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9、初次潜入森林 ...
-
孟未央很快就研制好一个可隐形的小型机器人,并再次改装了租来的仿真人,换了黑市买来的新身份“王远”。跟着林中生活小队前往崔尼斯口中出事的那片树林。
在此之前程鹏还和崔尼斯聊过几次,崔尼斯聊天聊着聊着就不小心把想法暴露了,此后不敢再通过网络和程鹏聊天。
任凭程鹏怎么拿郝庙作担保,解释他自个儿都听不懂的保密原理,崔尼斯都不为所动。
从崔尼斯那里唯一得到的有用信息便是两个人失踪的那次活动拍摄的几个在公众平台上播放的视频。
机器人“王远”加入归隐山林青年团。
参与者大多是18-30岁的大学生、自媒体工作者、线上工作的办公族以及通过参加宣传活动来获取收益的人群。
加入后,程鹏才知道那种热爱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生活的人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赚点生活费,或者体验生活收集写作和摄影素材的。
毕竟人性本懒,习惯了食物有人采、吃饭有人煮、更衣有人洗的现代生活的青年人,突然带着租来的被驯化的动物猫、狗、兔、鸡、鸭、马等等来森林里一起体验生活。其实是很累很虐身很反人性。
当然,看了酷炫的宣传片上头的人,有着特殊信仰的人除外。
其中就属加入“蓝色星辰”组织的人最为狂热,一路上只要是醒着就开始布道。
什么地球开采过度啊,受污染严重啊,碳排放严重啊,每年有多少多少生物在死去啊。所以为了恢复蓝色星辰原本的样子,我们应该学着适应去工业化的生活,多多植树造林。
孟未央对这些人的发言很是不屑,认为他们倡导的生活方式更加污染环境。
程鹏对此没有研究,只把“蓝色星辰”的学说,当故事剧情。
抵达树林后,一行人开始搭帐篷,一面搭一面操纵飞行探头拍视频,大多数人不会搭帐篷,精力都花在和粉丝们介绍森林环境,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王远身份是个小透明一样的普通人,没有粉,也不愿抛头露面,默默地搭着帐篷,十分沉默寡言。
同行的朋友见他帐蓬搭得十分熟练,便以为他是喜欢在林中生活的森林客,索性拜托他搭帐篷。
程鹏和孟未然都想测试机器人远程遥控的性能,自然愉快地答应了。
因为帐篷搭得好,人又低调不抢风头,除了与人对话时反应迟钝外,没有什么缺点。王远很快得到同行者的信赖,套起近乎:“王远,你不是第一次来吧。”
“我是第一次,不过有在家里练习过,而且平时喜欢动手组装东西。”仿真人说着程鹏早就设计好的谎话,隔着几千公里,扯起慌来毫不脸红。
“你们喜欢这片森林吗?”
预设的问题一问出,众人的表情多姿多彩。
人人都是表演艺术家,习惯了骗人骗己,可是在没有镜头拍摄的情况下,还是忍不住暴露了真实的情绪。
在得知前来的都是和自个儿一样的小白后,程鹏和孟未央稍稍心安。
队友越菜鸟,越不会发现他的异常。
这样很好。
于是“王远”自告奋勇前往林中采蘑菇。
在采到蘑菇后,装作很自然地打开背包,趁机释放了外观像蜘蛛一样的隐形机器人“探路者”。
之后把蘑菇放回包内,返回帐篷。
孟未央开启“探路者”视角,继续向林中进发。
同行的伙伴陈鑫见王远很快采好菇,便问:“你对菇类很熟悉啊,都没怎么查图鉴。”
“因为我有预习过功课。”孟未央本能地察觉此人在怀疑自己。
“是么?那你一定很擅长烹饪吧。”
“不好意思,这是我的短板,不过我可以帮大家试毒。”
“你可真会说笑,我们不是有检测仪么。”
孟未央只能一边提防陈鑫一边操作机器人向前。然而林中草比想象中的要茂密,有着过膝的长度,限制了八条腿蜘蛛型的探路者前行的速度。
意外的是,森林深处并没什么小动物。甚至还没有为露营者划定的安全活动范围内动物多。
