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三十晚上两家一起包了饺子,然后蔡雷拿出一大箱子烟花爆竹,仨人出去放鞭炮了,这也是蔡澜非常期盼的,在重生前,城市里已经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今天从早上睁开眼睛,鞭炮的声音就没有断过,这会接神早的已经开始放上炮仗了。
蔡雷将一千响的鞭炮摆好,然后用烟点着,也许是为了耍酷,还歪着嘴抽着烟,看着不像样,蔡澜笑了笑,带着手闷子的手捂住耳朵,然后就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真好。
之后他们放了不少烟花,随着那漂亮的烟花听着远近不同的鞭炮声,蔡澜渡过了回来后的第一个新年。
大年初一,蔡爸带着蔡澜去各家拜年,这是往年都有的活动,一个单位的人都在一个院子里生活,年节的总要走动一下,一般这样的活动蔡雷是不参加的。
从十二岁以后他就不把自己当小孩子了,蔡澜倒是无所谓,她很喜欢这种交际活动,去各家看看,回忆一下未来,然后再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
不过能让蔡爸登门的地方不多,所以没多长时间就回去了。程路也跟着程爸串门回来,然后两个大男人就直接去单位看看了,毕竟年前刚破获得案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蔡澜没什么事,就跟着程路窝在沙发上俩人开始玩金钩钓鱼,两个人的扑克也就这个好玩。
程路对于输赢是很在意的,玩了一会脸上就热出了汗,他们这里的暖气是很热的,蔡澜把窗户开个小缝,然后就看到外面飘起了清雪,都有点忘记了,这个时代降雪还是很多的,后来冬天天气越来越暖,他们冬天的雪也少多了。
蔡雷从外面回来,他去店里看了一下,今天店里继续放假,明天开工,他们这边习俗,初五之前是不出去花钱的,所以这几天他们上班也是存货,别看三十过了,还有初五十五二月二,不过龙抬头就不算过完年。
小店都挺好的,为了存东西,他们提前在外面弄了个铁皮房,里边放上肉什么都冻上了,当初做这个铁皮房一个是放老鼠一个是防小偷,毕竟他们那里东西可是不少钱呢。
蔡雷回来拎着两个大猪蹄子“得亏听你的当初那锁头弄的好,不然肯定要被偷了,我看了锁被打开一个,房子都被砸出印子来了,还有雪地上有两个人的脚印,还真是来偷来了。”
蔡澜听了皱了皱眉头“明天东哥回来,还是让来家住吧,万一他们来的人多呢?”
蔡雷摇了摇头“没事,晓东之前就说了,咱们现在招的员工都是阿姨,平常送个货啥的都是我们两个人手也不够,他这次回来就带俩人过来。到时候三个大小伙子过来肯定没事。”
蔡澜想了想问“知道找的谁吗?咱们店里可不能找性子不稳的。”现在毕竟是开始创业阶段,已经有不少人学他们了,但是一方面他们一开始就定了调子,从产品质量到包装都是很正规的,一般的小作坊根本比不过,在一个就是她的秘方,虽然这些秘方在后世没有什么保密的,在网上一抓一大把,但是现在确实好东西。
蔡澜当年跟着老板做餐饮店,早期的时候就靠师傅,开一家店得找专门的师傅,大厨往往是一个店铺的灵魂,但是随着网络发展,很多秘方曝光,一些小店就不需要大厨就能开起来。就好像麻辣小龙虾炒料,把料炒好了,小龙虾放里,味道都是不错的,别说那个,就是烤鱼你弄好了料,一个普通家庭主妇就能做出饭店大厨的味道。
蔡澜非常看重这个,她手上这方子,能让他们渡过前期资金积累,等过一两年外边做这些的多了,她就可以做别的,不过从现在看来,她根本不用一两年,很快就可以转战别的了。
所以别的不说招的人必须让人放心,人品得信得过。
蔡雷点点头“这事我们俩也研究过,是他们屯的,性格什么都不错,其实还有跟他亲近的,都没找,也怕熟人不好管理,刚开始也就坐点送货啥的力气活。配料还是晓东自己弄。”
蔡澜点点头,“哥你心里有数就行。这几天做了东西就做批发,还有你跟赵叔问问,能不能多进些猪头。”蔡澜想到二月二吃猪头。
“行,我弄过来,准备那天弄?要多少。”蔡雷说。
“你先问问他,看看能弄到多少什么价,我先做出来,让百货公司收购员看看要不要。要的话,咱们再多进点。”
蔡雷点头答应了,然后拿出自己本子写了很多。
“哥你还怕记不住啊。”蔡澜笑着说。
蔡雷一边写一边说“肯定得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天事情太多,要是不记下来,忘了一件就耽误事呢。这还是我跟晓东学的。”
“晓东哥不会把秘方也记下来了吧?”
