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练字 ...

  •   秋闱之初,永安学堂大门紧闭,学子们为乡试提枪上阵,各州县的乡试引得天下瞩目。

      沈凭平日里闲来无事会在府中练字,如今穿越后就过上了没有铅笔的日子,导致他没办法靠着自己的鬼画符去传递消息。

      书房传来敲门声,沈凭执笔练字的动作未曾停下,“请进。”

      随后房门被推开,只见家丁出现在门口处道:“大公子,璟王府的姜挽求见。”

      沈凭手中的笔尖停顿,墨水瞬间在宣纸上晕开,他将笔搁下后问道:“可是传我去王府?”

      家丁回道:“是的,大公子。”

      沈凭从书房中走出,看了眼门边的家丁说:“找人收拾一下书房。”

      “是。”家丁应道,待主子离开后折身进了书房中,结果来到书案前满脸震惊,被满地飘零的鬼画符弄得无从下手。

      璟王府,听雨楼。

      初秋府中的树叶泛金,秋风带着细细簌簌的树声穿过听雨楼,湖边见杨礼正面无表情地在垂钓,手中握着钓竿在原地纹丝不动,宛如石化似的。

      沈凭出门时披了件风衣用作挡风,此刻取下后便搁置了一旁放着,填上了赵抑对面的坐席。

      面前仍旧被倒上一杯热茶,虽然沈凭多次尝试学习冲茶,但还是和练字一样以失败告终,三番五次后也不好让赵抑继续指教,无奈只能厚着脸皮喝着上级给自己倒的茶。

      赵抑见他目光炯炯盯着自己冲茶的动作,勾唇笑道:“可是还想学?”

      但实际上的沈凭只是想事情出神,发呆时将视线落在那茶具上罢了。

      他听见要学冲茶时下意识婉拒道:“不了,臣怕了。”

      这双手可经不起热水烫,不然估计鬼画符都画不好。

      赵抑轻轻笑了声,随后说起有关秋闱之事,“南诏王眼下仍在中州逗留,今日朝会上,陛下问起有关中州主考官是何人。”

      沈凭集中起注意力问:“王爷可是有心仪人选?”

      赵抑反问他道:“你认为这魏都谁最合适?”

      “事出突然,臣一时半会儿无从选择。”沈凭说。

      但他看见赵抑没有即可回答,知道对方打算给时间他慢慢思考。

      思及此,他也不想拖着,接着说:“不过有一人应能担起此重任。”

      赵抑道:“谁?”

      沈凭不假思索:“张岷。”

      国子监祭酒,驸马爷张子航的父亲张岷。

      只见赵抑放下手中的茶盏,思索须臾后轻颔首,表示赞同道:“本王也觉得张大人颇为合适。”

      沈凭的内心松了口气,其实举荐张岷原因无他,是因张家父子的办事效率高有目共睹,当初他能一夜之间得到京城才子们的支持,少不了张子航在他爹面前的美言。

      对方在一定程度上,把他和赵或当作促成美好婚姻的媒婆,后来他们得知此事都觉得荒谬。

      沈凭抿去杯中茶后道:“王爷可打算进宫引荐?”

      赵抑道:“本王命吏部尚书引荐即可。”

      说罢见他起身,对面坐着的沈凭也跟着站起来。

      两人一前一后走屏风里面的书案前,赵抑绕到主座的位置上,挽袖取走架上的毛笔沾墨,轻置宣纸上方时毫不犹疑落笔,只见他行笔云流水,用笔如云烟,区区两行字在他手中一气呵成。

      赵抑提起笔后抬首唤了声:“阿挽。”

      但片刻未见有人进来,他正打算再喊一遍时,余光发现沈凭聚精会神瞧着案上的字,那神情仿佛要将那宣纸看穿。

      他把书信移至一旁,用镇尺压住待其风干,然后往旁边挪出脚步让出位置,转头看向沈凭道:“幸仁。”

      沈凭被他唤回了神,之后见他站在一侧,骨节分明的手指轻执毛笔,看样子似在等着自己过去。

      他连忙朝赵抑摆手说:“王爷,万万不可。”

      他哪好意思让上司又教泡茶又教书法。

      怎料赵抑却阐明意思说:“阿挽上门数次,皆听闻沈府家丁谈及你在府中练字一事,听得本王也甚是好奇。”

      他并未说起原话,只因沈府家丁说的是沈凭在书房学画符,有种要做道士的错觉,让他不由怀疑事情对错。

      沈凭不知家丁的一派胡言,只是羞于笔下,觉得没必要拿出来丢人现眼罢了。

      他思前想后打算回绝赵抑,就在犹豫之际,又听见赵抑的邀请。

      “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情雅致之事,不必为此感到谦虚。”赵抑温声道。

      哪敢说是谦虚,明明是毛笔字写的丑罢了,沈凭闻言腹诽。

      但他不能让金枝玉叶的皇子再请一次自己,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绕过去,接过对方手中的笔杆,踯躅道:“盛情难却,还请王爷恕罪。”

      话落,他毫不留情把笔尖朝宣纸上摁了下去,如同有深仇大恨似的,让那生疏失控的笔锋把他脑海里每一个字都绘了出来。

      短短十余个字,从猴年干到马月,提笔的那一刻,除了他的一声舒气,似乎还听见耳畔传来一声轻叹。

      沈凭心想,或许赵抑会在今日过后,会重新审视谦虚二字了吧。

      他把手中的笔紧握,丝毫没察觉到自己通红的耳根,唯有不停的咽口水,去平复内心的兵荒马乱。

      随后扭头朝沉默的赵抑看去,以为他会被自成一派的书法吓到,殊不知他的脸上依旧是面不改色的温和,甚至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那笑意比往日的更深些。

