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娇兰(7) ...

  •   离了积香楼,纪兰漪沿着长长的崇姚街一路往西,边走边赏玩街边小摊上的花灯。

      青荇和远山一前一后的跟着,至于谢忱的小厮却被留在了积香楼。

      远山打小就在纪天翊身边伺候,也算是看着纪兰漪长大的。
      在他的记忆里,三姑娘不仅傻,还很黏人,一见着纪天翊就会黏着不放。然而,自打将军回京,他寸步不离跟着将军,平时见着这三姑娘的遭数算上今晚这一回也是掰着手指头就能数清楚的。

      这会儿他瞄了眼前头连背影都透着怡然自得的人儿,脚下步速稍提,跟青荇比肩后,才半歪着脑袋问她:“青荇姐姐,跟你打听个事儿呗。”

      他生得人高马大,黑黝黝的脸上还有半指长的一道疤痕,瞧着十分可怖,偏生这人还要舔着脸喊“姐姐”套近乎,青荇瞥了他一下,就往快走了两步。
      “谁是你姐姐,你全家都是姐姐。”
      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年纪,逮到个人就喊姐姐。

      远山常在军营,没怎么跟姑娘打过交道,刚刚唤青荇“姐姐”也不过是学了刚刚那个书童说哈,这会儿觑着小丫头的反应,他摸了摸后脑勺,“哎唷”了声,当即改口:“青荇妹妹。”

      “……”
      大少爷为什么留这么个大傻个在身边?
      青荇飞快地翻了个白眼,边留意自家姑娘,边分出一分心神给他,“有什么要问就问吧。”

      远山觉得京都真的比以前复杂了,连个小丫鬟的脾气都冲得紧。只是这小丫鬟是三姑娘身边的,他可不好得罪,再开口时只得越发地注意言辞,小心翼翼地问道:“连日来,我瞧着三姑娘好像没有从前那么亲近咱们将军了,你可知道是为了什么?”虽然纪天翊被封武敬侯,可远山还是习惯以将军称呼他。

      没料到远山问出这么一句的青荇愣了下,才下意识地问他:“你莫不是糊涂了吧?”

      远山指了指前面的身影,稍稍压低了声音,“你看,以前三姑娘和将军出门都是寸步不离的,今儿倒自个儿就走了,还好将军早有吩咐。”

      青荇这下倒笑了,“那你可曾想过,为何姑娘见你跟着都没说一句话。”见这个傻大个还一脸迷瞪,便又幽幽的添了句,“姑娘和大少爷兄妹间有默契,更何况不是着通讷留下了?”通讷就是谢忱的书童。
      纪兰漪在离开积香楼的时候,早让青荇知会了通讷,叫他候着纪天翊与谢忱,告知二人她们的去向。

      远山这才想起先前青荇与通讷说小话的场景来。
      怪不得通讷那小子一开始还兴冲冲要随行,后来就主动留下。
      原来是这样。

      远山琢磨着,又觉得自己先前那些猜测有点儿杞人忧天了。他心道:也是,三姑娘已经长大了,人也越发伶俐,就算黏人也不会跟小时候一个样啊。

      思绪翻飞间,他再抬头,却发现纪兰漪停在了一家书坊的门前。

      上元佳节,街市上的花灯美不胜收,与熙熙攘攘的灯会相比,书坊里就有些冷清了。
      纪兰漪轻提裙摆,跨入坊内,举目四望,诗书典籍浩如烟海。书坊的坊主似乎也去街上凑热闹了,偌大的坊内只有一个小书倌守着,眼下,小书倌正百无聊赖地叠着书玩。

      似乎是听到了纪兰漪身上的环佩轻响,小书倌手里的动作一顿,立时就侧目望了过来。他面上露出些微诧的表情,随即就扬起一张灿烂的笑脸迎上前招呼。

      “姑娘是想要些文房四宝,还是要些典籍故事?”许是今日入夜,书坊没有人来走动,所以这会儿小书倌显得格外热情……和聒噪。他跟在纪兰漪主仆的身侧,喋喋不休道,“我们翰墨坊乃是从先祖皇帝那会儿就建成的,百多年的历史可不敢跟姑娘吹嘘,只要是您想要的典籍孤本,能报上名来,我都能给姑娘找到。要是连翰墨坊都找不到的,恐怕只得去大内皇家的藏书阁找了。”

