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明渊·顾辞世界 ...

  •   【不过小明确实很喜欢演戏。(确信)】
      【自学成才,小明要是生在现在,高低拿几个影帝。】
      【不是,怎么就小明喜欢演戏了?他也是没办法,他起步多难啊,八岁登基,他的父亲景仁宗在位六年,只给他留下一个烂摊子和三个辅政大臣,那时候真的步步艰险,他身边的太监都是徐文济的人。他要是不装,不出三个月就得因病暴毙。】

      沈重山的脸色在瞬间沉了下去,垂暮的开国君王发起怒来,依然让人不敢抬首。
      朝臣们腿脚一软接连跪倒,以额触地瑟瑟发抖。
      徐文济眼前发黑,他猛地一咬舌尖,满口血腥,迫使自己冷静下来,“陛下,臣不知此事,臣断不敢弑君,请陛下明查!”

      沈重山仍由他惶恐不安地跪着,他的目光看向同样跪地请罪的沈裕,“太子。”
      他语气淡淡,然而眼中寒意逼人,“烂摊子?”
      沈裕仁弱,但他是真心实意想要做个明君的,听到后世人这样的评论当即红了眼眶,声音中满是后怕与愧疚,“父皇,儿臣万死,儿臣难担储君大任,请父皇令择贤明。”

      他越是这么软弱而无为君之态,沈重山便越是气恼。
      沈重山踹了他一脚,“三个辅政大臣?除了徐文济,你还立了谁?”
      荒唐!愚钝!

      徐文济虽有从龙之功,但他对沈裕说过多少次,世家不可信,时机成熟时定要铲除,结果这逆子就铲除出了一个辅政大臣?
      还是一个能在天子身边安插人手、掌握天子生死的辅政大臣!
      “儿臣……”沈裕哭着告罪:“儿臣不知。”

      沈重山失望地收回目光。
      让人把徐文济押入大牢等候发作,沈重山继续看天幕。
      相信天幕会带来答案。

      朝臣们都有些不安,只有吴良镛无所畏惧。
      他可是天幕认定的兵圣之师、平嘉陛下的忠臣。

      【倒也不必把小明说得这样可怜,我感觉他乐在其中。】
      【小明是公认的文治武功都属第一等的千古一帝,他的脑子长得就和别人不一样,他极力推行的许多政策都是高于时代的。所以我真的怀疑,这么聪明的小明同学,玩徐文济、石莽之流就像玩傻子似的。他有的是夺权的方法,演戏估计就是单纯爱演。】

      【哈哈哈赞成,亲赴沧州那次也是,把沧州知府骗得团团转,他这个人幸好当了皇帝,要不然指定一个骗术大家。】
      【关键这群人真给情绪价值啊,一骗一个准。我都想去采访一下徐文济石莽,他们发现小明的真面目时是什么感受。】
      【小明:我骗了吗?我本来就是弱小无助单纯可怜一皇帝啊。】

      镇国公连连叩首,他对自己毫不留情,不过三两下额头便已一片血红。
      “回陛下,”镇国公满眼血丝:“石莽乃臣逆子。臣恳请与他断绝父子之缘,但凭陛下发落,臣绝无怨言。”
      作为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奠定江山的老将,镇国公对沈重山的忠诚,从未掺得半分虚假。
      镇国公不知石莽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他明明教过他忠君之道。

      沈重山目光幽深,静默片刻,只平淡道:“你的国公之位,至此而终,后世不袭。可有异议?”
      镇国公再度重重叩首,语带哽咽:“臣……谢陛下隆恩。”
      就天幕透露出的这几句石莽将来做的事,沈重山灭他们石家满门都够了,只是夺世袭之爵,已是天大的宽宥。

      沈重山不再看他,他仔细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心有疑惑。
      不是说三大辅政大臣吗?为何后人只将徐文济和石莽并列提起,第三人是谁?
      吴良镛仍然神色坦然,毫无畏惧。

      【平嘉七年,灭世家,拿着抄家得来的钱,第一件事就是减免全国赋税。】
      【平嘉八年,设科学院、改革科举,下令各郡县建乡塾,幼童皆可免费入学,不分男女。】
      【同样是平嘉八年,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具,实现全国粮食普遍增产2-3倍。】

