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第五十一章 奉诏撤军 ...

  •   靳王宫内,大臣们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庹枝战事,以陆翕为首的大臣皆以和为主,以诃昌为首的大臣则以战为主,两相争执间,靳王只觉头脑昏胀,十分聒噪。
      “陛下,臣以为,眼下并非绝境,退避求和非但换不来长久的太平,反倒让仪国以为我国懦弱好欺。望陛下深思,切不可令狄将军撤兵。”
      “诃大人此言差矣,识的清,望得远,才能谋得长久,而今禹国兵败,不得已迁都通川,禹国尚且如此,更何况我国?”
      诃昌上前一步,神情急切。
      “陛下,臣有三点要说,望陛下听臣一言。”
      靳王颔首,说道:“说吧。”
      “而今我国尚有兵将数万,足以与仪国争衡,纵观古今,强国之主,逢敌入侵,必将坚守到底,此乃其一。将行万里,饱饮风沙,血战千日,食不果腹,他们是我国的基石,也是我国的功臣,陛下岂可因几句乱语便饬令折返,此乃其二。”
      “再者,黎民随主,耕地盖屋,养儿奉亲,那云犁残暴无仁,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怨声载道,哀嚎连天,陛下当真要让万众黎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吗?此乃其三,以上三点,请陛下熟思。”诃昌道。
      “………陆卿看呢?”靳王问道。
      闻言,陆翕拂袖而道:“日月更替,王朝兴衰,两者相同,如今仪国势强,自当避其锋芒,养精蓄锐。依诃太傅所言,坚守到底固然有理,可数月以来,我国大将接连殒命,所能战者,竟寥寥无几,陛下何不趁此间隙,广纳贤士,搜寻良将,仪国能培植出的,我国难道不行?”
      诃昌冷笑一声,说道:“倘若仪国不愿和,我国又该如何?”
      见状,荜林屈身道:“依臣愚见,为表诚心,陛下应当先行撤兵,以礼待之,派遣一能言之士前往仪国,仪国见陛下如此和善,自然也不好拂陛下的面子了。”
      诃昌摇了摇头,似有些讥讽之意,稍时,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仪王岂是区区几句言语便能轻易动摇之人?遥想当年,商鬲出使,尚且不能以言语令仪王心动,最终将邲水县交割与仪国才得两年太平,假使我国前往求和,以那仪王的脾性,还不知要向我国讨些什么,金帛之物也便罢了,倘若是我国国土,那时荜都尉又该作以何言?”
      荜林挑起眉头,笑道:“一城一池而已,岂能决定成败?诃太傅到底是乡民出身,见识如此浅陋,怕是连几本兵书都未曾读过吧?”
      “张口兵书,闭口古籍,都尉以博览群书而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老夫真为群书叫屈啊,倘若圣贤得知自己所撰之文,并不能使得天下之士以平等看人,而是将此作为露才扬己的手段,不知还要作何感叹。”诃昌悠悠说道。
      “你……老匹夫!!”荜林怒不可遏,瞪着眼睛看着诃昌。
      “哼。”诃昌理了理衣袖,不曾看他。
      “都住口。”靳王沉声说道。
      晋邹瞥向一旁,低声说道:“陛下,既不能统一意见,不如召来星官一问?”
      “也好,传星官。”
      一刻后,星官缓步而来。
      “我国与仪国之战,星官以为如何?”
      “禀陛下,臣夜观星象,见荧惑、太白二星彼此照应,稍显合相,古书有言,‘荧白相合,不可动兵’,只是,古籍之言也未必都能应验,陛下当……”
      靳王摆了摆手,令星官退下,神情十分烦躁。
      “罢了。”
      “即日起命大军撤出庹枝郡,令史绂为使者,前往仪国请和。”
      “陛下,臣……”诃昌眉头一皱,正要出言。
      “众卿姑且退下,朕乏了。”
      “是——”
      诃昌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恍然之间,他想到了一个人,若要陛下回心转意,此人最为关键。
      遥想当年,他曾听闻过一件事,靳军与仪军交战之时,陛下曾被困在草丘,是狄昴不顾己身,冒死将陛下从禹军中间救了出来,他背着年幼的陛下,一路前行,跋涉千里,历经千辛万苦,才躲过了禹军的追杀,保住了陛下的性命,此后数年,任凭靳王如何桀骜,对于狄昴,他始终是礼遇有加的。
      诃昌回府之后,在屋中踱步许久,心道:若说如今谁能挽回陛下之意,恐怕也只有狄老将军了,不过,听旁人之言,老将军病重难愈,恐难久安,究竟该不该告诉他呢?此关乎国事,就算我不言,他迟早会知道,不如先将此事告知于他,一同商议一番。
      想到这里,诃昌急匆匆的走出府门,乘车来到狄府,他入内之时,正见狄昴躺在榻上。
      狄昴面容平和,只是头发相较往日白了不少。
      两人交谈一刻,狄昴见他犹犹豫豫,几番不语,便问他可是出了什么事,纠结之下,诃昌终于将陛下撤兵求和的消息道了出来。
      刹那之间,狄昴面如死灰。他神情激动,急着从榻上爬起来,嘴里一直念着‘纸笔!拿纸笔!’,见状,诃昌点了点头,急忙喊人去取纸笔。
      少时,诃昌接过纸笔,将毛笔塞进狄昴手中,狄昴的手指颤了几下,似是使不上什么力气,诃昌有些茫然的瞧着他的动作,过了一会,狄昴突然梗了梗脖子,嘴里发出了几句难以辨清的碎语之后,整个人便失去了神采。
      毛笔缓缓从他的手中垂落,狄昴的身子也渐渐倒了下去。
      诃昌双目失神,屈膝跪在狄昴榻前,他看着空白的竹简,胸中荡起一抹无尽的悲凉。
      楸树在风中四下飘摇,诃昌顺着狄昴的目光看去,见他死盯着那颗楸树,过了一会,他站起身子,方才看清,原来狄昴看的并不是那颗早已枯死的楸树,而是楸树后的一扇木门。

      十日后,狄膺奉靳王诏令撤军回京,大军踏过溪流、青野与山川,狄膺抬起头,一阵山风吹来,此地距离漆阳只余二百里。
      “将军!!”
