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爆竹声中一岁除,岁除就是大年三十,这一日里,百姓家辞旧迎新,皇城中也有驱傩守岁。

      出于对孟宰相前些日子的补偿,在端王的安排下,太常寺选中了孟二娘作为今年驱傩仪式的主角方相 。

      孟二娘头戴四目黄金面具,身披熊皮,执戈举盾,扮演驱鬼之神。五百少年作为侲子,站在孟二娘身后,齐声唱诵驱傩咒歌。
      方相舞之蹈之逐步向前,侲子亦步亦趋跟从,庞大的队伍在宫道间游行,穿插着扮演各种神兽、神灵的百戏艺人,大巫敲鼓呐喊,从各个宫殿驱赶邪祟。
      在宫廷中漫游一周,最后象征性地将鬼疫从城门驱赶出城。

      皇帝则站在高处观赏、接受祝词和祝福,以示龙体康泰,天下安宁,百邪不侵。

      驱傩之后,皇帝仪仗转回宫殿。白日的热闹结束,黄昏来临之际,宫内各处燃起巨大的火炬,意在烧尽秽气,迎接光明。

      皇帝于登春阁设宴,与皇亲国戚、心腹近妾、中书门下的高官也就是俗称的宰相们,共同守岁。
      这是姬伊避不开的宴席,她作为秦王府的代表必须出席,向陛下、圣人献上忠诚与孝心。

      席间有歌舞,君妾赋诗应和,通宵达旦,从旧岁的末尾转向新年的第一天凌晨。
      姬伊也随大流赋诗一首,当然,是翰林学士代笔。

      随着钟声敲响,宴席临近散场,孟宰相主动提出要与姬伊谈一谈。
      这是很少见的,孟宰相早就被迫放弃了做姬伊的师傅,也很少与她私下见面,而且是今天这样的大日子。

      今晚的时间相当珍贵。
      大年初一元日,是年节最重要的一天,每个人——尤其是老太太们,还有更隆重、不可马虎的朝贺在等着,今天晚上就连皇帝也睡不了两个时辰。

      姬伊没有拒绝。孟家与秦王府是世交,孟宰相的母亲做过宣宗的乳母,孟梧又是她的伴读,这是无可挑剔的亲近关系,她没有理由拒绝。

      孟宰相与姬伊站在登春阁一偏僻角落,避开人交谈:“当日小男无状冒犯世子,实是我管教不力。舅甥二人这些天也已知错……”

      姬伊实在舍不得今夜的稀少睡眠再次缩短,抬手打断了孟宰相过多的前缀:“劳烦孟相直言相告。”

      孟宰相望着姬伊的眼神专注和蔼,嘴角紧抿、下巴微收,话到嘴边的劝告,终究还是和着叹息咽了回去:“等到年后,他们会在白马寺落发出家。”

      姬伊双手背在身后,神色冷淡,语速如飞:“白马寺出家?倒是便宜了他们。既然孟相都这么说了,那就依孟相所言,近日秦王宅会送两枚度牒到你家。希望二男诚心悔过,诚心向佛,不要辜负了孟相一片心意。”

      白马寺是第一座由官府建立的寺庙,从汉朝延续至今,被称为祖庭,规矩最为严格,非常适合如孟相这等世家门庭送男拜佛修心。进了这里,亲长既不用担心小男儿妄自丢了性命,也能让仇家放心——里头过得不会舒坦。

      孟宰相见姬伊满意,像是松了口气,随后告辞离开了。

      等人走远了,姬修按照白日里的约定来接姬伊。姬伊以秘书省距离明堂比后宫殿宇更近为由,要在年节多住几天。

      姬修道:“孟相这步履匆匆的,她这般老谋深算的人,也只在你跟前失态……怎么,她向你求情了?”

      姬伊把事情简单说了:“她的主意不错,度牒钱我也替她出了。”

      姬修先是讶异,随后笑道:“这样也好,孟相年纪大了,这两年也该致仕了,就当是体恤她大半生操劳。”

      姬伊眉眼微不可查地弯了弯:“是啊,等孟相致仕……”

      据说吐蕃莲花生大师秘法中僧人会通过无上瑜伽修行,白马寺特别好,适合选几个眉清目秀的僧人放入和亲使团中,便是赤尊公主不好这一口,也能促进佛法交流。

      *

      元日的大朝会是整个新年期间最重要的仪式,也是大周皇帝感受权力巅峰的时刻。

      清晨时分,皇帝身着衮冕礼服,在仪仗护卫下,驾临明堂受贺。
      诸王、王子皇孙、文武百官、各地朝集使,乃至各国使节、番邦首领,依照品级,次序上殿向皇帝跪拜贺寿,山呼万岁。

