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大周景元十一年,深秋。
一夜之间,京城血染。
凌晨前,敌军破城而进,直逼皇宫外。
皇后戚明庄立在城楼上,听得刀剑交鸣,战声震天,知道大势已去。
她朝戚府方向遥看一眼,盈盈一拜,国亡,戚府身为外戚,也必将被血洗,可怜父亲母亲年老,侄儿尚幼。
她再回望一眼皇宫,十五岁进宫当皇后,至今满十年,此间辛酸,不足与外人道,只万万料不到,会等来一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皇城守将万重山过来禀道:“娘娘,敌军将至,咱们兵力不足,恐不敌。”
戚明庄苦笑,她身为皇后,这些年协同大臣理政,哪会不知道大周何等积贫积弱,兵力何等薄弱。
万重山不弃城,硬着头皮守在此,其实也是在等死。
猎猎秋风至,拂动皇后的袍裾,她明艳的脸在火把映照下明明灭灭。
万重生正待再说,脸色突然一变,有箭矢声破空而来,他拨刀挥斩,却已然不及。
那箭准确无误,射进皇后的咽喉中。
皇后软软倒下,喉间呕出一口血,喷溅了一地。
“娘娘!”万重生狂吼一声。
“娘娘!”侍立在不远处的宫女尖叫起来。
戚明庄倒地的时候,并没有惊恐,反有一丝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些年实在太累了,如今可解脱了。
她如此想着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飘在半空,一瞬间又恍然,哦,自己死了,现下魂灵离体呢。
她看着万重山狂吼一声后,一阵箭雨,他不得不回身挥刀断箭。
有一个副将掩近,一刀狠狠砍向万重山脖颈,万重山听得刀声,侧身一避,惊怒交加道:“蒋离,你……”
话音末落,城下破空一箭,射进万重山咽喉中,他“轰然”倒地,死不瞑目。
紧接着,宫门被打开,有人里应外合,迎进敌军。
宫中大乱,赵太后自缢于寿春宫。
贤良淑德四妃自焚于宫殿中。
余者嫔妃有寻死的,有被敌军所掳的。
哭叫声,尖叫声,杀戮声,人间地狱。
戚明庄以为这已经是最惨的了,直至敌军首领完颜长治上了城楼。
完颜长治是金国二皇子,好色,变态,喜杀戮。
完颜长治一上城楼,便有人领着他走到戚明庄尸体前,谄媚道:“护得紧紧的,没有人靠近。”
完颜长治蹲下,伸手抚上戚明庄的脸,感叹道:“不愧是大周朝皇后,死了还这般明艳。”
他的手渐渐移至戚明庄苍白的唇,手指探进唇内,轻轻一捅,吩咐身边的人道:“着人拨出箭,缝合伤口,收拾干净了,抬到本王的寝室。”
他说毕站了起来,“本王总要尝尝大周皇后的滋味,尝不到活人,倒要尝尝这艳尸。”
戚明庄虽已是魂灵,听见此话,也觉肝胆俱裂。
五雷怎么不轰这个贼子?
她悔了,不该上城楼,该当在宫内自焚,燃成灰,那样,至少不会死了还要再受辱。
却又听完颜长治跟身边人道:“听闻几个绝色的嫔妃自焚了,叫人去打扫一下她们的骨灰,混在香膏里装成瓶,以后冬日,赐下香膏给有功将士涂抹手足,也算美人抚慰他们了。”
这样还不算完,他继续道:“待本王玩够了大周皇后,她的尸身也要烧了制成香膏,可以涂屁股。”
戚明庄魂灵发出尖叫:“不……”
*
大周景元二年,春未,正阳宫一片愁云惨雾。
皇后病了整整十天,高烧不退,夜里呓语不断,瞧起来不大好了。
赵太后很是发愁,皇后进宫未满一年,但温良恭俭让,实是挑不出错处,若她没了,重新立后,未必胜过这一个。
御医跟赵太后禀了皇后病情,暗示早做准备。
待御医退下,赵太后吩咐身边内侍道:“去戚府,请戚老夫人进宫一趟。”
戚老夫人第二日早上进宫,先见了赵太后,方去正阳宫见皇后。
待见着皇后消瘦憔悴的面容,戚老夫人滚下泪来。
她握着皇后的手,喊她的小名,哽咽道:“上个月进宫,你还好好的,现下怎么病得这般厉害?”
戚明庄迷迷糊糊间,听得母亲的声音,反手握住她的手,勉强睁眼,含糊道:“母亲莫伤心,我很快会好的。”
戚老夫人又落泪了,“到底是什么病?”
正阳宫掌事宁姑姑在旁边道:“娘娘适才喝了药,且得休息一阵子,请老夫人这边喝茶。”
宁姑姑是戚老夫人亲自挑选,陪在戚明庄身边进宫的,是一个可靠的人。
戚老夫人知道她是有话要说,便给戚明庄掖一掖被角,随宁姑姑到偏殿说话。
到了偏殿,宁姑姑遣开身边小宫女,关了门,亲给戚老夫人奉了茶,方道:“娘娘是心病。”
戚老夫人诧异,问道:“因何?”每回进宫,都说太后和皇帝待她极好,嫔妃尊敬她,不敢造次,瞧起来顺风顺水的。
宁姑姑长叹一声,说了实话,“娘娘进宫差不多一年了,现下还是完璧之身。”
戚老夫人震惊,失声道:“怎会如此?”
她好容易才按下情绪,问道:“皇上他……”皇上是不是不行?