      见纪兰的视线逡巡,小书倌突然又道:“我们这儿还有时新的话本子,故事新颖又好玩,都是咱们坊主特地搜罗挑拣筛选出来的。不瞒您说,京都不少世家小姐可都偷偷地打发了人来买呢。”一边说,一边他又指了指书坊二楼的方向,“呶,才不久就来了位千金小姐。来时提了一节软鞭,一副抄家模样,可没想到……”

      小书倌眨眼一笑:“可没想到也是惦记着这个月新到的本子,这不,这会儿人都在楼上还没走呢。”

      小书倌叽叽喳喳,跟晚秋溯雪苑里歇脚的雀鸟儿似的,虽然聒噪啰嗦了些,但因说话时的语调拿捏得极好,并不会让人心生厌恶。纪兰漪起初只是静静地听他介绍着,待他说起提软鞭的姑娘时,她四下里逡巡的视线才蓦地顿住。

      将视线从书柜上一本失传已久的棋谱孤本上移开,落回到小书倌因为说话而微微兴奋的脸上,轻启唇,问他:“那软鞭是不是由红麻金丝编成,鞭柄缠了红丝络的?”

      她的声音清糯,说话时自有一番温柔之气,小书倌听得呆了下,偷偷抬眼一瞄,帷帽沉沉。忽的一道冷光袭来,小书倌被远山瞪得缩了缩脖子,这才想起来回话:“还真和姑娘说得差不多,只是那软鞭鞭柄上可不是缠着红丝络,而是系了枚玉坠。”至于是什么玉坠,小书倌就没瞧清了。

      但纪兰漪却知道,那枚玉坠当是莲花形状,坠下的玉穗是红色的,只半指长。

      纪兰漪眉眼一弯,转身挪步便朝着通往二楼的木梯走去。

      青荇和远山连忙就要跟上,纪兰漪停下看了他二人一眼,轻声吩咐:“你们只在楼下候着便是。”

      青荇:“可是姑娘……”

      看出小丫鬟的疑虑,纪兰漪的声音里多了丝笑意:“楼上的是位熟人。”

      使软鞭的……青荇眼睛一亮,哪还有不知道的,当即就点点头,乖乖地留在了楼梯口,顺带着还拽住了远山。

      见状,纪兰漪才转身拾级而上。

      翰墨坊的二楼不比一楼宽敞明亮,踏上最后一阶楼梯,入目便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排排书架,加上放满了册籍,当真算得上汗牛充栋。
      纪兰漪注意到,在每个书架的侧壁上都悬了一块木牌,牌上用小篆金字写了书籍类目,逐一看去,一目了然。

      纪兰漪心下暗叹坊主的用心,一面浏览架上的典籍,一面寻熟人的身影。

      虽只一墙之隔,但崇姚街上的热闹似乎都被隔得很远很远,尤其在这二楼上,更是静悄悄的。

      纪兰漪的指尖才触及一本署名为“衔山子”的古籍书脊,便听得一声啜泣从自己身后不远处传来。她指尖微微一颤,凝神细听,那低低的啜泣声就越发明显了。

      纪兰漪还未回过神,忽的又是一记哭嗝破空响起。

      这声音似乎有点熟悉?

      纪兰漪转身,莲步轻移,转过三两书架,便看到屏风后不住地抖着肩膀的背影。

      薛以凝,哭了?

      从小书倌说起那节软鞭,纪兰漪就猜着楼上的人是薛以凝了,只因为那悬于软鞭上的玉坠本是纪天翊买给她又被薛以凝“抢”去的。

      薛以凝不喜欢读书不假,但只针对那些四书五经、女诫诗书,而那些写尽天下情情爱爱、悲欢离合的话本子却是她的心头好。
      只是怎么这会儿还哭了呢?

      纪兰漪心下疑惑,又有些担忧。
      永乐王妃约束薛以凝越来越严,莫不是她还吃了什么委屈?

