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
碎碎念:
1、
章惇是史书中出了名的美少年。大宋抨击政敌常朝下三路走,但别人的下三路流言都是勾搭女人,只有他是因为长得太美被骗进“蜘蛛洞”差点被女人睡死。
以及章惇乃是其父和丈母娘□□之语应该也是流言,北宋不见记载。
其实想一想也知道离谱,因为北宋对官员的个人道德还是在意的,朝敌抨击都是从下三路走,比如抹黑欧阳修睡侄女。章惇的父亲在章惇当官的时候,他也在当官。这么大的污点,旧党都没弹劾过,那肯定是没这回事。要相信党争双方对彼此的恨意啊。
章惇出身不伦这件离谱的事,最初出现在南宋笔记小说《挥麈后录》,作者是王明清,就是之前介绍过的在《默记》离黑狄青的王铚的儿子。
2、
右臣伏见熙宁以来,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构隙四夷。王韶以熙河进,章惇以五溪用,熊本以泸夷奋。
——苏轼
苏轼没有直接弹劾章惇,是弹劾别人的时候顺便弹劾了一把王安石和章惇是“构隙四夷”。
然而以前苏轼在章惇取得战功的时候,写诗夸赞过章惇。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
漫说玉床分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褭蹄。
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党争啊党争,真的唏嘘啊。
2、
虽罪名未著,而意有不善,辄不可留。
臣窃见知枢密院章惇,始与三省同议司马光论差役事,明知光所言事节有疏略差误,而不推公心即加详议,待修完成法然后施行。
惇不过欲使被差之人有所不便,人人与司马光为敌,但得光言不效,则朝廷利害更不复顾。
——苏辙
苏辙弹劾章惇的主要内容是,司马光粗暴废除新法引发诸多问题,这是章惇没详细提醒司马光的错。虽然章惇没犯罪,但本心不好,不可留。
“虽然这人没罪但心不好就是有罪”这个打法被后来某人学了去,嗯,“莫须有”。
3、
子厚诘之曰:“相公乃覆人家族邪?”禹玉曰:“此舒亶言尔。”子厚曰:“亶之唾,亦可食乎?”
——《闻见近录》章惇即章子厚,朝堂后堵着老丞相王珪(禹玉)字骂。
4、
脱脱编的《宋史》就编了两年多,基本直接原封不动搬南宋官史。章惇传记的内容,就是从宋高宗时修的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四朝国史》中直接搬过来的。文中所提的传记原话,大家看看有多么神奇。
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
——说的是章惇和章楶对西夏胜利一战,那也是宋夏战争中唯一的大胜
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
——说的是章惇不给家属徇私,不给儿子授高官
还有什么章惇贬雷州百姓不给他租房子啊,其实也是假的,章惇死在贬所,说明直接住贬所,不需要租房子;什么章惇死后被群妾瓜分财产,停尸没人收敛,被老鼠啃咬,也是假的,那时章惇身边哪来的妾,且还有儿孙跟在他身边照顾;章惇死的时候百姓痛骂,只有章家人为其辩解,还被嘲笑什么的,还是假的,章惇刚死的时候待遇还不错,宋徽宗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追封魏国公,哪有人骂他啊。骂他的都是南宋高宗时了。
为什么章惇名声这么惨呢,主要是宋高宗的问题。宋徽宗都没把章惇往死里整,还给足了章惇身后名。
宋高宗要为靖康耻找原因,不能是宋徽宗的错,所以是新政的错。但自家老爹用的那些大臣都忠于老爹,说他们不好也是自家老爹不好,所以章惇这个没有被宋徽宗重用的新党就要背锅。再加上章惇阻止他老爹当皇帝,那么锅就由章惇一个人背了。章惇不仅被他列为“第一奸臣”,子孙都不准出仕。
宋高宗:北宋亡国,都是章惇的错[墨镜]。
5、
章惇和苏家兄弟就是普通的党争和互坑关系。搞得现在这么狗血,都是南宋文人再加工。
比如网上常见的段子“苏子瞻谪儋州,以‘儋’与‘瞻’字相近也。子由谪雷州,以‘雷’字下有‘由’字也。黄鲁直谪宜州,以‘宜’字类‘直’字也。此章子厚联谑之意。”出自南宋罗大经的小说《鹤林玉露》。
6、
最后,写一段苏轼遇赦途中,给章惇之子,也是他的学生章援写的一段话,对章苏的爱恨做个总结。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
或许苏轼和章惇都知道,不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出了问题,只是党争的无可奈何。
这辈子章苏不准绝交!谁党争就揍谁!我这就让暾儿练武去!
7、
宋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自己都会编国史,不只是编前朝史。因元朝的特殊性,脱脱编纂《宋史》的时候不会甄别史料,直接照搬宋朝自己编写的国史。所以史学价值很差,需要看文人的笔记小说补充。
分辨笔记小说中的史料价值,就要甄别作者的政治属性。比如新旧党人写彼此肯定有抹黑,写自己肯定有吹嘘。
看他们互黑真的很有趣哈哈哈。
更有趣的是,他们本来写着黑的事,在后世被我们认可,比如狄青的“东华门外”;本来写着吹嘘的事,在后世被我们唾弃,比如夸司马光弃地。
[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