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献计 ...
-
老皇帝担心自己时日无多,他需要尽快为连苏扫平道路。
他要在太子与四皇子之间添一把火。
虽则他们也都是自己的亲骨血,对其二人也不是没有感情,然而二人背后母家的势力都太过庞大,连耀不希望自己死后,江山落入异姓的操控之中。况且连耀与他二人的母妃俱为政治联姻,并无感情可言。当年身为一个年轻的君王,受他二人母家势力的制肘,仍是他心中无法忘却的屈辱。
选择连苏,除了他是自己心爱之人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背景干净,将来自己的权利转移相对简单纯粹。与那二人相比,也许连苏缺乏一个掌政者该有的冷血与狠绝,但对于梁国来说,一个有仁爱的君主,也许更受欢迎。
近来太子势微,相反四皇子在朝中的势力日盛,党羽众多,一些原属太子幕下的,也渐渐转向四皇子。观四皇子近期的举动,大有取太子而代之之意,连耀看的清清楚楚,却不但不加以平衡,反而放任纵容四皇子之野心,他便是要将太子逼到绝路,与四皇子一决胜负,令其背后两大势利集团互相削弱,他再出来收拾残局,为连苏上位彻底清除障碍。
近日太子因西出海上一事风光正劲,四皇子急欲压下他的风头,便与幕僚们商议,列了一份弹劾名单,俱是太子的左右之臣,这些年四皇子专意监视收集太子手下亲臣们的资料,行事有差池之处俱一一记录留证,此番挑了一些处在朝堂上重要位置之人,清楚罗列了罪证,联名上书,交到了皇帝手里。
皇帝正愁没有由头,见此联名弹劾的折子,便不问青红皂白地准了奏,连一丝一毫的调查皆无,名单上所有人尽皆问罪,将其个个撤离所居之位,发送监察处待刑。又准了四皇子推荐之人,顶替了那些空位。
这名单之上,亦有周仪之名,弹劾的是当年那桩陈年旧案,老皇帝问了其他所有人的罪,单单剔出了周仪,只言周仪西出有功,瑕不掩玉,况当年也下了狱,已是抵了罪,不应再追究。老皇帝要逼太子与四皇子拼死相争,那太子在梁国的靠山陈氏一族,势力已不如从前,若想取胜,只得借用海外之力,如此便必然要靠周仪牵线,若将周仪也下了狱,他要的这场大戏就唱不成了。
此一事令太子受了重创,原本尚能在朝堂上与四皇子勉强抗衡,如今瞬间落了下风。老皇帝此番行事也着实令他不解,若是年老糊涂了尚有挽回之余地,若是有意为之,那便等于是昭告满朝文武,老皇帝已选择了四皇子,他的太子之位危已。。。
老皇帝处理完此事后,便称病罢了朝,一连十几日,深居自己宫中不出,太子几番请安侍病都未获准,连一个辨明清白的机会都无。
不久,宫中眼线传来消息,说老皇帝这次恐怕是挺不过去了。又言前几日,召了四皇子进宫问安。
太子揣夺再三,觉事不妙,老皇帝在此时显露立场,储君之位,恐将生变。四皇子近年来野心显露无疑,处处与他相争,算是撕破了脸,若真让他继了位,不但自己在朝堂之上再无立锥之地,怕是连性命都不保。绝不能让此事发生。
事态紧急,重要之位,可用之人,又在这次弹劾中被收了监,向来沉稳不乱的太子一时也慌了神,召集了所余之臣到东宫商议,周仪也在其中。
太子身边几个能干得力的,都在这次弹劾中被收了监,剩下的这些,要不就是依附于东宫求个前程的,要不就是虽忠心肯干却缺少智谋的,讨论了半天,虽群情激昂,却没有一个可用的结论。
周仪只看着他们高谈阔论,却不发一言。
太子见也商议不出一个结果,便将众人都打发了,单留了周仪。
“周卿,此番请诸位来研判情势,出谋献策,卿为何一言不发?”
“殿下恕罪,臣非为不愿参与商议,臣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敢发一言。”周仪拱手行礼,告了个罪。
“哦,卿乃吾之左膀右臂,有何不敢言说。”
“臣心中欲言之事,大逆不道,恐殿下问罪。”
“但说无防,吾恕你无罪。”
“既如此,在下便放肆了。在下请问一句,殿下是要天下,还是要一个兄友弟恭,孝义礼让的美名?”周仪问完后抬起头,不惧不怯地直视太子。
太子知他之意,只不防他如此直接,不由摇头苦笑道:“十多年了,周卿仍是周卿,还是如此胆大直言。”
这个时刻,太子也不再掩藏:“我要的,当然是天下。”
“既如此,殿下已无选择的余地,准备一战吧。”
“父子反目,同室操戈,岂非悲凉?”
“古往今来,哪一条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不是由血肉铺就的呢?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情势逼人,此刻,不是殿下慈悲的时候,需早下决断。”
太子低头沉吟,他并非心慈手软之辈,亦非优柔寡断之徒,他思量的无非是事出突然,尚无周全的安排,此一战,并无必胜的把握。
“周卿,一旦开战,非生即死,可如今,陈氏势微,我拿什么与之一战?”
“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