宁姑姑摇了摇头,趋前,贴耳道:“皇上是一个情种,心心念念谢宛卿,至今不肯碰别人。”
谢宛卿是谢太妃的侄女,现下是皇帝弟弟衡王的王妃。
皇帝排行三,未立为太子时,常被大皇子二皇子欺负。
那时谢太妃还是谢贵妃,是宫中最得宠的妃子。
谢宛卿进宫探望姑母时,巧遇大皇子欺负三皇子,过后悄悄给三皇子伤药,怜之惜之,鼓励之。
三皇子渐渐长成,只待良机,便要求娶谢宛卿。
不料四皇子衡王捷足先登,借着一个功劳,求谢贵妃在皇帝跟前美言,迅速娶了谢宛卿为王妃。
三皇子失去挚爱,手段狠厉起来,短短时间,斗倒了大皇子和二皇子,被立为太子。
老皇帝驾崩后,太子继位,改年号景元,策封有从龙之功的戚家之女戚明庄为皇后。
戚老夫人早前也听闻过皇帝和谢宛卿之事,只以为各自婚娶,早就搁下了,没料到……
她捂着心口,不敢置信道:“皇上竟不为大周着想么?若没有皇子,这大好江山,谁来继承?”女儿进宫一年未怀上,可叹她以为是女儿身子有问题,再三再四劝她进补调理身体。
宁姑姑定定神,若皇后有个三长两短,她们这些身边服侍的,到时生死难料。
她斟酌一番,又趋前,贴在戚老夫人耳边道:“十二天前,宫中设宴,请的是皇室宗亲,当时衡王醉酒,在侧殿休息,衡王妃本陪侍在侧,半途却不见人影……,娘娘亲自去寻,撞见她和皇上幽会……”
戚老夫人惊得说不出话来。
宁姑姑含泪道:“娘娘第二日便病了,这一病,就是十天,晚间常做噩梦,爱发呓语,高烧不退。”
戚老夫人握住宁姑姑的手,颤声问道:“皇上呢,皇上可有来瞧过?”
宁姑姑沉默。
戚老夫人怒,皇帝当初要斗大皇子和二皇子,若不是戚家相助,焉能如此顺利?
现下他如此薄待戚家女……
待回正殿,戚老夫人心中有数,于晚间,见皇后略有一点精神,便斟酌言语劝慰。
不知道是戚老夫人劝慰有效,还是皇后开始晓得自宽自解,她的病情,却是渐渐好转。
第三日,戚明庄退了烧,已能坐起来进食。
戚老夫人喜得直念佛,又说出了宫,到时要去大觉寺上香给娘娘祈福。
*
戚明庄靠着软枕,看向窗外,心里却是惊涛骇浪。
十几天前,她于梦中醒来,因惊惧过度,便病倒了。
惊惧的,并不是皇帝和谢宛卿幽会,惊惧的,是十年后国破家亡尸体被辱之事。
她知道,她重生到十年前了。
这时,她进宫未足一年。
皇帝齐廷煜,正思谋如何让衡王消失,好和白月光谢宛卿长长久久。
衡王妃谢宛卿,却打叠了精神,千万百计勾着皇帝的心。
谢宛卿且有心思,她若进宫,自然要当皇后,并不甘心当一个普通嫔妃。
如此,她进宫前,得设法让皇帝先废后。
上辈子,戚明庄身为皇后,知道谢宛卿的心思后,如何忍得?
她便把这件事捅到赵太后跟前。
赵太后是先帝嫔妃那会,没少受谢贵妃欺负,对谢贵妃侄女谢宛卿,也存着戒心。
当下见谢宛卿身为衡王妃,和皇帝私会,自是怕事情传扬开去,皇家脸面无存。
且一个,也怕衡王知晓,会闹出别的事来。
赵太后便不许谢宛卿再与皇帝见面。
不想才几个月,谢宛卿就郁结成病,很快病亡。
谢宛卿一死,皇帝开始荒废朝政,顾不上避嫌,亲自为谢宛卿写传,今天画一幅谢宛卿抚琴图,明天画一幅谢宛卿花间舞姿图,后天再画一幅谢宛卿对弈图,然后晚上一边吟诵谢宛卿诗作,一边呕血。
情种皇帝齐廷煜,折腾了半年,便一病呜乎了。
皇帝数年时间,未碰过皇后并后宫嫔妃,自然无子嗣。
国不可一日无君,众位大臣建议皇后在皇亲中过继儿子登大位。
皇亲们皆想让儿子登上大位,争得头破血流,谁也不服谁,最后,有皇亲软禁了赵太后,威胁她写下诏书,拟立衡王之子为少帝,另有皇亲软禁了戚皇后,同样威胁她写下诏书,拟立楚王之子为少帝。
朝臣各拥护一派,争得不可开交,朝政越加混乱,宫中乱象百出。
值此时刻,金国举兵入侵,连破数县。
赵太后和戚皇后共同发令,调边关守将进京,谁知道兵马进京后,却按兵不动。
万重山来禀,说是兵将不想听女人发号施令。
赵太后当众哭道:“若皇帝在,人心团聚,岂有这乱象?”
戚明庄想的却是,若皇帝不是情种,不为了谢宛卿守身如玉,连一个嫔妃都不宠幸,大周朝何至于此?
待敌军兵马攻到城下时,便有了戚皇后登城楼,咽喉中箭,身死还不能免辱之事。
戚明庄紧紧攥着手,既重生,怎能再让事态发展到那一步?
上辈子,她拆散了皇帝和谢宛卿。
这辈子,她决定成全他们!
跟亡国相比,他们那点儿私情,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