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兵马 ...

  •   瑀王被废后,接替他在蜀地军权的人选一直未定下。

      因涉及军权,太子自然想争,圣上却有些犹豫。

      毕竟太子已监国,若手下再有军队,便是如虎添翼,权势再度扩大,这定然不是圣上想看到的。

      毕竟圣上才经历了瑀王造反一事,实在不敢将权力放给太子。

      但瑀王刚倒,太子一派在朝野之上一家独大,不管哪个纯臣接了这个烫手洋芋,都会得罪到太子。

      太子咬定了这块军权不放,只要最终军权在手,不管圣上拖多久,他都宁愿等下去。

      一边是圣上不愿放权,一边是太子虎视眈眈。

      于是人选一事,便一直搁置着。

      这么一搁置,便是三个月。

      直到蜀地传来军报,边界疑似有兵马集结。

      蜀地属南,近原瓦拄之地,多年前安定王率兵平定了瓦拄后,蜀地边界一直相安无事。

      如今忽而传来兵马集结一事,朝中人只道是蜀地军队群龙无首已久,无视军规,私自出兵,造成兵马集结假象。

      只是这军报已呈到朝堂中来,圣上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思虑再三,亲封一人为佘翎大将军,统管蜀地军营。

      那佘翎大将军乃是一武将世家,先前从未站队任何一派,是圣上挑选出来的纯臣。

      此事一出,给太子气得不轻。

      他原以为只要耗下去,军权迟早是他的。

      而圣上做了这么一出,差点就把不信任太子写在明面上了。

      “诸位怎么看待这位佘翎大将军?”

      东宫,齐承沅将诸位心腹都召集出来。

      幕僚们众说纷纭,最后也没有得出个结论来。

      齐承沅听得头疼,他瞥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语的林舟,“林卿,你来说。”

      顿时,殿中的目光纷纷向林舟投来。

      方才听着众幕僚们商议,她心中已有个初步的想法。

      林舟一拱手,“臣以为,圣令已下,选任佘翎大将军一事已无可避免。不如待佘翎大将军上任后,叫那大将军无以统管边疆军权,叫圣上再思虑统管蜀地人选。”

      至于让其无法统管军权的手段,她相信太子定有法子的。

      林舟话音刚落,就听殿内传来哈哈大笑声。

      她寻声望去,便见大笑的人就坐在她对面,同她一样仅次于齐承沅之下。

      陆之石。

      当年的状元,后来的政令台鸾阁承徽使。

      陆之石原先是不站任何一派的,一直在政令台做着纯臣。

      陆氏家大业大,他背后有一整个家族支撑,确实没有必要在那个时候站队。

      而此时不一样了,如今朝野一边倒,谁都想乘机攀住太子这棵大树往上爬。

      因此瑀王与太子之争尘埃落定后,他便送了帖子来,投于太子门下。

      而太子向来是个爱惜人才的,只要诚心向他投靠的,他都统统收于座下。

      陆之石道:“林大人说的轻巧,蜀地路远,我们的手如何能伸到蜀地去?而且待佘翎大将军上任后,军权已定,圣上恐怕很难改主意重新考虑人选,另外就算圣上当真考虑了,谁又能保证圣上一定会考虑我们的人?”

      毕竟这一次,圣上就没有将军权交给东宫。

      陆之石上前一步,“臣以为,不如在这位佘翎大将军出任路上制造些意外……”

      他抬起手,在脖子处一划,“既能早些让圣上知晓我们的决心,又能提早将军权拿回手中。”

      林舟一听,立马皱眉。

      她站起身来,“臣认为不可。此计一出,便是将夺权摆在了明面上,臣认为还不到与圣上撕破脸皮的时候。”

      陆之石嗤笑一声,瞥了眼林舟,“林大人恐怕不知,世家之争向来如此。圣上膝下适龄之子只有太子殿下一人,难道圣上还要考虑哪个远亲国戚?”

      说罢,跟着陆之石一同来的几个幕僚发出了哄笑声。

      林舟抿唇,“无论如何,只要圣上还是圣上,若无十足把握,与其撕破脸皮便是下下计,更何况……”

      她抬头看了一眼齐承沅,拱手弯下腰,“臣还有一事顾虑,边界传来兵马集结的消息,众大臣都默认了是驻扎在蜀地的军队违了军律造成的,可还未证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林大人!”