      殿庭中会陈列仪仗、车辂、卤簿,以及各地进贡的祥瑞之物。
      品类之盛、国使之多,堪称是万国来朝。

      大朝会后,皇帝赐元日宴,演奏《七德舞》,再向百官使节赐金帛、岁俸等,以示恩宠。

      姬伊领了不少金帛,大半由宫人送去旧日住的宫院,又捡了些金收在袖中,怪沉手的。

      席间餐饭时,姬伊在乐师队伍中抓到了正在巡查的桃吏。
      桃吏在太常寺太乐署任职后,可以说是容光焕发,礼仪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女子拜学得有模有样,懂得了女人双膝不及地的道理,与先前叩地口称小人的模样截然不同。
      姬伊看了颇为高兴,随手赏了两块金锭给她。

      这天孟梧作为亲卫一员,在明堂轮值,也被路过的姬伊塞了两兜金饼。

      皇城之外,皇帝下诏赐酺,特许民间聚饮庆祝,与民同乐。

      欢快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上元节,紫微城内外,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遍布神都。期间,特许三日解除宵禁,允许百姓通宵达旦地庆祝。

      姬伊陪在太上皇身边登临应天门城楼,俯瞰全城灯火,接受万民瞻仰。

      太上皇说起旧事:“以前你大母很爱看百戏和灯会,她看什么都夸好,散财童子似的,从街头撒钱币撒到大街尾。”
      说的是宣宗。

      姬伊兴致缺缺:“是吧。”

      太上皇又说了些旧事,见姬伊神思不属,就道:“少年人总是不耐与老人相处,你大母当年却总往中宗身边跑……”

      中宗是太上皇的大母。
      姬伊对骨头都化在土里的老祖宗就更不关心了:“陛下说的对。”

      太上皇望着远处人流如织的热闹,看着士人白衣不分彼此地聚在一起欢笑、吵闹、争执,不得不承认她们祖孙二人做不来天伦之乐那一套。
      城楼上的祖孙独占一隅僻静,太上皇转而问起正事:“你在秘书省看了,觉得控鹤府如何?”

      控鹤府明面上用途是采选秀男扩充宫闱,然而初期便已经着手布置各州郡分司,为了采选男人如此大费周章,那是相当不值得的。

      秘书省本来有些上下传达的工作也挪移到了即将建立的控鹤府中。
      除了采选秀男外,控鹤府还要做沟通上下的渠道。

      自从火器开始大范围用在战场上,各地反叛势力或隐或藏,事关三族性命,亲亲相隐在所难免,比起坐在高堂等待各地官员层层反馈,倒不如反过来,主动利用低层官员、宫人乃至市井之徒充当耳目,监视宗室、文武百官、各地藩镇。

      此事非得要一个出身好镇得住场,有威严威信,与叛军全无瓜葛,狠的下心又深受皇室信任的人来主持。

      这个人并不好选,这是个肥差,却不是闲差,还有些割头送命的风险。
      因其危险,没有太上皇的首肯,皇帝即使推行也极为艰难,故而几番周旋才落到了姬伊头上。

      姬伊道:“没什么不好的,就是衙署的位置要挑一挑,我看秘书省周围一圈就不错,再往西边靠近九州池,风景也好,就在当中选宫院修缮。”

      “九州池啊,我记得你小时候一直住在这一片的瑶光殿。”太上皇苍老的手裹挟着深红的锦绣袖口,压在姬伊肩头,“初雪那日,我梦见你大母了,她问我,你过得好不好。”

      姬伊很少去想回不来的人和事:“我也常做梦,大母却很少来看我,看来大母还是更挂念陛下。”

      太上皇笑了一声,喉咙底跟出低哑的咳嗽:“当年你很不服长辈管教,你大母很头疼,我就做了主,她就很不放心。她有些担心你跟着我学得太坏,也怕你活得像她,让你过得不自在。”

      太上皇凝视姬伊,像是要透过她看见什么人:“年初你非要跟着去陇关,为了一点真相,军营中一住就是大半年。阿僧的死,你还记挂么?”

      “记挂?”姬伊的目光原本虚浮地飘在太上皇礼服上的繁复花纹上,现在才落到实处,与太上皇对视,“他违反了我们的规则。大母,按照我们的约定,他该死。”

      姬伊要的不是姬僧活着的希望,她在找姬僧切实死亡的证据。
      如果他没死,那就合该死在她的手里。

      这件事,旁人替代不了,所以她才披星戴月地四处剿匪。
      她果真找不到姬僧,那就直接抹杀旧人再涂画一个新的上去,都是一样的人,起码新的不会惹她生气。

      太上皇目光深深:“是啊,他犯了大错。”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 1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