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第 60 章 ...

  •   第六十章
      从维也纳下了火车,秋文恺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当他们把行李放到酒店后,秋雨提议出去走一走。
      行走的路线看似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路过的地方却又让人觉得该死的熟悉。
      终于,当他看到那座绿色的海关桥时,一切的迷惑即将揭晓。
      “不要告诉我,你的灵感来自于《Before Sunrise》?”秋文恺难以置信地问道。
      “我以为你早就发现了。”
      “不好的预感确实响得挺早。”
      “为什么是不好的预感。”秋雨质问他。
      “那太纯情了,还不如在床上运动来得深入。”
      面对他的吐槽,秋雨也撇起嘴,难道他设计的捷克行很有意思么。
      但揶揄归揶揄,秋文恺还是很配合地跟随秋雨的漫步,讨论一些他几乎从来没和其他人争论过的话题。
      从小就安静内敛的秋雨,再加上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乖巧听话几乎成为他生存的本能。尽管后来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但过往的认知已深深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如果是过去,他可能更多的会扮演听的角色,但此刻,不仅是他自己,对方也同样把他放在同等的高度。
      他们的讨论温的同时,也充满着一定的相对,但这种观点的不同并没有让他们觉得难堪亦或者出现裂痕。反而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人们不会因为观点不同而彼此厌恶,他们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而是纯粹且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
      桥上正好有一对儿夫妻在拍婚纱照,路过的行人向他们送上祝福:“祝你们的爱情永恒。”
      秋文恺扫了眼那两个沉浸在甜蜜中的人,摇摇头,说出的话丝毫不客气,“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是永恒的这种鬼话。”
      但秋雨不一样,他对永恒爱有着美好的希冀,他想和秋文恺执手到老。
      “不,你不是不相信,你是畏惧。”秋雨注视着他,仿佛看透他的灵魂。
      “哦?我为什么会害怕,永恒本就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建筑,在没有搭建起钢筋水泥前,它或许只是片荒地、田野,这些建筑也终有一天会耐不住时间的磨损最终轰然倒坍。”
      “还有你脚下的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电影里桥面应该是木制的吧。”
      “那现在呢?”
      秋雨顺着他的话低下头,灰色的水泥面映入眼帘。
      “但爱不一样,它不能和这些有形的物质相提并论。”秋雨辩解着。
      “正是因为它无形,便更经不起考验。不然你以为昂贵的钻石和深情的誓言意欲为何?只是在它脆弱的本质上包裹虚假的外壳。”
      “Jesse和Céline最后在一起了吗?”秋文恺只看到了第二部《Before Sunset》。
      “在一起了。”
      “那他们一定也成为相遇那天火车上争吵不休的德国夫妇那样吧。”
      “Jesse是不是还出轨过?”
      秋文恺的每一个猜测都准确无误。
      “激情褪去,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厌倦对方。你会讨厌他的鼾声、厌恶他的习惯、甚至想逃离和他相关的一切。”
      “不,不会的,越是了解他的习惯,我越会深爱他的一切。他用完的东西会惯常放到哪里,他喜欢吃什么,在不同的场合他会穿什么衣服,他睡觉的喃喃自语,一切的一切我都愿意熟捻于心。”秋雨像Céline离别时和Jesse说的那番话一样,向秋文恺表明自己的爱情态度。
      秋文恺深深地陷进他认真又坚定的眼神,在那一刻,他的心开始动摇。或许,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胆小鬼。
      “你可以被文学影视塑造的永恒爱情迷惑,但不要忘记,那都是编织的童话。”说着,他吻上秋雨的唇,结束这段谈话。
      “接下来我们去哪?那家唱片店?”秋文恺松开被吻得气喘吁吁的人。
      “是不是还要听Come Here?”他挑起黑亮的眉。
      秋雨抿着嘴,爱死了眼前迷人的脸庞,甚至连他的调侃都让他神魂颠倒。
      他们继续顺着导航,走到电影里的那家唱片行。
      墙上果真挂着《Come Here》,秋文恺他相视一笑。
      秋文恺不排斥数字音乐,但黑胶总能带给他一种音乐能够摸得着的感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对数字时代的反抗。
      他在眼花缭乱的黑胶中找到了David Bowie的《Aladdin sane》,竟然还是美国首版,他脸上露出不可多得的惊喜之情。
      秋雨望过去,得意地抬起下巴,意思是,来这儿没错吧。
      秋文恺无可奈何地比如Ok的手势。
      秋雨寻觅到了一张1961年德国首版的《月光》,它的封皮是贝尔特·莫里索的《The Butterfly Hunt》,绝妙的光影就像如水的月光,这样的搭配着实让人惊叹。
      “我们还要去那块儿墓地吗?”
