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崩。

      满堂悲恸,天下大丧。

      在完成了招魂、小敛、大敛仪式后,终于到了成服阶段,也就是丧葬。

      唐太宗李世民穿一身粗布,麻衣粗粝,土灰色的一长条罩在身上,显得人有些苍白。

      他一步一步挪向祠堂,脚下有些沉重,就这么拖着,麻衣掠过脚踝,皮肤瞬间立了起来。

      祠堂里,刺目的白。

      帐子从房梁上悬下,没多少风,却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灵台前摆着一排火烛,红光焰焰,李世民本就酸痛的眼睛,此刻更是觉得模糊湿润。

      他撩开外袍跪下去,膝下的蒲团好像有了灵性一般,成了这祠堂里的唯一一处柔软。

      他今晚要长跪于此,在这里为先皇守灵。

      李世民两手摊地,手心向上,把头埋到了地上。而后他又缓慢抬起了身子,两手合在一起,虔诚的念着诰词。

      他两眼紧闭着,能清楚感觉到下眼睑睫毛一颤一颤,扎进眼球里。

      已经感觉不到疼了。李世民心里念着。

      玄武门一事以来,李渊退为太上皇,不再照理国事。李世民将大唐上下治理得通达明顺,还一度有了五胡朝华的盛况。

      但心里就是痛。大概明不正言不顺。

      再睁眼,李世民面前赫然立了个大石碑,挡在灵位前。

      那石碑不同寻常石碑,表面光滑,还发着光。

      李世民使劲眨了眨眼睛,以为自己悲伤过度,出现了幻觉。

      那石碑还在。幽幽的绿光让李世民心上很是不安,这石碑又挡在灵位前,仿佛……仿佛李渊的魂魄降世般!

      这是…这是天幕!

      李世民脸上淌过一行清泪。一定是他的父皇李渊,是他来嘱咐自己了。

      虽然,玄武之事是他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坎,但他知道李渊对这大唐盛世也一定很欣慰。

      自己曾在两仪殿宴请突厥使者。筵席上,李渊向自己赐酒,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李世民心里满是伤感,他泪流不止,长伏于地上。

      “父皇,父皇。”李世民连声叫着,“是您显灵了吗。您有什么指示,儿臣都照做。”

      无人应他,祠堂里只有蜡烛的火陷轻轻摆动。

      次日清晨,已过了用早膳的时间。

      宰相房玄龄领着太子李承乾一行人进来。

      李世民跪了一夜,身子已经酸了,见房玄龄过来,想抬头去与他示意,但脖子不听使唤,僵硬的插在肩上,像一根木棍。

      房玄龄忙去搀他,对上李世民的脸,心里一惊。

      李世民脸有些浮肿,眼眶通红,嘴唇毫无血色。

      房玄龄心疼的用手去按住李世民的肩,用膝盖顶住他的后背,让他稍稍把身体的重量靠在自己身上一点。

      一抬头,他也瞅到了那天幕。

      如此物件,只应天上有。

      房玄龄看向李世民,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这是……这是……”

      李世民想回他,可什么声音都发不出,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

      房玄龄却已经心有灵犀的领悟了他的意思,他像自言自语,又像再确定一般,说道:“这是先帝显灵。”

      以太子李承乾为首的皇子们和长孙无忌等人都已经跪在了祠堂。房玄龄也退到后面,跪在李世民身后。

      李世民低垂着头,余光里还能捕捉到天幕的一角。

      原来不是幻觉。

      李世民觉得精神有些恍惚。

      一夜无眠,又没吃什么东西。先前倒是有小侍来提了水喂他喝,那冷水下肚,更觉喉咙如针刺般,干涩灼痛。

      天光大亮。阳光照进来打在人身上,更觉得迷糊困倦。泪已经流干了,流光照在脸上,人脸更加干瘪。

      李世民稍稍往前探身,扶上这天幕,想寻求一些安慰。

      天幕一经人拍,便显现出了一行内容。

      后排的太子李承乾最先看到,他惊呼一口气,身侧的长孙无忌责怪的剜他一眼。

      但随着这声惊呼,众人都看到了天幕上的字。

      李世民抬头,也注意到了天幕的变化。他缩回伸出的手,心里既敬畏又感伤。

      众臣皆埋头伏地,高呼“先皇显灵,天佑大唐”。

      李世民反应迟了一瞬,身后臣子的呼声让他顿了顿,随即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

      贞观盛世,政治清明。可玄武事变、杀兄逼父,抹不去的污绩。

      这会是吉兆还是凶兆。

      李世民抬眉看去,只见天上亮着一行字:皇子非正常继位档案。

      后面的皇子大臣这时也都抬起了头,往天幕上看去。

      李世民将这段话逐字逐字分解开,心里纳罕,这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是说他的后继者不是用正常手段继位的吗,那他呢?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他不会要走自己父亲的老路吧。

