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护花(8) ...

  •   且说皇上的圣旨下到荣国府,府里上上下下都不解其故。

      要知道,刚刚来府里的薛宝钗姑娘,可是在内务府挂了号,想选秀入宫,却连第一轮都没有入围的。薛家为其费劲了心思,使了不少银子,只得了这么个结果。

      而林姑娘,自己也不知道这倒底是怎么回事。

      来宣旨的太监是夏守忠。除去大内总管苏盛,司礼监秉笔太监戴权,夏守忠便是内侍中的第三人。

      元春选秀入宫前后,贾家少不了跟宫里来传话的太监接触。贾家曾经跟夏太监打过交道。不过,以往夏太监对贾家总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态度。

      只是今儿,夏太监一脸笑意,对来接旨的黛玉上下打量一番。这小姑娘如今才六岁,便出落得出尘绝俗,还自带一股子书卷气。将来长成了,定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五殿下如今对她百般关切。皇上又极疼爱五皇子。夏太监料这位小姑娘的前途,不可限量,态度跟当初迎贾元春入宫时截然不同。因为贾元春入宫那会儿,当时的皇上,也是如今的太上皇已经年迈,入宫的秀女想在那时候奔个前程,并不容易。

      黛玉垂下双眸,谢了恩。夏公公身上穿的深蓝色的绣花锦袍,很是气派。但她觉得,这身锦袍,不及际哥哥穿的素灰色的袍子好看。

      入宫伴读,没准就能常见到际哥哥了。想到此,黛玉又有些兴奋。

      领着黛玉接旨的贾母问夏守忠:“请问夏公公,我外孙女儿给宫里的哪位贵人伴读?”

      圣旨没有明说黛玉给谁做伴读,但是入宫作伴读一般都会跟固定的人。比如如今在江南当江宁织造曹大人,曾经就是太上皇的伴读。还有已经退下来的内务府总管赵大人,以及原内阁中书陈大人,他们也都是太上皇的伴读。贾母便想一问究竟。

      夏太监笑得有些高深莫测。他道:“林姑娘在上书房伴读。”

      夏太监深知皇上这道圣旨的用意。五殿下自病中痊愈后,便跟换了个人似的,并不会完全依照皇上皇后的意思行事,比如他会私自去查案。这一查不得了,把最早跟了皇上的齐妃都扳倒了。前儿内务府选的秀女,皇后掐着尖儿上的人,给五殿下选了八个。结果五殿下不知何故,看都不多看她们一眼。那八个秀女全放在外院当普通宫女使。

      皇上怜五殿下大病刚愈,在鬼门关走了一趟,性情有变也是难免的,便凡事都顺着他的意。如今这位林姑娘,据说就是摸清了五殿下的意思选的。但皇帝又不便说他在暗自揣度皇儿的意思,便下了这么一道不点五殿下名字的圣旨。如果五殿下也像对秀女那般,还有六殿下、七公主、八公主,到时便说林姑娘是给他们作伴读的,也不失了林家,还有荣国府的体面。毕竟林如海在朝中的声誉是很不错的,贾元春如今也是皇后跟前的人。

      贾母便知是夏太监有意不说了。之前跟他问元春的情况,他也是此般,说的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

      但荣国府上下皆知,七公主几次托人给玉儿送东西,故而以为黛玉便是去给七公主伴读的,只是圣旨没有说罢了。

      黛玉知道,际哥哥每次送给她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的。七公主只是个幌子。所以,她真正给谁伴读,还说不定。

      不过,给皇子做伴读的,一般都是男子。不管她是跟谁伴读,她每天都能去上书房。能进宫,就意味着,她有见到际哥哥的机会了。

      不过,轩辕承稷此时还不知,他牵挂之人,正在来的途中。

      从忠顺王府回来后,轩辕承稷便跟以往那般,除了休沐日,他每日巳时开始,便坐到上书房,听先生讲课。

      原来的轩辕承稷的记忆,因为数日发热,丢失了一部分,曾经读过的一些书不记得了。而后世的他是名理科生,对文史仅停留在业余爱好者的层面。

      上书房有好几位先生授课。几位先生对轩辕承稷如今的情况都达成了共识,又回禀了皇上,让五殿下跟六殿下、七公主、八公主一起重读《四书》。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不过,这些书里的有些内容,是后世中学教材里有的。比如《论语》,他就不陌生。

      麻烦在于,自宋代开始,程朱理学兴起,特别是被誉为圣人的朱熹出了本《四书章句集注》。明清的学子们,便要以此书为教材,要以朱圣人对《四书》的理解为标准答案。

      轩辕承稷来的这个世界,虽然被原著作者曹公架空了,说“无朝代可考,今我师假借汉唐等年纪添坠”。但是,这个以汉唐为参考塑造出来的年代,却是有鼻烟壶等明清时代才有的物品,也要按朱圣人的理解去读《四书》。