远在火星的程鹏在5分钟后收到图像和声音,只觉得陈鑫有点麻烦,没看出他在怀疑自己。于是直接切到“探路者”的画面,来探索林中的奥秘。
“探路者”一路跋涉,没有遇到障碍,也未发现怪事,在前行了近千米后,终于看见百米之外有一台护林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负责看护森林,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维护林中生态环境,拦住前往林子深处的外来者。
理论上护林机器人的行动力一般,观察分析细节的能力强。如果能窃取它们身上的数库,对研究森林里的秘密非常有用。
为了不被发现异常,“探路者”得小心潜行。然而就在它缓缓地逼近护林机器人时,突然遭到电磁干扰。
通讯断了。
“遭了,敌人有埋伏!”程鹏一下子就代入战争游戏模式。
好在孟未央发送的信息及时传到:“我给探路者加载了自主行动智能系统,即使断了通讯也能执行使命,如果遇到危险会自行返回。并且潜伏在林中,等待合适的机会与王远接头。请相信他的智力。”
孟未央的能力程鹏自然是相信的,可现下的突发状况,仍令让他七上八下,忙把视角切到仿真人王远身上。
王远不会煮饭,被分配干体力活,帮大伙把充气垫垒起来,防止大型野生动物闯入露营区。
营区内能看到的野生动物中有天空的飞鸟,想拍摄与其它动物友好互动画面,露营者得自行携带。
这种地带时不时有人露营地方,根本不会有野生动物饥渴到来骚扰人类,不过防卫还是要防卫的。
看着充好的气垫形成的足足有三米高的围墙,孟未央对程鹏感概道:“说是来亲近自然,结果还是要把自个儿围起来,真是好讽刺。”
程鹏回话:“我有一个脑洞,这气垫会不会并不是为了保护我们,而是为了防止有人偷跑出去。”
“对!我也是这种感觉。”
“我们得想办法逃出去,接应探路者。”
“如果这气垫墙真是为防止人逃出去,说不定队伍里混入监视我们的人。”
“你到处走走,看看我能不能用我野生动物般本能的寻敌雷达看出监视者。”
孟未央并不相信程鹏的直觉:“我带了最高级别的隐身斗篷,只有同等级别的显影眼镜能看出他的存在,同等级别的显影眼镜很贵,我的斗篷是机械老师用国际大奖的奖金买的,正好借给我研究几天。我认为监视者不太可能花这么多钱去监视一个常规化的旅行团。所以我能用斗篷逃出去。”
孟未央敢想敢干,趁夜色深重,众人沉睡,操作机器人王远打开睡袋,套上早就准备好的隐形斗篷。
每个帐篷中有三个人在休息,远在火星旁观的程鹏的心跳到嗓子眼,生怕拉开睡袋的声音和套斗篷的声音惊醒身旁睡觉的人。好在孟未央顺利换装,钻了出去。
然而接下来就要面前3米高墙这一难题。
孟未央是负责摆放和充气的人,对气垫了解得很,知道垫和垫的缝隙在哪。
从缝隙间钻出去那是不可能的,机械身体和斗篷都遭不住两气垫夹击的压力,而且动静太大,一直漂浮在营地上空拍摄巡视的摄相还会拍摄到这一异象。
不过气垫间的缝隙却是适合落足,只要把脚板变平并改变角度,就能把手掌和脚板插在缝隙间利用摩擦力向上爬行。
机器人王远顺利爬上气垫围墙,向着探路者前进的方向大步迈进。
没走多远,他就收到失踪了近半日的“探路者”发来信号。
还没来得及高兴,便查觉到收到的是求援信号。
“探路者”断了一条腿,为躲避护林机器人追踪,正东躲西藏。
“探路者”和护林机器人曾有过一次交锋。
原本看上去没什么战斗力的护林机器人差点抓住长于躲避的“探路者”,并折断它一条腿。
“王远”立马去救伙伴,可是还没和“探路者”接头,便收到陈鑫发来的信息:“我睡不着啊,我们能不能聊一聊。”
靠!谁有空和你聊。
没收到回信的陈鑫很快就走出帐篷外,在营区徘徊。
睡袋中的感应器,感应到外界有异动,立马向机器人王远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