      一行字,祠堂里众人各怀鬼胎。

      太子李承乾先跪不住了,他脚下一软,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命运这两个字,读来就缠绵悠远,别说去体味其中的千姿百态了。

      一朝太子,仪表堂堂,聪颖过人,受尽宠爱。

      他病时,李世民诏道士秦英为其祈福;他愈后,李世民又大赦天下。自己是嫡长子,又生在帝王家,该是一生荣华。

      怎奈何,命蹇时乖,命运给他开了太多玩笑。少年后,他因病患了腿疾。即便还没有失去父亲的宠爱,他也总是觉得自卑。天朝圣子,哪有跛脚的。

      更何况,自己的喜好又与常俗不一样。

      汉人的朝廷,自己偏喜穿胡服说胡语。还有东宫里自己养着的娈童……

      李承乾不敢往下想了。

      多少次在梦中,他被人赶出东宫,他跛着脚,一点一点往外挪,可那些小吏们还是粗鲁的把他推在地上,说他不是太子了,只是个废物瘸子。

      他不是太子了……

      梦醒,李承乾总是惶恐。他去锤自己那病腿,毫无知觉,好像在烂泥里,看不到光。

      现在,这不是梦了,这是真的,是真的要被废立了。

      另一边,长孙无忌也心有所想。

      他是忌惮太子李承乾的。不止是李承乾,连同魏王李泰,他也心有顾虑。

      李承乾和李泰都有自己的一班人马,又都在李世民面前颇为受宠,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登上皇位,都意味着长孙无忌的失宠。

      长孙无忌心里明白,自己镇不住这两位皇子,他们也不会听命于自己。

      天幕这意思,大概是想说太子李承乾会被废立吧。这是长孙无忌早就想过的事。

      但是放眼宫内,还有哪个皇子可以被立为太子,又似乎只有四子李泰。

      魏王李泰人长得憨胖老实,文采斐然。他跟他魏王府里的那班子文人编写了《括地志》,很是受李世民喜欢。

      若未来他继位……

      长孙无忌仔细咂摸着,似乎也有不妥。李泰虽不像李承乾一般行为异常,但他也自视不凡、自命清高,他看不上朝中俗事,更不会听取自己的意见。

      长孙无忌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看向那天幕,忧心着天幕接下来的内容。

      只见那天幕渐渐滚动,出现了继位皇子的信息。

      [姓名:李治 身份:九子晋王 继位手段:轮空捡漏]

      自古被封为晋王的都不是凡人,如晋王杨广做了隋炀帝,两晋时期的晋王司马睿。

      命运似乎已经用画笔画上了不等量符号,李治的封号就是他不一般的地方。

      众人看到李治的名字都面漏疑色,看向了跪在众皇子后面的八岁小儿。

      李治自己突然收获了那么多目光,也觉得莫名其妙。

      太子李承乾甚至偏头想了想此人是谁,才想起这是他的糊涂蛋九弟。

      这么没有存在感的人是如何当上的皇帝,这天幕不会是坑骗大家吧。

      房玄龄还跪着,上身立直,拱手想要进言。

      魏王李泰却先开了口。他最喜文学,平日里咬文嚼字,此刻看到轮空捡漏四字,以为这是什么了不得的仙家用语,便自作聪明道:

      “父皇,儿臣有一言。先帝显灵,自是有祥瑞降临我大唐。先不论这天幕前头说的什么,只后面这轮空捡漏四个字,就可认定为大吉之兆。”

      此话一出,果然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李泰身上。

      李世民也扬了扬头,暂且忘掉了悲伤,问他:“何解?”

      李泰很是得意,说道:“轮,车也。轮之于马车,是使它快于人力的原因。空,更是作盛大之解。这不正说明我皇朝蒸蒸日上,繁荣昌盛吗?”

      李世民听了这话,频频点头,竟觉得颇有道理。

      房玄龄也称赞道:“魏王好文采。这样一解确实有理。”

      一旁太子撇了撇嘴,这种嘴上功夫他不愿废,也不屑废。

      他看向李世民,连日的奔丧让他满脸憔悴。

      李承乾张口道:“父皇,儿臣挂您忧心,还是保重龙体为要。莫不然,等精神养好些,再看这天幕。”

      李世民见太子关心自己,很是欣慰,他摇了摇头:“这天幕也不知要存在多久,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一番话提醒了众人。众人又齐刷刷把头转向天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