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苏明绣说着话,到门口探了探头,眼见天也不早了,便搬张小凳子放到灶下,踩上去洗锅,舀了水进锅里,烧水给两位弟弟洗澡。

      不多会儿,朱氏和姜氏便回来了。苏明绣问道:“娘,绣庄的庄头叫了您们过去,有什么事儿吗?”

      因苏明绣乖巧懂事,姜氏有事儿一般也没瞒着,这会笑道:“庄头接了几桩绣话,其中一桩,却是镇上大户人家嫁女要用的十二架花鸟屏风,只是怕别人绣不好,问我们要不要接手罢了!”

      原来庄头接了大户人家的绣话,因屏风布和彩线皆是上等的,不放心绣工把东西领回家绣,更怕人绣坏了,便约了朱氏和姜氏到绣庄,许以厚利,让她们婆媳两人每早到绣庄绣屏风,傍晚归家。朱氏因苏远义年初跟了商队到江南去,要年底才归家,若婆媳到绣庄,家下便只剩下三位小娃,有些犹豫,只说回家商议商议再论,并未立即答应庄头。

      苏明绣听了,半晌道:“娘,算起来这绣工的工钱,可比咱们养蚕织布强多了,不若答应罢?我也大了,正好学着管家。”

      姜氏听见工钱也心动,本打算说动庄头,让她每日到绣庄绣,这样朱氏可以在家照看小孩子,偏生庄头看中的,正是朱氏那一手精巧的绣计,只笑对姜氏道:“你的绣工自然是出色,但跟你婆婆相比,却又略逊一筹。且这花鸟屏风,最重配色,没有你婆婆压阵,如何放心?再说了,年底就要交货,你们两人一起上阵绣,还要配两个捻线的给你们用,少了一人如何赶得出?”

      庄头这样说,姜氏也犹豫着,这会听得苏明绣的话,只摇头道:“且再商量罢!”

      一家子吃完晚饭,朱氏便点了油灯,在灯下教导苏明绣姐弟写字。因浪费不起纸张,却是在他们跟前摆了沙盘,拿竹筷在沙盘上一笔一划写字。

      见苏明绣学得认真,朱氏怜惜地看一眼她。孙女儿相貌俊俏不说,更兼兰心慧质,举一反三。若是苏家还在京城,孙女儿这样的,合家自然要捧在手心疼惜,何至于穿着粗布衣裳在灶间烧水做饭?

      姜氏一边纳鞋底,一边凑上去看她们姐弟写字。姜氏本来不识字,自打嫁进苏家,这些年看着朱氏教育小娃儿读书写字,慢慢的,却也识得几个字,现下已能看懂书信等物了。若得了空儿,也会拿筷子在沙盘上写写字,虽缺笔少划的,朱氏并不取笑她,有时也会纠正一二。因着这个,姜氏对这位婆母,越加尊敬。

      待孩子们写完字去休息,婆媳两人便在灯下商议去不去绣庄之事。

      姜氏道:“已是秋季了,转眼便是冬季,若是远义赶不回来过年,家里置办年货等,只怕手头要紧张。且灶间那儿漏雨,又得花钱请人来补瓦。再者,明纶和明绩长得快,去岁做的棉袄早小了,也得赶着做。”

      朱氏眼见苏明绣等人渴望买了纸笔写字,也极想答应绣庄的活计,好在过年时给苏明绣等人置办笔墨,因道:“既这样,你明儿回娘家,看看亲家可得空过来帮忙照应一二。”

      婆媳当下计议已定,便各各上床安歇。

      到得第二日早上,姜氏便回了娘家去说动母亲姜婆子。晌午时分,姜婆子便随姜氏过来了。她一见朱氏,只笑道:“绣庄那儿工钱丰厚,你们自然该去。明绣也大了,也会照看弟弟妹妹,何必忧心?”

      朱氏听着姜婆子这语气,似乎不想过来苏家帮忙照看孩子,便道:“赚钱固然重要,但是家下这些孙儿孙女更为重要,可不能为了几个钱,连着两个月放她们单独在家。”

      姜婆子一听笑道:“你们又不是安歇在绣庄,这不是早上去,晚上回么?”

      朱氏摇摇头道:“总是不放心。”

      姜婆子也摇了头,这乡村中,谁家大人不是顾着做工,哪儿得空只窝在家中看顾娃儿?

      苏明绣在旁边听了半晌,过来摇姜婆子的手臂道:“外婆住的离我们也不远,不若每天晌午过来看顾一下,过了晌午便回转,可好?”

      姜婆子听了,便对朱氏道:“这个使得。我每天晌午吃完饭便过来,帮着喂了蚕,待上一个时辰再回转。家下若有事儿,便让明绣到舅舅家找我过来。”

      朱氏一听也是法子,自然多谢姜婆子。姜婆子笑道:“既这样,你们可是尽快去应允庄头,莫叫别人接了差事去。”

      姜氏笑道:“已说定了,若是应承,就明早一早过去,若不应承,自然不出现。”

      苏明绣早端出昨儿换来的零嘴请姜婆子吃,又让她带些回去。姜婆子摸摸苏明绣的脸,转头跟朱氏道:“亲家教导出来的,总是与乡下娃儿不同些。就是镇上那大户人家的姐儿,若不是绫罗穿着,也是比不得的。”

      朱氏一听,想起前事,心下凄惶,一时又定了神,也摸摸苏明绣的脸,笑道:“别的不论,我家明绣这作派,却是跟她姑祖母有些相似的。”

      苏明绣曾无意间听朱氏跟姜氏说过,道是当年苏家得罪了萧驸马,若不是姑祖母出面,苏家便不止被抄家产和赶出京城这么简单,心下知道这位姑祖母不是简单的人,这会听朱氏拿她跟姑祖母作比较,便问道:“祖母,姑祖母为何不来看望咱们?”

      朱氏怔怔道:“她哪儿出得了京城?纵是想接济咱们,也是无从下手的。”说着醒起姜婆子在旁边,便止了话。

      姜婆子见朱氏说一半留一半,自然也不多问。当年朱氏着人上门提亲,她打听得苏家不过落难,暂时住在桑榆村,将来有机会还会回京城,再一看苏远义一表人材,度着不是落难,这样俊雅的少爷也轮不着自家女儿,便一口应承了婚事。这些年下来,苏家非但没有回京城的苗头,且一点积蓄也没有,这便让人有些嘀咕了。

      其实朱氏持家有方,儿媳也能干,之所以没有积蓄,却是朱氏银钱全用在孩子们身上了,不管手底如何紧,总要让孩子们穿得暖,吃得好。只说从小儿不缺吃穿,长大了才不会透出一股穷酸气,也不会早早没了骨气。

      对此,姜婆子是有意见的,认为过日子不能这样过,村里的孩子哪个不是破衣烂布,摔摔打打就长大了?轮到苏家的孩子,就金贵成这样了?

      眼看天也不早了,姜婆子进苏家喝了一碗水便告辞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