      赵抑的视线从那东倒西歪的字里移开,深邃狭长的眉眼中带着温柔笑意,就连说话的语调都多了几分纵容,“别具一格的风格,倒是让本王刮目相看。”

      沈凭心知这句话不过是安慰自己,看着手中险些被戳烂的毛笔,他垂头丧气道:“臣择日登门赔还王爷的毛笔吧。”

      若换做写信,只怕根本没人能看懂。

      说起来,倒是为难那位模仿自己的字体之人,若非用心刻苦,恐怕都没办法把坠楼案嫁祸给自己。

      赵抑身后拿过他手中的毛笔搁置起来,随后重新取下一支新笔递到沈凭面前,“不如再来试试。”

      看见伸到面前的毛笔时,沈凭连忙后退了一步行礼道:“王爷,万万不可,这,这字丑不可外扬。”

      但赵抑没有给他机会,见他躲开反而走上前一步,把手中的毛笔放在他的指尖后,双手握着他的肩膀缓缓转过身朝向案前,站在他的身后虚虚贴着,十分有耐心地一步步教他练字。

      从握笔姿势开始,之后到起笔,到如何运用手腕,逐渐到下笔。

      沈凭觉得自己背脊僵住,听着耳边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被温热的手掌握着,让其带动着自己的笔杆落笔,看着那笔锋在宣纸上,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天”字勾勒出来。

      最后停笔的瞬间,他甚至未从挥洒自如的过程中抽离,脑海里全是难以吸收的书法知识。

      “王、王爷。”姜挽的出现将这寂然无声的一幕打破。

      沈凭听见声音时,瞬间从赵抑的怀中闪身拉开距离,僵硬地握着手中的毛笔,慌乱的视线全部落在了面前的书案上。

      赵抑只是在他躲开时看了眼,随后若无其事地把镇尺上压着的信取出,伸去交给姜挽后道:“送去吏部尚书徐大人的府上。”

      姜挽在门外候着时,并没想到才离开了一会儿便有要事,等到再回来就意外撞见了这一幕。

      此时他看着赵抑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解释,上前把信接过便转身离开了听雨楼。

      待人离开后,赵抑朝沈凭看去,目光落在他透红的耳廓,无奈一笑,“倒是本王疏忽了,忘了些关于你的事情。”

      落水虽失忆,却没有改变原始的欲望取向。

      说着他向沈凭递去手掌。

      沈凭见他的手掌停在那毛笔前,意识到对方是要取回毛笔,顿时把被握出汗的笔杆交还给了对方。

      “让王爷见笑了。”他有些懊恼道。

      赵抑拿过毛笔放回笔搁中,“若是平日得闲,可来府中寻本王教你。”

      满山的秋风刮走黄叶,越过天高云淡铺落人间,正值桂花飘香,科举制的试行点也随之定了下来,敲定在魏朝的三个州城,中州,官州,以及才收复回来的越州。

      越州在前朝曾属边境大州,以北越山划分侵占前朝国土的外寇领地。

      但前朝年间战败赔了越州,先皇因失越州逐渐被朝臣遗弃,最后被儿子赵渊民趁机起兵,弑父杀兄夺位。

      而当年先太子为保太子妃腹中胎儿命丧黄泉,最后太子妃下落不明,数月后再找到之时,已是一具森森白骨。

      赵渊民能得民心,不仅娶了功臣的谢氏之女为皇后有关,更有一原因,是来自后宫的另一位贵妃裴姬。

      裴姬乃先皇后旁支出名的美人,与东宫交好,时常和京贵们来往。

      赵渊民曾扬言以收复越州作为聘礼,纳裴姬为贵妃。但后来裴姬因有孕在先,未等聘礼便提前嫁入赵家。

      后又值朝堂动荡,攘外必先安内,直到越州被收复,已是娶裴姬二十余载过去的事情了。

      如今科举试行选中越州并非皇帝一人的意思,越州从古至今乃文人要地,哪怕是流失的数十余载里失了不少典籍要记,越州也不断为魏朝养贤纳士,人才济济之大州,就连当今两派都有不少官员的祖辈出身越州,以至于能成为试行的首选之地。

      时至十月秋闱放榜之际,三州不负众望各出英才,九位贡士披荆斩棘,突出棘围奠定科举制的开端,成为当今天下抱负之人的标榜,让有志之人赢得身前身后名。

      旧制至此被彻底废除,如此一来,不仅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巩固了皇权,更改善了魏朝积滞多年的官学没落,人才匮乏的社会现象。

      寒冬腊月,朝堂收到南诏王因病久留中州难愈,不得不向皇帝请辞回南诏国。

      如此之举在近年来时常发生,朝中大臣见怪不怪,只是昔日皇帝在外征战,顾及南诏国虽小却兵马强悍不宜让南方再起动乱,便由着南诏王放肆。

      如今群臣以为赵渊民回京之后会出手处理此事,却万万没想到他竟由着南诏王平安归乡,还下旨给中州备厚礼让其带走,令众人委实摸不着头脑。

      当群臣还在为此事颇有微词时,另一厢,赵渊民用改革科举有功封赏官员,以此堵住悠悠众口。

      不日后,一道明黄的圣旨突然落在沈府。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练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