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了结 ...
宋昉、秦安在二审之后去议事厅旁的房中看望高夫人,彼时她一人呆呆坐在灯挂椅上,侧着身子,手扶椅子搭脑左侧。身旁还有一个锦衣卫的力士守着。秦安走近,颇为敬重地叠手行了一礼,宋昉如是。
礼毕,秦安缓缓道:“高大人无辜蒙冤,今冤情得以昭昭,灵柩可安。只不知,夫人计何日扶回旧籍?我等也好送高大人一行。”
高夫人把半侧的脸转过来,表情原是僵住的,闻言像覆在脸上的面具皲裂一般,眼泪如注地淌下来,又忍着哭声笑起来,颧骨挂着的脸颊凹陷,突出一双眼,正被泪水洗地发亮,她看着秦安、宋昉道,“回原籍?”高夫人摇摇头,坚毅道,“不回。官人是为桐庐百姓死的,是为严州百姓死的。他若还在,看着如今的桐庐、如今的严州,哪里愿走?”
高夫人又哀恸地看向秦安道:“以妻女相胁,便能逼得奴家官人自裁么?奴家不信。青天白日,鬼怪终会现身。奴家要等!要等!”说到后来,她的牙齿紧紧压在一块,用力地像虎在撕咬生肉,呼吸急促起来,手掌抓住衣襟,指节发白。
宋昉欲上前掰她手,令她放松下来,她自己反倒好了,失力地垂下手掌,单叫宋昉伸出的手滞在半空,又尴尬地收回。高夫人朝他感激一笑,自顾自解释道:“奴家一急便有些心疾症状,叫大人们见笑了。方才的话,大人们只当奴家心疾发了,胡言乱语。”
她把手掌安分置在膝上,安安静静地垂头默了一会,方才抬头,语气和缓道:“官人约莫在三日后出殡,大人们若想来,便来罢。”
江南五月,熏风带夏,万物长。
五月二十三,正乃旧桐庐知县高谦出殡之日。章巡按、钟大人不去,只打算叫人送去奠仪。因宋昉早与秦安说定,要去送一送高知县,便由他们两人兼着替两位大人送奠仪的活,从省里下到严州桐庐去。
宋昉与秦安一同登上颇有名气的江南漕船,据船主说,此船以红柏木来制,船周身不捻缝,全然一体。江南水悠悠,晃得宋昉直欲作呕。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先前还好好的、现在怎会晕船?方才登船一刹,觉得自己嗅到了船上烂鱼臭虾味道,就再也忍不住作呕了。
他走到船上开阔处,目看两岸之景,酒肆、茶馆、戏台沿江排布,招牌迎风招展,更有白日寂灯的勾栏。只最显眼的还是那戏台,平地而起的木阁楼,巍峨挺立,是庙也是戏台,分三清殿、三清阁和戏楼,合称三清楼。
宋昉原是在戏楼之后,看不分明,但与其他江南建筑一比较,自品出不凡来。他扭头问秦安道:“怎不似江南风格?十分粗犷大气。”
秦安迎风答道:“君须知,商人重利,利多则趋。江南之农世代居江南,山西之商一代游各府。”
宋昉烦他铺垫甚多,是博士买驴当世写照,呛声道:“君也须知道,言山西人所造即可,切莫作酸儒文章。”
秦安眉一挑,身倚栏杆、一手扶腰反问道:“怎么?宋伴读不欲入科举道,嫌弃起我等酸儒啦?”
宋昉哼了一声不理他。秦安也不逗他,手拍栏杆道:“江南江南,长江以南,天下之土,莫不王治。”
宋昉听得分明,故意问道:“诗经体?”
秦安把目光放到江面,舒朗展臂道:“闻弦知雅意。看来我是对牛弹琴了。”
宋昉眸子一张,像是机灵的小老鼠般看了看左右,见无人,探头追问道:“你是说,白、安入京之事?”
秦安答道,“是”,又话锋一转,“也不是”,他沉眸看向宋昉,问道,“宋宋,你还记得我们来江南做什么吗?”
宋昉抢答道:“治水患。”
秦安继续问道:“治得如何?”
宋昉答道:“已然将白知府、安知府槛送京中。”
秦安又问:“那水患呢?”
宋昉继续答道,“已经将白、安二人……”,他突然顿了一顿,想了几息才接道,“殿下要我们来治水患,白、安二人顶多是人患,水患之下,万民倾覆……”
秦安终于孺子可教地点了点头,道:“所以这第二拨钦差就来了。或者说,他们一直都在,就等着我们治完人患,方来治这真正的水患。”
宋昉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低了声音,只有他与秦安听到,道:“为什么?江南事关重大,我等一行治好了不是一步到位吗?添了一拨人,便要重新查一次,何苦这么麻烦办事……”
宋昉看到水面折射出冷刀刃一般的光芒,虽在夏日下,却有一层薄汗淌出,他迟疑道:“难道是因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不可得罪的人?①”
秦安猛地回身站好,哈哈大笑,大声道:“宋宋,切勿胡言。”
宋昉眉头一竖,握着小小拳头要去打秦安的腰,叫他闪过去了,颇为不忿道:“又骗我!过来叫我打一打!”
