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长安不见使人愁 ...

  •   大唐天寳六年,也是西元747年初夏,李白到了越州,才惊闻贺知章早已过世!难怪这几年,李白每年过年前写贺年信给贺老,都没有收到任何回音!李白原以为,信可能寄丢了,或者贺老的回信寄错了地方,因为他东奔西跑... 他猜测过各种原因,就是没想到,离开长安时体魄健朗的贺老,返乡不久就病逝了!

      贺知章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两首《回乡偶书》。最深入人心的第一首写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首也很耐人寻味:“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在贺知章的墓前,李白痛哭失声。他忆起初见贺老,贺老盛赞他为谪仙,略显下垂的老花眼闪出了像年轻人一样充满生命力的光亮!贺老饮起酒来也不输年轻人,一杯接一杯,谈笑自若,作风豪放...

      假如皇帝像贺老这么欣赏李白,李白就能成为当代周公了!偏偏,事与愿违!李白哀悼贺老之际,难免也为自己感伤...

      李白为贺知章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序文简洁,情溢乎辞:“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这两首诗之中第一首感慨写道:“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第二首含悲写道:“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贺知章原是李白在长安之外唯一能谈长安的故人。贺老一去,李白与长安的关连就等于完全断了。这是李白在痛失忘年之交以外的另一层失落。

      基于这种心理,李白北返金陵时,自然而然在金陵写下了一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句诗属于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雲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颇为类似屈原被逐出京后行吟泽畔所写出的作品,同样充满了暗讽朝廷小人当道的积怨。李白一旦失去了曾在长安处处提拔他又维护他的父执辈贺知章,似乎再也不对他在梁园写过的“东山高卧时起来”怀有任何希望了。

      然而,那位曾在梁园千金买壁,激赏 “ 欲济苍生应未晚” 那句豪语的宗大小姐,却在此刻又一次出现在李白面前。

      当李白在凤凰台偶然重逢宗瑜时,他的惊讶实在不是笔墨所能形容!他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

      “你,你怎会在金陵?” 李白目瞪口呆问道。

      “怎么,只有李翰林能来金陵,我不能来啊?” 宗瑜俏皮反问道,又解释道:“我有一位表姨妈住在金陵,我来探亲。”

      宗瑜没有告诉李白,她这趟来金陵完全是为了李白。原来,李白在越州悼念贺知章的两首诗广为流传,让宗瑜风闻李白去了越州,她就派人去越州仔细打听,结果得知李白的下一站是金陵,她立刻整装前往金陵。

      只要李白见到了宗瑜,他就控制不住自己要跟宗瑜谈天说地。宗瑜饱读诗书,是跟李白最谈得来的女人。

      然而,比起三年前在梁园初遇时,李白此时更不敢亲近宗瑜,因为不但三年前的顾忌都还在,而且他已经不算是真正的鳏夫,尽管没有明媒正娶珊瑚,却不能抹煞珊瑚在他家中的一席之地,更何况珊瑚还为他生了颇黎!

      宗瑜并不晓得李白的家庭增添了珊瑚和颇黎母子俩。她只以为,李白恐怕她会不想当平阳与伯禽的后母,就刻意在言语之间举出一些后母善待前房儿女的例子。

      李白对于宗瑜这些暗示,只能装糊涂。他为了促使宗瑜打退堂鼓,打算在宗瑜面前表现出好色登徒子的负面形象,就故意把他写的五首《越女词》拿给宗瑜看: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想不到,宗瑜看了这五首诗,只是以赞同的语气轻鬆笑道:“吴越姑娘确实漂亮!你这些诗呀,实在把她们的美写活了!她们皮肤特别白净细腻,别说你们男人愛看,就连我身为女子,来到江南也惊艳了,常常会看她们看得目不转睛呢!”

      这一计行不通,李白只有换一招,嘿嘿笑道:“可我不只看看而已呦!我在金陵,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青楼。若非凑巧碰到了你,这些日子跟你一道逛古迹,我一定天天泡在青楼!”

      “这么说,你喜欢跟我逛古迹,还是超过去青楼呀!” 宗瑜巧笑道。

      李白意料不到,宗瑜会有这样奇特的反应!显然,宗瑜抛开了世俗成见,纯粹以推理来作评断。这使得李白不禁傻了眼。

      宗瑜见李白不语,又接下去温柔说道:“你寂寞,才会去青楼。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够让你不寂寞,你就不会去了。”

      李白惊觉宗瑜这么懂他的心,反而害怕被她看穿了似的,佯装潇洒笑道:“听你的口气,倒像是很了解我呀!你我相处时间不多,你凭什么自认了解我呢?”

      “凭读你的诗!” 宗瑜认真答道:“诗如其人,从你的诗就看得出来,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不!你错了!” 李白摇头叹道:“写诗仅仅是写一时的感受,过了那一时,可能会有别的想法。你不能以诗取人!其实,你并不了解我。”

      “你说我不了解你,难道我方才的话说错了?” 宗瑜不服气问道。

      “那倒不是!”李白苦笑道:“我的意思是,你不了解太白是个不想续弦的鳏夫,尽管有个女人已经给平阳、伯禽新添了一个弟弟,那个女人照样还是一个小妾。分明正房的位置空着,我就是不让她填进去!”

      “你,你近年来纳了一个妾,还生了儿子?” 宗瑜大吃了一惊,声音微颤着问道。

      “是!” 李白点了点头,坚定答道:“可是我不想把她扶正,也不想娶任何女人作正妻。”

      “为什么?” 宗瑜蹙眉问道。她简直无法理解!

      “因为作李白的妻子会很苦。” 李白简答,又趁机说道:“这我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你又不想嫁给我!”

      “没错!我只把你当大哥。” 宗瑜只好下了李白给她的台阶,勉强笑道。

      “论年纪,你可不该叫太白大哥,该叫叔叔才对!” 李白打趣道。

      宗瑜则再也没有开玩笑的心情。她努力镇定住自己,假装淡然说道:“对了,我忘了告诉你,我明天一早就要回家去了。你若有什么事情忙,就不用来送了。”

      “那真不巧!” 李白顺势说道:“我明天约了别的朋友。只能今天预祝你一路顺风了。”

      于是,宗瑜黯然独自离开了金陵。李白内心非常不舍,却认定了只有如此,才是为宗瑜好...

      宗瑜不知道,当她上船时,李白躲在码头旁边一株大树后面,偷偷目送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