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效颦 ...
王夫人接到薛家信后,心里也很不高兴,但家里还有另一件更让她忧心烦闷的事,转念一想,宝钗来了,或许能助她解开此结。
后得知薛蟠事毕,王夫人心中更是大定。
不过,她也只是借宝钗做个过船的筏子,若说的太明白,反遭人掣肘,想了半日,写了信,只在信中提及许多宝玉、黛玉的信息,让薛家自己想去。
这日,薛宝钗正在房里描花样子,贴身丫头莺儿从外间屋里进来,唤道:“姑娘。”
薛宝钗也不抬头,问:“妈叫你过去,什么事?”
莺儿将手里一个纸条递过去,道:“我正诧异呢,咱们太太给了我这张纸条,说让姑娘比对着条上的字,配几个字。”
薛宝钗听了纳闷,打开字条一看,只见上面写了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这是什么?试不成诗,联不成联的。
薛宝钗摇头笑了,从炕上下来,拿着纸条到外间去问薛氏了。
薛氏满脸堆笑道:“之前去栖霞寺上香,那里的和尚给了这张纸条,让配几个字,嵌在金锁上,一直戴着,就能保你长命百岁。”
薛宝钗情知母亲有所隐瞒,但她总不会害了自己,想了半晌,缓缓道:“有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和这八个字是一对。”
她又写给母亲。
薛氏得了字,忙忙地命人赶造金锁去了。
回来后,薛氏搂着薛宝钗道:“你那病怎样了?”
薛宝钗道:“哪有什么病,不过是闻不得花粉罢了,离近一些就咳嗽气喘,而今屋里那些香花都摆出去了,这病也就好久不犯了。”
“这可怎么好呢?”薛氏叹道:“京中那些贵人家里焉有不种花木的?”
“我也烦恼这事,”薛宝钗道:“这几日我从医书上看了个以毒攻毒的方子,或许可以一试。”
薛氏道:“什么方子?”
薛宝钗道:“将群花蕊心摘下,制成丸药,以水送下,我想我吃惯了,也就不怕那些花粉了。”
“这怎么行?”薛氏皱眉道:“万一治不好,愈发严重了,如何了得?”
薛宝钗笑道:“先试试吧,有效果最好,没有效果我停了药,不是什么大事。”
起身,又对薛氏道:“等咱们去了京,您千万别提我这闻花咳嗽的毛病,要让人以为我身体不中用,许多事情就更难办了,若有人问起,找个别的理由掩饰过去就完了。”
薛氏点头笑道:“你不用说我也知道。”
一家人商议已定,待打点好行装,金锁也赶制出来了,宝钗见母亲花许多心思,又催逼要戴,想一想也就戴上了。
一路上连行数日,终于到了京都,薛蟠问起住宅安排,薛氏打了个哈哈道:“你舅舅不久前升了九省统制,奉旨查边去了,咱们现在你姨父家暂住。”
薛蟠不愿,薛氏好说歹说将他安抚下了。
一家人骑马坐轿,直奔荣府而去。
一直到了贾府门外,王夫人方得到信,喜不自禁,忙带人到厅去接,姐妹们见面,叙了一番契阔,又进去拜见老太太,贾政得到消息,使人进来,安排薛姨妈等住进了东北角的梨香院。
当晚吃了饭,薛姨妈和宝钗坐在炕上,说起闲话来。
薛姨妈道:“而今咱们在贾家,比不得在咱们自己家,少不得要随和些,像国公府这样的大家族,即便是一个下人,都牵着线连着藤,背后有许多的关系,轻易得罪不得,咱们初来乍到,先以笼络人心为上,等立足了脚跟,一切就稳了。”
说着,唤莺儿取一个小笸箩来,里面放着哗啦啦一堆孔方兄,有铜板、戥子、还有银锭子。
薛姨妈道:“莺儿你也别走。”
对宝钗道:“这些钱放你那里,见有人来就往外洒,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那《水浒传》里的宋江不就是这样拿下一百零八将的……”
“妈!”
薛姨妈还没说完,就被宝钗打断了,她摇头笑道:“你这样干肯定不行的,别人又不是笨蛋,见这情景,还以为咱们家好骗呢。”
薛姨妈发愁道:“那你说怎么办?一毛不拔?”
