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贺鼎著.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29.
首先,屠宰业、米业、餐馆业与瓷业工人的伙食规范有关。清中期旅居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在信件中就曾经提到“这里每天消耗一千头猪、一万担米”。瓷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瓷业工人争取自己的生活待遇提供了经济基础。景德镇流传的若干瓷业传说和文化习俗,如知四肉、起手酒等,都反映了饮食行业与瓷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钱庄的发达与景德镇大宗瓷业贸易和瓷业生产的资金周转有关。最后,纸烛爆业发达与景德镇丰富的、周期性的瓷业迎神活动有关。每年景德镇27个会馆、数十家寺庙、数十家行业公所会在特定时间进行行业庆祝活动,有时迎神活动长达数月,每次都会消耗大量的烟花爆竹、供香蜡烛等。150座窑房在每年立冬的第一次烧窑后会进行暖窑神活动,拜奉风火仙师时也会消耗大量鞭炮等产品。
综上所述,徽帮店铺总数390户,杂帮店铺总数433户,徽杂同营总数457户,各帮总计达1280户。绸布业75家、700多人,酱磨业50多家、370多人,南货业58家、500多人,平均可以得出,每个店铺人数在8.5人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各帮人数总计为1万(1280×8.5)多人。这个数据与景德镇陶瓷业人口相加,距离民国景德镇人口低潮时的7.6万人尚有较大距离。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导致这个差距:第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景德镇生活服务业统计数据不全面,无法涵盖所有行业,因此非陶瓷类的城市生活服务业人口被大大低估了;第二,由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失业和饥荒,大量具有一定难民、游民性质的人口涌入景德镇,这些人口被《珠山区志》统计在内,但并没有从事较为正规的行业,因此没有被统计到从业人数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