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01

      洗手台的水龙头坏了三个,只有靠近女卫生间的两个能正常使用,其余的只能开关,无法调节大小,一开就是最大水流。

      文筠刚出完外勤,浑身是汗,浅色T恤的后背与胸膛位置湿透不说,脸颊也因为既热又累而浮着不正常的红。

      性格使然,他从不使用挨着女卫生间的水龙头,拧开最左侧的一个就开始洗脸。

      上午交了一份“初秋吃喝玩乐指南”给新媒体部的总编辑刘存,也不知道对方看得怎么样了,会不会又摇头让重做。

      已是下午4点,他不敢耽误时间,顾不得乱溅的水,捧着就往脸上扑,指望尽快让脸上的红晕消退——31岁的人了,在传统纸媒里早已算“老人”,被调到新媒体部后却成了彻头彻尾的新手。

      面对比自己还小几岁的上司时,他不想显得太过狼狈。尽管对方已经数次当着二十出头小年轻的面让他难堪了。

      一旁女洗手间的门打开,时尚板块的组长李筱走出来,见弯腰洗脸的人是文筠,化着淡妆的脸上立即流露出瞧不上的神色,洗手后拿出口红补妆,离开时裙摆被溅了两滴水,旋即不耐烦道:“有没有素质?洗个脸泼我一身水!没看见我正要出去采访吗?”

      水流哗啦作响,即便在不小的水声中,李筱的声音也相当出挑,正好有两名男同事如厕,李筱就像有了观众的演员,声音又尖了几分:“废物扫把星,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还老是影响别人。真不知道新媒体部为什么要收你这样的人。”

      文筠直起身来,抹掉脸上的水,讷讷地说:“抱歉,我有些急,把水溅你衣服上了。一会儿我就去报修,应该很快就能修好。”

      李筱的表情就像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两名男同事也笑得别有深意。

      文筠不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尴尬地朝三人点了点头,急匆匆朝办公室走去。

      身后传来一阵冷笑,还有李筱那刻薄的声音——“报修?呵呵,还知道水龙头老化了得报修,怎么不看看自己老土成什么样了?啧,在给水龙头报修前,不如趁早给自己报个修,也算是为咱部门做件好事。”

      文筠脚步一顿,眉间轻轻皱了皱,却并未回头,半秒后加快步伐,几乎是跑着走进办公室。

      “怎么现在才回来?效率也太低了吧。”旅游美食板块的组长赵禹将手中的几页A4纸往文筠桌上一丢,“刘总找你半天了。”

      文筠拿起A4纸一看,正是自己上午交给刘存的那份策划案,白纸被红笔画得乱七八糟,核心内容几乎全被划了叉。他叹了口气,知道又要重写了。

      总编辑办公室。刘存正在打电话。文筠将文件卷成筒状,略显不安地站在一旁。

      几分钟后,刘存放下手机,盯着文筠看了一会儿,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说策划没有任何新意,文字也没有灵气,路线设置毫无特色,完全没有吸引目标客群的可能。

      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土。

      到新媒体部3个月,“土”这个字,文筠都快听麻木了。上司嫌他的稿件与策划案土,同事嫌他的打扮与性格土,甚至他的年龄也成了被攻击的目标——

      “31岁了,想得出好点子吗?还在咱们新媒体部占什么位置?”

      “案子重写。”刘存说:“夏末初秋周边游是你们小组这个月的重点,必须做好。”

      文筠点点头:“我会尽力。”

      刘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文筠,我把你从《仲城时报》调过来,是看中了你的踏实与勤奋。张总前几年在年会上怎么表扬你来着?说你刚到社会新闻部时连稿子都不会写,靠努力拼成了年度优秀记者。怎么到了我们新媒体部,你就什么都不行了?”