薛宝钗笑道:“妈向来都有主意,这会儿怎么没主意了?《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留住武松一年,却不如宋江半月功夫,为什么?收服人心,钱财只是小道,唯有察其言观其行,按方下药,才有奇效。”
“何况,如今咱们家计一年不如一年了,无法与贾家相比,妈初来乍到,若出手大方,未免使他人先入为主,我今儿留神细看,倒生出了一个连环计。”
薛姨妈忙问。
薛宝钗道:“平日里,妈去应侯姨母,我去应侯府中同辈亲戚,这个不消细说,但暗地里,咱们也该细密的布局筹划,该笼络谁,都是有文章的。”
“首先那周瑞姐姐是姨母的陪房,地位不一般,离梨香院又近,不若等明儿入夜之后,找个借口,悄悄请了来,饭桌上,一边喝酒,一边说话,也好打听打听府里的消息。”
薛姨妈笑道:“也好,府里下人的消息,还不得而知,但府里上头主子的消息,我都听你姨母粗略说过一遍了,你要知道什么,我告诉你就是了。”
母女两人叙谈了一番,至掌灯时分,薛姨妈派一个亲随从角门出去,到了后街周瑞家的门口。
周瑞家的就快睡下了,听到拍门声,问:“谁?”
那亲随道:“薛姨太太请您过去一趟,要不方便就算了。”
周瑞家的深知薛姨妈家是王夫人极看重的一门亲戚,不能轻易怠慢喽,立刻披衣起身,打着灯笼悄没声息的往梨香院而去。
到了地方,桌上摆酒摆菜的,薛姨妈和薛宝钗正坐着谈笑,见她来了,忙招手让她坐。
周瑞家的不敢,莺儿堆着笑,强拉她坐了。
薛姨妈满脸笑意道:“没什么,今儿往各处送风俗土物,又收拾出来一盒糖蒸酥酪,想着给你,又怕放坏了,所以才让你跑一趟。”
薛宝钗笑道:“周姐姐既来了,就跟我们一起吃点儿吧。”
周瑞家的是个专爱在各主子处讨好奉承的,原她还想着怎么讨好新来的薛家人,谁知冷不防受到主人家的盛情款待,脸上既觉有光,又觉有面。
当即和薛姨妈、薛宝钗等热络起来。
你推我让之间,薛宝钗便趁机套问起府中诸事。
先问了老太太、赦政二老爷、邢王二夫人的喜好,又聊起王熙凤、李纨的行事为人,又谈起府中姑娘们的性情,不多时,忽然说起宝玉。
薛宝钗知道,宝玉在府里地位超然,周瑞家的既主动提及,她便留神细听。
起先周瑞家的还说贾宝玉如何不爱读书,如何怕老爷,如何弄那些胭脂水粉,话题转了几个来回,转向了贾宝玉戴着的那块通灵宝玉。
在听到通灵宝玉上天然带着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后,薛宝钗不觉一怔,看向自己母亲。
薛姨妈一阵心虚,忙换了个话题。
等着人送周瑞家的回去后,薛姨妈情知再隐瞒遮饰不过,只好以实言相告。
薛姨妈抹着泪道:“选秀名单呈上去后,礼部太监都要派人去各省查的,族中三代,都要身家清白,而今你哥哥闹出这档官司,你选秀的路怕是难。”
薛宝钗听了,心冷下去,怔了半晌,道:“结果还没有出来,不一定此事就完了。”
“何尝不是呢?”薛姨妈笑道:“不过纵选上了,未来究竟如何,谁知道呢?你姨母家的大姐儿,进宫当才人这么些年了,一点儿信也没有,权势富贵虽好,也得摸得着看得见才行。”
“眼巴前就有一个登云梯,宝玉那孩子,模样好,家世好,根基好,人品也不错,你王家舅舅常夸他呢,妈纵有此心,还生怕不能成事,凡王公贵族家的庶子旁支,都少不了人物,别说宝玉还是国公府嫡孙,这府里头,史公侯府的小姐湘云,林探花家的小姐黛玉,可都和他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家里比咱们强多了!”
“咱们再不肯多费心思,哪里有机会?”
“你再细想想,你舅舅、你姨母为何要咱们到贾家来?不全都是为了一个宝玉吗?”
