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几个版本,都是存了之后又觉得多多少少缺了些意思,便删了。存了三回,删了三回,连同后面的章节,总删了几万字。这是第四回,最终定版。
想着看文的亲们定又是被秦家复杂的关系懵了一脸,分不清哪家是哪家,这里我给你们一个建议——先别管这些关系,这只是小说惯用的前情,作用不太大,稍微了解一下就好。我会在后来的章节中对家族诸人诸事进行分别叙述,会淡化与主角关联不大的人物事件,只凸出重点人物事件,这样就方便阅读了。
不多说了,我得删改剩下的存文了,说实话,这与断舍离没什么两样,一样会心疼,会惋惜前期构建的框架。但没办法,只能这样。
写完《好女》后,将近一个月不敢动笔,一是我的创作正好遇着瓶颈了,甚至一度不想写言情文,也不看晋江的任何文,总觉得欠了些很重要的要素,比如,一篇文的最终意义,或者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初衷,它不该只是一篇让人看过之后只图一快活一乐呵一笑的存在,文字是有灵魂的。然后写了一套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从它最初甲骨文的形成意义,到发展到小篆之后,其间的改变,这种学习和探索,就像我在重新寻了一回道。然后明白,文字的起渊及被人们赋予它的意义。然后,我便相信,文字是有灵魂的,也是有温度的,我要重新审视我创作的初衷——只为一时空虚而满足自己,因为这个原故而写文章,对我而言,是一种愚妄。然后沉下心来,认真构思整篇小说的框架,不为娱己,也不为娱人,只单纯的想用文字构建出一个世界来。这是第一个原因,这种反思,真的让我成长了,也真的让我遇到瓶颈了,之后才有了写了又删,删了重写的经历。
笫二个原因是我还没有跳出写《好女》的文风,初写的第一遍,横看竖看,秦娇还是离不了玲珑的性格设定,如果按这个文风一直写下去,秦娇这个人设就废了。停了几天又写,发现秦娇的人设又与青岚有了重合,饱满度有了,可灵魂却没变。这也不成,又删了……三修的人设立住了,情节又出了bug,读起来怎么都不合理,又删了……
翻来覆去好折磨人,就丢开不管了,继续看书,回过头来再看《老残游记》《金瓶梅》,都是高中时看过的书,许多情节都忘记了,金瓶梅里头的倒是记得,但这些情节予我的帮助不大,我是看作者写作的文风。就比如年少时看西游记,只记得里面那只活蹦乱跳的猴,但凡出来个美女,我们便说那是个妖精,快打死了事。现在想来,当初看金瓶梅与当初看西游记并无两样,只记些虚的,被情节迷了眼,没看到更深处的意思。
嗐,胡说八道了这么多,你们看了之后想是觉得我虚浮矫情了。虚浮矫情么,大概也是有的,说就说罢,总归是些实话么,你们说,我认了就是。
最后,请诸君看文愉快,若有不合心意之处,还请评论区留两分情面,我还指着用文章换些钱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