      他们买完胶片,装在印有店铺Logo的白色帆布袋里。
      “如果你愿意,我们去也不妨。”
      “饶了我吧,就在城区转一转。”秋文恺把人揽进怀里。
      他们像任何一对儿热恋中的情侣,无所顾忌地涌进人流。
      跳上红色的公交车,窗外是孕育着这座音乐之城的“蓝色”多瑙运河,静静流淌。
      “你还记得Jesse和Céline在运河边遇到了一位诗人吗?”
      秋文恺皱起眉思索,“写milk shake那个。”
      “对。”
      “See what you mean to me(明白到你对我的意义)
      Sweet cakes and milk shakes.(犹如蛋糕和奶昔)”
      他大概记得有这么两句。
      秋雨接着念出后面几句。
      “You have no idea where I came from(你不知我来自何处)
      We have no idea where we're going(我们不知该前往何方)
      Lodged in life(只管融入生活)
      Like branches in the river(就象河流的支脉)
      Flowing downstream Caught in the current(奔腾而下,随波逐流)”
      听到他们的声音,坐在斜对面的女生笑着向他们说出最后两句“I carry you(我中有你)You'll carry me(你中有我)”,对上暗号。
      她从慕尼黑过来,同样是看过Before Sunrise后,对维也纳心心念念。
      秋文恺无奈地笑道:“看来这部电影让维也纳成为打卡圣地。”
      到了河畔圣母教堂,维也纳最古老的建筑,留存于世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虽然秋文恺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不论多少次踏入这样的教堂,他都会被震撼到。尤其是在德国读书时,每当他心情郁乱,都会到科隆大教堂走一走,获得片刻平静。他不是从宗教中获得力量,而是纯粹地痴迷于这座仿佛注入灵魂的建筑。
      因为是复活节假期,教堂里的人不算少,他们简单地转了一圈便出来,不妨碍别人虔诚的祷告。
      离教堂不远处有一个咖啡馆,坐在露天椅子上还能和多瑙运河遥遥相望。
      “你知道哥特式建筑的来源吗?”
      秋雨摇摇头,建筑这方面他知之甚少。
      秋文恺喝了口咖啡,和他缓缓道来。
      “哥特式风格的诞生和一个人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叫絮热,路易六世时期的隐修院院长和摄政王。他天资聪慧但出生于农民家庭,没钱读书只能每天与田野为伴。”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干农活。一只山羊在他惯常游泳的池塘里挣扎,像是溺水的样子。”
      “善良的絮热立即跑上前,把山羊解救出来。”
      “这只羊无比洁白,全身还散发着淡淡的圣光。”
      “正当絮热忍不住伸手抚摸它时,山羊突然张口说了话。”
      “这把絮热吓得瘫坐在那。”
      “山羊说它是亚伯拉罕,就是那个耶和华为了考验他的忠诚度,命他把爱子以撒献祭给自己的倒霉蛋。”
      “絮热当然知道亚伯拉罕是谁,但他不敢相信圣经里的人物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这难道是神意吗?”
