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效颦 ...


  •   王夫人接到薛家信后,心里也很不高兴,但家里还有另一件更让她忧心烦闷的事,转念一想,宝钗来了,或许能助她解开此结。

      后得知薛蟠事毕,王夫人心中更是大定。

      不过,她也只是借宝钗做个过船的筏子,若说的太明白,反遭人掣肘,想了半日,写了信,只在信中提及许多宝玉、黛玉的信息,让薛家自己想去。

      这日,薛宝钗正在房里描花样子,贴身丫头莺儿从外间屋里进来,唤道:“姑娘。”

      薛宝钗也不抬头,问:“妈叫你过去,什么事?”

      莺儿将手里一个纸条递过去,道:“我正诧异呢,咱们太太给了我这张纸条,说让姑娘比对着条上的字,配几个字。”

      薛宝钗听了纳闷,打开字条一看,只见上面写了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这是什么?试不成诗,联不成联的。

      薛宝钗摇头笑了,从炕上下来,拿着纸条到外间去问薛氏了。

      薛氏满脸堆笑道:“之前去栖霞寺上香,那里的和尚给了这张纸条,让配几个字,嵌在金锁上,一直戴着,就能保你长命百岁。”

      薛宝钗情知母亲有所隐瞒,但她总不会害了自己,想了半晌,缓缓道:“有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和这八个字是一对。”

      她又写给母亲。

      薛氏得了字,忙忙地命人赶造金锁去了。

      回来后,薛氏搂着薛宝钗道:“你那病怎样了?”

      薛宝钗道:“哪有什么病,不过是闻不得花粉罢了,离近一些就咳嗽气喘,而今屋里那些香花都摆出去了,这病也就好久不犯了。”

      “这可怎么好呢?”薛氏叹道:“京中那些贵人家里焉有不种花木的?”

      “我也烦恼这事,”薛宝钗道:“这几日我从医书上看了个以毒攻毒的方子,或许可以一试。”

      薛氏道:“什么方子?”

      薛宝钗道:“将群花蕊心摘下,制成丸药,以水送下,我想我吃惯了,也就不怕那些花粉了。”

      “这怎么行?”薛氏皱眉道:“万一治不好,愈发严重了,如何了得?”

      薛宝钗笑道:“先试试吧,有效果最好,没有效果我停了药,不是什么大事。”

      起身,又对薛氏道:“等咱们去了京,您千万别提我这闻花咳嗽的毛病,要让人以为我身体不中用,许多事情就更难办了,若有人问起,找个别的理由掩饰过去就完了。”

      薛氏点头笑道:“你不用说我也知道。”

      一家人商议已定,待打点好行装,金锁也赶制出来了,宝钗见母亲花许多心思,又催逼要戴,想一想也就戴上了。

      一路上连行数日,终于到了京都,薛蟠问起住宅安排,薛氏打了个哈哈道:“你舅舅不久前升了九省统制,奉旨查边去了,咱们现在你姨父家暂住。”

      薛蟠不愿,薛氏好说歹说将他安抚下了。

      一家人骑马坐轿,直奔荣府而去。

      一直到了贾府门外,王夫人方得到信,喜不自禁,忙带人到厅去接,姐妹们见面,叙了一番契阔,又进去拜见老太太,贾政得到消息,使人进来,安排薛姨妈等住进了东北角的梨香院。

      当晚吃了饭,薛姨妈和宝钗坐在炕上,说起闲话来。

      薛姨妈道:“而今咱们在贾家,比不得在咱们自己家,少不得要随和些,像国公府这样的大家族,即便是一个下人,都牵着线连着藤,背后有许多的关系,轻易得罪不得,咱们初来乍到,先以笼络人心为上,等立足了脚跟,一切就稳了。”

      说着,唤莺儿取一个小笸箩来,里面放着哗啦啦一堆孔方兄,有铜板、戥子、还有银锭子。

      薛姨妈道:“莺儿你也别走。”

      对宝钗道:“这些钱放你那里,见有人来就往外洒,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那《水浒传》里的宋江不就是这样拿下一百零八将的……”

      “妈!”

      薛姨妈还没说完,就被宝钗打断了,她摇头笑道:“你这样干肯定不行的,别人又不是笨蛋,见这情景,还以为咱们家好骗呢。”

      薛姨妈发愁道:“那你说怎么办?一毛不拔?”

