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8、登基大典 ...
-
大周新帝登基,自当百臣来朝,万军来贺。
君权神授,从建立星月阁、册立大祭司开始,新帝之权便该由大祭司替天授之,并为新帝戴上帝冕,但由于大祭司如今下落不明,便改为新帝自行登上天源祭坛,向天行礼请权后戴上,而后在百官的拥护下正式踏入正殿,坐上龙椅。
只不过,这一年多来发生的事注定了,此次登基大典必然不会太平。
李君姝是在准备前往天源祭坛的路上得知王胭带领金甲铁骑攻入梁国的,素来冷静的她这时候都不禁感到一阵心颤,妆容精致端庄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被她压下。
此时伤神别无他用,她只能期望梁国国主能够信守承诺,在王胭大军兵临王城下前将王央衍杀死并毁尸灭迹,毕竟王央衍就算天资再高,孤身一人又如何抵挡举国之力?更何况,梁国还有一位须臾境强者的存在,杀王央衍岂非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李君姝深吸一口气,重新恢复冷肃的模样,在大臣与护卫队的簇拥下走向天源祭坛。
很快,李君姝来到祭坛下,她抬头望着面前的九百九十九道石阶,知道自己只要走上去,戴上帝冕,最终完成仪式,即便是王央衍亲自出现阻止,也已经来不及了。
她是众臣选举的新帝,若说废除新帝、驳百官之意,她王央衍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君姝看了一眼护卫祭坛一侧的何不止,后者正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若是不可以去看,实在是注意不到他的存在,而接下来,何不止便会跟随在她身后,护送她登上祭坛。
一位须臾境大修士的亲自护送,着实是莫大的荣幸。
“何大人,辛苦了。”她安慰一笑。
何不止点点头。
他在大周地位极高,如今李君姝尚未完成登基,自然还不算新帝,他是否行礼也可自凭意愿。
李君姝见状,明白他至少并未反对自己,暗自松了口气,便开始缓步走上天源祭坛。
死去的李文徵曾派人暗杀王央衍,但却因何不止的存在而宣布失败,自那以后,几乎无人在敢动王央衍,但万万没有想到,在何不止离开陵川前往边境的某一段间隙里,梁国藏匿于陵川的奸细竟是直接将王央衍劫走,这对于李君姝来说可谓是意外之喜。
李君姝本来就怕事情败露,但如今看来,何不止并不知情她在背后使的手段,如此,便可暂时放心了。
在百官瞩目之下,李君姝深吸一口气,身着尊贵的帝袍,一步步登上天源祭坛,她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怀揣着炽热与激动迈向她向往已久的那个位置,很快,她就可以得到她梦寐以求的一切。
登上祭坛的时间并不算长,李君姝把控着速度在合适的时间里迈过了最后一道石阶,抬眸入眼便是大周的万里河山,而那些不久后将会都归属于她,她的目光转向放置在祭坛正中央那墨台的帝冕与镇国玉玺,缓步上前,来到墨台前方站定。
墨台两侧站着两位星月阁的神官,宽大的白色祭袍曳地,戴着的祭帽上垂下的锦布遮挡住了双眼和上半边脸,看不清容貌,但各自正立于两侧,不言不语,庄肃而平静的行着礼。
李君姝不由得看了那二人一眼,上次祭天大典,星月阁三大神官死了一名,后续也并未听说重新选举,如今出现在这里的恐怕就是仅有的两位神官了,只不过看这样子,这两人气息温和,并无敌意,许是并未由于王央衍的失踪而迁怒到她身上。
“麻烦两位神官了。”
若是王央衍在,便该由她带着两位神官代表星月阁在此相迎,并为李君姝授冕,但如今她不在,便只有神官一齐代劳了。
两位神官点了点头,皆是上前一步,躬身向李君姝行了一礼,但接着却并无动作。
“两位神官这是什么意思?”李君姝以为他们是不愿给她授冕,不禁皱眉。
“殿下还请喜怒,臣等并无他意,只因不久前我等发现大祭司留下的一个锦囊,里面有大祭司留下的一条密令,与殿下有关。”其中一名神官说道。
李君姝面色微冷,“密令?说的是什么。”
“大祭司留言称,若有朝一日她出了意外,而新帝即将登基之时,那便需请新帝前往梅园的湖底洞天,取出藏在其中的湖心石,便算是得到了她的认可,故今日还请殿下移步。”神官继续说道。
“一派胡言!”
李君姝呵斥道:“大祭司下落不明众人皆知,如何还能留下密令?如今你二人居然敢在这等庄严的场合假传大祭司之命,该当何罪?”
