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0、第 130 章 ...

  •   大年初六,春节的氛围仍然浓厚。

      可医院里截然不同,几乎每张面孔都愁云惨淡,和外面喜气洋洋的迥然而异。

      人啊,只有被困顿在病榻上受罪时,才会赫然发觉之前平淡生活有多宝贵。

      夏志琪望了眼四周,长长地叹口气,转头问姜总:“陆董有没有立过遗嘱,或是对私人财产或者股权进行过分配?”

      姜总说他大概知道一些:鸿辉的股东,也就是说它上头的全资控股母公司,注册地在英属开曼群岛。

      夏志琪知道那地方是国内公司的注册圣地,不管是后面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阿里、京东,连地产类的诸如恒大、碧桂园、世茂等都选择在那里。

      它能避税,也是上市融资的好跳板,更适合企业家进行商业布局。

      这说明陆仕辉眼光远大,早早就把跳板搭好了。

      “但是,”姜总语气发生了转折,夏志琪敏锐地捕捉到他语气里的忧虑。

      只听他道:“开曼群岛的控股母公司,注册股东仅有一人,是陆先生的太太。”

      而母公司麾下鸿辉置业注册地在国内,董事会主要成员是陆董还有他的堂哥,以及一位元老。
      陆太太竟然没有席位。

      夏志琪骇然:完了,如果陆董不能及时苏醒,官司有的打了。

      官司涉及到东西不是房子,就是地皮,全是逐年升值的好东西,谁也不会轻易丢手。

      她要是陆太太,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必然想办法把能拿的好处都抢回来。

      但目前看来,这官司既能在国外打,也能在国内打,排列组合后有四种结局......

      那么不管对鸿辉本身,还是对它牵涉到的业主以及合作伙伴而言,这都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浩劫。

      她不由打了个寒战,那是一种灾难正在临近的感觉,她几乎闻到了硫黄味。

      夏志琪搜刮着脑子里的一切讯息,这才猛然想起来:

      鸿辉在北京的项目公司,和鸿辉置业并非母子关系,它的股东包括陆仕辉、潘国良,以及北京本地一家国资背景的企业。

      那家国企,才是陆仕辉拿下北京地块的神秘力量,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夏志琪不由松口气,不管海城这边再乱,只要有那家国企坐镇,北京的项目还不至于群龙无首。

      只是做为嫡系,姜总未来的日子必然不好过。

      她对姜总道:“打官司的话,几派势力可能都会争取你。”

      争取不到就会翻脸,争取到了,利用完就会叫他滚蛋。

      姜总愁眉苦脸地说:“我知道。”

      夏志琪认真道:“可以考虑来北京,想办法接手陆董在北京的项目,远离是非中心,把‘花都’做好也算不辜负陆董。”

      她当然有私心,想缔结最坚固的盟友,不影响自己赚钱。

      霎那间,夏志琪觉得自己也像秃鹫。

      没办法,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她只能先保护自己,默默祈祷陆仕辉早点醒过来。

      姜总点点头:“我会考虑这条路,说不定以后还要靠夏总。”

      两人握手告别,夏志琪这才离开医院。

      初五的飞机是赶不上了,她只能乘明早的飞机回北京。

      第二天,在飞机起飞的隆隆声里,她的思绪仍然围绕着陆仕辉。

      作为国内最早致富的开发商之一,他的发家过程中难免沾染了他人的鲜血,有些哪怕不是他的本意。

      北京郊区被拆迁队打死的人,或许仅是浮出水面的一个。

      他们那一代企业家,占到国内经济发展的先机后野蛮生长,完全属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草莽英雄。

      有多少人曾在灰色地带徜徉浸染过?有多少人将来会接受法律的清算?

      该来的都会来,无非是早一点,晚一点而已。

      她没有宗教信仰,但还是相信业果的说法。

      折损自己的福报,仅为了赚更多的钱,完全是本末倒置。

      毕竟,财富仅是人前进的桥梁,说到底也就是工具而已,聪明的人没必要一直站在桥上。

      借助桥梁迈向下一段人生,才是正理。

      这时,飞机正越过苍茫大地,望着匍匐在机翼下的白云,夏志琪脑海里不由浮起一句老话:见好就收。

      4年,她给自己在北京的期限是这个数。

      4年,做好手上的事业,也必须为人生的下一步找好方向。

      回京后,她迅速投入了工作,与此同时,去年委托给房产中介的事情也有了眉目。

      说有个四合院急着找买家,位置很好,就是有点破。

      真奇怪,大半年都没动静,突然这个时候有了消息。

      夏志琪去四合院看了两次,又查了下产权,很快就拍板了。

      就是价钱有点辣手,她又想办法凑了点数目才交齐。

      中介喜滋滋地问:“夏总,看样子是打算在北京常驻了?”

      她说:“我早就打算常驻了,不买房也是要常驻。”

      中介连连点头:“买了房更好,人在一个地方有了恒产,被绑定了,才会更有恒心,真心愿意这地方越来越好,否则就是过客。”

      鉴于眼前这位中介是潘璐介绍的,夏志琪难免猜测:他难道是帮人试探?

      算了,水至清则无鱼,她反正也需要买房。

      只是没多久,潘璐就来找她:“走,那块地谈好了,带你去见一个人。”

      夏志琪还以为是去对方办公室拜见,哪知道是随着潘璐夫妻去别人家里登门做客。

      春节的谈话起作用了,潘家决定把人脉和她分享了。

      路上潘璐问:“假如对方聊起咱们的经营情况,比如资产之类,你想怎么说?”

