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 43 章 ...
-
来连家玩的人从年节这天晚上,到大年初一初二一直没少过 ,光是烧去的柴火就一大堆,水也烧了不知道多少壶。
但是连玉哪儿看不出来,家里人都高兴着呢,自然也笑了笑,有人来打筹子,就跟着凑凑人手,人手多了,便坐在一边跟那些不打筹子的人聊天。
自然,村里人也不是要一直这么玩下去,到初三初四的时候,好些嫁来鲤鱼村的妇人夫郎也要开始去外家拜年了,一家大大小小热热闹闹地一起去,来连家打筹子的人也少了一半。
连大嫂连二嫂连三嫂夏小杏他们自然也要去拜年,特别是才成亲没半年的夏小杏,嫁过来的第一年,无论如何都得去。
连玉连年都在连家过的,拜年跟他搭不上什么关系,初三这天一大早听到几个嫂嫂弟夫郎还有哥哥弟弟们起床的声音,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继续睡。
等他跟几个孩子醒来的时候,连大哥连大嫂还有连二哥连三哥连小弟他们都已经出发拜年去了,孩子们也跟着阿父阿爹娘一起,原本热热闹闹的家里一下子冷清不少。
连玉先把几个孩子的洗脸水,刷牙的牙粉拿出来,对连阿爹道:“阿爹,你们明天也要去外祖父外祖爹他们那边拜年吧?还是另外挑个日子去?”
“等明天你大哥二哥三哥他们回来,就去,还有你跟宁臣宁秀,枭小子泽小子,也去。”
“我们也去……”连玉愣了一下,说实话,他还真没有想过去给外祖父外祖爹他们拜年。
不是他没有那份孝心,而是他跟几个哥哥弟弟不一样,是出了嫁的哥儿,要是周安不出事,他们要去拜年的地方,除了连家这儿,就是周家那些亲戚。
去外祖父喝外祖爹家那边……
连阿爹望着他:“咱们家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你外祖父外祖爹,还有舅父舅爹看见你带着几个孩子去,肯定高兴。”
“好,那我明天跟阿爹你们一起去给外祖父他们拜年。”
“哈哈哈,你等着,你小弟回来肯定要念叨我们不等他一起,就数他最爱热闹。”
“他们这一来一回,最起码也得初六中午了,”连玉把拧了的布斤在脸上擦擦,“您给他看看拜年的东西了吗,第一次拜年,准备的东西可不能犯忌讳,他们两夫夫年纪还小,可能有些没听过没想到。”
连阿爹:“还真被你说中了,他们收拾好拿给我看,我把两件不太合适的拿了出来。”
其实拿出来的东西平时走亲戚拜年都是不错的年礼,但刚嫁过来的新夫郎,自然有些细枝末节的忌讳,不怎么在乎的人家还好,十分抓捻这些东西的,怕是会心里有疙瘩。
连阿爹笑了笑,跟连玉打趣道:“当初给他说成这门亲事的时候,没想到他们两个会处得这么好,你知道元小子给他老丈人家准备了什么年礼不?”
“什么?”
“几尺灰色的布,三十斤高粱米和小半白米做的粑粑,还有几十斤荞麦粉,一块腊肉。”
“你小弟还悄悄来跟我说,让我今天早上多跟小杏说说话,怕小杏觉得咱们会多意,”连阿爹道,“那护夫郎的样儿,真是看得我牙酸!”
