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0、补偿 ...
-
等户部两位侍郎离开之后,姜同云又找来了负责掌管帝王私库钥匙的内侍。
在她和谢怀雵正式搬入宫城那天,谢怀雵就已经当着宫人的面正式宣布过,往后姜同云也能像他一样随意支取私库里的钱物。
所以当谢怀雵还在处理谢怀晟提拔的那些官员时,姜同云已经粗略地盘过一遍私库的账目,对这个“小”金库的富裕程度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经历过四代帝王的积累,还有谢怀晟几个月来只进不出的“节省”,如今宫内的私库比数经磨难的国库要丰裕得多。
姜同云从内侍手里拿过私库账目:“这是我让他们加紧整理出来的,里面都是前两个月里谢怀晟抄家得来的财物。”
“既然冤案马上就要查清,这一部分财物也该早点原路退回。”
多少也能算是个补偿。
谢怀雵接过账本翻了两页。看着里面记录的一笔笔“自罪臣某某家抄没”,他的脸色就又有些难看起来。
“今日朝会刚刚商定了如何处理谢怀晟的身后事。”谢怀雵慢慢地翻看着账册,“据孙潜和孙贤妃的供述,先帝去年一直身体不好,也是因为谢怀晟在膳食里动了手脚。加上含昭的证词,谢怀晟弑君的罪名已经无可辩驳。”
“犯下如此罪行,朝臣们都同意褫夺他的亲王爵位,将其废为庶人。”
“我当时觉得这样也差不多了。但如今看着这些,又觉得罚得实在是太轻了。”
姜同云知道他心里难受,便主动握住他的手晃了晃。
感受到姜同云的安抚,谢怀雵扯出一个笑容来:“我们还是来商量一下怎么退回这些东西的事情吧。”
“吴王、卫王、七皇子以及两位受到牵连的公主都是全府被杀,根本没有任何的幸存者。所以我想把他们附葬在先帝陵寝周围,这样也能跟着先帝受些香火。”
“至于那些枉死的朝臣,他们尚有族人在世。朝臣们的意思是,诸如梁国公府这种有爵之家,可从旁支选人继嗣袭爵;至于卢相家,则可荫封其族人,以示安抚。”
姜同云想了想:“这两点合乎情理,无可指摘。只是卢相家并非全家遭祸,雍国夫人不也是卢氏之后?还有梁国公府,我记得他们家有两位早年出嫁,随夫外任的姑娘,也不能完全不照应吧。”
不能因为她们都是女子,就理所应当地忽视她们。怎么也该补偿一二。
谢怀雵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也对。只是朝臣们不一定会同意直接弥补这些出嫁女。那咱们从私库退回的财物就优先分给她们好了。”
虽然钱财弥补不了亲人离世的伤痛,但多少也算是个安慰。
至于这样处理朝臣们会有什么意见,谢怀雵根本懒得搭理。他们管天管地,管得了朝堂上的事,却管不到皇帝的小金库里去。
说到小金库,谢怀雵又想起一件事来。
他往边上让了让,从自己的位置里挤出空隙来,示意姜同云在自己身边坐下:“你真的不要重新修一下椒房殿吗?咱们也可以从私库出钱的嘛。”
“都说了要省钱,这会儿从私库出钱算什么道理?”姜同云拨开谢怀雵的衣摆,勉强坐了下去,“再说了,你这里不修,光修我的,人家不得偷偷骂我吗?”
“那不一样。紫宸殿才被谢怀晟翻新过呢,椒房殿可没有。”
谢怀晟对自己是一点也不小气,住进紫宸殿后真是从上到下全部重新装饰了一遍,把本就已经足够华美的紫宸殿修得更是金碧辉煌。
但钟蘅原先在住的椒房殿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和现在的紫宸殿一比,十多年不曾翻新过的椒房殿甚至可以称得上“简朴”二字。
谢怀雵总觉得这样有点太委屈姜同云了。
但姜同云却不这么想。
住一套刚装修好的房子,这种主动当人肉净化器的行为跟慢性自杀有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姜同云到现在都没大改过椒房殿里的摆设,就是因为不想这么快就抹除掉邓皇后的痕迹。
她想给尽可能地谢含昭保留下一点回忆。
不过这些话,姜同云并不打算告诉谢怀雵。
她拍了谢怀雵一巴掌:“你有空跟我争这些,是已经想好怎么安排朝堂上的空缺了吗?”
