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元宵灯会 ...
-
景山的灯会将在晚上六点半开始,票也是要提前抢的。
从油漆作胡同往南,顺势拐到地安门内大街,沿着道路南下就是景山公园。公园再往南就是故宫博物院了——因而站在公园南面的制高点万春亭,可以看到整个儿的紫禁城,是名副其实的“京城揽胜第一处”。
天色已暗,园里园外,灯火辉煌。
京城的夜晚向来不会少了灯光。
外面大道上的是明晃晃的橙色路灯,照亮着四通八达、方方正正的道路,织成城中心密密麻麻的网线。刺眼的车灯与摄像头的闪光交相辉映,让钢筋铁骨的繁华都市闪耀着现代的璀璨光彩。
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各家各户亮着温暖的灯光,冰冷中亦透出了些许温情。逢年过节,灯笼高挂,将百年来的古朴风貌还原,各处景点更是挂着五彩斑斓的各式灯笼,亮着彩灯,庆祝元宵佳节——这年才算是过得圆满了。
而今天晚上,更有“紫禁城上元之夜”的活动,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开放夜场。即使没能抢到这边的票,在景山上看一看,应该也是格外壮观,更能“一览众山小”。
景山公园里人头攒动。这边的票想预约还得靠抢,能抢到的也都是手速够快运气够好,实在是难为溪钟这个并不太精通手机的“老人家”。
好在,有金漆葫芦带给他的好运气,他在叶之荣的指点下急匆匆地填写了信息,等页面转了半分钟,终究是抢到了两张。想要再抢,只能看到“售罄”两个大字。
叶之荣拍拍溪钟的肩膀表示,自己就不占据溪钟老师难得抢来的名额了,还是让您陪重要的人才对。
重要的人,当然是能让溪钟老师怜爱万分的某位道长啦。
最懂察言观色的良心商人暗搓搓地嗑了一碗狗粮。
大红灯笼高高挂,路灯、枝头、墙沿、斗拱,暖人的橙红一路绵延,或直或曲,映故时亭台砖瓦,照今夕游人雅士。
夜色晴明,万丈清辉从天而降,洒落在层层叠叠的琉璃瓦上,如流如霜,由静谧的天河来到喧闹的人间,共同观览这红尘烟火。
景山公园内,扎成莲花、金猪、福字,画着花卉、传奇、飞禽走兽的纸灯笼被人群簇拥着,又有纱绢的、塑料的、玻璃的,圆形的、六角的、异形的,各式各样,显得格外喜庆,配合着游人拍摄时的闪光灯,倒忽而让人想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即使京城里多少年都没有了烟花爆竹,传统的年味儿可依然悠久地存在着呀。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时空,存在于细节,存在于心中。
蓦然回首人如故,携手同游年复年。
总是有种无处不在的浪漫氛围环绕周身。
“若是北海的灯会,还会有踩高跷和舞狮之类,更像庙会那种热闹。”溪钟和傅均行并肩走着,又任由对方把手伸进自己的羽绒服口袋,十指相扣。
不过……还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在不那么吵嚷的地方更舒适呀。
灯会自然少不得灯谜。
打灯谜这事儿溪钟可十分擅长,尤其是猜老北京地名、老字号,还有传统歌谣的。
“万般皆下品”,打一北京旧地名——这句诗后接“惟有读书高”,因此答案是“崇文”,崇文区如今已和东城合并,的确是旧地名;“群贤毕至”——贤德之人全都聚到一起,谜底是“全聚德”;以及传统歌谣“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自然是前段时间吃过的,香喷喷的“花生”。
看他兴味十足,皱着的眉头突然舒展的模样,傅均行忍俊不禁,摸出手机拍了他好多表情包。
愁眉紧锁.jpg,灵光一闪.jpg,喜笑颜开.jpg,目瞪口呆.jpg……真是越喜欢,越想留下他。留在身边还不够,要满心里都是他,连手机里都是他。即使理智告诉自己过犹不及,却还是克制不住这种粘稠的,如同蜜糖的情感。
走到灯谜会尽头的角落,柔和的灯光照着溪钟的侧脸,模糊的阴影投在干净细腻的肌肤上,倒显得有些清透,又很软糯似的。微微发白的唇像果冻,喃喃自语着,可以说,十分勾人了。
“小鹿……”傅均行只是轻笑。
溪钟偏过头,大眼睛十分灵活地望向傅均行。似乎是觉察到那双眼睛中的狡黠,他又匆匆转过头,对着眼前简单的灯谜“冥思苦想”。
“我想在良辰,美景,亲你一下。可以吗?”
