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狗皇帝见儿子 ...
-
就这么过了两日。
后宫里因为朱玄凌这个七皇子上上书房的事情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毕竟皇帝的子嗣很多,加在一起足足十二个,他既没有成年,也不是天资聪颖,引人注目的那个,因此大部分的女人很快就把目光从他的身上移走了。
只有小部分的人还在观望,并且他们还有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这些人,都是比较受宠,而且没有子嗣的高位嫔妃。
在众人的期盼中,皇帝召见了朱玄凌。
赵官女子特意给朱玄凌穿上新做的湖绸做的袍子,箍上玉带,看起来还真有几分贵公子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感。
不过这只是看起来像而已,毕竟朱玄凌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冷宫皇子。
皇帝没在乾清宫,也没在御书房召见他。
毕竟是皇子,又不是大臣,也没有商议什么军机大事,所以,悠闲的皇帝在三希堂召见了他。
三希堂,是皇帝闲来和妃嫔吟诗作对的地方,也是他在处理政事繁忙时忙里偷闲,练字静心的地方。
因此装饰比较简单,没有乾清宫那么富丽堂皇。
朱玄凌跟着太监走进来的时候,只打眼扫过,看到东板墙上挂着十几个开光粉彩的牡丹纹壁瓶。
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外间的正墙两侧挂着一副对联,上书: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落款是三希居士,这个附庸风雅的起名,一看就是皇帝的手笔。
转而到了内室,正中间紫檀木的桌椅,椅子上铺着鹅羽软垫,坐着一个身穿黑色常服的中年男人,背后落地靠着一个金丝楠木书架,上面放着一些古籍书法,其中最显眼的是晋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询的《伯远贴》。
很明显男人就是皇帝,见他来,也没有停下书写的手。
朱玄凌只能跟着太监纳头就拜。
“儿臣朱玄凌叩见父皇,祝父皇圣寿无疆。”
咚的一声,结结实实的磕在了反光的金砖上。
朱玄凌过年给爷爷奶奶磕头都没用过这么大力气,纯粹是因为看到这么多价值连城的宝贝没有控制住仇富的心理。
声音之大把太监都吓了一跳,皇帝停下笔,叫他平身。
“你就是朕的七皇子?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朱玄凌恭敬的站着,一动不动任由皇帝细看。
“这么看来,是有几分像朕,曹伴伴说的没错。你不要拘束,赐座。”
立刻有小太监搬来凳子,朱玄凌先行礼:“多谢父皇。”
然后欠身坐下,只坐了半个屁股的位置,所以大腿肌肉难免有点打颤。
曹伴伴就是前几天传旨的太监,跟皇帝一起长大,颇得皇帝信任。
朱玄凌没想到他会替自己说话。
转念又一想,自己现在这个不尴不尬的身份,好像也没有那么烂呢。
还是有几分投资的潜力的。
反正说几句好话也不会吃亏,还能得到一个皇子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这皇宫里的人,真的都是成了精啊。
皇帝问了朱玄凌几句家常话,例如平时吃的什么啊,穿的什么啊,学过什么啊。
朱玄凌都一一真实的回答,连送绣品出宫卖钱换取小事也说出来了。
朱玄凌又不傻,现在正是提升待遇的时候,是时候混个小康的生活指标了,穿越到现在,一点特权阶级的待遇都没享受到已经够让人郁闷的了!
皇帝果然听进去了:“你想不想从冷宫搬出来,到西六所去?”
西六所是所有上书房的皇子居住的地方,是一群宫殿的总称,皇子们要在那里住到成年,然后封王才能搬出去。
朱玄凌跪下来,磕头。
“儿臣想要多留在母妃身边几年,以尽孝道。”
没说不去,只说多留几年,没有驳皇帝面子,真好,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皇帝:“也好,罢了。那朕就恢复赵官女子的月俸,特许常安殿设小厨房,赐厨娘两名,以后的吃食自己解决,你起来吧。”
言下之意,你的月俸以后也会有了。
毕竟皇帝从来没有说过自己这个便宜儿子消减月俸,只是内务府捧高踩低,自作主张而已。
皇帝没有责罚内务府,这在朱玄凌的意料之中。
毕竟自己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就是一个皇子,内务府关系错综复杂,和后宫关系密不可分,皇帝绝对不会为了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去把安稳的局势搞乱,前朝的事就够烦心的了,后宫不能再出什么岔子。
朱玄凌大着胆子跪求:“儿臣想要求父皇让忠勤伯府的第五子霍冲给儿臣当伴读。”
皇帝皱了皱眉。
身边的曹公公赶紧提醒了一句:“是户部侍郎霍华的庶子。”
哦,原来是个庶子,那没什么问题了,反正牵扯不到前朝的局势。
皇帝大手一挥:“准了。”
朱玄凌和抱着一堆赏赐的小喜子走在御道上,被陌生的宫女拦住:“给七皇子请安,奴婢是贵妃娘娘身边的抱琴,娘娘让人传话,请您去翊坤宫一趟。”
一番话,点名了身份和开意,朱玄凌没有不去的道理,于是转道又去了翊坤宫。
走过穿花游廊,右边是储秀宫,于是转道向左,进了后殿体和殿。
殿内富丽堂皇,极尽奢华。
麒麟兽首鎏金的香炉里燃着鹅梨帐中香,袅袅婷婷的,味道清淡好闻,年过三十,仍然保养得很好的紫色宫装女子斜倚靠在贵妃榻上,正在静静地打量着他。
身旁侍候的两个宫女轻轻的打着团扇。
朱玄凌施了一个常礼。
“给冯娘娘请安。”
“七皇子,不必如此多礼,看座,回春,再拿个鹅羽软垫给七皇子垫上。”
好像不经意的关心。
“再上点容易克化的点心,配些牛乳茶,小孩子应该爱吃这些。”
又是看座,朱玄凌已经能面不改色的坐在凳子上了。
“多谢冯娘娘。”
后宫中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冯贵妃旁敲侧击的问了他一些问题,关于皇上的态度,关于他的学业,有没有识字,可曾读过什么书之类的。
朱玄凌都用一种比较中规中矩的回答搪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