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第九十三章 ...
-
忙碌了一日,赵家终于清静了下来,多亏了裴母和邓夫人来府中帮忙,不然就凭卢有容可不得手忙脚乱。
今日来恭贺的人多,就连新太子都来喝了杯喜酒,这也算是平息朝中他跟赵君和不和的猜测,又或是储君亲临恭贺,显胸襟宽大能容人。
来者是客,赵君和按足了礼仪招待他,可再多的亲近却也是没有的
卢有容轻拍双颊,抬脚从睡在外边的赵君和身上爬过,赵君和只觉得一股香风飘过
“这都要睡了,晚上用的着擦那么多么?”收拾了这么半天的脸,他很是不能理解大晚上的捣饬这些干什么。
卢有容给了他一个你不懂的眼神,也懒得和他解释
转头问了另一个事,“你今日这么慢待太子传出去会不会不好
太子明显是想借机和他修好,几次想找赵君和说话,台阶都铺下了,赵君和硬是不接招
她可是都亲眼见的
“你知道圣人为何一意要晋封我为郡王吗?”赵君和转头笑着问她
这她知道啊,圣旨上也写了的,因为清地有功嘛,国库今年可是大丰收,户部的官员喜的跟什么似的
赐爵也有讲究,王爵很少会轻易恩赏,除非立了大功
“圣人之前不赏,可封了太子后跟着就赏了我爵位。”清地可是刚回京的时候已经赏过一回了。
还让他去了刑部
其实追根究底清地最大的功臣该是户部田侍郎,如今的田相
可圣人却重赏赵君和,朝臣们反对,可圣人以赵君和是其养子为由,执意封王爵,
其实赵君和心中已经隐隐有了猜想,圣人对他的恩宠愈盛是从他和陈王翻脸开始的
他和陈王因为何将军起了龃龉,圣人也只是淡淡问了几句,并没有责怪他,更重要的是后面他和陈王的矛盾大了起来,圣人还隐隐给他撑腰
赵君和猜测,圣人大概是不想朝中太子独大,所以之前不立陈王为太子,留着信王和他牵制。
奈何信王太无用,加上如今因为前信王妃柳氏的原因,圣人也不敢用信王了
这个时候,赵君和跟陈王闹起来了,圣人有了牵制陈王的新棋子
既然是牵制平衡,当然不能相差太大
陈王正位东宫,赵君和被封为河东郡王,这都是圣人的棋路
赵君和心有点沉甸甸的,太子不过是因为举荐何将军才被他怨恨上,圣人就不怕太子放下身段赔礼道歉,他们握手言和了?
毕竟那是太子,未来的皇上
除非
圣人肯定他和太子是化解不了的,难道太子也牵扯到阿耶的事情上来了,又或者他就是主使
赵君和心跳的厉害,他努力回想当初娇娘说的话
“阿融,娇娘是不是说过,她妹妹丽娘刚有了身孕,何将军却让她出门去逛逛?”
卢有容点头
是啊,当初他们不就说这是何将军支开丽娘么
赵君和继续说道:“我当初太执着知道谁支开了仆人,我忘了想他支开仆从要做什么。”
他脸色沉重,“阿耶没有约何将军,只是凑巧去了别院,何将军所说要出城也可能只是个借口,他支开下人也许只是为了和人见面。”
见面的那个人身份不好让人知道
卢有容腾地起身,惊呼道:“你的意思,他要见的是太子。”
对了,这就解释的通为什么何将军被贬后,陈王府的人会照顾何将军家眷
还把何将军重新召回来
“何将军也是太子的人?”卢有容问道
卢有容不解,“那圣人还让太子的人统领禁军,这可是关系宫闱安危之事。”
“圣人对何将军异常的信任。”
卢有容看着赵君和问道:“那如今怎么办?”
