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杀鱼技巧 ...

  •   第三十四章 杀鱼技巧

      ——喏,先把刺瓜子从高处用力往下摔,把它们直接给摔晕了。

      ——等刺瓜子不动了,就逆着方向把鱼鳞给刮干净。

      ——剖鱼的时候,得从鱼肚子靠近鱼尾巴的地方先下刀,或者下剪刀,一直剖/剪到鱼鳃那儿。

      ——鱼头里面那红色的鱼鳃摘除干净,鱼肚子里的内脏全掏出来。嗯,内脏可以攒到一块儿,最后才处理。

      ——对了,掏内脏的时候得小心一点儿,不要把水滴形状的青黑色鱼胆给弄破了。要是破了的话,整条鱼就不能要了。这鱼胆苦得很,鱼肉沾上一点儿,就能坏掉一整锅汤。

      ——好嘞,其实一般人把鱼处理到这儿就停止。但想要把鱼的腥味儿去除大部分,还得进行几个处理手法。

      ——首先呢,鱼肚子里的那些黑色粘膜和暗红色血块一定要彻底刮扣干净;然后,鱼背上的黏液也得反复刮洗干净。

      ——以上步骤都处理完了,就可以把宰杀好的鱼放清水里漂洗几次,以便将鱼肉里的血丝给完全冲洗掉。

      ——到了这儿,刺瓜子才能算是宰杀干净。

      ——不过,处理完毕的刺瓜子,最后还得用绳子吊起来,把刺瓜子身上的水分给逐一晾干。

      ——等鱼身摸起来很是干爽的样子了,那就可以拿去熬汤了。

      ……

      李二丫:“……”

      虽然没有跟着动手,但由于十分好奇,索性站在一旁听大郎媳妇讲解如何处理刺瓜子的她,此时整个人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听着看着,她顿时明了为何大郎媳妇熬的鱼汤会那般的好喝了。

      啧啧,光是宰杀处理一条活鱼,就得如此多如此繁琐的步骤,怪不得大郎媳妇最后熬出来的鱼汤里,丁点儿鱼腥味儿也没有。

      要知道,岗河村不再饥荒以后,为何没啥人吃河里的鱼。一方面是因为鱼肉刺多容易噎到,另一方面就是鱼腥味太重,好多人都受不了那味道,才干脆不吃鱼的。

      不然,鱼的味道稍微好一点儿,也不会无人去捕捉,导致河里鱼多得快要冒出来了。

      “原来杀鱼得这么杀的啊?……好麻烦呀,怪不得媳妇你熬的鱼汤那么好喝!”

      拿着剪刀,周定刚一边跟着媳妇的指示,一边小心翼翼地把一条刺瓜子宰杀干净。

      他手里忙着,嘴上也絮絮叨叨地说起来。

      待把刺瓜子彻底处理干净后,他忍不住把鼻子往已经晾干水分,显得十分干爽的鱼身上凑近,然后大大地吸了一口气。

      “鱼腥味儿真的少了许多!”闻完鱼身味道的周定刚,满脸惊奇地大声喊道。

      发现完成所有步骤的刺瓜子鱼腥味儿果真减轻了许多后,他忍不住扭头看向了蹲在一旁的媳妇,心里一阵阵的感叹。

      嗳,媳妇的亲娘好厉害啊,咋就知道这样做能减少鱼腥味儿了呢?

      难道说,城里的媳妇都这般的厉害能干?

      “大嫂,宰杀刺瓜子这么麻烦,以后这种活儿都交给我们吧。”

      一步一步按照大嫂的话用菜刀处理好一条刺瓜子后,周定方也终于放松地长长舒了一口气儿。

      唉,当听到大嫂说小心鱼胆,弄破鱼胆被鱼肉沾上后会坏掉一整锅的鱼汤后,他整个人都有些心惊肉跳的。

      要真是因为他的失误,而让一整锅鱼汤都废掉,他真没脸面对大嫂了。

      不过,不干这活儿不知道,原来杀鱼是那么的麻烦的啊。

      以前大嫂每天得宰杀那么多的刺瓜子,真是辛苦她了。

      “二郎说的没错,大郎媳妇,以后处理刺瓜子这活儿,就交给他们好了。”

      听到二儿子如此上道地接过宰杀刺瓜子的活计,李二丫很是欣慰和赞同地点了点头。

      没了这种麻烦又费时的活儿,想必大郎媳妇就抽出时间能熬更多的鱼汤吧。

      想到这儿,李二丫继续吩咐道,“二郎,你大哥很快就得跟他爹去七义公棚铺那儿上工了,没有多长时间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杀鱼。所以,这事儿日后就得靠你了。好好干啊,干这活儿总比做棚面要来得简单轻省。”

      由于三郎四郎年纪还小,生怕他们出去玩耍的时候,会不小心把大郎媳妇好心教给他们的杀鱼手艺给无心传出去。

      因此,在大郎媳妇说要教导他们杀鱼的时候,李二丫老早就把三郎四郎俩孩子给赶到前院和狗子阿花玩儿了。

      加上大郎又很快得在棚铺上工,想来想去,能够长期接手宰杀刺瓜子这事儿的,这几年里也只有二郎一个人。

      “二郎,这几年熬鱼汤要杀的刺瓜子只能辛苦你来干了。等三郎四郎他们再长大一点儿,娘就让他们过来帮你啊。”

      稍稍安慰了一下很是老实本分的二儿子后,李二丫顿了顿,转头笑眯眯地对着正在检查大郎二郎刚刚杀的那几条刺瓜子的大郎媳妇柔声说道,“大郎媳妇,今晚需要熬汤的刺瓜子就让大郎和二郎他们处理吧,这会儿要是你累了,就回房里好好歇一会儿啊。”