“不过,虽然现在有王家支持,但事情还是有点悬……”
薛姨妈分析利弊,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
宝钗原不在意,后听母亲说了许多好处,以及湘云、黛玉等竞争者,骤然来了兴趣。
接着,薛姨妈便谈了她此前的布局和谋划,偶有不妥当之处,母女两人便重新计议。
自次日起,宝钗便时不时来各房各处走动,宝玉常常在黛玉处,遂宝钗也常常来西厢房和他们玩。
起先黛玉不知薛家案情,只当多来了一个姐妹,并不觉有什么,可也不知从哪里刮起了一阵妖风,府里常有婆子议论,将黛玉和宝钗放在一起比较,说长道短,沸反盈天。
其中,多有说黛玉不如宝钗随和的。
黛玉便对宝钗冷淡了。
这日,贾琏外出公干去了,王熙凤、平儿、还有贾琏的乳娘赵嬷嬷在里屋嗑瓜子说话。
说到近来之声,王熙凤笑道:“怨不得太太常说我年龄浅,没见过没经过的事多,如今又让我抄着了一件,说起来真是天下奇闻,你们只别往外说。”
平儿不敢搭话,赵嬷嬷在府里是有年头的,没什么可畏可怕的了,便笑道:“奶奶是说近来宝姑娘和林姑娘打擂台的事?”
王熙凤挑眉道:“擂台没打起来,一个先把鼓给敲热了,我在旁边看着,看不出这闷葫芦里卖什么药,单光看这表面样子,只觉得真真好笑。”
赵嬷嬷笑道:“奶奶一双慧眼,比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还厉害,什么看不出来。”
王熙凤扯起唇角道:“你们说不好笑吗?林姑娘喜欢花呀粉的,宝姑娘偏不爱这些花呀粉的;林姑娘身上有奇香,宝姑娘身上就有冷香;林姑娘有个二玉定盟,宝姑娘恰有个金玉良姻……”
赵嬷嬷摇头笑道:“奶奶心里知道就好了,面上只当做不知道,如今是老太太、太太斗法,以后的事谁也难料,奶奶只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的余地就完了。”
王熙凤道:“我知道,只是不明白,太太起先不满意史大姑娘就罢了,毕竟史大姑娘无父母依傍,性子又闹,但我看林姑娘家世、长相、性情、才学哪哪都好,配宝玉绰绰有余了,太太怎么还不满意?”
赵嬷嬷压低声音道:“这事说起来,和奶奶家有关,奶奶听过就罢了。”
“当初,林姑太太还未出阁时,舅老爷时不时过来住一段时间,自小两人一起长大,林姑太太说什么,舅老爷听什么,心里眼里只有一个林姑太太,当时府里上下看好了,认定她将来和舅老爷是一对,谁知林姑太太竟不愿意……”
她说的林姑太太是贾敏,舅老爷是王子腾,王熙凤当然知道,只没料到还有这等秘辛。
“后来呢?”
“老太太和老太爷都极疼女儿,当然不忍心逼迫她,但是老太爷已把军中关系给了舅老爷,因此,贾、王两家还是要联姻的,而政老爷又疼妹妹,所以主动提出娶太太,再之后,林姑太太就嫁给了林姑老爷。”
王熙凤喃喃道:“怪不得……”
她说之前林姑妈带着林姑娘来贾府那天,舅舅忽然打发人来送信问好,原有这么一段故事。
太太从嫁过来起,上到公公婆婆,下到自己丈夫,外加一个娘家哥哥,所有的人都围着小姑子转。
可以说,她大半辈子笼罩在林姑妈的阴影下,如果亲儿子宝玉再和黛玉成了,她心里恐怕要崩溃……
所以才千里搬救兵,搬来了一个效颦的薛宝钗。
赵嬷嬷语重心长道:“常言说的好,小家是大家的镜子,现在家里老太太和太太斗法,外头朝堂林家和王家斗法,不知如何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呢。”
即便是林姑娘,一旦入了局,也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应战。
王熙凤点头思量:自己想不掺和也不行,手头管家权利是老太太给的,若真让太太和薛家上来了,她便是第一个倒运的,日后少不了要向着老太太。
[1]从刘姥姥来时,行酒令一节,可推知薛姨妈文化水准不高,那么和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十分对应的下联“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必然是宝钗对出来的。
[2]薛家来后,笼络的第一位管事是周瑞家的,第一个丫头是金钏,可从第七回看出。
“宝钗见周瑞家的进来,便放下笔,转过身,满面堆笑。”
“周瑞家的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和那一个才留头的小女孩儿站在台阶儿上玩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效颦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