听见耳边的温言软语,溪钟缩缩脖子,藏在围巾里的喉结微微动作。
“可以……”
行如风,暖意如雨点洒落,轻飘飘地在橘红色的唇旁一印。
良辰美景佳人伴,十里春风只见君。
“不要后悔哦。”眯起的桃花眼里,是狐狸似的狡黠的光。
“不,不会的!”溪钟还没从惊讶中回过神,连忙否认——以承认并不后悔。
“那您愿意亲我一下么?”
溪钟小心翼翼地窥探着四周,没人注意,这才抿着嘴唇,飞速在傅均行唇上一啄。
温热的,又似乎带着点冰淇淋的霜,甜甜的。
两个人一路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偶尔交汇的眼神都是含情脉脉。
只可惜景山为配合故宫的灯光秀,又怕夜间在山上发生事故,已经封山了,游人只能在山脚下的园区活动。
原本想登上山头看夜景的人不少,纷纷在山脚长吁短叹。摄影师们举着设备望洋兴叹,只好裹紧羽绒服,努力捕捉着灯会的瞬间以不虚此行。
当然,也有不服输的,从南门儿往神武门探头探脑,试图找一个能拍到的位置。
傅均行小心地护在身侧,虚揽住溪钟的腰,免得他被莽撞的游客撞跌倒。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惊呼。
“开始了!”
手举pad的年轻人兴奋地叫嚷道,旁边的游人也不禁将目光集中过去。
故宫的城楼,忽然由下至上,投射出数十道彩色光束,晴朗夜空之下,仿佛半透明花瓣似的光芒徐徐展开,不断变化着颜色,点缀宏伟的城池,与逐渐燃亮的午门、太和门、角楼、宫墙、神武门等,层层推进,勾勒出古朴建筑的别样姿态。
月上重檐,灯彩绵延,传统的万寿灯矗立殿前,金漆雕龙,丝绸的八副万寿宝联绣了金,挂在灯顶端,随风飘扬;天灯上架着大个灯笼,靠底座的绳子牵住,底座的铜人用力牵着绳子,磨得光滑的表面透着隐隐的光,搭上明清时的建筑,还原一派古典风貌。
金玉琉璃,以瓦作纸,绚丽灯光书绘《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将笔墨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又有“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的诗句映在墙上,将上元佳节的文化传统带到世人眼前。
彩色聚光灯恣意闪耀之时,半边天空都随之辉煌——这不比蹦迪酷炫?
溪钟稍稍蹙眉。
这样的光是不是有些太过了?作为从舞池路过就会头昏脑涨的小匠人,对这样的五彩缤纷绚烂非凡的故宫还是不太能接受。
和体验VR还不一样,这种高科技炫光的效果,似乎掩盖了本属于故宫的独特气质。
“印象里的故宫,至多也只是挂一串灯笼,没想到还这么现代化,这灯光感觉挺酷的!”傅均行啧啧称奇。
溪钟一怔,面露难色,到底没有反驳傅均行。
的确,这样的灯光效果确实很酷,老物件也该与时俱进,但会不会有些浮于表面观感?乍一看惊艳,却没有真正将灯会的千年传统融入,总是差了些滋味。
“当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溪钟老师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傅均行偏过头笑道,用臂弯勾住溪钟,护着他往人群外挤,“这里人太多啦,咱们去那边!劳驾,借光!”
这可忒有男友力了。
溪钟偶尔也觉得,有这么个帮忙开路的人也不错,果然靠谱。
两个人走走停停,在灯会走得差不多了,就上小卖部买了特供的热乎汤圆儿,用纸碗装着的,当甜点当夜宵都好。
“阿均,差不多咱们就回去吧。明天你不是还要和师兄一起?”
“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未来不可测,当下和你的时间才最重要。”傅均行忍不住摸摸溪钟的脑袋。
他戴着顶毛绒绒的毛线帽,摸着手感也好,不扎人,还冒着热乎气儿。关键是,被摸头的时候,他还总会露出一种顺从的、享受的神情,微微眯起的眼睛没有半分躲闪。
足够信任才会坦荡接受。
汤圆很暖,很甜,甜得溪钟直咧嘴。
“喝点儿汤,解解腻。”傅均行这勺汤直接送到他嘴边,溪钟也不好推脱,便就着勺子嘬了一口。
“我一直想,虽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但能给心爱的人喂一口汤,一勺蛋糕,这种幸福感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傅均行煞有介事道,“我很明确,我喜欢小鹿,不仅仅是因为命中所指,更是喜欢这种陪伴的每一分,每一秒,以及牵挂的感觉。”
溪钟听着他的连环告白,脸上疯狂发烧,小声嗫嚅着。
“那,可以的话,让我……也多陪你……我还想了解更多的阿均。不仅仅是道士,也不仅仅是兽医。”
“尽情探索关于彼此的事吧。”
漆黑的瞳子映着满园的灯,映着相视一笑的人,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