      陆之石高声打断她,仰头道:“蜀地自被安定王平定以来,一直相安无事,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风波。当年瓦拄人可是被全灭了的,难道你担心哪里蹦出来的野人反抗我大钺?”

      说罢,他哈哈大笑。

      林舟没有理会陆之石的嘲笑,她继续道:“臣以为,涉及边界兵马,还是小心为好。”

      高座之上的齐承沅先是听了诸位幕僚的七嘴八舌的议论,又是听了林舟和陆之石的争执,此时也有些烦了。

      他拿起玉板重重拍了拍桌,“好了。”

      齐承沅直起身来,“此事就依陆卿所言。”

      他看向陆之石,“此事交给你去做,务必谨慎小心。”

      陆之石得了齐承沅的肯定,面上有些欣喜,他拱手道:“臣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说罢,他仰头颇为得意地看了林舟一眼。

      林舟垂下眼,只当没有看见他的挑衅。

      齐承沅目光又看向林舟,笑了笑,“林卿可不要多想,但此事确如陆卿所说,世家之道,皇家之道,向来如此。”

      他目光里带着对权力的渴望与急迫。

      自从彻底搞垮瑀王之后,太子一派在朝野上肆无忌惮惯了,如今就连太子也丝毫不掩饰对争夺权力的野心了。

      既然齐承沅已发话,林舟只好拢袖,“是,殿下。”

      十天后,边界传来了震惊整个朝野的消息。

      佘翎大将军还未至蜀地军营,便死在了乱剑之下。

      陛下震怒,连忙召集诸位大臣。

      朝野之上,齐承沅镇定地对圣上对峙,话语间找不出任何破绽。

      陛下虽怀疑太子,但没有证据,只好命人彻查此事,择日再另选他人前往蜀地。

      退朝后,齐承沅找到陆之石,“陆卿,你此事办得十分不错,原以为佘翎大将军远在蜀地,对你来说或许有些困难,却不想你做得如此不露马脚。”

      回应他的,却是陆之石有些沉重的神色。

      他忍了忍,思虑一番后才敢道:“殿下恕罪!佘翎大将军……并非死于我的人手下。”

      蜀地之远,陆家买下的杀手还未到蜀地,便先得了佘翎大将军被害的消息。

      方才在朝堂上,他表面上虽看着镇定,实则出了一背的冷汗。

      听闻,齐承沅脸色也沉了下去。

      既然不是他动的手,那这件事里就还有第三方。

      是瑀王旧党?还是哪个韬光养晦的亲王?

      一瞬间,齐承沅将所有可能的人选都想了个遍,却毫无头绪。

      最可怕的是,直到现在,齐承沅都不知道对佘翎大将军下手的人是谁。

      敌在暗,我在明。

      齐承沅头一次有了危机感。

      他立即召了幕僚们。

      林舟听闻此事,先是讶然,后是不安。

      只论朝堂之上,她和太子一样想不到对手是谁。

      若那人原本就不是哪一个亲王呢?

      林舟想到一个人。

      一个许久没有见过的人,久到她以为那人已经死了。

      “林卿,你以为呢?”

      林舟猛然回神,对上了齐承沅的目光。

      齐承沅此时隐隐地有些着急,眉目间带着焦虑。

      林舟沉默了一会儿,“臣以为,不论佘翎大将军是被何人所害,约莫圣上已经认定是殿下所为。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先将蜀地军权拿到手,届时再去蜀地就能知道到底是何人做祟了。”

      她看着齐承沅揉着额头,显然这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对手实在让他烦躁。

      林舟又道:“就算对方已结集兵马,但好在发现及时,未成大患,如今他们的兵马对于我大钺来说,也只算得上是流寇之辈,不足以为惧。”

      听林舟这么一说,齐承沅觉得有几分道理。

      他沉思了一会儿,再次抬眸,眼中便已恢复了往日的冷静。

      齐承沅对陆之石道:“继续按原计划,盯紧皇宫那边,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让父皇将蜀地军权交给我。”

      “是。”

      陆之石朝齐承沅拱手,同时瞥了眼旁边的林舟,眼中似还有些不甘。

      林舟坦然接受他的目光,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自从陆之石投靠东宫后,便处处与她作对,言语间尽是对她的轻蔑。