秦安仍旧是笑,道:“我说胡言,又没说不对。”
见宋昉不放弃,还要打他,秦安抓住宋昉的两臂,叫他动弹不得道:“容某狡辩一番?”
宋昉把他的手甩开,抱臂道:“曰。”
秦安咳嗽两声,开始说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②”
宋昉挤出个勉强的笑,继续看着秦安,叫秦安也颇为不好意思起来,接着道:“汉有一道士,修道途中经过一农舍,适逢了弄瓦之喜,村人欲测女婴前途、便恳其一算,那道士把拂尘一甩,捻指一算,说出一言来——”
宋昉不耐烦起来,用目光威逼秦安,秦安便接着道:“此女——”
“必然——”
“会——”
秦安露出一个神秘莫测的笑容,才吐出最后一字,道:“死。”
宋昉冷笑道:“那这道士恐怕讨不到一饭来吃了。”
秦安点头道:“然也。不仅如此,乡人们都骂他胡言乱语、上门讨打。”
宋昉回过神来,放下玩笑神色道:“你……你方才说我说的是胡言……也就是说……”说到此处,宋昉骂道,“臭道士!酸儒!一句话拐十八个弯,怎不去黄河边上驭船!”
还欲再踢他脚,秦安疾步躲入舱中,颇似落荒而逃,只还留下一句道:“某不晕船,自然可以上黄河驭船去!”
到了桐庐渡口,宋昉仍是不给秦安好脸色瞧,自吩咐随从小心抬着奠仪下来,落在肩上仔细抬好。又见渡口有许多妇人挑着乌米饭卖,身边还跟着稚儿。他对着秦安问道:“我在闲书中读过一则谜语。田里囡,雪式白,到乌伤李宅,宿一夜,七日八日洗勿白。③快猜,是什么?”
秦安真还略想了一想,用下巴指着那成群卖乌米饭的妇人道:“某还真不知,总不会是下船后你总瞧着的竹筐里所盛之物罢?”
宋昉脸色一变,又转念想道,自己为什么要跟素有才名的秦康和讨论谜语,此人非人哉,万万不能以常理度之。自我安慰罢,宋昉缓和了脸色,又想起去的是高知县的丧礼,沉稳颔首道:“还真是。”
到了高府门外便见两个青年站着迎客,脚下踩着草鞋,听旁人说是乡下赶来、在次日替高知县支应门庭的两个男儿,秦安将章巡按、钟大人及他与宋昉所备奠仪交给两人,方与宋昉一道沉步入内。
高夫人服斩衰跪在灵前,衣由黄粗麻所制,外缘不以布包,不比绫罗绸缎舒适,粗砺磨肤,却是表尽亲眷待死者之心。身旁还跪着一个总角女童。
秦安、宋昉赶来已是灵柩将出,高夫人起身朝他们微微颔首。秦安、宋昉执礼站在一侧。
挂起乌色帷幔的木车入内,几声木材相击而发的声音后缓缓推出,黑漆油杉棺木静静卧在车上,黑棺上盖着数尺白布。流苏在四角垂落,木车行动间不断撞着黑棺,不时发出闷响。
打白幡的人在前走,后跟着棺,高夫人牵女童走在棺后,身后有人手捧盛豕的瓷盘。
秦安与宋昉原是走在最后,随行中却在队腹。高夫人要让亡夫之魂安然入土,叫人抬棺绕桐庐干路而行,其间有县下之人闻高知县之名,多入丧伍而送之。
最后一段是高知县之坟,烂泥经多人踩踏,更加泥泞。多像水患之后的桐庐之人、严州之人呐。只桐庐之人仍有义在,便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见为己者亡,便是跋涉相送,不计得失。
到了坟前,方趺圆首的碣已立好,详细记载了高知县所为之事。待棺入坟中,高夫人与其女跪,送行者跪倒一片,秦安、宋昉垂首默立一侧,略尽了哀思。
回程途中,宋昉突然想起上山途中所见成片的凌霄花、仙鹤草、柴胡等草药,颇是疑惑地问秦安,“不是说江南种稻者多、不欲改桑吗?怎么有如此多种草药的田?”他又想起桐庐老翁说的种稻、种草药之言,肯定了并非只是这山上一小处种植草药。
秦安缓缓回道:“桐庐县名出自桐君,黄帝药臣者也,素来以药草称圣,种稻不改桑……”
宋昉吃了一惊,想起左布政使杨文清不是说这里的人种稻久了、不愿改种桑树,所以才买了不足十一的田。若是此地并无种稻执念,那便绝非不知只买到这么一点,除非……
宋昉直直看向秦安,语气肯定道:“他在替自己遮掩,低价买田才是目的。”
秦安未置一词,只是一笑。
①线索:不可得罪的……
②咳咳,应该都知道来自哪里
③原文:田里囡,雪式白,到义乌李宅,宿一夜,七日八日洗勿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了结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