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番外四:一家人 ...
-
天上晴得没有一朵云,大太阳火烤似的晒着。
“来朵云、别下雨!来多云、别下雨!”老爹双手合十,神神叨叨地向着天空,心已经不能更诚了。
耳机里,他们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聊正开着语音通话。
魏闻欣、陶巍、陶垣耳朵里的耳机都能互相听到。
“到时候你们俩轮流开车都注意点安全,别撞到行人车辆。万一有了交通纠纷或者其他意外突发事件就把老爸留在原地解决,大垣儿跟上,明白吗?”
老爹带上头盔,抬腿跨在崭新的小电驴上,“收到。”
陶垣在后座上微微站起身,“大垣儿收到。”
今天可是一个大日子。
陶最所在的小学参与了全市中小学的行进乐队大展演。
行进乐队是集管乐演奏、打击乐演奏与视觉表演于一体的表演形式。乐队在列队行进的过程中一边舞动变换队形、一边演奏乐曲。因为美育体育的双重功能而在一些中小学校内得到发展。
得益于大提琴和钢琴的学习经历,陶最的音乐素养很高、学习成绩优异,再加上个人形象出挑,被选为校行进乐队的指挥,参与到表演中。
家里人都沸腾了,气氛也就跟陶垣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差不多热烈吧。
所有家庭成员全副武装,为正式演出这天做足了准备。
老爹给陶最试了十来个发型,才最终敲定了兼具稳固耐用和美观的那个,还托关系找到了有名的儿童舞台妆化妆师在演出当天跟妆。
但是,因为老爹没有搞清楚管乐行进乐队和鼓号队之间的区别,被陶最嫌弃了好久,家庭地位严重下滑。
老妈则制定了全套的“陶最个人直拍”录制计划,并依靠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脉疏通关系,获得了两张可以全程跟拍的工作证。
活动当天校方和活动主办方肯定都有官方摄影,但这些影像要拍摄到整体。参加活动的学校有几十个,每个乐队少的十几人、多的上百人。陶最在这些录像里的出场时间不超过十秒。
整个活动走下来要两个多小时,到最后只有十几秒的视频,那有多少陶最的高光时刻要被错过呢?
这换谁忍得了?!
忍不了,老爹和陶垣就在老妈的安排下全程骑着小电驴、拿着稳定器、举着大单反,移动跟拍。
当然,在活动当中老哥哥陶垣也是出了力的。
他可以把自己的男朋友的拉过来给妹妹加小课啊!
“你是不是也太看得起我了。”管仕嘉哭笑不得,他一个弹琴的顶多学过普通指挥手势,上哪儿知道行进管乐的仪仗指挥怎么搞?
好在他大学时的人脉还在,经过几个人牵线搭桥,联系到了在国外学过这玩意儿的同学,额外让陶最学了很多学校里老师都不会的技巧加入表演当中。
为了展演的顺利举办,市里几条街道从凌晨开始就封路了,不允许任何非主办方批准的机动车进入。
父子俩早早跟随在陶最学校的队伍旁,骑着校电驴、胸前挂着工作证,就等着表演开始了。
陶最的演出制服区别与其他同学,配件更多、装饰华丽,还有一顶旁人没有的高高的礼帽,这都是为了突出她指挥的身份。
她前面是举着学校牌子的礼仪小姐和旗队,身后是整个管乐团。
“爸,你现在哭,是不是有点早了?”陶垣在电驴后座调试手持稳定器和相机,保证老妹的英姿始终都在镜头范围内。
而老爹看着女儿高挑、挺拔的身影在一众学生里那么出众,心里头忽然就涌上了一股强烈的情绪,开始抹眼泪了。
演完这一场,连小女儿也要上初中了。
陶巍趴在电驴的把手和面板上,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老爸,你好歹等老妹演完再哭行不行?”陶垣抬腕看看手表,老爹再不振作起来,演出都要开始了,他对着耳机说,“妈,你救救我爸,他再哭下去能水漫金山了。”
在道路另一侧给妹妹拍照片的老妈放下镜头,“大垣儿,你把耳机摘下来一下。”
陶垣不知道自己不在线的三十秒里老妈说了什么,但这个效果却是相当的立竿见影。陶巍先生他支棱起来了!
活动已经开始,前面几个学校的队列纷纷移动。
陶最她们学校也要出发了。
清脆的口哨声极具穿透力,预备的节拍自陶最唇边的小金属管里迸发。
同时,她臂弯中的仪仗指挥棒也在破空声中旋转起来,高高指向天空。
打击乐的鼓声紧接着哨声的尾巴响起,管乐的金属感宏大乐音也跟着在队列的上空构建出音乐的移动城堡。
旗队的旗手踩着音乐的节拍跳跃、舞蹈,让手中的彩旗飞旋上半空又稳稳地落回手上。
抱着乐器吹奏、前行的乐手们舞步轻快,他们奏出欢乐的乐声,以极强的震撼力感染着观看表演的每一个人。
夹道的行人观众看到这些,脑子里都会不约而同地冒出来一个念头——这就是“青春”吧!
老爹的小电驴保持低速匀速前行。
陶垣高举着手中的稳定器,追随着老妹的身影。
老妈在队伍开始行进之后去了演出路线结束的终点,早早准备好降温的清凉喷雾和补充水分、能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巧克力棒。
烈日依旧,陶最额头上的礼帽吸水性很好,没让汗水流进她的眼睛里。但天实在是太热了,行进的运动量也比想象中要大很多,汗水甚至一点点的把她全身的衣物都打湿了。
但是陶最依然面带微笑,在表演的间隙活力满满地向道路两边的行人招手。
她手中的仪仗指挥棒在节拍中跳跃、在旋律中飞向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