      反正家里的粗活重活都交给大郎他们好了,大郎媳妇以后只管熬鱼汤一事。

      没办法,大郎媳妇对于他们周家实在太重要了,可不能把人给累坏了。

      马萍:“……”

      咳咳,这么大的区别对待,也太那啥了吧。

      瞪大眼睛,马萍暗暗地觑了觑正勤勤恳恳宰鱼剖鳞的两个“学生”,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

      嗳,虽然她知道她是大功臣,但就这么明明白白地回房躲懒,也不太好吧。

      “娘,我不累呢。我再多看看郎君和二叔他们杀鱼吧,他们现在都是生手,得仔细注意着才行。”

      摇了摇头,马萍最终还是十动然拒地放弃了这个能够光明正大地躲懒的机会。

      算了,算了。

      反正现下能杀鱼的工具只有两把,一把菜刀一把剪刀,都在周定刚和二叔手上。

      虽然不能回房歇息,但全程不动手只看看和检查的话,其实这活儿也挺轻松舒服的。

      眨了眨眼睛,马萍语气很是温顺地反对着婆婆李二丫劝说道,“娘,你可是双身子的人呢,老站着可累了。这里有我和郎君以及二叔在,你就赶紧回房歇歇吧。”

      观众只留她一个就够了,婆婆李二丫好不容易怀相才稳当起来,还是赶紧回房躺躺,老老实实地等公公周阿旺回来了,再充分发挥她的说客作用好了。

      想要到镇上支摊子卖鱼汤,没了婆婆的劝说,马萍可不敢肯定公公会不会同意。

      毕竟,上次那回儿她提的建议,就是对方直接一口拒绝的。

      所以,为了博得更多的好感度,以便让婆婆李二丫晚上说服的时候更加使劲儿,马萍借花献佛一回儿又如何。

      为了长久的利益,损失眼前一个躲懒的机会,简直划算至极了。

      “嗨,你这孩子,就会瞎操心……好吧,娘这就回房休息。大郎媳妇,要是真累了,别强行撑着啊。”

      难为情地再次摸了摸自个儿的肚皮,李二丫笑了笑,叮嘱几句后,便直接听了大郎媳妇的劝,转身往房间的方向走了。

      怪不得她以往老是听村里人说过,女儿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

      自从大郎媳妇嫁进周家以后,对她这个婆婆,真真是比四个儿子加起来还要体贴关怀呢。

      想到这儿,李二丫一边走,一边不禁摸着肚皮喃喃自语道,“孩儿呀,你若是个女儿就好了。”

      她都有四个儿子了,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来疼爱。

      ……

      晚上,周家堂屋。

      “孩儿他娘,再给我来一碗鱼汤。”

      咕噜咕噜几口就把一碗鱼汤喝完的周阿旺,舔了舔嘴唇,直接说出了续碗的要求。

      咳咳……

      不怪他刚回家就这般嘴馋,都怪章大哥他们。

      几天前周阿旺好不容易带回去的四罐子鱼汤,本打算留半罐子自个儿喝,半罐子让徒弟带回家给肖老弟和他家人喝。可路上的时候,就让章大哥家的幺儿半哄半央求地给抢走一罐,剩下的三罐他人才刚到棚铺门口,就被守在门前的章大哥几人给硬生生哄抢完。

      到了最后,别说是留给徒弟带回家了,就是他自己,都愣是一碗都没能喝着。

      而且,鱼汤的钱周阿旺已经收了(被强行塞的),他也不好意思把钱退回去,让人把鱼汤还回来。

      于是,作为卖家,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喝鱼汤喝得有滋有味的,仿佛在喝什么美味佳肴绝世珍品似的。

      面对那个情景,周阿旺就是本来不馋,也被他们的吃相给勾到馋起来了。

      之后,顶着章大哥他们絮絮不休地要求再次购买鱼汤的话,他好不容易撑到第三天,终于受不了他们的哀怨目光,提前两天时间回来家住一晚。

      唉,要知道,这一次周阿旺本是打算在镇上连续上工五天的。

      棚铺里有些搭棚的活儿,呆的时间越长,能接到的活计就越好,能收到的工钱就越多。

      老是三两天的回来家住一趟,这样一来,周阿旺能接到的好活儿就少了许多,能赚点钱也跟着少起来。

      这次若不是章大哥他们催得急,还抢着帮他把最后两天的活儿收尾,他还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工钱,这么快就回来了。

      “大郎媳妇,你上次说的到镇上支个摊子来卖鱼汤……这事儿,你还愿意做吗?”

      连续灌上两三碗鱼汤后,周阿旺满足地打了个嗝,然后抬头望向了大郎媳妇,干脆主动问道。

      不支摊子不行了,以章大哥他们这般爱喝鱼汤,往后肯定得老支使他回家带鱼汤到棚铺里卖。

      虽然鱼汤能卖钱他很高兴,能常常回家看媳妇他也很高兴,但说实在的,老是这样丢三落四地放弃接到手的搭棚活儿,他真心过不了自个儿的那关。

      七义公棚铺里,每一个搭棚大师傅的审美和细节都是不一样的,明明是周阿旺带着人搭的棚架,却掺杂了其他大师傅的手艺……

      这种事情,不得已地试过两回就够了。

      事不过三,再这样瞎搞下去,他真怕自己搭棚的技艺会慢慢生疏,甚至退步到当不了一个搭棚大师傅。

      为了不至于发生这样的后果,周阿旺回来的时候想了又想,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大郎媳妇那天晚上提出的建议。

      也罢,支摊子就支摊子吧。

      既然大郎媳妇自个儿乐意用她的家传手艺来赚钱,那他也不好老是阻止。

      得利的可是他们周家人呢,还矫情个什么劲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