      薛宝钗笑道:“妈向来都有主意,这会儿怎么没主意了?《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留住武松一年,却不如宋江半月功夫,为什么?收服人心,钱财只是小道,唯有察其言观其行,按方下药,才有奇效。”

      “何况,如今咱们家计一年不如一年了,无法与贾家相比,妈初来乍到,若出手大方,未免使他人先入为主,我今儿留神细看,倒生出了一个连环计。”

      薛姨妈忙问。

      薛宝钗道:“平日里,妈去应侯姨母,我去应侯府中同辈亲戚,这个不消细说,但暗地里,咱们也该细密的布局筹划,该笼络谁,都是有文章的。”

      “首先那周瑞姐姐是姨母的陪房,地位不一般,离梨香院又近,不若等明儿入夜之后,找个借口,悄悄请了来,饭桌上,一边喝酒,一边说话,也好打听打听府里的消息。”

      薛姨妈笑道:“也好,府里下人的消息,还不得而知,但府里上头主子的消息,我都听你姨母粗略说过一遍了,你要知道什么,我告诉你就是了。”

      母女两人叙谈了一番,至掌灯时分,薛姨妈派一个亲随从角门出去,到了后街周瑞家的门口。

      周瑞家的就快睡下了,听到拍门声,问:“谁?”

      那亲随道:“薛姨太太请您过去一趟,要不方便就算了。”

      周瑞家的深知薛姨妈家是王夫人极看重的一门亲戚,不能轻易怠慢喽,立刻披衣起身,打着灯笼悄没声息的往梨香院而去。

      到了地方,桌上摆酒摆菜的,薛姨妈和薛宝钗正坐着谈笑,见她来了,忙招手让她坐。

      周瑞家的不敢,莺儿堆着笑,强拉她坐了。

      薛姨妈满脸笑意道:“没什么,今儿往各处送风俗土物,又收拾出来一盒糖蒸酥酪,想着给你,又怕放坏了,所以才让你跑一趟。”

      薛宝钗笑道:“周姐姐既来了,就跟我们一起吃点儿吧。”

      周瑞家的是个专爱在各主子处讨好奉承的,原她还想着怎么讨好新来的薛家人,谁知冷不防受到主人家的盛情款待,脸上既觉有光,又觉有面。

      当即和薛姨妈、薛宝钗等热络起来。

      你推我让之间,薛宝钗便趁机套问起府中诸事。

      先问了老太太、赦政二老爷、邢王二夫人的喜好,又聊起王熙凤、李纨的行事为人,又谈起府中姑娘们的性情,不多时,忽然说起宝玉。

      薛宝钗知道,宝玉在府里地位超然,周瑞家的既主动提及,她便留神细听。

      起先周瑞家的还说贾宝玉如何不爱读书,如何怕老爷,如何弄那些胭脂水粉,话题转了几个来回,转向了贾宝玉戴着的那块通灵宝玉。

      在听到通灵宝玉上天然带着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后,薛宝钗不觉一怔,看向自己母亲。

      薛姨妈一阵心虚,忙换了个话题。

      等着人送周瑞家的回去后,薛姨妈情知再隐瞒遮饰不过,只好以实言相告。

      薛姨妈抹着泪道:“选秀名单呈上去后,礼部太监都要派人去各省查的,族中三代,都要身家清白,而今你哥哥闹出这档官司,你选秀的路怕是难。”

      薛宝钗听了,心冷下去,怔了半晌,道:“结果还没有出来,不一定此事就完了。”

      “何尝不是呢?”薛姨妈笑道:“不过纵选上了,未来究竟如何,谁知道呢?你姨母家的大姐儿,进宫当才人这么些年了,一点儿信也没有,权势富贵虽好,也得摸得着看得见才行。”

      “眼巴前就有一个登云梯,宝玉那孩子,模样好,家世好,根基好,人品也不错,你王家舅舅常夸他呢,妈纵有此心,还生怕不能成事,凡王公贵族家的庶子旁支,都少不了人物,别说宝玉还是国公府嫡孙,这府里头,史公侯府的小姐湘云,林探花家的小姐黛玉,可都和他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家里比咱们强多了!”

      “咱们再不肯多费心思,哪里有机会?”