      夏志琪笑道:“直接注水是造假,容易出问题,但选择从哪个角度说,属于营销范畴,让我来吧。”

      见面很顺利,离开对方家里后,潘璐还亲自驱车带她来到那块地。

      她指着一栋破破的小白楼道:“这就是公司接下来两年的办公楼,西边还有一块地,到时候咱们一起去谈。等这两个项目开张了,估计你得两头跑。”

      虽然苦,但地段很好,将来大有作为。毕竟,小白楼不远就是北海公园。

      夏志琪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成了北海公园的常客。

      她亲眼看到北海的冰封解冻时,会有成群的野鸭子在上面欢快地游来游去。

      天气晴朗时,即使什么都不做,只管远远地望着,听着人世间的喧嚣,就能体会到这份平淡的美好。

      等到北海上冻,又一次出现了很多滑冰的游客时,夏志琪才发觉2002年又要过去了。

      这一年,吴茜在日本生下一个女儿,同时也考上了早稻田的进修班,每次和她通电话都能感受到她的忙碌焦躁,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交流。

      这一年,唐婕也终于和谈了7年的男朋友分手,幸亏老天待她不薄,让她遇上老城区改造,用丰厚的经济补偿弥补她遭遇的困苦,她才25岁,将来还有大好的时光。

      这一年,夏志琪的回忆像一台加速的机器,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慢慢地、清晰地反复播映着过去。

      那些充塞在整个80年代、90年代初的生活细节,一件件、一桩桩地回来了。

      特别是她和开城的朋友们、亲人们共同经历的碎片,在回忆中反而被打磨得越发清晰、温润。

      而穿越前的那些记忆,则像掬在手心里的水,越来越少。

      以至于她心里有个声音发出了声音:再也回不去了。

      这一年,她和冯甜甜倒是联系得比过去要频繁,有时会讨论他就业的问题,有时她也会说起自己的工作,关系反而比以前更加亲密。

      他们都感到有个一直悬置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他们曾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生活步调和自我认知都并不同频,对各自人生的把控程度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那是一份不对等的关系,如果硬要在一起,可能很难走远。

      现在,他和几年前比已成熟很多。最重要的是,夏志琪的心结消失了。

      她曾以为冯甜甜心中所属根本不是自己,而是穿越之前的那一位本主。

      而现在,她终于想起原来他们打小就曾如此紧密交汇,仅是因为穿越这件事离散,又各自汇入生活那片浩瀚的海洋。

      不能再沉默了。

      2003年开春后,夏志琪发短信问:“要是北京有机会当体育老师呢,你来不来?”

      他一直没回,她有点魂不守舍。

      晚上十点半,被她刻意丢在一旁的手机来了消息提醒:“我去北京干嘛?”

      看到他的头像的瞬间,紧张的情绪被冲垮,她心里那颗不安分的石头落了地。

      她拨通号码,理直气壮地问:“那你到底来不来?”

      冯甜甜委屈地说:“你才想起来问吗?我以为你会一直装傻。”

      她试探着问:“那个,日记本还在不?”
      没想到他竟然回道:“早没了。”

      看来真没记错,东西是交给了他。

      可惜的是,他搬家时找不到了,只说还记得里面的内容。

      她嗔道:“里面写了什么?我看你是不是哄人。”

      其实日记里究竟写了什么,她真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冯甜甜大声道:“总而言之,你在日记里写的就是要穿越到未来寻求发家致富的奥秘,然后再把致富密码带回来做富婆,还有可能会导致暂时的失忆,让我别见怪。你还说以后要包养我,让我比演唐僧的那位大叔还要幸福,但你还告诫我千万不能移情别恋,否则你会——”

      说到这里,他已经笑得不行,根本再说不下去。

      夏志琪更是嘎嘎直笑,她丝毫不怀疑能写出“小明爸爸被评为三八红旗手的”的她,能写出这么豪迈的包养檄文。

      只是冯甜甜最后那句没说完的话,实在令人心痒难忍。

      她问:”否则我会怎么啊?”

      冯甜甜叹口气:“见面再说吧。”

      他竟然还设钩子给她!

      他讲自己当时看完那本日记后,第一印象是匪夷所思。

      后面发现她竟然真是按照里面的记叙稳步前进,于是对她的感情,由最初的好感渐渐变为羡慕、眼红,是非常复杂的感觉。

      那段时间他曾经自怨自艾过,也努力挣扎过。

      特别是高三,夏志琪是他对外界的锚点,更是灯塔。

      他说哪怕自己上了海师大,在海城头次遇见她,也不敢和她对视,因为没有底气,更没有自信。

      电话打完后的第三天,他们就见面了。

      夏志琪坐在餐厅里,晕晕乎乎间看到他走过来坐在对面,好像看到高中时代的他。

      他们谈了什么,她都印象不深,因为她一直都在思索,不明白这是短暂的相遇,还是最后的告别。

      前天的电话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后来,她忍不住打断他的叙述:“你倒底要不要留在北京啊?”

      这句话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她清楚地看到他脸上泛起的红晕迅速加深,转为一种近乎激动的潮红。

      只见他认真地道:“不要开玩笑,我不喜欢拿这种事儿开玩笑。”

      她连忙拉住他的手表示了自己无比端正的态度。

      原来,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0章 第 130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