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2、相争 ...

  •   春寒料峭,细雨如流。

      身着深绿色官服的裴绎站在紫宸殿外,默默望着檐下成串低落的水花。

      远处,一行亮丽的色彩逐渐走近。

      看清领头之人的服饰后,裴绎连忙站直身子,垂下头去。

      等对方行至紫宸殿门口,裴绎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参见皇后娘娘。”

      这位素来和善的姜皇后免了他的礼,笑着说道:“是裴修撰啊。这两日这么冷,你怎么不进殿里去躲一躲?”

      裴绎心里苦笑:要不是为了避风头,他也不想跑外面来吹风啊!

      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不好说出来。

      裴绎只答:“微臣有些精神不济,所以出来醒醒神。”

      话音刚落,就听殿里传来卫侍中铿锵有力的声音:“万万不可啊!”

      裴绎顿时觉得有些尴尬,又把脑袋往下埋了埋。

      姜皇后面露了然之色:“里面吵起来了?”

      作为臣子和下属,裴绎不好背后议论陛下和中枢几位大人,便只道:“陛下与几位大人只是有些意见不合。”

      朝堂上意见不合是常有的事,为此稍稍争论两句也很寻常。

      听他这么说,姜皇后只是笑了笑,随即抬脚走入紫宸殿内。

      留在外面的裴绎舒了口气,又把被风吹得冰凉的手往袖子里拢了拢。

      *****

      紫宸殿内。

      姜同云站在门口的屏风后面,静静地听着里头的动静。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贵为天子,更应珍惜自身。如何能亲自涉险?!”语调激昂、中气十足,这是卫侍中卫老大人。

      “边境局势瞬息万变,若朕只是留在金陵等候战报,根本无法把控情况!”

      “在其位,谋其政。边境已有诸多将士守卫,陛下既然已经下旨调集兵马粮草前去支援,那么接下去只需安定好后方,相信将士们一定不会叫您失望的。”苦口婆心、情真意切,这是中书令余大人。

      就听谢怀雵又列举了几条理由,想要说服殿内几人。

      但卫老大人也是据理力争,加上中书令等人在旁附和,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肯让步,一时陷入僵持。

      姜同云知道他们在吵些什么。

      昨日宫门下钥前,有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奏报直冲而入,飞到了谢怀雵的案头。

      晋朝再次集结人马,仍由徐王带领南下,直奔宿州而去。

      今日一早,谢怀雵就在朝会上将此事告知群臣。到散朝的时候,朝廷已经商量出了一套基础的应对方案,兵部和户部也领了紧急差事,分别开始处理调兵和筹备粮草的事情。

      只是,在此基础之上,谢怀雵还存了别的打算。

      朝会一散,谢怀雵就召集中枢重臣于紫宸殿内,宣布他要御驾亲征。

      几位老大人当场炸了锅,七嘴八舌地开始劝说谢怀雵打消这个可怕的念头。

      ——原本被叫来做文书记录工作的裴绎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不得不躲到殿外去吹冷风的。

      几位老大人原本以为,陛下年轻气盛,可能只是被北边这种冒犯之举刺激,一时火起,才做出这种冲动的决定。他们劝说几句就能解决此事。

      但谢怀雵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两边都坚持己见不肯退步,就算双方都有意克制情绪,但争论之间也难免会提高嗓门。

      紫宸殿里伺候的内监担心这样争下去,几位老大人的身体会先遭受不住。要是他们在紫宸殿里闹出什么毛病来,那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方才才有人着急忙慌地去椒房殿请姜同云过来调和一下。

      但姜同云根本就没打算进去说和。

      谢怀雵想要御驾亲征的事情,姜同云昨夜就已经知道了。

      所以对今天这个局面,她也是早有预料的。

      听着朝臣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语,姜同云不禁有些晃神。

      朝局初定、国无储君、战场上更是危机四伏。

      卫大人他们劝说谢怀雵的理由,姜同云是认可的。甚至昨天晚上,她也已经拿同样的话劝过谢怀雵了。

      但谢怀雵也拿出了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并且真的说动了她。

      “朕收到密报。”紫宸殿里,谢怀雵语调微沉,拿出了他的最后一条理由,也是那条说服姜同云的理由,“晋国皇帝病笃,已于三日昏迷不醒。”

      此话一出,紫宸殿内立刻陷入一片寂静。

      见节奏暂时回到自己手中,谢怀雵抓紧道:“如今北边朝堂已陷入混乱。几名皇子各据优势,如今正在互相夺权。徐王此番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孤立无援,不足为惧。”

      “既是如此,陛下更不应该以身试险!”卫侍中抓住话柄,当即反驳道。

      “朕想亲临前线,并不是因为担心徐王再犯我朝。而是因为晋国内乱、自顾不暇,此等天赐良机,决不可疏于我手!”