      她唯一能想到的便是授爵那日,陛下在众人面前点了她的名字。

      可就算如此,能被记恨到今天,这位陆大人实在是有些小心眼。

      *

      蜀地。

      月黑风高,冷风簌簌。

      军营之中,一把把铮亮的刀上反着火焰的光。

      寂静的夜里,只有火把发出噼啪声。

      一人骑在马上,幽幽行来,马蹄声踏碎了夜晚的宁静,叫人心中升起一阵惶恐。

      他单手勒住马绳,火光照清了他的脸。

      玄铁头盔之下,露出了一双深黑的双眸,似饱经风霜后磨砺出的刀子般锋利。

      见到他来,有人跑至他身边,“大将军,人都已押下。”

      江赜目光在地上躺着的几具尸体上一扫而过,最终落在了眼前被绳索牢牢绑住,动弹不得的士兵身上。

      “蜀地琮历军,原属瑀王麾下,自瑀王被废后,便一直没有人接管,群龙无首。”

      听到瑀王的名讳,前头跪着的人往前一挣,吼道:“要杀要剐,给一个痛快!我琮历军里没有人是孬种!”

      说罢立即就有枪尖抵住了那人的胸膛,可那人无畏无惧,瞪着眼看着江赜。

      江赜抬手,示意旁边的人退下。

      他看着眼前黑压压的将士们,看着他们或惊惧或悲愤的面孔,慢慢道:“难道你们就不想为瑀王殿下报仇?”

      将士们一愣,没想到江赜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暗潮流动。

      他们自然是想的。

      琮历军是瑀王带出来的,若是有谁能真正让他们臣服,那就只有瑀王一个人。

      先前传来朝中要派一个大将军下来统管他们,他们还十分愤怒。

      毕竟边境的一切,都是瑀王一点点带着他们打拼出来的,现在要让他们听从于另一个不明不白的人,他们自然是不服的。

      站在前头的人脑子转得很快,“你与我们说这些,不过是想利用我们罢了,难道真会为瑀王殿下报仇不成?”

      江赜被对方戳破了心思,便直接坦诚了。

      “不错,我是需要你们的军力,但我们的敌人是同一个。”

      他神色一暗,眼眸中涌出浓浓恨意。

      “我不勉强你们,若想为瑀王报仇的,自可留下,若不愿搅到这浑水里的,现在就能离开。”

      江赜一抬手,压在将士们脖颈上的刀剑便齐刷刷地收了起来。

      前头的人有些惊讶,他上下打量着江赜,“难不成你要与整个朝廷为敌?”

      江赜问:“有何不可?”

      他行至北面,那便是京城的方向。

      “如今的朝廷,只是一个谋权算计的壳子,毫无家国可言,这样的朝廷,配让你们效忠吗?”

      瑀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边疆驻扎多年,一朝回京,便被太子视为眼中钉,最终也是沦落到被废除的地步。

      将士们神色有些动容。

      江赜问:“安定王平定瓦拄时,在蜀地戍州刨山为百姓运药材,你们当中可有戍州子弟?”

      人群中接二连三地有人回:“有!”

      江赜又问:“吴州之役,安定王带着众将士拼死守城,奋战三天三夜,最终扛住了瓦拄人的进攻,此事可有人知晓?”

      有人立即道:“知道!”

      江赜转身,面向将士们又道:“我军要守的,不是朝堂之上的朱门酒肉,而是万家百姓的安宁。愿随我军者,解下右臂系带,不愿者,现在就可走。”

      话音一落,有人犹豫道:“敢问将军是?”

      冷风中,江赜道:“我乃赤云军江赜。”

      闻言,就有人惊呼:“安定王的赤云军!”

      当年安定王平定瓦拄,便在蜀地征战过,蜀人自然记得一清二楚。

      只是安定王已死。

      他们看着江赜,迟疑道:“莫非……你是那小世子?”

      江赜垂下眼,“安定王,便是家父。”

      将士们沉默地看着江赜,心中有些震撼。

      良久,有人道:“当年多亏了安定王守城,我们一家才能活下来!我愿意留下!”

      也有人道:“对不住,三哥,我家里还有妻子……”

      “俺这条命是瑀王殿下救的!俺不走!”

      陆陆续续的,有人离开,也有人坚持在原地不挪一步。

      当晨光从山那头爬出,照射在军营场地上时,军营中还笔直地站着黑压压的一片人。

      江赜目光转动,看着面前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晨光照射在他们身上的盔甲上泛出金色的光芒。

      他抱拳道:“江赜在此,谢过诸位!”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兵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