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007章 报晓 ...
除了客省四方馆,登平坊内高楼院舍林立、巷陌壅塞。
侍漏院、万寿所、东内司库等皆在于此处。
且大内与登平坊巷仅有一墙之隔,此境风烛为患,若起烟焰,则牵涉甚广。
所以方才白龟池上望火楼三红旗才出,就有六队防隅巡警并四队军兵合力来救。
等李夜阑同大理寺卿等于人潮中挤回到四方馆时,大火已经被扑灭。
除了烟雾未尽、满地水渍外,倒还能看清馆壁四座和隐约的屋脊框架。
防隅巡警们都说,火是从北面两间空屋而起,趁着春日风劲,才做成烈火。
四方馆内查实核减,北面的空屋目前无人居住,平日里也只用来堆杂物。
然而这日上碰上射弓,使节同馆内大部分的人都随行去了玉津园,这会儿玉津园出事,他们都留在玉津园内照顾,并无人回来打扫、巡逻。
所以,一开始起火的时候,并没被人发现。
就连李夜阑同大理寺卿在馆中,也并没有察觉到馆内起火。
后来赵与风闯入,李夜阑又和大理寺卿追出四方馆,一番缠斗后,院内火势绵延、终至于烈火汹涌。
直到浓烟滚滚起时,火已从两间空屋蔓延到了整座南向舍院。
巧的是,留仙居正好在其间。
念及西夏正使的蹊跷暴毙,这场大火只怕也并非面儿上这般简单。
所幸,防隅巡警们扑救及时,使节们带来的财物倒也并无什么大损失。
殿中监也从玉津园匆匆赶了回来,见馆内一片狼藉,当下也苦了脸,望着李夜阑长叹了一口气,颇为窝囊地叹了一声:
“二位大人,我、我这殿中监,只怕是做不下去了。”
“得亏李大人豁命保我,但、但我……”
“请慎言!”大理寺卿出言喝断:“你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
殿中监住口,思量间白了脸,顿时不敢再言。
这次接迎使节上出了人命事,断不是殿中监或客省四方馆能够承担,甚至会牵连三狱和内廷。
今晨台谏官们发难,也是受了秦桧的指使。
此人惯会利用言官御史来排除异己,无外乎借此事将四方馆内的官吏大清洗:至于西夏正使是如何死的——秦府和秦党众人毫不关心。
后背的伤隐隐作痛,李夜阑嘴角还有已干涸的血迹,他垂眸无悲无喜地看了殿中监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迈步走向火势最为凶猛的南舍诸院。
院内到处都是湿淋淋的水迹,留仙居更是乱做一团:
原本院内的石凳东倒西歪、房梁塌下一半瓦片,正堂上一套八仙椅被熏得焦黑。
屋内灰雾萦绕,近一步都呼吸困难。
李夜阑皱眉,驻足在院内的石凳旁思索了片刻,就毫不犹豫地迈步朝那片灰雾走去。
“喂、大人你——!”
大理寺卿还来不及说弄两块湿布来,李夜阑就只身进入了那片断壁残垣。
绕过还能看出来的几件家具,忍着呛咳,李夜阑准之又准地找到了原本的那张架子床——
架子床在整个留仙居中靠北,但于四方馆来说,则在南。
恰好就是距离火源最近,又最容易被烧得七零八落的地方。
闪身绕过被烧倒的香案,李夜阑皱眉看着架子床西侧的墙。
这墙上有两扇漂亮的雕花木窗,原本窗下摆放了两个大衣架并四个矮几,矮几下则是方才赵与风翻找东西的两个大木箱。
此刻,衣架、矮几和木箱都烧成了灰。
但奇的是,墙上的两扇雕花木窗却完好无损,只被熏得有些微微发黑。
上前摸了摸那窗户上的灰,李夜阑皱紧眉头看向地上的那一堆木炭,眼前又是一阵一阵发黑。
“大人?”
这时候,用湿布捂着鼻子的大理寺卿才小跑着凑过来,递给李夜阑一块湿着的布捂住口鼻,看到李夜阑摸着的窗户,他一愣,而后忍不住叫起来:
“这……窗户?”
“果然,是有人故意纵火!”
都是木质的东西,缘何最靠近火源的窗户没事,反而是在屋内窗户之下的木箱子和矮几烧成了灰,怎么看、怎么像故意要毁灭证据。
皱了皱眉,李夜阑问:
“大理寺卿可还记得这箱子里有什么东西?”