      殿内霎时一静。

      此前一直未曾出声的钱相不紧不慢地开了口:“陛下是觉得,可以趁此机会,挥兵北上?”

      “不错!”谢怀雵回答得斩钉截铁。

      纵是稳重如殿内的几位重臣,也在谢怀雵这般掷地有声的话语中,燃起了一丝激动之情。

      谢怀雵仔细地给他们剖析情况:“徐王去岁败于宿、颍二州,带出的十二万人马只余三万,可以说是惨败而回。所以他一回去,就在朝堂上受到了来自其兄弟们的大量攻讦。”

      这个消息,几位老大人都已经在去年听说过了。

      据说因为去年那次大败,北边那位老皇帝气得不轻,徐王差点就被削去王爵、贬为庶人。虽然侥幸之下保住了爵位,但打那之后,徐王就有点一蹶不振。

      所以知道这次又是徐王带兵的时候,大家心里多少都是有些轻视的。

      手下败将,不足为惧。犯得着御驾亲征这么大的阵仗吗?

      “据传回的消息来看,徐王去岁大受打击,一直闭门不出。直到年前,晋国皇帝的身体愈发不好,徐王或许是抱了最后一丝希望,发动所有人脉关系,几番波折后,最终说动晋国皇帝,同意再让他带兵南下。”

      “徐王这次来,本该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可如今,晋国皇帝陷入昏迷,徐王的兄弟们都在争夺皇位。徐王手握十万重兵,怎么会放任他的兄弟登上皇位?等消息传到徐王耳中,他必会带兵折返!”

      对徐王来说,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要是他的兄弟登上皇位,那么领着重兵的他一定会是第一个遭殃的。

      带兵回去夺下皇位,几乎是他唯一的出路。

      只要徐王离开边境,那就是越朝的机会!

      运气差一些,那就拿下几城后收手;要是运气好,那边斗得厉害,他们还能吃下更多!

      这一刻,紫宸殿里的所有人,包括站在屏风之后、已经知悉谢怀雵计划的姜同云,都忍不住生出了一股雄心壮志来。

      自古以来,由南向北推进都是难上加难。几乎所有立国于南方的政权,最终都会败于北边对手之下。

      晋朝建立之后,它就成了盘亘在越朝君臣心中一道挥之不去的梦魇。

      如今,对手内部出现了问题。越朝可能迎来了立国百年以来最好的一个挥兵北上、一统中原的机会。

      这何如不叫人激动!

      姜同云甚至都能听到,紫宸殿里不知道哪位大人克制不住下发出的、再明显不过的喘气声。

      不过,老大人到底是老大人。利益再大,他们也不会被冲昏头脑。

      一番寂静之后,卫侍中艰难地开了口:“此等良机,确实不容有失。陛下可择一名大将为帅,整兵预备北上一事。”

      在这样的诱惑下,卫老大人居然还能保持初心、劝说谢怀雵不要御驾亲征,姜同云简直对他的毅力油然起敬。

      就听谢怀雵轻笑出声:“倘若邢国公还在,朕必会将此事全权托付于他。可邢国公去后……朝中恐怕无人能再担此重责。”

      谢怀雵搬出邢国公做标杆,连卫侍中都无言以对。

      “朕意已决,不必再说。也请诸位放心,朕不是那等轻率冒进之人。说是御驾亲征,朕也只会于后方镇守指挥,不会亲临战场、以身犯险。”

      话说到这份上,先前反对的朝臣们也都已经被说服得差不多了。

      只有卫侍中,还强撑着问道:“陛下若要离开金陵,那朝局该托付何人之手?”

      也不是没有皇帝离开国都的先例,但至少要给他们留个能做决策的人监国吧!

      现在陛下没有子嗣,谁能名正言顺地肩负这样的重任啊!

      闻听此言,姜同云的心猛地一滞。

      来了。她想。

      殿内,谢怀雵笑了:“昔日朕于前线厮杀,全靠皇后替朕照应后方。如今朕御驾亲征,国事自然也应决于皇后。”

      国事自然也应决于皇后。

      昨天夜里,在椒房殿内,谢怀雵好像也是这么同自己说的。

      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姜同云有些记不清了。

      但她知道,她没有拒绝谢怀雵给的这个机会。

      谢怀雵说出这句话后,紫宸殿里静得几乎能听见香炉里火线啃蚀香粉的声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