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十四(上) ...

  •   瑞士一战之后,乔云海风很快从夺冠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毕竟冠军距离他们最终的目标仍然很远。整顿心情,他们回国半个月,又走上比赛的征程,去了日本,拿了个亚军回来,世界排名升至第三,创下国家队男双有史以来最高的排名。
      两个人绑在一起,犹如摸石头过河,前追后堵,现在也是被人反复研究的知名球手了。人们对他们的期望越来越高,似乎奥运会的夺金就近在眼前了。
      这种期待在这时候的中国,随着网络的发展蔓延很快,此时已经有各色各样的论坛开始出现了,无论是八卦的还是羽毛球爱好者的,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们,尤其现在汤杯开战在即,更是让人对他们充满好奇,网友欣赏他们,有人夸他们球风霸气发挥稳定,有人夸他们英俊阳光偶像气质,无论怎样看好与不看好都让他们感激。
      转眼北京的春天到了,满城都是纷飞的柳絮,乔云第一次来的时候,很不习惯,成天鼻子红红的,过敏,但那会儿觉得新奇,白色的柳絮像冬天的雪花,天地之间乱飞,他从没见过。然而,他现在在这里呆这么久,依旧不习惯,只是新奇已经没有了,只有厌倦,每当这时候,他就不爱出门,正巧,和海风宅一块儿了。
      汤杯临近,这天,海风被叫去加练,乔云被叫去看技术录像,忙完都已经快到查房时,两个人的话本来就少,现在就更懒得张嘴。
      默认的手机铃响,是海风的电话,他的球包还挂在身上,看到来电是家中座机,连包都没放,就这样说上话了。乔云在旁边听,广东话他一句都听不懂,看海风神色也没什么紧张焦虑,大概就是普通的问候吧,转身就到卫生间洗漱了。
      等他出来,海风举着电话还在打呢,乔云抬头看了眼钟,本想让他放下电话好好休息,但又顾及到这是家人的来电,海风面带微笑听着,脸颊挤出一个深深的酒窝,想想挺不容易,动了点恻隐之心,平日见不到面,总不能连话也不让人说,于是也就没去管他,自己管自己写训练日记。
      要是放过去打单打的时候,乔云可不会这么客气,他对小队员都严厉得很,但凡与打球有关的事他从来都不留情面,加之他寻常队里来往走动间又骄傲得不行,令队里男男女女都有点怕他,也就刘林张琨这些江苏来的还会往他这儿凑。
      现在改练双打,乔云多受了汤指导教诲,才懂得打球不是一往无前得横冲直撞,而是和做人一样,要讲究宽容谅解,讲究同情接纳的,他也是刚开始才慢慢学着怎样对待搭档。
      所以,他现在听着耳边一颗颗粤语字句从海风嘴里往外蹦,屋里都是海风的声音,他一点不觉得吵闹,也不觉得海风耽误休息时间,反而在想,平时见海风在队里总是不声不响,原来要健谈起来也是很健谈的。
      海风煲他的电话粥,乔云看自己的书。一通电话打完,乔云的书也看了几十页了,大家都不觉得顺理成章。
      “父母啊?”乔云问他。
      “嗯。”海风点点头,“还有爷爷。”
      “哦?”乔云边翻书边说,“你爷爷和你很亲吧。”
      这话其实就顺嘴一问,没想到戳到海风心上,倒让他有点感伤了,只听他说:“爷爷是印尼华侨,六十年代遇上排华,好不容易才回国的,我第一把羽毛球拍就是他送的。”
      乔云阖上书,看着海风,说起远在广东的家,一脸幸福,感叹到底还是小孩子啊。
      “这次打完奥运会,不管结果怎样,你都能回去看他了。”乔云说。
      他们国家队有这个周期,四年一度奥运会结束后,参赛的球员都有几天短暂的休息时间,得了金牌就更忙了,上人民大会堂受一番接见,去一趟港澳参加一次汇演,再是各路电视台七七八八的访谈和综艺,说是放假,其实这样一看也不见得比比赛松快。
      “那你会说印尼话了?”乔云带着笑问他。
      “就会一句,吃饭。”吃饭两个字,海风是用印尼语说,乔云眨巴了下眼睛,问他什么意思,他回答:“吃饭。”这次是普通话。
      乔云一听,笑开了,觉得可爱。
      两个人都傻乐起来。
      其实,海风这次接到家里的来电,还是有些奇怪的,平日常常是他打过去,妈妈嘘寒问暖一番,爸爸严词厉句教育一番是惯常的内容。而这次他们打来,嘘寒问暖还是一如既往,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和爷爷说话。爷爷平日话其实并不多,他们这一代人,都不太懂怎么表达感情,都觉得男儿志在四方,本就该出去闯一闯,海风离家多年,他也很少关怀。这次也不知怎么,抓着电话交流和海风说了好久,海风直觉有事,可听爷爷的语气又开朗健康得很,只说在新闻里看到海风拿了冠军替他高兴,海风也就没当回事。
      转眼到了五月,在国内正逢五一假期,路上车辆来往,大多都是举家出游的,而他们也搭上了前往印尼的飞机,不是去玩,而是去驰骋汤杯赛场。乔云特意看了圈,刘林竟不在单打替补里,不在也好,省得他老没事跑自己旁边来罗嗦。
      比赛安排在印尼雅加达,他们其实不太喜欢上印尼打球,因为那里的球迷总喜欢用呐喊攻势加油,比赛的时候球员多少都受干扰,且场馆又小,风就大,打羽毛球最怕风,有一点点吹动就是界内界外的区别,完全不受控制,于他们也总不好发挥,他们打球不光要顾及技战术,还要和观众斗心理战,一趟下来总打得心烦意乱。
      这场汤杯之战,无论是尤涛汤指导这样的局中人,还是媒体记者球迷那样的局外人,都是信心满满,有所期待的。因为这时候,男队新旧交替已成,格局大动,男双老将彻底沦为替补,关键分也不会再用,结果如何完全看海风乔云、桑梓陈一平;男单中,时宇横空出世,年初几站比赛打下来,已挤下多国名将坐上第一的位置,理所应当成男队一单,薄莱依然保持着出道时的良好状态,虽不是第一,但也能长期盘踞世界排名第五,如此一单二单可谓是双保险了。
      相比他们,其余强队多少还是需要老将坐阵的境遇,现在的国家男队可谓青春逼人,几大主力年龄都不超过25,他们这样年轻,可谓前途光明,也难怪尤涛有这个底气早对媒体放口风,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其实,国羽男队在此前经历过一段辉煌的时期,从1986年开始,连夺三届汤杯,当时的尤涛和乔云海风一样,还是二十出头的男双运动员,是国家队不可缺少的主力之一,直到现在他都记得当时全队携手登上领奖台时的心情,激动、兴奋、骄傲、自信,好像就在昨天,那时候他们多年轻啊!
      谁能想到到了后来他们退役的退役,出国的出国,曾经尤涛专攻的男双竟成了拖累男队的软肋,印尼男队强势崛起,国羽新人一代代出,也一代代输,再也没有将汤杯重新捧在手里。终于到了乔云这一代,尤涛又看到了希望,这群青年背负着他们老一代国羽球手的梦想,是十多年的不老情怀,尤涛知道,这个时代终究将是他们的。
      果然,这些新鲜血液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们在印尼的小小场馆里一路高歌猛进,直到半决赛前都一局未丢,无论单打双打,皆以2:0痛快拿下,爽利难当,势若猛虎,汤杯近在咫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