“大约是毛毯和衣物?”大理寺卿摇摇头:“刚才只是草草看过,我也不太清楚。”
李夜阑揉了揉额角,刚准备说什么,就听见外头传来一阵铁片有节奏的敲击声响,之后是一个男声响亮的吆喝:
“天色晴明,大参——”
李夜阑与大理寺卿对视一眼,两人脸上都露出点古怪神情,然后他们先后出了留仙居。
“去把外大街那个报晓僧叫来。”李夜阑吩咐。
在军士奉命去寻的时间里,防隅巡警们也查清了起火之原因:
原来近日新春热闹,不少孩童都会到正衙附近放炮。虽然官府三令五申,可总有小孩不知事、绕来登平坊巷附近嬉闹。
防隅巡警们在北面的几间空屋内找到了炮竹残骸,大抵算得上是火源。
然而就算知道火源也无济于事,起火后众人都忙着救火,根本没人注意到附近有什么小孩。
“大人,人带来了。”
被李夜阑着人叫来的,是一个身披白色僧袍的年轻和尚。和尚左手拿着一块铁片,右手持佛珠,对着一众高官笑嘻嘻的作揖:
“阿弥陀佛,众位施主是要布施与小僧么?”
杭郡多释教,城中也多僧人。
每天晨昏未明时,许多庵舍行者就会携带木鱼或铁片走街串巷,他们循门报晓、日间化缘,很多人都是靠着他们来判断天气和时间。
只是这类报晓僧多半是四更天就出门,沿着晨昏未明,将一日的天气用简单的偈说了,然后敲门化缘,很少看到黄昏出来扣门的和尚。
不怪李夜阑起疑,连大理寺卿都狐疑地看向那僧:
“和尚,旁人山中鸣钟而出,你怎么这会儿太阳下山了、才出来化缘?”
“世人将晨昏报晓以为定例,但佛法开示方便法门,也无人规定,小僧不能睡个午觉、再起来化缘呐?”
僧人说得坦然,但是听在大理寺卿耳中就荒谬得紧:
“化缘当往人群多的地方去,此处又没有人,你来这里做什么?”
僧人笑了笑,冲着大理寺卿躬身道:
“佛眼之下,众生无别。且小僧化缘,是为了让百姓生一夕的善念,人多人少、富贵贫穷,都不是小僧应该去取舍的。况且小僧行路,念的是本心自在,而不为求一粥一饭的因果。”
大理寺卿噎了一下,犹豫地回头看李夜阑。
僧人的话没有错,但千般巧合中总觉不对劲。
李夜阑垂眸想了半晌后,疲惫开口问道:
“敢问大师,高姓大名?”
那僧人眨了眨眼睛,双手合十冲李夜阑作揖后道:
“阿弥陀佛,施主客气,小僧法号德惠,在净慈寺中修行。”
净慈寺?
李夜阑额角抽痛,眼前一阵一阵发黑,看着僧人的眼神也渐不真切。
靖康之乱后,宋廷南渡。
杭城西湖边的佛寺,多遭战乱而毁。
昔日诗人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接天莲叶美景和映日荷花,却同样不能为战乱所免。
因故,安定临安后,皇帝便亲自将从前在福州佛智寺修行的道容大师请出山。
道容大师主持重修净慈寺后,让天下不少释教弟子慕名而来。原本因战乱被毁的古刹、如今也重现了昔日的宝相庄严。
咬咬牙,李夜阑撑着精神冷声道:
“道容大师是得道高僧,和尚,你今日所言,皇城司会向他求证。”
德惠倒不怕,还是笑嘻嘻地:
“出家人不打诳语。原来,施主认识我师父啊。”
“你是道容大师的高徒?!”
大理寺卿也有些惊讶,佛智道容闻名天下,倒不知门下还有如此行径奇怪的弟子。
这下众人都有些犯难,纷纷看着李夜阑等他的示下,然而李夜阑头痛难耐,只能吩咐人放了僧人,着皇城司之人暗中盯着,今日之事便暂且放下。
吩咐由皇城司士兵看管起留仙居后,李夜阑再也支撑不住,眼睛一阖,直直朝后倒下。
“大人——?!”
○○○
月色悄然,长空见墨。
戒子桥旁长生观内,刚刚散去了前来祭拜的信众。
众羽流往来穿梭忙碌,只有观内一间小屋没在青松后,隐约可见一个道人负手而立。
屋内没有点灯,只隐约燃着一只白色的蜡烛,火光摇曳,照见桌上摆着一个竹盘。
竹盘上粉釉色的三个香粉罐并一个香灰炉,随着烛火泛出青色的光。铜丝金莲的香炉中,已用香篆压好了一枚精致的莲花纹。
这时观外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铁板响儿,有僧人发宏声唱道:
“天色晴明,大参,如意天关——”
负手而立的道人终于动了动,伸出手指捻起桌上的香铲,毫不留情地将炉中香样捣碎,然后取了香粉罐打开,稳稳地夹出一撮松木。
灰扫清洗、灰押再临,香篆成型后,炉中果现如意纹。
燃香合盖,望着袅袅升起的白烟、被赵与风唤作“二哥”的道人,忽然,展露了笑颜。
预祝各位高考的小天使们,正常发挥,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PS.我是觉得我的小天使考试都不会差的。
---------------------------
因为老年人算不清楚字数和如何申请现在的新后台,明天暂时不更,10日更
TAT抱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007章 报晓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