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忠魂白骨,弟娶其嫂 ...

  •   明朝,贵州。
      顾景韶目眦尽裂。

      顾成,字景韶,他曾是朱元璋帐前亲兵,臂力惊人。
      在镇江之战中,为救朱元璋,他背着搁浅的船前行,众人才得以脱困,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有救驾之功。
      此后更是凭借着一身勇武和胆识屡立战功,深受朱元璋信任。
      四年前,顾景韶被调任贵州卫指挥俭事,驻军在贵阳,他不负众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定了战事。

      他是扬州府江都人。
      他也曾随军而战,见过屠城之后十室九空的惨状。

      战争时期,诸如此类的大屠杀并不算少见,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有曹孟德的徐州大屠杀,刘玄德那样的仁主才是凤毛麟角。
      汉人之间互相征伐尚且如此残酷,异族单方面的屠杀......
      两脚羊的故事,在五胡乱华那段历史中,亦有记载。

      刀不扎在自己身上,是很难感受到疼的。
      也许秦汉唐宋的人们会对明末被屠杀之人心生怜悯,也许其他地方的人会对扬州被屠杀之人心生同情,但终究会因为时间的跨度、空间的隔绝,无法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

      但顾景韶不一样,他是扬州人。

      顾景韶的祖父是江淮一带的船夫,虽然祖籍在湖南,但顾景韶自幼在江都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扬州毫无疑义地承载了他无数美好的记忆。

      更何况,顾景韶的妻儿子女都在扬州,如无意外,他的子孙后代也会一直留在这里,等待明末之时的那一场屠杀。

      想到这,顾景韶不禁悲从中来,咬牙切齿地唤出了幕僚:“陛下必定会对女真族动兵,替我写份奏表,自请参战。”

      顾景韶的忧虑和愤怒确实有些道理,现实虽和他所设想的有些许不同,但大体上还算一致。
      靖难之役中,顾景韶被俘降燕,为当时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出谋划策,固守北京城,四个儿子因此全部被朱允炆诛杀。
      朱棣登基后,顾景韶也因功封侯,多年后病逝,归葬于扬州,其孙顾兴祖承袭了爵位。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镇远侯的爵位也已经承袭到他的九世孙顾肇迹头上。
      在崇祯帝去世的那一年,顾肇迹被义军所杀。
      次年,清兵军临扬州城下,百姓殊死抵抗,城破,忠魂白骨八十万,赤血映日满天红。

      “多尔衮逝世后,顺治亲政,因为在位时间过短,加上有一段和董鄂妃的旷世奇恋,这家伙的风评一直有些奇怪。”明月耸了耸肩,“顺治病逝后,康熙被选为了继承人。”

      “八岁登基的少年天子,顺治帝肯定不放心啊,于是在遗诏里为小皇帝指派了四位辅政大臣。”明月联想到了历史上另一位辅政大臣,“顺治帝做出了和汉武帝临终时一样的决定,但他显然没有刘彻那么强大的人格魅力,鳌拜不是霍光,康熙也不是汉昭帝。”

      汉朝。
      刘彻强压下飞扬的眉梢,清咳了两声,他可不是那种能被一两句夸赞轻易收买的人,故作深沉地开口道:“之前明女郎似乎提到过,这个霍光,是去病的弟弟。”

      闻弦歌而知雅意,卫青答道:“臣这就派人去寻霍仲孺。”

      霍去病在一旁跃跃欲试,他也很想见见这个据说会为大汉续上一命的弟弟,但显然刘彻和卫青都没有要派遣他的意思。
      毕竟这孩子还有一个“早逝”的雷在那埋着,这种时候,可不能随随便便将他派出去。

      而且,这二人出色的政治素养,已经让他们意识到,明女郎之前评价霍光的那段话,显然有些避重就轻了。
      什么叫皇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刘据后代手里?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
      不管历史上的霍光,是出于好意还是歹意,他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左右皇位传承的权臣。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现在考虑这些还太早,还是要先见一见如今尚且年幼的霍光,再做打算。

      “初时,四位辅政大臣都尽心辅佐朝政,相互制衡,但好景不长,随着鳌拜权势愈盛,局面斗转直下。”
      “索尼年迈,遏必隆明哲保身,只有与鳌拜政见不和的苏克萨哈还能勉强维持住朝堂的平衡。”
      “鳌拜借助权势独断专行、排除异己的同时,十二岁的康熙在孝庄太后的谋划下,也迎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后,凭借着姻亲关系获得了这位四朝旧臣的支持。”
      “小皇帝羽翼渐丰,朝局暗流涌动。”