“咱们能多意什么,他们置办东西的银钱,都是他们自己挣的,我和你阿父才不管这些,年轻人的事儿你们年轻人自己会估量,小杏是个好孩子,他们能好好过,我跟你阿父就心满意足了。”
连玉听连阿爹说的连小弟和夏小杏去拜年的东西,心里点了点头。
夏小杏家住在偏僻的深山老林里,因为通往的山路太过难行,连县衙收税的人,都不往那儿去。
但不用纳税,并不意味着那儿很好,相反,正是因为那儿多山林,几乎没有一块平整的可以栽种粮食的土地,县衙的人去收税,不仅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可能连把人逼死了都逃不出粮食和银子,一来二去,便也不再去了。
连小弟和夏小杏准备的那些东西,放在鲤鱼村,都是极好的年礼,拿到山林那边,更是好得不能再好。
说完幺儿和幺儿夫郎去拜年的事,连阿爹没有继续说其他三个儿子儿媳夫郎,这几家的娘家岳家都近,小几个时辰就到了,要不是今天晚上要在那儿歇息,天黑之前都能赶回来。
所以他说起连玉的事:“给你外祖父外祖爹他们拜完年,你们在这儿多住一段时间吧,那门生意也要等河上的冰化了才能做不是。”
连玉已经洗完脸,把洗脸水倒了,布巾搭在墙边的麻绳上,道:“来的时候是这么打算的,毕竟我们回去镇上也一时半会儿没什么事。”
“但前些天不是打算让枭小子泽小子去学堂吗,也不知道镇上的学堂都是什么情形,要去看一看。”
“瞧我,把这事给忘了!”连阿爹一拍额头,望着把周宁秀手里的布巾接过去拧干,然后把洗脸水倒在坝子不远处的沟里的贺枭。
连玉也瞧着这一幕。
自从贺枭和贺泽两兄弟来家里之后,周宁秀周宁臣很快就适应了多出来的两个哥哥。
特别是周宁秀,性格本来就被连玉养得格外活泼,喜欢跑喜欢跳,走哪儿都笑的弯弯眼,跟贺泽熟得特别快。
在贺枭面前倒是要克制一些,但那也是正常的,贺枭十一岁,他才三岁多,这两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都玩不到一块儿去。
不过贺枭倒是会默默地照顾周宁秀,连带着周宁臣一块,真的像他们的哥哥一样。
连阿爹偏头,对连玉道:“那你们哪天回去?已经跟你小花嫂子说好了,你要的腊猪脚先放在她家那儿熏着,你走的时候去拿,正好熏够味儿了。”
他们家今年日子刚刚好过,根本就没想杀年猪。
村子里能杀得起年猪的,也就两三家,连玉刚回来的时候就去小花嫂子家问过,从她家买了一只腊猪脚。
只是那会儿猪脚熏得还不够味儿,就放在她家那儿熏着。
连玉:“初七初八吧,虽然有事情要做,但肯定要在家里多留几天的。”
“好,好。”连阿爹满脸笑容。
第二天中午,除了连小弟和夏小杏两夫夫,其他人都回来了,带上专门给外祖父外祖爹,还有两个舅舅家准备的年礼,一家人往鲤鱼村上边的杨柳村走去。
正是家家户户拜年的时候,一进杨柳村,连阿爹就遇到了好几个小时候一起玩的夫郎和妇人,互相都高兴极了:“你今天也来拜年?待会儿来我阿爹他们那里玩,咱们有好几年没见了吧。”
“一定去一定去,”身材微微纤瘦,但十分精神的老夫郎看着连玉,连家几兄弟,几妯娌,还有一大帮孩子,感叹地道,“一晃眼,咱们的孙子都长这么大了。”
老夫郎也看到连大哥连二哥背上背的背篓了,里边满满当当的,一看就是拿来拜年的年礼。
光看数量,也不少了,看来自己这个老兄弟的日子过得不错。
连玉跟连家其他人就站在原地,看连阿爹跟认识的人聊天,提到他们的时候,就偶尔回应几句,等他们聊好了再往位置比较靠里的李家走去。
很快,一行人到了,远远地就看见两间半茅草屋前的坝子里站着的人,大人们还没吱声呢,铁锤铁柱,小风顺子,撒开脚就跑过去:“太祖父!太祖爹!大舅!小马表哥他们呢,在不在家里?”
一早就在这儿等着,终于把人等来的沟壑横生,头发花白的李家老夫夫一看到这几个重孙,笑得露出了嘴里只剩下几颗的牙,“在,在,咳咳,老二,小毛小酒你们快出来,家里来客人了。”
连阿爹已经和连家人走了过来,伸手扶着自家阿爹的手:“天气这么冷,你们就别站在外边等我们了,手吹得冷冰冰的。”
连玉跟几个哥哥嫂嫂连忙打招呼:“外祖父外祖爹,大舅二舅舅爹。”
李家大舅原本就跟自家阿父阿爹站在外头,一张脸因为常年在地里劳作,被太阳晒得黝黑,脸颊干瘦没什么肉,眉头习惯性地皱紧,但眼里明显流露出高兴,看着连阿爹的目光也是软和的,他望着连玉和连家几兄弟:“快进屋坐,屋里烧着火,烤一烤暖和一下。”
从屋里出来的李家二舅,两个舅爹,还有他们各自的孩子,跟连玉连家几兄弟一样已经成家的表哥表弟热情地迎上来。
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连玉手里的提篮,还有连大哥连二哥背上的背篓。
李家人心里打了个突。
连玉倒罢了,嫁的周安有本事,人没了,但好歹留下一点银子。
连阿爹连阿父和连家几兄弟的情况却跟他们家差不多,怎么带这么多东西来?
李家老夫夫也看到了,震惊地看着连阿爹和连阿父:“你们怎么拿这么多东西,家里怎么办。”
“阿爹阿父你们放心吧,我们心里有数呢,”连阿爹扶着李老夫郎走进去,对连玉和连大哥连二哥道,“你们兄弟三个把东西拿进去吧,来跟你们外祖父外祖爹说说话,一直想着你们念叨着你们,忙了这么久,都没时间过来。”
“好,阿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