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鞬:马上插弓的皮囊
2. 白龙鱼服:比喻尊贵的人穿平民的衣服。刘向《说苑·正谏》记一则故事,说天上的白色神龙下到深渊,化为鱼,被一个名叫豫目的打鱼人射伤眼睛。
3. 木谒:根据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当时的高级军事将领,在社交场合中, 已经使用了类似于现今名片的木谒、木刺。其中的木谒,尺寸较宽,上面书写了自己的特殊名号、常规军衔、封爵名称等,措词非常正规,身份内容齐全,应当使用在官方的正式场合,如上面图93所示。至于木刺,不仅尺寸较窄,而且所有头衔一概不写,只介绍自己的籍贯、名字,以及向对方的问候语,应当用在普通的社交场合。《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方北辰著,成都时代出版社,p476
4. 蒸庶:老百姓
5. 燔翳捐褶:燔翳:烧掉射猎飞禽时所用的伪装小棚。 子壮士翳是用茅草之类材料扎成的小棚,人可隐藏在内,等飞禽靠近时从□□箭。褶(xi第二声):即挎褶。作战或打猎时穿的衣服,便世深惟于驰骋射箭。
原词出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崔琰劝谏曹丕不要再沉迷田猎的话:“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6. 裨谌草创:裨谌(pi chen):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善谋划,但是只有到野外思考,他的谋划才有所获,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原用处出自《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虞翻劝谏孙策不要再打猎时,孙策的回复。
策曰: “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 ”
7. 虽贲、育不过也:贲(ben)、育:即孟贲、夏育。二人都是战国秦武王手下最勇猛的壮士。
《三国志》里以贲、育之勇形容过曹休,袁涣,程昱等人,以下只列举几例
“《傅子》曰: “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如也。张辽,其次焉”
“又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 “涣勇怯何如? ”敏对曰: “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