      “终于,在康熙十四岁那年,唯一一位支持他的辅政大臣——索尼病逝了。”
      “依照常理,这对于康熙而言,应该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但索尼去世前的上书这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局面。”
      “索尼请康熙,开始亲政。”
      “理由也非常充分,先帝顺治,就是十四岁开始亲政的,如今也应该遵循先例。”

      “但亲政并不意味着能真正拿到权柄,苏克萨哈也意识到,在这场皇帝和权臣的斗争中,摆在自己面前的,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
      “那就是帮助小皇帝铲除鳌拜。苏克萨哈没得选,一旦鳌拜胜出,他这个曾经的政治对手,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苏克萨哈以身入局,上书解除自己辅臣之任,借此逼迫鳌拜和遏必隆一起卸任,不过结局显然不尽如人意,品尝过权力滋味的鳌拜显然不愿意就此放手,不久后,苏克萨哈死在了鳌拜的构陷之中。”

      “苏克萨哈辞职时,声称想要去给先帝守陵,如今他带着自己的儿孙们一起去见了先帝,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得偿所愿了。”明月插播了一句地狱笑话,“其实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并非出于公心,所以他对顺治帝的忠心,也就那回事吧。”

      “自此,四大辅臣只剩下了鳌拜和遏必隆,而后者在前者的眼里,不过是一只无足轻重的应声虫。”明月笑了一下,想到了那句和自己名字相关的俗语——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物盛则衰,啊,骄傲的鳌拜~”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了。”明月继续讲道,“康熙铲除了权臣鳌拜,大清的权柄重新回到爱新觉罗的手里,但他接手的大清,民族矛盾依旧尖锐,曾经背叛明朝投降清朝的吴三桂,在得知朝廷撤藩意图后,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悍然叛清。”

      “康熙需要支持。”
      “比如,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叔父、曾经在擒拿鳌拜时立下大功的索额图,以及其背后代表的势力集团。”
      “再比如,数量已经超过一亿的汉人。”

      明月顿了顿,又把时间线往前推了推:“吸取了元朝的教训,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皇室就一直致力于缓和民族矛盾。”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游牧民族都有这样一个婚俗,叫做‘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是草原上的民族基于现实考量衍生出来的婚姻制度。”
      “这种婚姻制度在中原王朝看来,显然是野蛮的、落后的,但总不能让人家抛开现实不谈,一味地要求文明和进步吧?”
      “但是,如果满洲继续沿用这个婚俗,在儒家的礼法道德、三纲五常社会氛围里长大的汉人就比较崩溃了,嫂子......庶母......完全接受无能啊。”明月这么说着,心里不由然地想到了那个女人——杨贵妃。

      这也接受不了,那也接受不了,唐玄宗倒是个汉人皇帝,强纳儿媳为妃的事难道就符合伦理了?怎么这时候就都能接受了?
      哪有什么爱情,都是见色起意,人家美女到底想和谁当比翼鸟、作连理枝还不一定呢。

      “不管皇太极是为了迎合汉人的礼法,还是确实被汉文化腌入味了,他改掉了满洲‘弟娶其嫂’的婚俗,规定‘不许□□婚娶’。”明月有些担心自己刚刚这句话会被口口掉,“当然,婚俗的改变如果结合政治制度的改变一起来看,会更加合理。”

      “此时满洲已经逐渐脱离原先的部落联盟状态,开始向封建王朝进化,继承制度也需要发生对应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兄终弟及被父死子继取代,是大势所趋。”明月总结道,“而且从后续历史发展来看,皇太极显然很有先见之明,若是没有这项制度,多尔衮就能直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也不用迂回地当什么摄政王了。”

      “多尔衮沿袭了皇太极的策略,在清军占领北京后,他下令重新为崇祯帝发丧,以帝礼安葬。”
      “因为崇祯帝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自缢身亡的,与那时尚未入关的清军并无关系,所以多尔衮在厚葬了崇祯帝之后,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干掉了李自成,而且获得了汉人士绅的好感。”

      “到了顺治这一朝,缓和民族矛盾的政策就更多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忠魂白骨,弟娶其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日更3000+,请大家支持~】 【预收衍生无CP《如何获得千古一帝的好感值[快穿]》在专栏,欢迎大家收藏~】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