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6章 ...
-
“奴婢这就去桐鹤院传达王爷的话。”若窈屈膝行礼,快步转身往桐鹤院的方向走。
“等等。”
他淡淡将人喊回来,随口问道:“名字。”
若窈低着头,微微佝偻着身子,小步挪回来点,光是看她走路的样子就能感觉到那股不情不愿意思。
“奴婢贱名,不敢说与王爷听。”
不知道她是谁还好,这要是知道了,一句话了结她可怎么办。
若窈咬紧唇瓣,一脸懊恼,早知道就不走这条路了。
魏珏神色不耐,他说过的话向来不重复第二遍,哪来这么不懂规矩的婢女,耍心眼子和他扯皮,果然不是正经丫头。
侍卫见此,连忙呵斥道:“王爷问你话呢,还不快说!你在哪里当差的?”
“奴婢名为若窈,在厨院当差。”
魏珏收回眼,留下一句冷漠寡淡的话大步离开,“今日以后,少来后苑。”
“……”
若窈原地站了会,对着那道不讲理的背影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算了,没什么好生气的,从前她也曾高高在上,现在落魄了,人情冷暖,正常的。
怪只怪魏云那个花心的缠上了她,说到底还是她长得美嘛,她喜欢自己的脸,长得美招来一些觊觎的臭虫也是难免。
若窈在心里安慰自己两句,快步往桐鹤院走。
到了桐鹤院,若窈说是替王爷来传话的,管事的画姑姑二话不说就带她进正屋了。
屋内侧间站着许多小丫鬟,手里端着托盘侯着,右侧暖阁摆着一张梨花木圆桌,一个圆脸丫鬟正在为太妃布菜。
画姑姑让梨若停在珠帘外,有什么话等太妃喝完手上那碗药再说。
屋中安静极了,落针可闻,只有碗筷银勺碰撞发出的细微声响。
若窈往里面看了一圈,静静观察着太妃用膳的场景。
端碗捧盘的丫鬟们走路都是没有声的,太妃用膳也没有什么声音,乍一看去严肃规整,礼仪上佳,但太过安静守矩,少了很多鲜活气息。
世家贵族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之前她家也是这样。若窈向来不喜欢这一套。
太妃英氏,今年正好四十,出身京都伯爵府,是在皇城长大的世家贵女,十五岁与先晋王成婚,就藩晋地,此后二十年未曾回过皇城,也没见过家人。
三少夫人英莲是太妃的侄女,同出一族,是太妃在晋地唯一的娘家人,故而太妃十分喜欢这个侄女,信任爱重,甚至将掌家之权放心交付。
太妃身着简朴,素色衣裙暗绣莲花纹,颈间带着祖母绿璎珞圈,头上插着一根竹节翠玉簪和一根如意祥云木钗,手腕是镶金翡翠玉镯。
首饰佩戴不多,却样样低调贵重,沉稳大气。
相比之下,围绕在太妃身边的三个大丫鬟穿金戴银,簪花束腰裙,窈窕迷人眼。
桐鹤院的一等婢女积福手捧蜜饯盘子,等太妃喝完药汤就立马奉上。
太妃拿了一块黄桃脯嚼着,压一压口中苦味,又饮了口蜜橘酿,叹道:“这药汤太苦,一日三餐都喝,真是不让人活了。”
积福:“太妃风寒刚愈,药是得喝的,这样才能好全了,太妃若觉得苦,就多饮几口甜水吧。”
她将蜜橘酿和酸梅汤往前推了推,这些都是太妃最爱喝的甜水。
英太妃喝了两口蜜橘酿就放下了,摆摆手让丫鬟拿走,说:“可惜晋地的厨子做不出来京都风味的吃食,菜品上味道总是差一些,这点心糖水之类的,就更是差远了,不是我幼年在家时喝的滋味。”
离家二十年,物是人非,她从一个二八年华的姑娘成了晋王太妃,二十年过去,许多旧人的脸庞都记不清了,却还是忘不掉家乡的吃食。
积福将蜜饯甜水都撤走,开始为太妃布菜。
画姑姑走上前,说:“太妃,王爷派了个丫头来传话,人在边上候着呢。”
“王爷找了个丫头来传话?谁呀,带进来。”
“是。”
画姑姑对若窈招手,若窈掀开珠帘走进,欠身行礼,低头说:“给太妃请安,王爷来的路上的被何先生喊回去了,说是有正事要说,正巧奴婢从旁路过,王爷便让奴婢来传话,请太妃安好,王爷今日来不了了,改日再来陪太妃用膳。”
太妃放下筷子,面色略有不虞,“忙忙忙,可真有这么忙,喊他三次了都没来,真是……自己的事都不在意,都多大年纪了。”
画姑姑对若窈笑笑,给一小块银子的赏钱,小声说:“太妃知道了,你出去吧。”
若窈拿着钱往外走,步伐缓慢,走了两步回头看一眼,想想顿住脚,转身回来,欠身行礼道:“奴婢方才听闻太妃说起京都风味点心吃食,奴婢母亲是曾是京都人士,教过奴婢做这些吃的,奴婢小时候也是在京都长大的,会做这些东西,太妃若想吃,可否让奴婢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太妃幼时记忆里的风味。”
画姑姑啧了一声,认真瞧了瞧这丫头精致的眉眼,笑道:“哪来的小丫头,还蛮自告奋勇的,别显摆了,做不出来当心挨罚。”
英太妃看过来,这才发现传话的姑娘生的这般好看,眉清目秀的。
好看的人总是能让人多些耐心,英太妃看这孩子一脸真诚不像托大的样子,便问道:“当真,你要是能做,我重重赏你!”