蔡雷点点头“记下来了,不过你不用担心,他记得那个玩意,谁也看不懂,完全是天书。他自己做的一些标号,跟秘方完全不搭嘎。他心里有准呢。”
蔡澜到也没太担心,东哥绝对是她认识的人里最稳妥的,平常不怎么能说话,但是心里有数。
等到了初二,店里的人就回来上班了,年前的奖金给她们动力,而且老板(晓东)也说了,十五之前给她们开双份工资。一上班就特别的干劲。
初四那天蔡澜拿到了两个猪头,还都是黑猪头,烀猪头肉是个麻烦事得先把猪头收拾干净了,然后去掉上面的毛,最好再烤一下,幸亏卖他们猪头的人提前帮他们去了毛,蔡澜看一下还挺干净,剩下点毛都是黑的,也好收拾。
不过一问价格,蔡澜觉着二月二的猪头肉还是别卖了有点不合算。
“我也这么寻思的,没想到这个这么贵。赵叔也说了弄不来太多。”
“那就算了,咱们烀了自己吃。”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就能做成的,做不成也没啥。
晓东哥带着新来的俩小哥,一个叫许滿,外号馒头,今年二十岁,大高个人长得也精神,不过不爱说话,平常不吱声冷着脸,但是接触多了,就发现这人其实有点社交障碍,其实就是不会跟人交流,干活特别利索。
另外一个叫刘满林。小名林子,是个爱笑的,不管啥时候都是笑呵呵的,性格相对活络,但是也不多。
目前看着还不错。
烀猪头前得烧一下,本来蔡澜想着要是做得多,就弄个炉子,但是既然成本太高,不合适,就不做了,他们干脆拢了火堆直接烧了,烧好了,用水泡了然后刘满林拿着一把小刀,刷刷几下就把一片刮得又干净又好。
蔡澜看了惊奇,“林子哥,你这刀工不错啊。”
林子咧着嘴乐,“我初中毕业后学厨来着,跟师傅三年,切了三年菜。”
“那没学别的啊?”蔡澜问。
林子手上小刀子没停“师傅正想教我别的,结果出车祸了。哎。”
蔡澜没想到这个结果。还以为他师傅故意不教他呢。
“你别看你林子哥说的就学了切菜,其实一般家常菜都会做,屯子里谁家有点红白喜事都找他。”晓东拎着一桶水从屋子里出来。
蔡澜真是惊喜了“那林子哥到咱们这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林子听了呵呵乐“我是啥大财,在屯子里谁家不认识,干完活就给个十块二十块的,有的就给点菜,自己都养不活。”
“你不是说想做盒饭吗,我寻思林子手艺做家常菜一点问题没有,咱们不就是有大厨了吗?”晓东说道。
蔡澜点点头“行,等过了十五咱们就整这个事。”
有俩力气大的帮忙果然就快了许多,一会猪头就收拾好了,店里烀大骨头的大锅拿出来,放两个猪头一点问题没有,蔡澜将猪肉焯水,然后下料开煮。
蔡澜做的是老式烀猪头方法,就是东北做猪头的办法,那味道传出好远。
晚上蔡澜和蔡雷带着猪头肉回家,这可是蔡爸的心头爱,不过蔡澜重生前,蔡爸血压有点高,猪头肉也不敢吃太多,一年也就吃上那么一次而已。
“雷子,过年买年货你花了多少钱了,够吗,我怎么看家里东西有点多呢。”刘雅吃饭的时候突然问道。
蔡雷打了个艮,不过很快就说“多吗,之前妈你给我的零花钱还剩点,还有我去农贸市场那边买的东西,比大市场便宜一些。”
刘雅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她今天在家,做饭的时候看到阳台放着一些肉啥的,心想雷子买的东西还不少。
等吃了饭,蔡雷拉着蔡澜回屋,“咱们做生意的事什么时候跟爸妈说?”
蔡澜绕了绕头“我也不知道啊。”主要是蔡志国要是听说俩人去做生意,不得炸了?