      “亚伯拉罕看出眼前是一个无比干净透彻的灵魂,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他许诺可以实现絮热三个愿望,但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做一件事。”
      “絮热还是半信半疑,他说出了第一个愿望,想去上学。”
      “不久后,当地的一位乡绅出资送他去圣但尼修道院接受教育。”
      “絮热如愿以偿地进入学校,但山羊却消失了。”
      “又过了几年,就在絮热即将要忘记曾经还有这么一只山羊时,它又重新出现了”
      “亚伯拉罕要实现他第二个愿望,但絮热在内心还是半信半疑。”
      “亚伯拉罕看出他的疑惑,没有强迫,它给了絮热一个预言,不久后,将会有一场巨大的战争席卷整个欧洲。”
      “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浩浩荡荡掀起序幕。”
      “絮热这下对山羊彻底信服,他说出自己的第二个愿望,他想有一番作为。”
      “在絮热的同学中,他有一位密友,竟然就是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六世,絮热后来成功担任圣但尼修道院院长的秘书和国王的顾问。”
      “在第三个愿望也实现后,亚伯拉罕说出了他的请求,他需要回到天堂解救儿子以撒,耶和华根本没有放过他们,不然他也不会成为现在这副模样。”
      “絮热需要做的就是修建一座高耸建筑,让亚伯拉罕能够尽可能的靠近天堂。但这个建筑要想迷惑耶和华,自然是教堂最好。”
      “当时的教堂主要还沿用罗马式厚重的拱顶和敦实的墙壁,无法在高度上再进一步。”
      “聪明的絮热在罗马式的基础上,改进了内部结构,让它如骨架般搭起整个框架,这样就可以把空间堆叠到很高。”
      “但越来越高之后,势必会带来一另个问题,就是两边的侧推力会加强,整个建筑会很不牢固。”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山羊说,他需要能够往上攀爬的支撑。”
      “这给了絮热灵感,于是哥特建筑的第二个特点就出来了,那就是飞扶壁,用来平衡建筑的侧推力,也能让山羊沿着飞扶壁爬上塔尖。”
      “为了进一步减轻耶和华的疑虑,絮热想到一个好办法,他让心灵手巧的工匠把彩色玻璃拼成圣经里各种场景,来表达虔诚。”
      “终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圣德尼教堂诞生了。”
      秋雨拖着下巴思忖,这是什么说法?怎么感觉像胡扯。但碍于秋文恺是建筑师,还一脸认真地阐述,所以也好说什么。
      看他半信半疑但又不敢质疑出声的样子,秋文恺知道他也犯了和自己当初一样的蠢。
      对所谓权威的屈服。
      “我记得刚上大一的第二周,教授让我们把欧洲建筑历史和特点做成一个报告,还不能是那种简单的科普。”
      “说实话,那会儿我的德语水平并不足以完成任何学术性质的书写,只好在图书馆去找有没有类似的专业书,然后还真让我找到了。”
      “书的标题非常直白,欧洲建筑知识大全,很厚,插画用语都十分专业。我一边看,一边在电脑上劈里啪啦打字,无比丝滑。”
      “但很多内容,其实我隐约觉得有些奇怪,要不是作者在下面标注的引用无比真切,我甚至是怀疑这是个醉鬼,一边喝酒一边天马行空。”
      “终于,梳理到哥特式建筑时,我硬着头皮看完了刚才将讲给你的那些内容。”
      “这下我开始鼓起勇气质疑权威,你懂,我们的教育总是让我们不敢轻易挑战权威。”
      “我在Google里搜索书里引用的文献,果真,一个都没查到。”
      “我不敢相信,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怎么会允许这样学术不端呢?”
      “我很激动,立刻把书翻到最后,想去看一看有没有类似于联系电话什么的,一心想去纠正这个巨大的错误。”
      “然而,书的最后一页有这么一句,Das ist alles in diesem buch. Das sind alles sehr interessante ideen meines jüngsten sohnes. ”
      秋雨听他说出这句话,没憋住笑。
      所有内容都是胡扯,灵感来自于我的小儿子。
      秋文恺摘下眼镜,在他的笑声中抿了口咖啡,“是,就是这么蠢,书的封皮明明已经提醒了Fiktive Werke,是虚构作品,但我硬是没意识到。”
      “最后呢,作业怎么办?”秋雨手背抵着嘴,试图遮掩一下自己不厚道的笑容,想象着他当时的恼羞成怒。
      “你说呢,也就是浪费了一下午而已,我还有一晚去赶ddl.”现在想起,那种被戏耍的羞耻依然挥之不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