      “将军——!!!”
      一阵呼声穿过山谷,传入狄膺耳中,他抬眼望去,见到来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策马而来的人是狄昂身边最信任的部下枃嵛,也是狄膺最熟悉之人。
      “枃伯?”
      狄膺有些茫然的看向枃嵛。
      两人距离只在咫尺之间,枃嵛见狄膺身影,立马下马奔去,他来到狄膺马前,不知为何,他的身子有些颤颤巍巍的,宛如风中的一片残叶。
      狄膺下马之时,见枃嵛两鬓斑白,不知何故,在他的印象中,枃伯虽近中年,头发却乌黑如墨。
      “少将军…少将军……”
      枃嵛屈膝跪地,眼中含泪,见状,狄膺猛地一惊,他匆匆上前,本想将枃嵛扶起,却见到了他满溢而出的泪水。
      “少将军……”
      枃嵛泪如泉涌,哽咽着道:“少将军…将军他…将军他……”
       狄膺闻言,赶忙问道:“父亲…父亲怎么了?!可是病重?”
      “将军他听闻陛下撤军……急不可耐,情急之中…情急之中猝然薨世!陛下得到消息,以命人将将军厚葬!”
      枃嵛抹了一把眼泪,抬起眼皮,双唇抖了两下。
      “少将军,待会入京面见陛下之时,切不可失了分寸!”
      狄膺不知道枃嵛究竟说了什么,在听见‘离世’两个字的时候,他整个人愣在原地,脑中只剩下一片空白,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了。
      片刻,他抬起眼帘,眸底之中,只余下一片苍茫。
      回到漆阳之后,他先是去见了靳王,随后便动身赶往父亲所葬之处。
      他将祭祀之物一一安放完备后,便跪在墓前,任由众人如何劝说也不肯挪动半步。
      “父亲………”
      “父亲…您这一去,孩儿该如何自处?父亲……”
      他抬起头,望着紫红交加的天空,此时此刻,不知从何方飞来的麻雀在头顶盘旋,泪眼模糊了他的视线,待两滴清泪从眼眶中滑落,他看见一只麻雀飞到了父亲的墓上。
      麻雀在墓上站了一会,接着便飞到了他的手旁。
      狄膺皱着眉头,将麻雀捧在手心,低声说道:“回家,回家去吧。”
      麻雀停留了一会,便飞到了空中,狄膺依旧跪在墓前,直到枃嵛出声:“少将军,眼看要打雷了,快回府吧。”
      “末将随将军多年,而今将军离去,少将军便是末将唯一可追随之人,还望少将军勿要嫌我年老无用,将我弃之不顾啊。”
      “枃伯此言差矣,膺从小受枃伯与父亲教导,早已将枃伯视为至亲之人,只是,父亲他……”
      狄膺抽泣良久,方才开口。
      “父亲他戎马一生,忠心耿耿,我若不能保全百姓,夺回失地,父亲于九泉之下岂能瞑目?”
      “既如此,少将军自当保重身体,以图来日,将军之恩,末将必定以性命相报。”
      灰紫色的阴云下,文弗瞥向两人,他开了口,却不知该说些什么,等到想说什么的时候,又觉得不合时宜,只好将一腔话语咽于腹中。
      半晌,他缓缓蹲下,手上的土灰让他恍然失神。
      一道惊雷落下,众人抬起头,注视着空中的一道道闪电。文弗眨了眨眼睛,盯着远处巍峨壮观的宫殿,眼中飘过一丝淡淡的嘲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