      轩辕承稷看过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后,默默地心疼了一番这个世界的读书人。因为书中朱圣人的批注,有的地方晦涩难懂,有的地方含糊不清,还有的地方不一定对。

      可能古代原住民,对文言文的感觉要亲切一些,读朱子集注会更得心应手。但是,轩辕承稷观察了一下他前边坐着的六皇子、七公主、八公主,似乎也对朱圣人的批注不那么感兴趣。此时六皇子在聚精会神地看窗外,七公主在看手指,最小的八公主以额枕书,好像是睡着了。

      先生们其实并不怎么管他们。轩辕承稷的记忆中,只有皇上来了上书房,皇子、公主们才会老实一些,包括曾经被誉为“好圣孙”,每天至少出一篇打油诗的四皇子承历。

      三皇子、四皇子都已经相继成年,在外开了府,如今他二人便不在上书房了。

      如今上书房里最大的皇嗣便是轩辕承稷。曾经的轩辕承稷,读书很用功学习,一个字一个字背朱圣人的话。但是大病之后的记忆,便只有残句断章了。

      可见,没有深刻理解基础上记忆,就是很容易忘。

      轩辕承稷是不想把朱圣人的话再那么背一遍。而且他觉得“书读千遍,其意自现”,就是一个伪命题。搞不懂的东西,读一千遍就能弄懂了?没准写书人自己都没弄明白呢。

      背《四书五经》还不如去凤藻宫找贾元春听戏呢。上一次,她讲了贾敏出嫁。若再有机会,轩辕承稷便想打听,王熙凤是如何看上贾琏这个花心大萝卜的?贾赦那般不喜欢邢夫人,原来是怎么就把她娶回去当续弦了的?还有,贾赦明明是嫡长子,怎么就被挤到花园隔出来的东院,把荣国府正中央的荣禧堂给贾政两口子住?荣宁国府诸如此类的奇葩事件,其实还有很多。

      前排的六皇子轩辕承瞻在发呆。轩辕承稷顺着他发呆的方向看去。窗外的大柳树上,歇着两只黄鹂鸟,正叽叽喳喳着,唱得真好听。春天来了,真好。

      “请五殿下说说,《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解?”先生看到轩辕承稷如今也开始心不在焉了,便给他提了个问题。先生听太医院说,五殿下的记忆因多日高热有些缺损,如今便从最容易的开始,跟六皇子、七公主、八公主重新学过。

      这句孔夫子的名言,曾经出现在轩辕承稷的中学课本,大学课本,以及大学选修课的教材上,并且给出过三种互不相同的解释。

      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学而时习之”的感触。轩辕承稷是被最后大学选修课上老教授给的释义说服了。

      但是眼下,说好了低调的,轩辕承稷想流利地把问题拋还给先生。就跟刚刚回上书房时,先生让他背《大学》那般。那次是真记忆模糊了,这次则是想维持人设。

      就在此时,贾元春竟来到了上书房。再看她身后,跟着一个玲珑剔透,跟小仙女一般的小姑娘。

      轩辕承稷顿时傻了眼,竟是林妹妹来了!

      轩辕承稷只觉得耳根一阵热,烧啊烧啊就烧到脸上。他心道,幸好刚刚没有装他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然丢人就丢大发了。

      不管她是何原因被带到上书房。现在,她来了。他便是她的际哥哥了。

      轩辕承稷清了清嗓子,认真地回答着先生的问题:“先生,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我们学到的东西,若是时常能用到实践中,那便是一件快乐的事。”

      “妙哉!妙哉!”先生听后直称赞。

      朱圣人的集注,对此句并不是做此理解。

      既往公认对此句的理解便是,学习新东西,不断温习,便是乐事。

      先生如今听了轩辕承稷不同的解释,转念一想,学了能用,多好啊。

      “潘先生,我奉皇后之命,送陛下钦点的林姑娘来此伴读了。”贾元春对先生行了个礼。

      而跟在贾元春身后的林妹妹,正弯着那双星星点点的眼睛,看向轩辕承稷这边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护花(8)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完结文:《高门悍妻[红楼]》《康熙宠妃[清穿+红楼]》 预收文:《林氏太子妃[红楼]》命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走心 《十阿哥的躺赢人生[清穿+红楼]》cp黛玉,但妻管严 《姑娘养心日常[重生]》护住本心,把自己再养一遍 《雍正心尖宠[清穿+红楼]》林家长女的吃喝升职路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