蔡雷也犯愁,主要是他们年级还真是不适合做这些事情。
“要不先这样,如果被发现了,就说帮晓东哥的忙,这样就好了。”蔡澜说到。
“也只能这样了。”
因为正在寒假期间蔡澜有很多时间,趁着这个时间他们就开始研究怎么做盒饭,本来他们想在这边盖处房子来作为门市,但是后来规划一下发现,地方太小。
这个年过得他们挣了不少,蔡雷就说干脆再找一处门市,然后就找到了一中斜对面的一处门市,问了才知道那里属于化工厂的房子,现在这样的房子是不卖的,只能租,刘晓东去化工厂问了情况,租金不高,面积三百二十多平上下两层,一个月房租一千,真是不便宜,也怪不得放在哪没人租。
蔡澜去看了,这地方不错,是新盖的房子,对面就是一中,往南有小学家属区,后来这边成了商业街,他们这栋楼是独栋楼就是她重生前也没拆除,不过后来好像成了书店。房子也卖给私人了。
房子是八四年盖的,还很新,钢筋混凝土结构,就他们厂子负责人介绍,说这房子当初盖的时候用的好料,只不过房子盖好了上边领导改变想法,不做原用,就开始往外租。
蔡澜真的很满意这个地方。
让蔡雷和晓东去签合同,直接租十年,然后还有条件,优先续租,优先购买。马上房屋政策会有变化,等厂子不那么景气的时候很多产业都会卖掉。这处门市可能就这几年的事。
说实话按照这年代的消费,一个月一千真的不少了,厂子里负责人也挺高兴的,这样一处房子一个月收入这些,就不错了,所以签合同的时候也很痛快。
房屋租到之后,就是装修改建。蔡澜对于这家店是很有野心的,装修也用了一些心思,弄得简洁大方。不过她想要的那种类似于后世肯德基的桌椅有点贵,反倒是实木桌椅价格比她预想的要便宜。干脆一狠心,全都弄成实木桌椅,看着就很敦实。原木色,看着也很清爽。
店里的厨房她也用了一番心思,分里外厨房,外面是做简单的操作,里边则是做饭的,全不锈钢橱柜岛台,看起来就干净。
楼下楼上地上铺着浅灰色地砖,没处细节都照顾到,卫生间也弄得特别利落,这种简洁的装修,弄好了之后,蔡雷和刘晓东都惊叹不易,他们都参与了屋子装修,但是蔡澜这样那样的要求,等屋子装修好了,才发现那些要求都没有多余的,弄出来的效果真的好啊。
屋子外面刷的乳白色琪,窗户都弄成木质的格子窗。他们这老式房子有一个大门,也换成大格子门,上边招牌,带着厨师帽俏皮的与蔡澜有七分像的蔡蔡家招牌,竖立起来,然后旁边是三个大字蔡蔡家快餐店。
“我觉着咱们这店做快餐有点大才小用了。”蔡雷看着店门说道,“我觉着咱们可以开个咖啡店,或者酒吧。”
“你从哪里看到酒吧是这样子的?”蔡澜问。
“电视里呀。”
他们现在的街道这样的店全市都找不到第二家。
开业前还要做很多准备,办手续,定菜谱,这定菜谱就很费事。
林子哥确实有些本事,虽然他说只学了切墩,但实际上他对于很多菜都是会做的,家常菜也做的很好。他还能做大锅菜。对下料什么的也很清楚。
蔡澜对快餐店有经验,她将店面分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一开始说的那种盒饭类型的,还有一部分就是盖饭类的单炒。
他们这边属于东北,很多南方的菜还没有传过来,目前来说,蔡澜先定了几个盖饭,宫保鸡丁饭,麻婆豆腐,三杯鸡,小炒肉,地三鲜盖饭,酱茄子,糖醋小排,溜肉段。
这些菜,蔡澜都先自己做一遍,然后林子哥学着做一遍,林子果然是有些天赋的,做出来的味道比蔡澜好多了,对火候的掌握也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蔡澜要求高,就是每一步骤都要做到统一,最后做出来的味道也要统一,不能一天一个味。
不单单这几个盖饭,需要认真做,就是大众的快餐,也要做到统一,大锅菜每天必须做到四个肉菜六个素菜,只有做出口碑,他们走的才会长远。
等店铺开业已经是儿童节了,实际上店铺从装修结束就有很多的人过来打听什么时候开业,尤其快餐那两个字,更是让很多学生好奇。
等真正开业那天,许多学生都走进店里,一楼的店铺,二百多平去掉厨房,也有很大空间,楼上是有一处露台,那里蔡澜也让人弄了铁艺餐桌椅放好,天气暖和的时候可以在室外吃饭。
很多人进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然后一边是快餐,一边是单点。两边中间有点距离快餐区用透明玻璃墙与用餐区隔开,正好取餐的人可以排成长队。
