,来到了一座小巧的院落前,竹匾上写着“梅心小筑”四个飘逸的大字,稳妥的挂在院落的正上方。
梅心小筑是位于李府的四进层布局里的靠最东边的一处院落,院落中有一片小竹林,这个地方清雅幽静,甚少有人打扰,适合静养。
竹林旁边还有一个圆方形的大人工湖,盛夏时节,只见满池粉色荷花铺在上面,美极了,竹林之中,不时传来几声鸟啼声,十分的悦耳。
梅心小筑原名是叫听竹院,为了怀念一个人,李连斌特意把此处改了名,从此听竹院变成了梅心小筑。
没有成婚之前,李连斌除了居住在李府二进层的东厢房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在这,一来这边清静,远离外面的嘈杂;二来这里有他所有最快乐、最美好的回忆。
经过人工湖时,李连斌停了下来,静静的望着平静的湖面,久久不能回神。
已快过去一年了,身旁的人还是不能忘怀,李连安不懂爱情是什么,更没尝过爱情的滋味,没办法去理解,只能在一旁宽慰着。
“大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梅心已经去了,现在你已成家,忘掉过去。你会活的轻松些!”
竹林中传来几声鸟的啼声,声音有些哀鸣,李连斌的眼角已有淡淡的湿润。
“二弟,你现在不懂,等到将来你碰到喜欢的人了,就会明白不是说忘就能忘,梅心是因为我,才惨死,娘之前已警告我,我不听,还说一定要娶她,娘怒了,趁着我外出,把她活生生的沉入了湖底,连她的尸骨都未见到,邵氏我虽不喜,可也不忍娘折磨她,往常,娘折磨梅心,我一旦护着,娘更甚,最后我害她丢了性命,如今,恐怕我再护着邵氏,只怕邵氏日子更艰难。”
生平第一次,李连斌一口气讲了些许话,情绪太过于激动,他开始喘了起来。
李连安努了努嘴,不知该如何规劝,这么些年,他见过身旁之人开心笑的次数十个手指就能掰过来,每一次见到时,都是碰到他和梅心两人一处时,要么他在写字,梅心在旁边研墨,要么他在抚琴,梅心在跳舞。
他只知晓梅心之前是念安堂的大丫鬟,因经常替娘给大哥送东西,一来二去就和大哥好上了,在他的印象中,那女子虽是丫鬟出身,在主子面前从不卑不亢的,性子温柔恬静,自从梅心去了后,大哥的精神头愈发的不好了,苍白的面容再也没有笑颜了。
吱扭一声,不远处的房门开了,从房中走出一个小厮,望见他们在湖边,便狂奔而来。
“玉书见过二爷!”
“大爷,小的就知道您今儿肯定回来,房内的卧榻已收拾妥当,这就扶您进去歇息!”语毕,便在另一旁小心翼翼的搀扶着。
玉书是李连斌贴身小厮,今年刚满十六岁,已跟在他身边十年了,身份虽低下,可李连斌从未拿他当过下人,还教会了他识文断字,对此,玉书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只能更加用心的伺候着体弱多病的主子。
玉书的尽心尽力,林氏看在眼里,便没再安排其他的下人来伺候李连斌,他的月例也是同等身份小厮中最多的,每月有十吊钱。
这么些年,自己的大哥能撑到现在,除了名贵的药品吊着外,倘若没有玉书的精心照顾,怕也是早去了,李连安感激的看了玉书一眼。
“玉书,明天玉棋要陪我去趟长安,这期间家里倘若发生了大事,务必书信告知,大爷,我相信你会照顾好的!”
玉书和玉棋虽不是亲兄弟,却打小一块进了李家,且同时分配到了李家两个公子跟前伺候,两公子关系亲近,他两个自然也就亲近了,玉棋比玉书小一岁,平常出了个什么事,两人会互相找对方拿主意。
听说玉棋也要离开一段时间,玉书面露不舍,想到了二爷的重托,复平静了下来,点了点头,道:“二爷请放心,小的谨遵二爷吩咐行事!”
望身旁的人刚才一下说了那么多话后,脸色苍白的厉害,额头虚汗直冒,整个人虚弱极了,李连安忙让玉书把人扶了进去,他准备去安家接人。
出了影壁,远远的就看到一辆马车已候在了大门外。
大踏步向前走的李连安突然想起了什么,猛的转身,对跟在身后的小厮压低声音道:“玉棋,你回听雪轩拿一瓶舒痕膏送给大奶奶,安家不用跟着去了。”想到了林氏,又道:“切勿让太太知晓!”
“明白,小的这就去办!”
领完差事后,玉棋忙折了回去。
跟在二爷身边这些年,玉棋倒是第一次见到他家二爷主动关心除了李家兄妹以外的其他人,虽十分好奇,却也不敢过度的去揣度主人的心思,只用心的去办,不敢怠慢。
听雪轩在李府二进层的正房的西跨院中,只因在这个跨院中种了数十株红梅,大雪纷飞之时,这些红梅便会吐蕊绽放,看着雪花飘飘,喝着小酒,赏着梅花,着实是一番享受,故在李连安七岁的时候,选择了此处,作为自己的居所,又为它起了个雅致的名字--听雪轩。
返回到听雪轩中的药房处,找到了舒痕膏后,玉棋就出了门,片刻也不敢耽搁,就往清风苑的方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