      “你再细想想,你舅舅、你姨母为何要咱们到贾家来?不全都是为了一个宝玉吗?”

      “不过,虽然现在有王家支持,但事情还是有点悬……”

      薛姨妈分析利弊,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

      宝钗原不在意,后听母亲说了许多好处,以及湘云、黛玉等竞争者,骤然来了兴趣。

      接着,薛姨妈便谈了她此前的布局和谋划,偶有不妥当之处,母女两人便重新计议。

      自次日起,宝钗便时不时来各房各处走动,宝玉常常在黛玉处,遂宝钗也常常来西厢房和他们玩。

      起先黛玉不知薛家案情,只当多来了一个姐妹,并不觉有什么,可也不知从哪里刮起了一阵妖风,府里常有婆子议论,将黛玉和宝钗放在一起比较,说长道短,沸反盈天。

      其中,多有说黛玉不如宝钗随和的。

      黛玉便对宝钗冷淡了。

      这日,贾琏外出公干去了,王熙凤、平儿、还有贾琏的乳娘赵嬷嬷在里屋嗑瓜子说话。

      说到近来之声,王熙凤笑道:“怨不得太太常说我年龄浅,没见过没经过的事多,如今又让我抄着了一件,说起来真是天下奇闻,你们只别往外说。”

      平儿不敢搭话,赵嬷嬷在府里是有年头的,没什么可畏可怕的了,便笑道:“奶奶是说近来宝姑娘和林姑娘打擂台的事?”

      王熙凤挑眉道:“擂台没打起来,一个先把鼓给敲热了,我在旁边看着,看不出这闷葫芦里卖什么药,单光看这表面样子,只觉得真真好笑。”

      赵嬷嬷笑道:“奶奶一双慧眼,比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还厉害,什么看不出来。”

      王熙凤扯起唇角道:“你们说不好笑吗?林姑娘喜欢花呀粉的,宝姑娘偏不爱这些花呀粉的;林姑娘身上有奇香,宝姑娘身上就有冷香;林姑娘有个二玉定盟,宝姑娘恰有个金玉良姻……”

      赵嬷嬷摇头笑道:“奶奶心里知道就好了,面上只当做不知道,如今是老太太、太太斗法,以后的事谁也难料,奶奶只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的余地就完了。”

      王熙凤道:“我知道,只是不明白,太太起先不满意史大姑娘就罢了,毕竟史大姑娘无父母依傍,性子又闹,但我看林姑娘家世、长相、性情、才学哪哪都好,配宝玉绰绰有余了,太太怎么还不满意?”

      赵嬷嬷压低声音道:“这事说起来,和奶奶家有关,奶奶听过就罢了。”

      “当初,林姑太太还未出阁时,舅老爷时不时过来住一段时间,自小两人一起长大,林姑太太说什么,舅老爷听什么,心里眼里只有一个林姑太太,当时府里上下看好了,认定她将来和舅老爷是一对,谁知林姑太太竟不愿意……”

      她说的林姑太太是贾敏,舅老爷是王子腾,王熙凤当然知道,只没料到还有这等秘辛。

      “后来呢?”

      “老太太和老太爷都极疼女儿,当然不忍心逼迫她,但是老太爷已把军中关系给了舅老爷,因此,贾、王两家还是要联姻的,而政老爷又疼妹妹,所以主动提出娶太太,再之后,林姑太太就嫁给了林姑老爷。”

      王熙凤喃喃道:“怪不得……”

      她说之前林姑妈带着林姑娘来贾府那天,舅舅忽然打发人来送信问好,原有这么一段故事。

      太太从嫁过来起,上到公公婆婆,下到自己丈夫,外加一个娘家哥哥,所有的人都围着小姑子转。

      可以说,她大半辈子笼罩在林姑妈的阴影下,如果亲儿子宝玉再和黛玉成了,她心里恐怕要崩溃……

      所以才千里搬救兵,搬来了一个效颦的薛宝钗。

      赵嬷嬷语重心长道:“常言说的好,小家是大家的镜子,现在家里老太太和太太斗法,外头朝堂林家和王家斗法,不知如何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呢。”

      即便是林姑娘,一旦入了局,也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应战。

      王熙凤点头思量:自己想不掺和也不行,手头管家权利是老太太给的,若真让太太和薛家上来了,她便是第一个倒运的,日后少不了要向着老太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效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