若窈说:“幼年跟随家人在皇城谋生,那时家里还没败落,每月有些银钱去买零嘴,城东的高家甜水铺,柳岸的芙蓉糕馆,都曾是奴婢最爱,也曾在家里亲手做过,口味和店里买来的相差无几。”
英太妃一听,手掌拍了两下桌面,激动道:“就是这两家,当年我最爱买这两家的点心和甜水,一晃数年,这两家店铺竟还开着?”
“奴婢也不知,只是小时候在京都待过几年罢了,后来家里败落,就回了云州老家,没几年又遭了外敌战乱,家人流落四散,这才卖身为奴。”
若窈将自己的身世圆上,继续说:“太妃院中有小厨房,可否借若窈一用,奴婢动作很快,太妃稍等片刻就可。”
英太妃立刻说:“好好好,画娘,你去给这丫头带路,要什么食材都给她,我就等着尝尝幼时熟悉的那一口了。”
画姑颔首,带着若窈拐去小厨房。
*
若窈在桐鹤院留了一个时辰,回到厨院时已经天都将要黑了,暮色笼罩。
厨院还亮着灯,二更前厨院有三成人留守,约莫三四十人在院子里松散坐着,三三两两嗑瓜子说话,以免哪位主子传宵夜没有人做。
一见若窈回来,林姑姑迎上来,问道:“你个丫头片子死哪去了,不就是给三姑娘送个糖饼,这一走就是三个时辰,正午出去,天黑才见着人影,你说你干嘛去了,是不是躲哪偷懒了。”
若窈露齿而笑,回:“姑姑误会了,我一直在陪主子们呢,可没有偷懒。”
林姑姑:“晚膳你没去蒹葭阁,三爷特意遣人来问了,我告诉你,今日便罢了,明日一定不能怠慢了,你给我好生做你的差事,不然……”
话没说完,一阵凉风吹来,将若窈捧着的托盘上的红盖头吹起一角,白花花的银子露出来,闪了林姑姑的眼,顿时语塞,话音噎住了。
“这这这……若窈你哪弄来这么多的银子?”
林姑姑一问,其他人也凑过来看,纷纷睁大眼。
好多的银子!好多的钱啊!
众人七嘴八舌问起来,怎么来的银子?
打眼一看,十个小银锭,约莫是二十两银。
林姑姑这样的管事,一个月一千文,一年是十二两银子工钱,而若窈一个月不过三百文,一年才挣三四两银子,她哪来这么多钱,足够一等侍女两年的工钱了。
林姑姑急着问:“快说,你这是哪弄来的!”