      【但是这一年赋税并没有加回来,反而年年皆有减免。】
      【就连各地工程所招的徭役也是自愿报名,朝廷会给予丰厚报酬,是为“以工代役”。】
      【不得不感叹,小明是真的爱百姓,他所有的政策都是保证底层人民群众的利益。】

      【平嘉九年,羯虏来犯。这场战役就不说了,胜了但是胜果不大。】
      【真是笑死了,当时还有人想送女官去和亲,小明执政期间第一批女官哪个不是千古留名的人物?把他全家送出去和亲都没有少一个女官危害来得大。】
      【关键打赢了啊,打赢了要和亲,他们就是纯坏。】

      女官?
      朝臣们瞳孔震惊,下意识就要把什么“牝鸡司晨”之类的话骂出口,然而看到后世人那句“纯坏”,到底还是硬生生憋了回去。
      女官女官,女子怎么能为官呢?她们懂什么社稷!

      沈重山又看了沈明渊一眼。
      两岁的沈明渊对发着光的天幕十分好奇,他拍了拍身边的宫人,“要、要。”
      宫人低声哄他。

      沈重生收回目光。
      ……罢了,既是千古留名之人,想来明渊的眼光也不会有错,他还是别过多干涉了。

      百姓则不同,他们看着天幕上说新的陛下会减免全国赋税,不自觉便红了眼眶。
      神仙法器说新的陛下爱民如子,他们的好日子是不是快要来了?
      神仙保佑,祈求这位陛下尽快登基。

      【从小明的功绩去看,就知道小明为什么会这么受爱戴。】
      【我只是从史书上薄薄的几页纸上看了他一眼,就已经爱得不行,更何况当时与他并肩同行共造盛世的臣子呢?】
      【我没有只看一眼,我看了很多眼,看一遍爱一遍,越看越爱。】

      【所以小明的缺点是不是只有一个身体不好?】
      【??你刀我?大家开开心心聊小明,你居然刀我?!!!】
      【身体不好不是小明的缺点,是历史的遗憾。】

      沈重山看向沈裕:“身体不好?”
      沈裕也体弱,跪久了颤颤巍巍,他勉强跪直身子:“是,太医说明渊先天有缺。”
      他说完也不免担忧地看了一眼沈明渊。

      沈重山把沈明渊拎起来抖了抖,小孩儿看起来确实身体不大好,这才初秋,已经裹得像个团子。
      沈明渊双脚离地,茫然了一瞬,然后开始扑腾起来,把自己折腾地面色涨红都没能从沈重山手中挣脱。

      他谴责地看向沈重山,沈重山不为所动。
      沈明渊瘪瘪嘴,眼里瞬间蓄满了眼泪,“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沈重山心虚,连忙把他塞到宫人怀里。

      【每次看何太医的手札都能感受到何太医的绝望。】
      【何太医说小明冷不得热不得怒不得悲不得累不得,前四个“不得”也就罢了,可是小明是皇帝啊,怎么可能不累。】
      【小明第一次血洗朝堂,是要铲除世家连同世家的拥趸,当时吴良镛劝他别全杀,实在不行慢慢杀也好,“朝堂无人,那剩下的活谁来干呢?”】

      【“朕来”】
      【“朕来”】
      【朕!来!】
      【谁懂我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有多感动,小明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以数倍的勤勉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堂。】

      【我可怜的小明,除夕夜都没有休息。】
      【其实吴良镛沈灼熙周衡张诤魏晟也都没休息,陪着小明绞尽脑汁想策论来着。】
      【那咋了,小明都没休息,他们凭什么休息?】

      【其他人也就罢了,魏晟将军不是睡了一整晚吗?】
      【其他人也就罢了,周衡不是一整晚都在写诗作赋吗?就那一个除夕,贡献了两篇中考必背和一篇高考必背。】
      【我永远恨这个除夕!】

      吴良镛努力克制,还是没忍住弯了弯嘴角。
      他是有功之臣,新帝信重他,后人也记得他,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一个除夕而已,不休息就不休息吧,能陪着陛下操劳是他的幸运。

      已经卸去官职返乡的魏晟诧异地看了一眼天幕,新帝启用他了?
      可是算一下时间,他应当已经老迈,还能上战场吗?
      正思索着,忽然察觉到老妻的眼神有些诡异,他脸色顿时有些发红:“不是我不是我,这个魏晟肯定不是我,我怎会在这种关头睡觉!”

