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25:虽然这时候到悉尼已经快三周了,看起来有比较稳定的住宿和兼职,但从日记可以看出来还是有很明显的经济焦虑。我翻了翻当时的工作日程表(是的作为一个热爱做计划以及热爱做表格的人,我当时做了一大堆表,包括记录每天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表格,现在回头来看真的是极有价值!),鲜芋仙的排班刚开始真的很不稳定,有时候一周只能排2个班,而且都是半天的,加起来收入才100多刀,而且是双周发薪,别说存钱了,就连住宿都不够,所以焦虑真的是很合理的。而且那种焦虑不同于学习压力大或者工作压力大,而是更触及本质的生存焦虑。
从第一次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始,我和周围人更多关注的都是金字塔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因为底下那些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的需求似乎理所当然。但是在澳洲的时候我似乎在很多个瞬间把这几个阶段都体验了一遍(一定程度上我是故意的,前几天还和爸妈聊到,当时我有全球信用卡,且国内账户上钱也不少,所以客观上并没有经济压力)。回退到更低层次的需求在当时肯定是有不适应甚至痛苦的,但我还是非常非常珍惜这些经历,也很珍惜这段经历发生在我26岁的时候,让我有刚刚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应对和思考。年龄太小可能感受不够深刻,年龄太大可能无法接受这种落差,总之当时刚刚好。
决定开始连载日记的时候我写过,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收获现在看来是很清晰的,之后应该也会多次再提到。其实就是在抛开自己原有的所有资源、标签和所谓光环的情况下,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成什么样的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应该是内核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