      心下思索着,她便已经转过了屏风。

      她脚步轻缓,可轻轻响起的环佩玲珑声还是让薛以凝受惊般地转过身。

      看清袅袅婷婷立在身后的人后,薛以凝随手揩了下眼角,下意识地道:“兰漪你怎么来了?”

      用屏风隔开的小小天地里燃着一盏明瓦羊角灯,因此,纪兰漪轻易地看到薛以凝红红的眼眶,面上登时染上一抹忧色,不答反问:“以凝姐姐,你没事吧?”
      难道真的不是来看劳什子话本,而是来躲着偷偷一个人哭的?

      后半句话她没有说,可却清清楚楚地写在了清澈明亮的眼眸里,薛以凝注意到,嘴角不由一抽,难得有些尴尬道:“我有什么事,就是,就是……”
      一句话囫囵而出,纪兰漪没有听清,“嗯?”

      对上纪兰漪的视线,薛以凝心里挣扎了一下,最后认命般地把背在身后的手往前一送。

      一本《楼兰记》映入纪兰漪的眼帘。
      耳边却是薛以凝轻声软语。
      “我今夜出来,去找了你,可听相府门上说你入夜便被纪天翊给接了出来。本来我要去寻你,可刚好路过翰墨坊,刚好遇上了楼下那个小书倌,刚好他说坊里新进了几册话本……你是知道我的,原打算挑了书就去找你顽,可是新进的话本写得太好了,我就……”
      对上好姐妹清凌凌的目光,薛以凝的声音越来越弱。

      纪兰漪只盯着她的眼睛,问:“所以你哭是因为这本……《楼兰记》?”

      薛以凝点点头,一时又想起书里的故事,情绪低落,“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惨的了。”看着纪兰漪一脸懵懵的样子,她眼珠子微微一转,情绪忽的拉起,眼尾一勾,“兰漪,这书我送你了,你有空也看看好不好?”

      薛以凝深以为,这是她多年来看到的唯一一本让她产生共情和倾诉欲的话本,不可多得。

      纪兰漪看着手里被塞进来的蓝皮话本,眼波微颤,素手掀开扉页。

      薛以凝见了,只顾道:“这书里讲的是发生在千年前楼兰古国的一段传说,就是那段史书上语焉不详的关于楼兰战神傅欦和云安郡主的记载。虽然说只是野史传说,但那沈谢写得太好了,太赚眼泪了。”

      说着竟又要哭起来。

      纪兰漪还未及细看书里所撰,听了薛以凝的话不由莞尔。
      “真难得见你如此。”

      薛以凝的性子一向直率,甚至有点儿大大咧咧的,从不会为了等闲事伤心,像现在这样哭个不停更是几乎从未有过。
      这凭空捏造撰出来的故事真的这么戳人心?

      纪兰漪也好奇起来,没有急着再去翻话本,她倒把薛以凝提到的两个名字在唇齿间念了一遍。

      傅欦,云安。

      史书记载,楼兰,是千年前四州尚未统一时盘踞一方的小国。彼时四州九大国争夺疆土,战火连绵,不少小国在铁骑之下国破家亡。可楼兰却在硝烟滚滚下安然无恙百余年。究其原因,只因为楼兰有一武将世家,而到了楼兰末帝时期,这武将世家更出了个战无不胜的大将,被百姓誉为“战神”,这便是傅欦了。
      傅欦三岁习武,七岁跟着其父上战场,到了十六岁就能独当一面。可就是这样一个少年奇将,最终却折在了一场极小的战役里,尸骨被百骑践踏。
      至于那位云安郡主,史书上却只一笔,“楼兰长公主独女,盛宠长成,卒于二八。”生平却无半点。

      泱泱史书,女子多是寥寥一笔。

      没料到竟还有人将这二人攒作一堆。

      纪兰漪想着,又笑了下。
      可笑意才在唇边将绽未绽,她却忽的忆起当初的一场残梦。

      梦里鲜血妖冶,人声慌乱,有人呼“云安郡主”,语气惊恐。

      “砰!”

      烟花绽放的声音蓦地响起,纪兰漪恍惚回过神,便听到薛以凝道:“放烟花了,舞灯集来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娇兰(7)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