      文筠低头听着,没有说话。

      “新媒体要贴近年轻人,你以前写传统新闻稿那套思路早就过时了。”刘存越说越来气:“你刚来时不适应,我能理解。但这都3个月了,你就不会多听多学?他们嫌你的创意土,你就不能拓宽思路?不会上街上网,去看看年轻白领现在喜欢什么?我如果是你,休息时我就去各个商圈、地铁站打街,我就不信改变不了原来的思路。”

      文筠脸皮薄,脸颊阵阵发烫,找不出反驳的话,也不想反驳,待刘存出够了气,才低声说:“刘总,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今天加个班,做三份案子出来,明天你看看哪个合适。”

      刘存摆手:“这案子正常工作时间内就能做出来,你要加班是你的事,我不会给你签加班费。”

      “我知道。”文筠讪讪道:“是我的问题。”

      离开总编辑办公室,文筠靠在走廊的墙上,抬手捂住额头。
      上午交的那份策划案就是他昨天在家里连夜加班写出来的。早上来打卡之后出去跟手里负责的商家对接,大热的天,跑了几个小时,一口水都没喝,中午只吃了一个面包,现在又面临加班,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走廊旁边就是咖啡厅,几名同事在里面闲聊。文筠听得出,不久前说要出去采访的李筱也在其中。

      “姓文的又被刘总叫进去挨训了?”

      “废物一个,什么都不会,又老又土,不训他训谁?你们看过他写的稿子吗?我的个天,90年代的党报风格,这他妈要发出去,不被吐槽死?”

      “真不明白刘总怎么会调他来,妈的把咱们平均年龄都拖上去好几岁!”

      “刘总念旧情吧,毕竟是以前的老同事。”

      文筠十指收紧,片刻后转身,悄声离去。

      夏天白昼长,但到了8点,天也彻底黑了。办公室只剩下文筠一人,而三份策划案只写好一份。他疲惫地揉着眉心,起身走向落地窗边,盯着夜幕下的辉煌灯火出神。

      新媒体部是仲灿传媒集团3年前才成立的单位,主要人员从集团下属的《仲城时报》抽调,后来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甚至每季度都不停从外部招人。

      而《仲城时报》等传统纸媒式微,版面被一压再压。僧多粥少,记者的稿件没版面发,编辑也没有版面可做。物价在涨,工资却在下降,有门路的员工跳槽到了政府或者企业里做文字、公关类的工作,没门路的要么辞职单干,要么赖在老岗位不走。

      文筠23岁就到了《仲城时报》,在社会新闻部当了接近8年记者,文字功底说不上好,但勤奋,肯吃苦,加班从来没有怨言,别人懒得跑的小线索,他跑,别人觉得危险的地方,他去。任劳任怨做了4年,拿了个年度优秀记者奖。

      年会上总编辑张戚亲自给他颁奖,夸道:“小文是咱们报社最出色的社会新闻记者,论勤奋,你们谁都没他勤奋!想当初小文刚来的时候,200字的小边栏都写不好,一篇稿子被他们主任打下去重写过无数次。现在呢,咱们社会版头版上,哪天没有他的稿子?勤能补拙,大家都学习一下,争取明年也当个优秀记者、优秀编辑……”

      文筠拿着奖杯,笑得不太自在。

      台下响起不算热烈的掌声,角落里有人嗤之以鼻:“出什么色啊,不就是仗着体力好,把其他人的活儿都揽了吗?稿子要文采没文采,要深度没深度,靠数量取胜罢了,这他妈都能奖个‘优秀记者’,我看张总也是昏了头。”

      旁边的人冷笑:“算了算了,文筠这种土老坎,也只有‘勤奋’能拿出来说说了。等着吧,近几年媒体不是开始转型了吗,就他那采访和写稿水平,只要咱报社也随大流转型,他分分钟出局。”

      那人说准了。

      就在文筠拿奖后的第二年,受网媒和经济形势冲击,《仲城时报》的广告收入几乎缩水一半。集团开始大刀阔斧搞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仲城时报》。

      新媒体部成立时,除了在社会部熬不出头的刘存,其他没谁是自愿被调过去的。理由很简单——在传统纸媒里混惯了日子,对新媒体一窍不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尚且过得去,外出跑新闻还有红包可拿,哪个愿意离开安逸窝,去重新开拓事业?