      【悲不得怒不得也没有做到啊。】
      【平嘉一十七年,刘兰章先生在暗查广宜郡时遭遇了暗杀,身受重伤,沈明渊大为震怒,派了神机营将整个广宜郡从上到下所有官员全都彻查了一遍,涉案者全都重刑处置。】

      【因为当时刘先生伤得很重,太医一度下了病危通知,只能说如果不是刘先生求生意志足够强大,很有可能就醒不过来了。】
      【小明多重情重义一皇帝啊,这些陪在他身边多年的臣子对他来说没一个都很重要,也不怪他那么生气。】

      【有句话说得好,小明是个极其理想主义的皇帝,而他身边这些人都在用性命实现小明的理想。】
      【在这件事发生的六个月前,七十二岁的吴良镛睡梦中病逝,离开的前一天还在修改《景律》。】

      【小明刚送走了为他鞠躬尽瘁至死的吴良镛,就收到了为他隐姓埋名游走刀尖的刘兰章的噩耗,是我我都得一口血吐出来。】
      【吴良镛葬礼结束后小明病了一场,广宜郡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小明又病了一场,很难说他的早逝没有这连番打击的影响。】

      【好可怜啊小明,小明当皇帝的时候太年轻了,他身边的臣子都比他年长,对于后来的小明来说,真的是一个不断送别的过程。】
      【别刀了别刀了,孩子要被刀傻了。】

      【而且小明从来没因为身体原因耽误过政事,他永远都是在把事情处理完之后才放任自己病倒。】
      【也有可能是早就病了,但是因为朝堂需要他,他就一直撑着。】
      【累不得……】

      千古一帝,神文圣武,斐然功绩衬得他如仙神下凡,可他不过肉体凡胎。
      沈重山伸出手摸了摸沈明渊的头,语气怅然:“你啊……”
      然后他看向沈裕,柔和的面目一扫而空,“往后明渊就住在长乐宫,由朕亲自教养。”
      沈裕当然没有什么好反对的,“是。”

      得知自己的死期,吴良镛并没有什么感觉,七十二岁已经是高寿了,他没什么不满意的。
      只不过看到自己死后天子如此伤怀,到底还是动容不已。
      陛下啊……
      他想,此生仍愿为君王效死。

      “爱卿,”沈重山神色略微温和,“辛苦你了。”
      吴良镛俯身下拜:“臣分内之责。”
      朝臣们羡慕又嫉妒得盯着他。

      【其实吴良镛之前提出过致仕,说自己老迈难担大任,小明回绝了。给他安排周衡当副手分担工作,又派太医长期驻扎在他府上,就是不让他离开。】
      【归根结底还是舍不得。】
      【作为唯一一个得了善终的辅政大臣,吴良镛虽然也走过一段时间的岔路,但最终还是真心实意归服小明。】

      【可惜了,如果他没在太祖皇帝离世后,仗着仁宗好糊弄暗中结党营私,也能向周衡先生一样够得上一个顶级文臣的名称。】
      【怪吴良镛做什么?怎么不说是景仁宗不配人效忠?我要穿回去我也反,刘兰章不就是太过于正直忠君才被调去益州遭冷待了那么多年。】

      气氛再度一变。
      吴良镛脸色瞬间惨白,他拜伏而下,“臣万死。”
      沈重山居高临下看了他许久,吴良镛能感受到身上那道隐隐带着杀意的目光,一时间冷汗涔涔。

      “罢了,罪不加于未发之事。”沈重山平淡道:“你起来吧。”
      吴良镛心知自己应当是逃过一劫,他松了口气,“谢陛下。”

      【小明收服吴良镛那场谈话真的让我看得嘴角下不来。】
      【“朕也想给爱卿一柄剑,不知爱卿可还愿意为了朕杀人?”】
      【“爱卿,你是聪明人。聪明人总是能看快看清规则而后为自己所用,所以太祖在时你是孤臣,因为你知道太祖不喜派系。太祖陛下去后,你又很快蛰伏下去,经营自己的权势。”】

      【“并非聪明。”】
      【啊啊啊啊,磕“山良”的人有福了!】
      【吴良镛怎么不算是太祖皇帝给小明留下的遗产呢?】

      一时间满堂俱静,所有人的脑海里唯有一句话清晰回荡。
      ——吴良镛怎么不算是太祖皇帝给小明留下的遗产呢?
      ——留下的遗产呢?
      ——产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明渊·顾辞世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