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代学者刘歆所说,《山海经》的作者为大禹及其属臣益,所以他认定该书的撰著时间为上古的虞夏之际。可以肯定的是,书中大量的神话确实源自上古的口耳相传,但说全书皆为虞夏之物显然是证据不足的。现代学者研究后认为《山海经》并非作于一人一时,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才不断增益成书。古时的《山海经》还附有图画,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有“流观山海图”的名句。可惜,这些图画早已失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据统计,全书记载山名五千三百多处,水名二百五十余条,动物一百二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至于散布全书的神话传说,更是俯拾皆是。袁珂先生称赞《山海经》“非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真是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