若窈淡定回答:“自然是主子赏的,下午去过芳秀楼,回来时碰见王爷让人去桐鹤院传话,我就去了桐鹤院,然后……”
她将今日的事简单说了一遍,这二十两都是太妃赏的,来路正当。
众人听后艳羡不已,眼馋地看着托盘上的银子,舍不得离去。
林姑姑挥手遣散众人,抬手指了指若窈,笑骂道:“你这丫头是真有主意,也有点本事,既然是太妃赏你的,你就好生收着吧,年轻多打扮打扮,给自己添几样首饰也好。”
若窈没接这话,转而说:“姑姑,我以后一日三餐传菜去太妃的桐鹤院,三爷那边我去不了了,烦请你明日转告三爷一声,替我告罪。”
“行吧,太妃既然相中你了,自然是以太妃为先。”
林姑姑没多问,自然而然地以为若窈说这个话,必然是太妃的意思。
若窈低头看着银子,笑而不语。
实则,太妃根本没说要调换她的差事,只是赏了银子,说以后想吃的时候再喊她过去,赏钱不会亏待她的。
若窈可没说这话是太妃的意思,有意混淆模糊,让林姑姑误会,如此,以后再不用去蒹葭阁送菜了。
在所有人眼里,她这是攀上了太妃,调换差事是小事一桩,没人会刨根问底。
入夜回了婢女院,若窈将十五两塞进轩玉手里。
“不,不行,若窈你快收起来,我不能收你的钱。”
“你不是说你娘染了病,正在筹钱治病么,收着吧,我用不上这钱,留着没什么大用场,但给你就不一样了,能救回来一条命,值得。”
轩玉想起她娘,止不住落泪,“当年我爹将我卖进来,我娘拼命拦着也没用,还挨了一顿毒打,落下病根,如今我爹去了,我娘一个人在家,都没人照顾她,都是我没用。”
“你用处大的很,能送银子回去给你娘治病呢,明日托外出的姑姑送过去,既能给你娘治病,让同乡们看了,知道你在王府过得体面,就没人敢欺负你娘了。”
“窈窈……谢谢你,我收了这钱,却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
若窈抱了下轩玉,笑着说:“能报答得了,我不能没有轩玉照顾我呢,我不会做衣裳,轩玉你给我做两身衣裳吧,再过一个月天气就冷了,我用剩下的银子买点棉花棉布,麻烦你赶赶工,把我们俩的冬衣都做了吧,一人两套,一共四件。”
“好!我一定给你多塞点棉花,压得暖暖,不让你受冻。”
两人相视而笑,盘算着剩下的银子还能买些什么。
每到冬天,府里会给下人发一身棉衣,不用钱,可府里发的不厚厚实,只能是冻不死人罢了,想要不挨冻,得用自己的工钱置办。
*
借着太妃的名头,若窈摆脱了蒹葭阁的差事,每日往桐鹤院跑。
去的多了,和太妃说的话就多了,太妃难得找到一个在京都待过的人,偶尔拉着若窈聊聊京都的事,全当解闷了。
英太妃本不以为意,小丫头在京都待过几年而已,会做些吃食就顶天了,不指望若窈真知道些什么,但她没想到,这丫头出乎她的意料,知道都远比她以为的多,什么都能搭上话接上茬,伶俐得很。
日子一长,画姑姑提议将若窈调到桐鹤院里,专门陪伴太妃,做做吃食什么的,先提拔成二等婢女,以后做得好了,就和积福常乐一样,做大丫鬟也成。
英太妃听后满意点头,心里正好也有这个想法。
这日晚膳,英太妃本想对若窈说这事,还没开口,外面有人通传,说王爷来了。
“他还知道来!快,请王爷进来。”英太妃一听儿子来了,脸上笑容止不住。
年轻俊美的男人大步走进来,金冠玉带,眉目锋利,一股锋锐气势扑面而来。
“母亲。”魏珏作揖请安,坐在圆桌旁,陪英太妃一起用膳。
有了儿子作陪,英太妃更为开怀,笑意满满,不复往日食不言的沉稳姿态。
英太妃推了一道甜羹到儿子面前,说:“这是为娘小时候最爱吃的桂花羹,珏儿快尝尝。”
魏珏垂眼看了下桂花羹,抬眼环视一周,目光落在英太妃身边的女子身上。
英太妃顺着儿子的目光看过来,发现儿子在看若窈,立马说:“这丫头是厨院派来给我送菜的,聪明伶俐,做的一手好菜,这桂花羹就是她做的,和京都甜水铺子里一模一样的味道。”
魏珏收回眼,拿着汤匙随意搅搅桂花羹。
上次遇见这女子后,第二日魏云就来求他,想纳这女子做通房。
他降魏云骂了一通禁足,然后让侍卫查了这女子底细,原是厨院的厨娘,四等贱籍婢子,攀上魏云后成了三等婢女,去蒹葭阁传菜,据说两人眉来眼去,确有勾搭之嫌。
这婢子眼看着通房没做成,一转眼又成了太妃嘴里聪明伶俐的人?怕不是想曲线救国,通过讨好软化太妃,让太妃同意将她赐给魏云做妾。
不安分的女子。
英太妃见儿子不应声,转头盯着若窈看了会,使了个眼色,让若窈去给儿子布菜。
若窈不得不去,拿起长筷走到魏珏身侧,恭敬布菜。
英太妃继续说话,为儿子指了两道若窈刚刚在小厨房亲手做的菜,说:“这也是她做的,珏儿尝尝味道。难得碰上一个老乡,会做京都的饭菜甜点,还能陪我聊到一块去,这丫头我喜欢,等下月初,调她来我院里,专门陪我说说话。”
若窈连忙行礼,笑着道:“多谢太妃!若窈最爱陪太妃说话了,听太妃教诲,能明白许多道理,若窈求之不得。”
“好好好!”英太妃笑得合不拢嘴,格外爱听这个小丫头的恭维。
魏珏听后顿了顿,转头看了这女子一眼,眉宇笼罩几分寒色。
谗言献媚,这种人绝不能来桐鹤院,太妃秉性纯良敦厚,别被这种心机婢子给哄骗了。