      新媒体部“抓”不到人,领导们只能不停做动员,有机会就逮人谈话。

      但动员得最厉害的时候,文筠也没被找过。

      他是新晋年度优秀记者,等于是《仲城时报》的中流砥柱,自然应当留在报社。用社会部主任的话来说,就是“继续发挥光和热,带领大家度过难关”。

      第一批被“发配”去新媒体部的,全是《仲城时报》里资历不足,又没有“关系”的年轻人。当时没人想到3年之后,纸媒死期到来,《仲城时报》全面亏损,而新媒体部成为了集团最风光的单位。

      3年里,报社社会部的老记者几乎走光,主任也离职去了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在宣传企划部门任职。离开前,主任暗示文筠和自己一起去。文筠也正为工作的事焦头烂额,不假思索地接过来橄榄枝。

      但他尝试写的商业软文,却被公司上层批得一无是处。主任委婉告诉他,软文和新闻稿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套路。

      他明白主任的意思,最终没去成那家房地产公司。

      最后,社会部与时政部合并,除了3名有“关系”的记者,其余人要么领补偿金离开,要么听从集团安排,去其他下属单位混日子。

      集团给的补偿金不少,但文筠思索再三,还是决定留下来。本以为会被调去待遇最差的单位,没想到竟去了过去人人鄙夷现在人人向往的新媒体部。

      HR私底下跟他说,是刘总的意思。

      刘总就是刘存,新媒体部的老大。当年刘存刚毕业时分到《仲城时报》社会部,在文筠手下当实习记者。

      文筠不怎么会带学生,嘴也笨,看得出刘存稿子写得不好,却说不出哪里不好。刘存跟了他3个月,写稿水平都没什么起色。最后算见报稿分,刘存发稿不足,稿分不够,按理说不能转正。文筠多少有些愧疚,思来想去,把自己的头条稿件全带上刘存的名字,这才让刘存顺利转正。

      之后两人虽然同在一个部门,但交集不多。刘存被调去新媒体部时,文筠不知道他是自愿过去的,以为他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是因为业务水平不行,才被“发配”,越想越觉得过意不去,还请他出来吃了顿饭。

      席间,刘存别有深意地说:“文老师,人太老实了会被欺负。”
      他笑了笑,没有说话。

      刘存又道:“新媒体是大势所趋,文老师,要不您也打个申请,和我一起去新媒体部吧。”

      他没想过去新媒体部,借口道:“新媒体那一套,我完全不懂。”

      刘存说:“我可以教您。”

      文筠还是摇了摇头。

      刘存叹气,“文老师,您就是瞧不上新媒体。”

      一转眼,当初被“发配”的落拓记者,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刘总编辑。

      所有被调离《仲城时报》的记者编辑中,文筠的下家无疑是最好的。换岗那天,他将自己收拾一番,换上去政府部门采访时穿的衬衣与西裤,本想在报到之后跟刘存道个谢,一到办公室,却成了众人嘲笑的“怪物”。

      新媒体部都是年轻人,刘存年纪最大,但也不过28岁。部门里女的漂亮,男的时尚,氛围和装潢都与《仲城时报》社会部全然不同。

      穿衬衣西裤来上班的,文筠是唯一一个。

      年过三十的,文筠也是唯一一个。

      刘存没有见他,只派助理带他去旅游美食小组,让他跟着一个刚大学毕业的男生熟悉操作流程。

      在新媒体部待了3个月,文筠依旧与周遭格格不入。所谓的“新点子”他一个也想不出,年轻人喜欢的时尚他也一窍不通,每个策划案最后都被改得面目全非,稿子也被一遍一遍要求重写……

      多年前刚到《仲城时报》时,被打回的稿子也不少,但时过境迁,当年的拼劲与精力现在好像都没了。他一边揉着眉心,一边走回座位,难掩疲惫地点开文档。

      应承下来的工作,怎么也得做完。

      而同一时间,在城市的另一头。

      顶级会所寒庐,荀家少爷推开包厢门,夜晚的热闹才刚刚开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