今天开业第一天,菜品准备的不少,一共十二个菜,主食包子饺子和米饭,包子饺子都是用蒸笼装着。餐盘是不锈钢餐盘。
今天第一天,怕大家手忙脚乱,不好算账,蔡澜作为今天的收银,坐在一个宝宝餐椅改的高凳上,用的是最简单的收银台,也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好在这个能打出小票。
一边店里招来的收银,在一边学习。
蔡澜也不想掺和太多,但实在是,这位新收银还不熟悉新机器。
十一点多人就爆满了,蔡澜这边看着拿餐盘过来的,“一元套餐,两荤两素米饭。”没错现在定价就是这么高,主要是今年年初物价已经提升了,工资也提升了。
“那边有免费汤品,欢迎品尝。”
她速度快,基本上一扫就知道多少钱。
这边快餐上人快,那边还有想要吃单点盖饭的,厨房里新招了两个伙计,都是年轻的学过一点烹饪,他们学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按照他们定下的菜单做菜,调料什么都是现成的,他们需要的就是掌握火候,这样做出来的菜也许不如大厨做的好吃,但是味道也是不错的,习惯这个味道的人,以后或许还会怀念的。
因为几个盖饭,很新颖,所以也很吸引人。林子哥今天就负责大锅菜,上菜也是很快的。
晚上八点关门,交代了一下明天早上备菜的事情,就让大家回家了,剩下蔡雷和刘晓东,等蔡澜将今天的营业额算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有点傻了。
“这只是开业第一天,人都好奇,以后估计就没有这么多人了,还有咱们得去掉人工和各种成本,也没有这么多。”
蔡澜说着看着面前一沓沓钱,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还有哥,明天收银你得跟着点,小曼姐恐怕弄不过来,你看着点别弄错了明天就我就不能来了。”所以说为什么选择六一,就是因为她今天放假。
“放心不行我自己上。”收银台是蔡雷弄回来的,他最先弄明白怎么做,对于菜价也很熟悉。
蔡澜点点头,有商量下别的事情,然后三人才关门回家。
丸子已经不在批发了,天气热了,在没有冰柜的时候不适合做这种食物,现在每天只有几个人专门做丸子,在店里卖,现在店门口有专门的小棚子,就是做涮串的。因为扩大了涮串锅,很多学生愿意在这里吃,另外还开了油锅,做炸串,这绝对是学生党的最爱。
这房子最好的地方就是门口有一大块空地,蔡澜他们将房子左边作为涮串的地方,边上还放着许多铁艺桌椅,一圈用铁艺栅栏围着,放着遮阳伞,很多学生喜欢在外面一边吃串一边说笑,另外一边则是预留停车的地方,现在就有一排放自行车的地方。以后城市发展了也能停几台车。
蔡澜坐着蔡雷的车还没到他们家,收发室的王师傅正遛弯呢,看到他们哥俩就打招呼说“蔡澜有你邮件。”
“王爷爷我明天取吧。”
“没事我带着钥匙呢,跟我来。”王师傅说着就当先往大门口走去。
俩人只得再次返回,收发室和保卫室虽然挨着但是钥匙在王师傅手里,他一下班就把门锁上,别人也进不去。
打开门将里边一个厚厚的邮件递给蔡澜“是不是杂志社又给你来信了?你这丫头还真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投稿了。以后当个大作家吧。”
蔡澜笑了笑“没什么。”
回到家打开一看,果然是幼儿画报来的样刊。之前蔡澜的投稿被接受了,不过因为她弄得是绘本,所以弄了个增刊,结果反响还不错,之后就跟蔡澜约稿,她如果能画,每个月就做固定的一期,他们本来每个月就三期,将其中一期以绘本的模式发行也是一种新的方式。
当然他们也不指望蔡澜一个人就支撑起来每月一期,他们还会找一些作家,或是自己画,或是与人合作,做出一些绘本来。
蔡澜当然没有每一期都投稿,现在差不多隔月发的那种,现在已经发了两期效果很好。
与样刊一起来的还有她的稿费,因为是绘本给的还不少,已经能赶上她爸的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