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贺鼎著.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29.
节选
2.瓷业堆积与地形改变
在当今城市考古工作中,许多古代城市上经常覆盖着生活垃圾形成的一些厚度有限的古代地层。但对于景德镇,千年以来燃料及原料从周边的矿藏区被运到老城区而产生的生产垃圾体积巨大,经年累月地堆积在地表,形成了厚度惊人的考古地层,并极大地改变了历史城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考虑到景德镇原有地形多丘陵和溪流,在景德镇老城的不同地方,瓷业垃圾填埋深度有很大不同。笔者对当地城镇建设和考古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得知,在御窑厂周边,堆积深度达3~5米。在观音阁处,深度达到20多米。中山路以东瓷业堆积平均达2~5米,中山路以西平均达5~7米,以至于在民国年间,景德镇的地形已经较为平坦,其上遍布密集的窑场和民居(白光华,2014)。然而,也会出现特别情况,在城南的刘家弄附近,瓷业垃圾堆积出的山体高达十几米,其上遍布窑场和坯房,在周边平坦的环境中非常显眼。
景德镇建成区的地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变化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山谷或山坞被填平;溪流和小河被封盖;昌江沿河被填高和填窄。这些被填埋、封盖的地方,最终都成为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