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阳山:文里化用的是《山海经之山经·西山经》里面的厎(zhǐ)阳之山,因为厎是个生僻字而且百度里也直接把这座山叫做阳山,所以我就没有用厎这个字。
原文:又西四百里,曰厎(zhǐ)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这仨都是植物),其兽多犀、兕(sì)、虎、犳(zhuó)、牛乍(zuó/zuò)牛。(大意是这山上有很多稷[一种谷物,有说是粟米有说是高粱的]、枬[檀香树]、豫章[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东方朔神异经里描写了同名的一种异木,可占九州吉凶],动物则有很多犀牛虎豹各种牛。)
兕:古代指犀牛(一说雌性犀牛);上古瑞兽“兕”,状如牛(水牛),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
犳:[zhuó]古书上说的一种兽,像豹,没有花纹;[bào]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
牛乍:[zuó/zuò]:两个读音随便读吧,没找到准确的解释,康熙字典里的释义生僻字太多了,释义大概意思是一种牛。
ps:除了厎阳山,山海经原著里还有三个阳山,一个在北山经一个在中山经还有一个在海经里的大荒北经,这里就不贴原文了。
②丹穴山:化用自《山海经·山经·南山经》里的丹穴山。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神兽待遇就是好,也没啥生僻字哈哈哈,这段应该不需要翻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