这个话题转移的选择果然有用,谢怀雵立刻又愁眉苦脸起来:“还没决定好呢。”
谢怀晟提拔的那些亲信被罢黜官职之后,朝上又空出了好些个要紧的位置来,目前暂时都还是由各个部门的副职在统揽所有事物。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接下去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过不尽快任命人员填补这些空缺,往后谢怀雵推行政令时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妨碍。
可事情难就难在,如今空出的都是中枢要职。想要担任这些职务,一定要兼具能力和资历,否则恐怕无法服众。
像中书令这样的位置,补一两个就已经够让人为难了,现在可是要一次性补上七八人呢。
谢怀雵处理朝政的时候从来都不会避着姜同云。这会儿她主动问起来,谢怀雵就毫无保留地开始跟她分析情况。
“兵部和户部,我打算先从这两部的侍郎当中选出一人暂代尚书之职。”
这两部能在没有靠谱长官领导的情况下相对平稳地撑过谢怀晟胡来的这几个月,就已经足够证明四位侍郎的能力。如今他们也只不过是缺了些资历,先在代理尚书的位置上做个一年半载的,只要没惹出过纰漏,到时候再正式晋升就不会有人提反对意见了。
姜同云回想了一下今天来的两个户部侍郎,觉得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确实不错,便认可地点了点头。
谢怀雵又接着说道:“御史中丞的位置倒是好办。原先那位刘中丞就做得挺好的,把他请回来继续做就是了。”
谢怀雵口中的那位刘中丞也实在难说是倒霉还是幸运。
御史大夫一职空置,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实打实的一把手。按照官职来看,这位刘中丞当日其实应该也在谢怀晟的召集名单之列。
但就在谢怀晟发动宫变前几日,这位刘大人刚好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于是,告病在家休养的刘大人刚好逃过一劫。
可是既然能被先帝选做担任御史中丞一职,这位刘大人当然也是个耿直性子。病愈后重新上朝的第一天,刘中丞就因为反对大肆翻新紫宸殿,在朝会上直言上谏,从而惹恼了谢怀晟。
气急败坏的谢怀晟当即罢去他御史中丞一职。
刘大人也是硬气,当场摘了官帽、脱了官服,穿着中衣回家去了。
空出来的职位理所当然地被谢怀晟分给了他手下的亲信。
现在谢怀雵重新请刘大人回来担任此位,倒也算得上是拨乱反正了。
“剩下来的就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都是些让人犯难的位置。”
“中书令的位置,我打算提拔中书侍郎接任。只是这样一来,中书侍郎的位置又要空缺。尚书省和门下省就更麻烦了,四个职务如今全是空缺的。”
姜同云想了想:“空出来的副职,或许可以先从朝臣当中提拔。六部余下四部的尚书不是都还在吗?”
虽然他们可能都比较胆小怕事,但至少资历这块是能够说服其他朝臣的。
“至于正职……”姜同云拖着下巴沉吟片刻,“不妨考虑礼聘一些告老还乡的老大人们来担任?”
谢怀雵丝毫不觉得自家夫人提建议是在干政。
更别提姜同云的提议跟他心里的打算不谋而合。
谢怀雵抱住姜同云,靠着她肩上蹭了蹭:“夫人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只是……能安安稳稳地在朝堂上混到回家荣养的官员本来就不多,还几乎个个都是因病乞辞的。真把他们叫回来,多少也是有点为难人家了。”
姜同云忍不住笑出了声。
“别的人不好说,但卫老大人可完全不像是病得干不了活的样子。”
老爷子从杭州寄回来的家书里,几乎每一封都提到了他每天和卫老大人斗智斗勇的过程。
为了按住这个老友不犯拧,老爷子近来可真算得上心力交瘁了。
听到姜同云提起卫老大人,同样看过家书的谢怀雵也忍不住笑了:“还真是。就卫太傅那个精神头,我看啊,再让他多干十年都不是问题。”
笑过后,谢怀雵认真地记了一笔:“那就把卫老大人请回来当侍中吧。”
他在官场历经多年,名望、资历都是响当当的。辞官前官至御史中丞,辞官后还被先帝钦赐太傅一衔,这样的履历表,任谁都挑不出问题来。
“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先从当前四部尚书里挑;至于尚书省的两位仆射,就也在那些恩养在家的老大人里找吧。”
说着,谢怀雵在姜同云脸颊上响亮地亲了一口:“多亏有夫人帮我!这些麻烦事定好,我就能提加开恩科的事情了。”
姜同云还是第一次知道谢怀雵有这个打算,不免有些惊讶:“加开恩科?今年吗?”
“嗯。”谢怀雵点了点头,“这也是我刚刚才想到的。乡试和会试原本都是三年一开。然而近两年事情不断,秋闱和春闱都被耽误。考生们实在是等太久了。”
前年的秋闱,因为邓皇后和先太子先后离世,被先帝下令取消;去年那场春闱,也因为先帝身体的原因没有举行。
这么一算,朝廷还真是有好久都没开科举了。
“不过今年临时举行,总会有人赶不及。所以我打算今年先以封后为由,加开恩科,等明年再正式恢复科考。”
不等姜同云说话,谢怀雵就撒娇似的蹭了蹭她:“不许拒绝!你又要削减封后仪典,又不肯花钱重修宫室,要是连这个都不要,别人都会觉得我是故意亏待你了!”
其实姜同云完全没觉得被亏待。不过谢怀雵主动要给她争好名声,姜同云自然不会反对。
而且,正好她也有件事情想要验证一下。
“行,加开恩科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