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贺鼎著.景德镇: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29.
一、
主要结论和工作
本书运用人文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参与式观察,对景德镇历史城区瓷业遗产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涉及自然环境系统、基础设施和用地系统、产业和建筑类型系统、信仰礼俗空间系统,揭示了瓷业聚落遗产的深层结构和文化模式。
瓷业聚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同的聚落表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但本研究表明,瓷业聚落拥有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模式,瓷业聚落的选址、相地和布局模式反映了瓷业功能与堪舆文化交织形成的功能与文化的深层结构。本书首先从景德镇镇区形成前的乡村瓷业聚落入手,观察瓷业聚落选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揭示了宏观尺度的瓷业窑址群游牧现象和微观尺度的窑口选址游牧现象,这种游牧过程体现了早期瓷业聚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及聚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景德镇历史城区形成以后,由山体围合、水系分割形成的自然单元成为瓷业聚落选址的重要参照物,生产、商贸等不同类型的瓷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不同,因而具有“山坞”“洲地”等不同的相地模式。御窑厂由于其皇家背景,形成了高等级、大尺度的堪舆模式,与城市山体形成的“龙抱珠”模式,与城市码头和标志性公共建筑形成“罗盘式”格局,因而其堪舆活动对城市空间的总体结构有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