他们没有证据证明赵父的事是太子做的,就算有,他是太子他们能得到公理吗
“若真是他做的,我会让他付出代价。”赵君和冷声道
赵父和太子并无冤仇,只能是撞破秘密被灭口了
若真是太子做的,他恐怕更不会放过赵君和了,以后他在朝堂中更是危险了。
卢有容搂紧了赵君和的胳膊,好像要汲取让她安心的力量
赵君和轻拍她的后背,安抚她道:“放心吧,圣人想稳坐钓鱼台,就不会看着我被太子追着打,有圣人在我很安全。”
如今他在朝中势弱,全靠圣人的恩宠,圣人只会更放心他,他比太子更有优势
既然对手是太子,他何不借着圣人的威势暗中蓄力,培养实力,总有一日太子再也不是什么威胁。
赵君和摸清了圣人的想法,在朝中和太子斗的厉害,这可苦了东宫一党,只要他们提出什么奏议,赵君和都要先跳出来驳一驳,十有八九圣人竟然还赞同。
这让他们很多事情都变得难办了,没办法只好跑去了东宫诉苦,若是可以希望太子能和赵君和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赵君和得圣宠,在朝中对他们事事掣肘,东宫要出政绩,可有这么个人盯着,他们怎么放开手脚办。
上首的太子听的脸色铁青,“就对他没有一点办法了?”
他不信赵君和如此铜墙铁壁,找不到一丝错处来,找几个御史弹劾,让他离开朝堂难,回家自省几个月还是能得吧
太子也不是没想过拉拢赵君和,奈何他油盐不进,就是不肯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谁知道他就这么憎恨何将军呢
太子也后悔,他以为赵君和不知内情,何将军被贬一年多,他卖个人情把他召回京都也是举手之劳
谁知道就这么被赵君和咬上了
被太子这么问,几位属臣众目相觑,都面带苦笑
“太子,不是我等无用,河东郡王就是御史台出来的,没有确切明目谁也不肯去弹劾。”
他们还真找不到什么罪名来,就连冀地他们也派人去了,想着他在那边快两年了总会有些错漏。
谁知道找出来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圣人压根不搭理
想从他生活作风上面做点文章,弹劾他一个私德不修,可他才刚出孝期,家中只有王妃一人,连个爱宠都不曾纳,青楼楚馆他好久都未涉足过了。
可惜他不是科举入仕,不然这不学无术,读书不成倒是现场的把柄
太子又问道:“户部不是说有大笔银钱对不上,听说是他擅自截留的,这难道也不能弹劾?”
太子面有怒容
“回太子,这笔钱也不是他贪的,是留作新军军资了。”
在太子冰冷的目光中,那人战战兢兢补充道:“这也是圣人下了旨意同意的,让他便宜行事。”
太子抬手想要扔东西发火,可想到自己平日里是温润亲和的形象,他只得努力压制住胸腔中的怒火
尽量平静地问他们该如何做?
有人出主意说:“太子不妨派人去和郡王讲和?”
问题是派谁才会让赵君和给面子
又有一人犹豫说了一句:“臣听闻河东郡王颇为爱重王妃,”
好不容易等到赵君和空闲的一天,两人约好要去茶楼酒肆喝茶看歌舞的,最近西市来了很多龟兹舞姬,就连宫中圣人都几次召她们入宫献艺,卢有容已经心痒好久了
可惜临出门的时候,赵君和又被圣人急召进了宫
卢有容想生气,她闷闷不乐地躺在美人榻上,已经是暑季,外面日头炙烤的地上都冒了烟气
屋内用了冰,还算舒适,卢有容又喝几口冰饮子,凉凉的很舒爽,也不知道赵君和在宫中有没有她这么舒适。
赵君和走之前说了很快回来,让她等一等,这一等她都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小百灵走进轻轻推了推她,“娘子醒醒。”
卢有容惊醒过来,“他回来了?”
