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 20 章 ...

  •   秋收果然很忙。

      宋眠连馅饼摊都不出了,帮着看麦场。

      麦场很大很宽阔,各家划分不同的区域,收来的粮食都在麦场上晾着。

      她守着自己分的一小片麦场,看着老牛拉着石碾,把麦场一遍又一遍的轧实。

      陆晋书和宋枕戈拎着她做的煤炉,在赵婶子家地头做饭,当时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一时间,众人都羡慕极了,这是什么神器,能当时就做出饭菜来,实在太厉害了。

      “是眠眠根据锅灶改的,说是这样卖馅饼方便。”

      宋枕戈笑吟吟道。

      他很骄傲,能有这样厉害的大侄女。

      陆晋书也满脸与有荣焉。

      刘奶奶啃着自家的馒头咸菜,羡慕极了,人在又忙又累时,能有这一口饭吃,多重要,可惜没有啊。

      “刘嫂,你尝尝呗,晋书这孩子手艺可好了,做出来的饭菜,大家都说好吃。”

      刘奶奶想,她就尝一口。

      然而——

      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入口极有分量,很壮嘴,就一口就让她惊叹,这菜怎么能好吃成这样,简直好吃到她心坎里了。

      “天奶啊,这肉香的我没话说,赵姑娘,还是你有福气,和宋公子他们做邻居,人家是京里人,做肉都跟咱乡下不一样。”

      赵婶子听她话,嘿嘿一笑,黝黑发红的脸颊笑出几道褶子,她咂咂嘴,美滋滋道:“那可是,等秋收过去,他家要办学堂呢,招收小童做启蒙,我家狗儿已经过关了,宋德明这个名字,就是宋相公起的,厉害吧?”

      刘奶奶:“天杀的,好事都教你碰上了。”

      两人玩得好,平时也一块玩笑,刘奶奶自然盼着赵婶子家能过得更好,但眼瞧着对方有的福气自家没有,那真是嫉妒。

      赵婶子又夹一大块肉,笑嘻嘻道:“那是我老婆子聪明。”

      刘奶奶:嘁。

      吃过饭,又得接着抢收,立秋后,天气多变,容易突然暴风雨,这时候就需要拼手速了。

      不光要收割回家,还要在麦场晾晒好,赶紧收回粮仓里,才算万无一失。

      要不然暴雨会告诉你什么叫分分钟把你的心血拍死在地里。

      宋赴雪原本抱着被子打算睡麦场,被宋小树赶回去了,说挨着他家呢,他一个人就看了。

      在宋家村,还真没人敢惹他们。

      家里一堆壮汉,胳膊比有些人的腰都粗,谁也打不过,自然不会去招惹。

      宋眠见此,也不勉强,笑着道:“那真是麻烦你了。”

      宋小树笑得腼腆:“不麻烦,要不是你帮二丫卖水煎包,我家哪能攒这么多钱。”

      他是真的感激,又庆幸。

      “地里这点活,你们肯定不会,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事,千万不要客气。”

      宋眠听他说得恳切,也跟着点头,笑着道:“你能帮我们的忙,我们都记在心里,以后有什么事,你尽管言一声,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宋小树摸摸头,有些不会回了,他老实道:“我娘就教了这么多,再多就不会说了。”

      所以别再推拉了,孩子真没招了。

      宋赴雪笑着拍拍他的肩,声音柔和:“没事,知道你们是实在人,只办事不说花言巧语,那麦场的庄稼就托付给你了。”

      “嗯,你放心。”宋小树拍拍瘦削的肩膀:“我人不在你的黄豆都会在。”

      宋眠黑线:“东西怎么都没有人重要,要真是碰见什么事儿,你顾着自己就行,东西丢了也就丢了,咱能赚钱,随时能买。”

      宋小树听得心里暖融融的,他大大点头:“行,眠眠你要是个小子,我肯定认你当兄弟,你是真妥当。”

      宋眠:“……谢谢。”

      又寒暄几句,宋小树就大踏步离开了。

      今年大旱,秋收倒是顺利,着急忙慌地把黄豆都收到地窖里,就盼着能下雨,下透墒了才好种冬麦。

      谁知一直没下雨。

      众人都急得不行,赵婶子原本老神在在,现在已经黑着脸,满脸祈求地望着上苍,希望能快些下雨,能早点种地,要不然天冷了,地上冻了,就更加艰难了。

      宋眠原先不知农事,倒没什么感觉。

      现在看着原本开朗的人,现在变得愁肠百结,自然知道风调雨顺对百姓的重要性。

      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这些词汇才是最美好的祝愿。

      都说秋雨下连绵,现在却滴雨未下,实在让人心中发慌。

      “据说西到汉中府、南到宝庆府、东到饶州府,北到我们这边,全部大旱,如果今年冬麦种得不好,那明年就会流民大起。”宋赴雪满脸凝重。

      宋枕戈也跟着叹气:“是啊,现在朝廷已经减免赋税。”

      秋收已过,该到收赋税的时候,但大旱两年,需要适当地放宽政策。

      然而——

      宋眠家原本打算着,等秋季黄豆收了,先把黄豆换成大米存着,然而他们收到了赋税政策后,整个人都有些绷不住了。

      原本是收麦的时候要交赋税,没想到现在收秋也要交赋税。

      “秋收的赋税比较轻,每亩三升豆子。”

      宋眠松了口气:“那还好啊?”

      “这是朝廷下放的赋税标准,但是经过朝臣的层层加码,最终可能在五升或者八升。”宋赴雪摇头。

      宋眠懂了。

      “今年天比较旱,黄豆亩产才一百五十斤左右,要是能有五升的税,那就是三分之一,剩下的没多少了。”

      她忍不住皱眉。

      如果他家不能卖馅饼攒钱,光靠种地来生存,那一亩地剩下的粮,要吃、要喝、要攒钱买东西。

      那日子会陷入无尽的穷困。

      宋眠看着隔壁的赵奶奶满脸愁容,就知道她们这次也不乐观。

      “哎,你们家这豆子砸成豆饼,没粮的时候,用来煮粥也能吃。”赵菊芳连忙道。

      宋眠歪头,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睡觉吃饭打豆豆。

      “先走着看。”她还是有些吃不下糙米、麦饭,总觉得吃到肚里不顶饿。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里的土,浅浅的湿了一层。

      宋眠都激动万分。

      她蹲下身,用小木棍拨弄开土层。

      地皮是有点湿,但下面的土又干又碎,如果再多下一天,土层湿透了,透墒了,才好种小麦。

      宋眠听着老宋头絮絮地说着种地的话,不住点头。

      “期待着多下雨吧。”她唏嘘。

      几人凑在一处说话,宋小树这个盛暑攒了不少钱,原先穿着麻布粗衣,现在也换上细棉直裰,除了农忙,平时也穿得很周正。

      而他要做的农活,都均摊给其他几房,他们不需要再下地干活了。

      宋小树还是愁得不像话:“如果年景不好,各地的流民进京,我们在京郊,是最危险的了。”

      大家没地方去,就会聚集在京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的生意更不用提,肯定是很危险了。

      “目前还没有这么难,努力的赚钱攒粮,都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有空了,把自家的院落都改成青石瓦房,到时候真有流民,也有还手之力。”

      赵菊芳拍着大腿叹气。

      宋眠神色认真,她知道赵奶奶的猜测会成真,明年比今年还旱,有些地区颗粒无收,旱灾过后就是蝗灾、洪水,流民四散开来,京城也承担了一部分。

      他们这茅屋和竹篱笆,拦不住流民。

      “好勒,这就着手盖新房子!”宋眠握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第 20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