谁不知道梅园里的那片湖泊藏着传说中的鲲鹏神兽,而那鲲鹏神兽原本唯王深藏马首是瞻,但王深藏走后却是将之留在了梅园,其用心何在,无非便是为了保护王央衍,别说是李君姝,即便是何不止都要对之敬畏三分,如何还能独自潜入湖心拿到湖心石?那与让她去送死何异?
而现在,星月阁的这两个不识好歹的神官居然以此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为由阻止她登位,简直荒谬至极、胆大包天!
不可饶恕!
“殿下还请息怒,臣等有…”
“放肆!”
那位神官还想说什么,却被李君姝冷声喝止,“二位神官失言,若是知错能改,本宫自当既往不咎,但若是一意孤行,将此事闹大,令得今日登基大典出了差池,二位神官可担待不起!”
此话一落,两位神官沉默下来,神态平静,看似并无收回前言之意。
很显然,在他们看来,眼前这位即将登基的公主殿下的话显然比不上他们的大祭司留下的密令有分量,此时自然也就无动于衷。
场面一时陷入僵局,李君姝见状则是冷笑一声,道:“来人!”
“且慢,殿下还请稍候。”
何不止发话了,转向两位神官缓缓道:“既然二位声称那是大祭司是密令,那么可有大祭司的亲笔信?”
“自然是有的。”
先前说话的神官直接挥袖,一封字迹流畅、行云流水般的金笔书信便出现在几人面前,同时上面还有王央衍的印信。
李君姝压抑着心中的惊恐与怒火凝神看去,紧接着便是神色骤变,袖中的手不由得狠狠攥紧,发出轻微骨头响动的声音,可见此时的她心中有多么激荡!
一旁的何不止则是挑了挑眉,很显然,就连他都感到了些许不可思议。
因为那封密令上明明白白地只写了一句话。
“若想得正统,便在登基大典上自去梅园取出一颗湖心石吧,李君姝。”
信中指名道姓,匪夷所思!
若非肯定近几月来陵川当中绝未出现过王央衍的踪迹,李君姝都要以为这所谓的密令是王央衍前不久才偷偷传递到神官手上的,如若不然,难不成她早在失踪之前就知道会登基的人是自己?
这才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
“大祭司早在数月前失踪,那时尚未定下新帝人选,是如何知晓今日登上这祭坛的人是公主殿下的?”何不止问出了相关的疑惑。
“何大人想必也知道,座上身怀天书,自当也有卜卦预言之能力,提前算到今日之事也并不稀奇。”神官如是说道。
何不止沉默不语,李君姝却是按捺不住了,“那为何偏偏这时候拿出来?既然她已定下考验,为何不在更早的时候进行,偏偏要此等重要的时刻,难不成是故意要看本宫的笑话,或者是你们可以刁难、伪造密令不成?”
她的辩驳并非没有道理,若是王央衍本便有所预知,那便要提前打算才行,为何拖到这时候提出?
“天机不可泄露,座上说过要顺其自然,若今日登基的不是殿下,那么她的密令便做不得数,故而才在此时拿出。”神官平静地说道。
李君姝气笑了,意思便是这是故意针对我的?她深深吸一口气,这才稳住心绪,不无强硬地道:“二位神官应知,中断登基大典乃滑天下之大稽,但既然大祭司留有密令,本宫自当遵从,只是不该是现在,待登基大典完成,本宫自然会亲自去一趟梅园,取那湖心石来印证。”
“本宫知道两位神官是以江山社稷为重,但既然如此,那便该明白如今并非是你二人胡闹的时候,更何况,大祭司如今不在,二位此举很难让人不怀疑是在以此为借口行大祭司之事,如此行径,与逾越何异?”
何不止多看了李君姝一眼。
任谁都听出了李君姝话里的威胁,先帝授权给大祭司,而非星月阁,如今大祭司不在,你星月阁又有何地位?
两名神官闻言沉默下来,不知是不是被震慑住了。
很快,其中一位神官叹了口气,道:“既然殿下执意如此,那我等也无权阻止,请吧!”
话罢,二人让到两边,显然是让李君姝自行戴上帝冕的意思。
既然你认为星月阁并无权力,那么我们又怎么有资格为你戴上帝冕呢?
李君姝见状怒了,沉声道:“本宫听闻,两位神官虽在星月阁就任神职,但却也并非没有七情六欲,过去数百载,尚留有血脉在大周之中,只是鲜少见面,不知…二位对他们可是有所想念?”
此话一出,两位神官身形一顿,动作迟疑。
他们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李君姝话语之中的威胁之意,相互间不由得对视一眼,最终也只得叹息一声。
眼前这位公主殿下虽然身为女子,但近来她在争位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手段不得不让他们相信,若今日令她折了面子,她必然会出手对付他们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