“郡王还未回来,是崔九郎君来了,郡王又不在家。”她试探询问,看卢有容是不是要去见一面
“崔表兄?那我换件衣服去见他,你把他请到前院。”她想到赵君和都是在后面和她一处,平日里很少在前院,所以也没有准备冰盆,这个天气屋里也热
她又吩咐道:“你们多搬几个冰盆过去,再准备点消暑的吃食。”
小百灵笑呵呵应道:“秋雁姐正在准备呢,娘子就不用操心了,我伺候你换衣裳。”
其实家中人已经改口叫卢有容王妃,只是小百灵急了有时候就会混叫
“崔表兄。”
崔暻起身,他们也快有一年多没见面了,卢有容比之前长开了些,更是美艳了,从她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出,她的日子过的不错
“你们回来这么久我也没来上门拜访,今日刚好来这边有事,唐突上门未来得及送上拜帖。”
事实上,之前太子有找他,知道卢家和崔家的关系亲近,且卢有容和崔暻交情还算不错,就想让崔暻上门做个说客。
只是崔暻不是很清楚赵君和跟太子的恩怨,是否真如太子所说是个误会,他便拖着一直没有动。
今日刚好和好友约在这附近,想着太子交代的事情,东宫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他只好硬着头皮上门
“表兄来可是有什么事?”
崔暻听的这话,一向温润如玉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有点羞愧
“郡王不在家?”
他其实都还不知道怎么开口劝,没想到扑了个空,赵君和不在
“他被圣人叫走了,表兄是来找他的?”
卢有容想到崔暻目前在东宫任职,心下有些明了,脸上的笑便也淡了些
崔暻见了怕她误会,忙说道:“太子是有这个意思,不过我不觉得自己有这个面子能让你们改变立场,我想你们这样做应该有自己的理由。”
卢有容放下心来,她并不希望崔表兄和赵君和成为敌手,若是别的事情,请动崔暻上门说和,他们怎么都会给面子,可唯独这件事不好做,就算先不想太子做的事,就算在得罪太子和得罪圣人之间,赵君和都没得选。
卢有容不知道该怎么跟崔暻说,“崔表兄,这件事情要让你难做了,恐怕你要无功而返了。”
“阿融,你先回后院吧,我跟崔兄谈。”门口传来了赵君和的声音
赵君和刚回到家就听下人禀报说是崔暻来了,他这些日子在可是给东宫找了不少麻烦,太子也该有些动作了,没想到竟然会派崔暻来沾手这为难事
看来崔相的日子也不好过
卢有容看他进来,心中一喜,可想到崔暻上门的原因,她低声叮嘱道:“你别太为难崔表兄。”
赵君和觑了她一眼,把他想成什么人了
两人在房中谈了快有一个时辰,快酉时才散
卢有容埋怨道:“都快用晚膳了,你怎么没留人用膳。”
“用什么膳,用完了膳还叫不欢而散吗?”他轻笑了一下说道:“再说了,我准备带你出去吃,白日没有去成,晚上西市更热闹,歌舞还想不想看了。”
“去去去”崔暻立时被她抛到了脑后
后面崔暻又上门了几次,但每次都和赵君和聊的不开心,反正从来没有留过饭,大家也都知道,河东郡王并不卖崔九郎面子
“你们俩在弄什么鬼?”卢有容看着崔暻走出了王府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每次他来也只和赵君和下棋,并没有向外人所说的有什么相劝之词。
“崔九郎在东宫的日子也不好过,我这是帮他一把。”赵君和冲她坏笑道
“田相与崔相不和,前两日崔相被参贪墨受贿,圣人让人在彻查此事。”
崔相惯来贪财,这哪经得起细查的,八成是要罢官了,东宫可能也是看崔相要倒,就有点排挤崔暻,所以让他来劝赵君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极容易办砸
赵君和上次和崔暻详谈后,问了崔暻的意思,知道他也无意留在东宫,如今的太子行事已经不是当初他认识的那个礼贤下士的陈王,所以赵君和准备帮他一把
没多久,崔相被罢相,在圣人的授意下致仕回乡
就在东宫的人觉得崔暻这边一直没动静,是不是要换个人的时候,赵君和授意御史参了崔暻一本
此时圣人正在愤怒崔相辜负他的信任,又得知崔暻也可能知情,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京都,让他外放去做个地方官。
赵君和的这一手让东宫的人老实了,谁也不敢请缨再去劝和
毕竟谁不怕被弹劾呢,那可是连崔家九郎的面子都不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